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時期,武術的意義在於保護自己戰勝敵人。太平盛世,武功備而不用,武術的意義就變成在於提升自己的處世能力。武技的修煉暗藏着處世能力的培訓和實力積累的訓練,攻防技巧的練習也就變成了處世技巧的練習。這種練習讓你學會在什麼情況下該進,什麼情況下該退!什麼時候該防,什麼時候該守!怎樣積?怎樣屯?怎樣長?如何攻!如何擊!如何打!怎樣破?如何解?怎樣等?如何化!如何裁!如何拿!怎樣切?怎樣割?怎樣脫?……。武術訓練所積累的知識和習慣也就變成了人們生活中的應對習慣,成為了這個人生活中應對技巧的自信所在。也就成為了這個人的為人處世的行為基礎和獨特性格。有些人學武的目的更在於修心養性。講究的更在於怎麼樣才能夠真正的達到“開發智慧,強身健體”的目的。這裡說的是可以通過武功的修煉逐步由裏到外檢討自己,做好自己。練功的時候我們會把做人的“覺知領悟”逐漸貫徹在武功的修煉之中,做人的標準就慢慢的成為了武術的標準,武術的標準也就慢慢的成為了做人的標準,武術培訓的成功暗地裏支撐著做人事業或工作的成功!如何“做好自己”從開始到終極也就成為了唯一的追究目標。
因此,“易筋洗髓”深層次的修煉即是所謂的“少林絕世武功”的修煉,它是心性參透肉身的神聖成就。武功,是能量(元氣)的功夫體現。具有非常的攻防能力。武功的穿透力強;受攻擊力也強。放棄攻防意識的修煉,“易筋洗髓”的修煉就變成了單純的修心養性的修煉。相反,在修心養性的基礎上刻意注入攻防技巧的訓練,“武功”的武術形態就更加明顯了。
林家樂的武術是具備攻防技術訓練的武功!“暗藏武功”是林家樂武術的最大特點!這是林家樂少年時代跟隨陳法道師尊修習“太祖內功拳術”所形成的;四十歲以後林家樂更深的領悟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般若菩提心”實體真相!就放棄了攻防意識的修煉,只專注於修心養性的回歸功夫。
高層次的武功最好只是用於養性養命。如果可以領悟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不住而成其心”的法理,讓它像蠟燭一樣點亮和照明自己的同時也引導周圍的人點亮和照明自己的黑暗,讓世界再也不會用“武功”和“武術”的攻防技巧來殘害同體同生的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