目前位置:首页 > 生命观 > 科學驚人發現! 宇宙竟是大腦
選擇以下各標題瀏覽
● 真心何在?
● 明●來知德“太極圖”進一步說明
● 生命“本源”應該是什么?
● 宇宙因愛而生
● 物質來自念頭
● 科學驚人發現! 宇宙竟是大腦
● 外泄的天機:常人極難知道的生命奧秘!
● 人類隱藏的能量級
● 如佛所說--超級震撼--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
● 最小的空性
● 一張圖讀懂生命,看透宇宙。
● 宇宙法則
● 用深度心理學來認識自己和他人
● 念力的驚世揭密
● 量子糾纏與心靈感應
● 愛是流動的能量,愛自己才能更好的去愛
● 我相信愛情,但更相信人品
● 有一種商叫“靈商”---人的終極智力
● 全息呼吸法的前世今生
● 全息宇宙解說 – 從一個嶄新的角度來認知我們生存的世界
● 地球文明原來同源
● 怎麼樣才能達到涅槃境界
● 林家樂講演“廈門大學《禪修》課程”
● 林家乐給“國際YBC中國青年創業導師”傳授祖師心法
● 林家樂這一個人?
● 林家樂生命探索缘起
 

科學驚人發現! 宇宙竟是大腦

 

參考附文:
 
 
科學驚人發現! 宇宙竟是大腦
 
 
 
  《紐約時報》刊登的2張照片,一張是老鼠的腦細胞(左),一張是宇宙(右)。早期宇宙中星系互連關係,和大腦神經元相互連接,幾乎無法分辨兩張圖之間的不同,大腦細胞與整個宇宙擁有一樣的結構。(網路圖片)
 
  如果有人告訴你大腦是個小宇宙,宇宙是個超級大腦,你能理解嗎?會相信嗎?2012年11月16日,《自然》雜誌在“科學報告”專欄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證明宇宙的成長過程和結構與大腦細胞的生成過程和結構幾乎一模一樣。
 
  無獨有偶,雜誌編輯和作家裘蒂絲‧霍珀(Judith Hopper)和她的先生迪克‧特瑞西(Dick Teresi)合寫的《三磅宇宙》(Three Pound Universe),把人腦比作三磅重的宇宙。在書的第33頁,有兩張圖片,一張是大腦皮層,一張是宇宙暗物質,這兩張圖片也是驚人的相似;說明大腦就像一個微縮宇宙,而宇宙則是一巨型的大腦。
 
 
  在《三磅宇宙》的第33頁,刊登著一張大腦皮層圖片。(網路圖片)
 
 
  用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得到的宇宙暗物質圖片,此圖也在《三磅宇宙》中的第33頁。(網路圖片)
 
  這些研究發現至今仍被不斷報導與關注,似乎預示著科學領域的巨大突破。如果這些發現最終被完全證實,那將徹底改變人們對宇宙、對人體、對生命以及對人和宇宙之關係的認識。
 
  網路不同 但自然生長動力相同
 
  《自然》雜誌的研究報告顯示,某些未知的基本規律可能支配著多種或大或小的系統,從腦細胞之間的電信號傳遞,到社交網路的擴充,乃至宇宙的膨脹。該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大學的物理學家德米特裏‧戈裏尤可夫(Dmitri Krioukov)說:“不同的網路,如互聯網、大腦和社交網路,其自然的生長動力是一樣的。”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電腦類比程式,將早期宇宙分成盡可能小的單元,其中時空的份額比亞原子的粒子還小。模擬將所有的量子(或稱節點)聯繫在一個巨大的,具有因果關係的天體網路中。
 
  隨著模擬的進行,宇宙的歷史中加入了越來越多的時空單元,星系中物質的“網路”連接由此也不斷增長。當研究人員將宇宙歷史與社交網路,或者大腦回路增長的方式對比時,發現這些網路都以相似的方式擴展:它們會協調相似節點與諸多連接節點之間的關係。
 
  研究還發現,大腦中的連接有著極其高的組織化,大腦的結構就像是城市的佈線網格,神經元遍及各個角落。
 
  戈裏尤可夫說:“對於物理學家來說這是個即時信號,意味著自然的運作中還有某種人類尚未知道的東西。”很可能在這些不同的網路之中,有一些未知的規律在支配它們運行。“研究結果提醒我們,也許是開始尋找這些規律的時候了。”
 
  全息照片 論證宇宙的不可分性
 
  17世紀,微積分的發明者、著名的哲學家兼數學家、物理學家萊布尼茨(GottfriedWilhelm Leibniz:1646~1716),認為,“超自然”的事物預見並創造了這個物質的世界。萊布尼茨對微積分的發現促使在200年之後科學家提出全息論。曾與愛因斯坦一起工作過的倫敦大學理論物理教授大衛.波姆(David Bohm:1917-1992)是現代全息理論之父。
 
  什麼是全息呢?比如一張照片,裏面有一個人像;如果我們把這照片切成兩半,從任何一半中我們都能看到原先完整的人像;如果我們再把它撕成許多許多的碎片,我們仍能從每塊小碎片中看到完整的影像。這樣的照片就叫全息照片。
 
  全息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份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份都包含整體的資訊。全息理論很好地解釋了超距作用的原理。大衛‧波姆曾闡述說,獨立存在的事物展開來所看到的秩序之下其實存在著一種不可分的整體的有序性。這一整體與各個展開的個體同時共存。所以宇宙就如同一張巨大的全息圖,它的各個部份既包含於整體之中,而整體亦包含於個體之中。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都隱含這整個宇宙。
 
  韓國人鄭潤在其《微塵中的無限宇宙》一書的“分形宇宙論”中寫道,萊布尼茨發表了叫做單子論(Monadology)思想。那是一種宇宙由無數個單子(monad)構成,每一個單子裏有一個完整的宇宙。即一個粒子如果在其裏面又包含著一個完整的宇宙,那麼,那個宇宙會由更小的無數個粒子構成,而在那每一個粒子裏面又會有其他更小的宇宙。
 
  斯坦福大學的腦神經學家卡爾‧普裏布拉姆(Karl Pribram)研究腦部是如何儲存記憶的,他被全像式結構模型所吸引。許多研究顯示,記憶的儲存不是單獨地限於特定區域,而是分散於整個腦部。在 1920年代的一連串歷史性的實驗中,腦部科學家卡爾.拉甚利(Karl Lashley)發現不管老鼠腦部的什麼部位被割除,都不會影響它的記憶,仍舊能表現手術前所學到的複雜技能。
 
  然後在1960年代,普裏布拉姆接觸到全像攝影的觀念,他相信記憶不是記錄在腦神經細胞中,或一群細胞中,而是以神經脈衝的圖案橫跨整個腦部,就像雷射繞射的圖案遍佈整個全像攝影的底片上。
 
  佛道學說 超前揭示宇宙之奧秘
 
  迪派克‧喬普拉(Deepak Chopra)是《時代週刊》20世紀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也是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教授,他在《赫芬頓郵報》的博文“你的大腦就是宇宙”中,也引用了《自然》雜誌的這個研究。
 
  喬普拉提到了古老的印度宗教的宇宙觀——“因為是最小的,所以也是最大的”(As is the smallest, so is the greatest)。喬普拉說,如果我們承認每一個系統都是由反饋回路、動態平衡和持續的自我組織驅動的,那麼現代科學的認識就又完全回歸到了這一古老的智慧。
 
  隨著越來越多的宇宙的真實被發現和證實,人們會發現道家所說的“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和佛家所講的“一粒沙裏有三千大千世界”是更高的科學。而更令人深思的是,在沒有現代科學的幾千年前,以佛道為主的修煉界是如何知道宇宙奧秘的呢?
 
文章来源:佛学网
 
 
 
 
 
 
 
 
用科学的角度阐述佛法(你觉得两者冲突吗?)
 
 
 
 
 
 
 
 
 
 
 
認識生命起源,從量子力學開始!
 
 
 
 
  生命從哪而來?
 
        超微觀世界決定微觀世界,微觀世界決定宏觀世界。人宏觀世界裏的一個個體,所以生命的本質一定是由微觀世界決定,再由超微觀世界決定。
 
        人就是一個薛定諤方程,一個生命形式,一個能量形式,但我們不知道怎麼解這個方程,不知道思維是怎麼產生的。
 
        人不是一堆原子的隨意拼湊,而是一堆粒子有意識的聯合。
 
        一個人大約有6×10的27次方個原子,大約60種不同的元素。
 
        原子通過共價鍵形成分子,分子聚在一起形成分子聚集體,然後形成小的細胞器、細胞、組織、器官,最後形成一個整體。
 
        量子理論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它才能精確地描述我們生活的宇宙是如何運作的。例如,每天沐浴在太陽光之中,你可曾思考過為什麼太陽會發光?如果你不懂量子力學,就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
 
        量子力學不僅作用於非生命現象,在生命現象中同樣起著關鍵作用。沒有量子力學,就無法解釋酶的催化(量子隧穿)、光合作用(量子漫步)、鳥的導航(量子糾纏)、魚的嗅覺(量子自旋)、基因突變(量子躍遷)等生命現象。
 
 
雙螺旋結構中質子的位置決定了生命的“故事”
 
        質子的位置由量子物理學定律決定。生命的遺傳密碼是量子密碼。基因突變是遺傳性變異的推手。遺傳性變異讓最簡單的微生物進化成了如今地球上色彩斑斕、物種極度豐富的生物界。
 
        死亡即是生命的熵值最大化,喪失了有序的量子力學性質。
 
        量子世界中,粒子們的奇特性質包括:同時做兩件事(量子自旋)、能穿牆而過(量子隧穿)、具有幽靈般的聯結等(量子糾纏)。這些奇特的性質之所以沒有出現在宏觀的經典世界,是因為分子間的“測量”。而在生命中,這些分子特異性都會存在。
 
  命是一台複雜的分子機器
 
        生命有序性的自我維持需要依靠酶、色素、DNA、RNA 和其他生化分子的協同合作,而這些生化分子的性質則多數建立在諸如隧穿、相干性和糾纏態等量子現象上。量子範疇內發生的變化引起宏觀世界的效應是生命獨有的特徵,正是生命宏觀現象對量子世界的敏感性,讓奇特的量子現象造就了宏觀的我們。
 
  人腦是一台量子電腦
 
        量子電腦的運算能力以指數級的方式隨著量子位元數目的增加而增長。如果大腦中萬億個神經元之間真的存在神秘的遙控力量,那麼原本獨立的每條神經中所包含的資訊就可能通過這種方式被整合起來,“捆綁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大腦成了一台原理神秘但是異常強大的量子電腦。
 
  酶是生命的引擎
 
        生命力實質上就是一種“催化反應”。
 
        酶參與了每一個活著的和死去的細胞中的每一個生物分子的合成與分解。與其他生命要素一樣,酶之於生命,生死攸關。酶在分子內或分子間操控著單個的原子、質子和電子。酶可以精確操縱基本粒子的運動,並借此深入到量子世界中利用其奇異的法則。酶的作用機理正是“量子隧穿”。
 
 
一個最形象的動畫:量子隧穿效應
 
        量子隧穿效應,又稱勢壘貫穿。按照經典理論,一個球如果它的動能小於一個山坡的勢能,那麼球是不可能翻過山坡的。
 
 
        依量子力學觀點,無論粒子能量是否高於勢壘(山坡的勢能),都不能肯定粒子是否能越過勢壘,只能說出粒子越過勢壘概率的大小。它取決於勢壘高度、寬度及粒子本身的能量。能量高於勢壘的、運動方向適宜的未必一定反應,只能說穿透概率較大。而能量低於勢壘的仍有一定概率實現反應,即可能有一部分粒子穿越勢壘,好像從大山隧道通過一般。這就是隧道效應。
 
 
量子隧穿效應示意圖
 
        量子隧穿效應也可以存在於某些化學反應中。此類反應中,反應物分子的波函數從反應勢壘穿過即可使反應發生,而在經典的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分子只有獲得足夠能量,越過活化能的能壘,反應才可以發生。
 
        有科學家認為,化學反應中的量子隧穿效應是宇宙中眾多有機分子得以合成的基礎,也有可能是合成早期生命所需的有機化合物的重要機制。外太空中,溫度極低,並且存在著大量的氫元素和氦元素,和大量的甲醛分子作合成原料,這些因素,都有利於量子隧穿效應的發生。通過很多類似的反應,可以由簡單的無機原料,突破傳統化學反應的禁阻,合成很多複雜的有機化合物。這些有機分子很可能與生命起源有重要關聯。
 
文章来源:量子科學
 
2018年1月22日更新

 

 

 

 

科學:冥想能改變大腦構造!

 

 

 

 

 

 

靈性科學 第32集 致幻植物簡史

 

  本集主要探討迷幻藥的歷史,第一次使用迷幻藥物的記錄並不存在,因為時間太久遠了,關於第一次使用的時間和方式,有很多理論。特倫斯•麥凱納是最早提出迷幻理論的先驅者,早期史前人類發現迷幻蘑菇,並開始以一種新的方式構思事物。許多古老的洞穴壁畫描繪了幾乎完全相同的人形生物,在他們的頭部有幾何波浪圖形,甚至是蘑菇頭的人。第一批證據顯示早在8000年前就有人種植了。

  如今有些人為了尋求外在的力量到處嘗試,最終毀掉自己的一生。

  這就是吸食了大量LSD之後看到的世界

 

LSD的簡史

 

  亞柏特霍夫曼(Albert Hofmann)是一位在山多士大藥廠工作的化學家,當他在瑞士的巴塞爾尋找血液興奮劑時,首次合成了LSD。然而,直到1943年時霍夫曼意外的吸食了LSD時,才發現它會導致幻覺作用。後來發現百萬分之二十五公克的量(相當於幾粒鹽巴的重量)就會導致明顯的幻覺。

 

  哈佛心理學家提摩西賴瑞提倡LSD(迷幻藥)及其它扭曲心靈的精神科藥物,他後來因為藥物犯罪而被捕入獄。

  由於它在腦中所產生的化學反應,以及所帶來的類似精神病症的徵兆,LSD在1940、1950及1960年代,被精神科醫師用在實驗上。當研究者發現,LSD根本沒有任何的醫療用途時,山多士大藥廠廣泛地散播免費的樣本,導致它被濫用。

  在1960年代,由於提摩西賴瑞(Timothy Leary)等人的推廣,而使LSD廣受歡迎,提摩西賴瑞鼓勵美國的學生「打開心扉、同流、脫出」。這帶來了一股反傳統文化及毒品藥物濫用的風氣,並將這種毒品從美國散佈到英國及其他歐洲地區。時至今日,LSD在英國的濫用情形仍高於世界其他地方。

  精神科的心理控制計畫,著重於LSD及其他迷幻劑的使用,並創造出沉溺於迷幻劑的世代。

  在1960年代的反傳統文化潮流中,這種毒品被用來逃避當時社會問題,然而西方的情報單位以及軍方,則將它視作一種有潛力的化學武器。1951年這些組織開始了一系列的實驗。美國的調查員發現LSD「可以使整群人包括軍隊,對他們的環境和處境顯得漠不關心,妨礙了計畫的執行並且影響判斷力,甚至出現憂慮、無法控制的困惑和恐怖驚嚇。」

  對於情報單位鎖定的人物,以LSD進行實驗,研究它改變人格的可能性,進而控制所有人口的計畫持續進行著,直到1967年,美國官方才正式地禁止了這項藥物。

  LSD的使用於1980年代消褪,然而在1990年代卻又再度熱絡起來。1998年之後幾年,在舞廳和徹夜狂歡派對中,LSD又再度在年紀較大的青少年及剛成年的年輕人間流行起來。2000年左右,LSD的使用明顯下滑。

  「服用LSD後,我渾身焦慮也極度的抑鬱。在我第一次服用LSD之後,我就開始常常服用,有一陣子甚至一個禮拜吃四到五次。每次吃了藥,感覺好像我的心靈一直漂浮、一直漂浮,離真實越來越遠。最後我的皮膚感覺不正常。」——安德利亞

  LSD是什麼?

  LSD是一種最強效,最能改變情緒的化學物質。它是由麥角菌株上所發現的麥角酸製造出來的,麥角是一種生長在黑麥及其他穀類上的黴菌。

  它主要在美國的非法實驗室製造出來,呈結晶狀。這些結晶體被轉換成液態以利配售各地。它無味、無色、微苦。

  LSD又稱為酸(acid),還有其他很多名稱,在街上以一小片、膠囊或是膠狀方塊(稱窗玻璃)等形式販售。有時後把它加進吸墨紙,再切割成有設計圖案或卡通圖樣的小方塊(又稱「瘋狂的卡通人物(loony toons)」)。偶爾會以液體形式出售。但不管是何種形式,LSD會帶領使用者到相同地方──嚴重脫離現實的狀態。

  LSD使用者將這種LSD的體驗稱作「迷幻之旅」,通常持續12小時左右。這種迷幻之旅常常會出錯,所以也叫作「煉獄之旅」,一種如同身在地獄的感覺。

  迷幻藥是什麼?

  迷幻藥是種會產生幻覺的藥。吸食者會看到影像、聽到聲音以及有感官知覺,這些影像、聲音、感知似乎非常真實,但並不存在。有一些迷幻藥也會讓吸食者突然產生無法預料的心情轉變。

  LSD的危險有哪些呢?

  LSD的影響是無法預測的。這要視服用的劑量、服用者的心情、性格與使用毒品的環境而定。它會出現陰晴不定的反應──猛烈扭曲的快感,或是心情相當低落且疑神疑鬼。

  在服用毒品30到90分鐘後會經驗到LSD最初的作用。通常瞳孔會放大,體溫可能變高或變低,同時血壓與心律不是增高就是減低。有時會出現流汗或發冷。

  吸食LSD的人通常會覺得食欲不振、失眠、口幹、顫抖。視覺改變是常見的反應,吸食者可能開始變得固著於特定強烈的色彩上。

  也會經歷到情緒的極端變化,由恍惚的「天人合一的宗教情懷」到極度恐懼慌張。最糟的是他們無法分辨哪種感知是來自於毒品,哪一部份是實際存在的。

  某些吸食LSD的人經驗到一種他們誤以為是「悟道」的強烈喜樂。

  他們不僅與日常的活動分離脫節,也有強烈的欲望要吸更多的毒品,好再度經驗相同的感覺。其他吸食LSD的人,經驗到極度恐怖的想法與感受,害怕失去控制,害怕發瘋及死亡,並十分絕望。一旦開始,這種煉獄之旅的情況有時會長達小時之久,而無法停止。事實上,有些人從未自麥角酸所誘發的精神病中恢復過來。

  吸食一定劑量的LSD後,會產生幻覺與幻象。吸食者對時間與自我的意識會改變。會扭曲物體的大小、形狀、行動、色彩及聲音的感知。甚至他的觸覺及一般身體知覺也會變得很怪異。許多知覺似乎都「混在一起」,使得吸食者有一種聽到顏色,看見聲音的感覺。這些幻覺很嚇人並可能導致恐慌。

  做出明智判斷及發現危險的能力也會減弱。一個LSD的吸食者可能試圖跨出窗外,好「近一點看」地面。他也可能充滿喜樂、欣賞日落,卻毫不自知他正站在繁忙的十字路口中間。

  通常許多LSD的吸食者,在用過LSD很久以後,會毫無預警地經驗到藥效幻覺的重現,或反覆出現LSD的幻覺。

  有害的迷幻之旅及藥效幻覺的重現,僅是使用LSD的部分風險而已。LSD的服用者會顯現出長期的精神錯亂,譬如說精神分裂症或嚴重的憂鬱。

  由於LSD累積在身體裏,會逐漸產生抗藥性。換句話說,某些經常吸食的人必須增加劑量,才能達到「快感」。這會加劇身體的影響及迷幻之旅的危險性,可能會導致精神錯亂。

  LSD的傷害

  LSD通常吸食的是一小片,狀況會變得極端扭曲、疏離與絕望。這種情況有時會長達12小時之久,而無法停止。

  身體上的影響

  瞳孔放大

  體溫偏高或偏低

  流汗或發寒顫(起雞皮疙瘩)

  沒有食欲

  失眠

  口幹

  震顫

  心理上的影響

  幻覺

  視力錯覺

  人造的陶醉感或是確定感

  時間感和身分感的扭曲

  深度感知受損

  時間感受損,對物體的體積和形狀感知的扭曲,移動、顏色、聲音及觸覺感知的扭曲,以及使用者自身的身體影像的扭曲

  嚴重的、嚇人的想法和感覺

  害怕喪失控制

  恐懼發作

  幻覺重現,或是在吸食很久以後會無預警的重新經歷吸食LSD的幻覺

  嚴重抑鬱或精神錯亂

  迷幻有風險,切勿嘗試

  文章来源:覺醒字幕組

  2018年2月11日更新

 

 

 



  林家樂生命学 looklife——
 
 
林家乐博客阅读空间直接链接     林家樂生命学 looklife -- 洞悉生命(洞釋性命) © Copyright by looklife.as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