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页 > > 一句關于健康的真言
選擇以下各標題瀏覽
● 林家樂的醫
● 元氣學說
● 經絡學說
● 臟腑學說
● 心理學說
● 林家樂醫癒病例列舉
● 林家樂接受媒體訪問與病人訪談視頻
● 林家樂發表過的醫學著作及文章
● 林家樂日本行
● 林家樂中國修養會客工作室
● 林家樂的醫療廣告與地址
● 一句關于健康的真言
 

一句關于健康的真言

 

 

 

 

 

 

 

 

 

神滿而后氣生,

氣滿而后血生,

血滿而后精生,

精滿而后髓生,

髓滿而后神生。

 

 

 

 

人只有在重病或臨終時才會珍惜生命!

 

懂性命才懂醫治,懂醫治才懂生命。

        

 
 
 

 

 


 
達摩說:

“神亂則經亂,

經亂則內臟亂,

內臟亂則氣血不生,

氣血不生則精髓不實,

精髓不實則百病叢生;

 

心悟則經通,

經通則內臟通,

內臟通則氣血生,

氣血生則精髓實,

精髓實則百病除。”

 

 

 

 

古希臘大思想家柏拉圖也說:“醫生所犯的錯誤是,他們想治療身體,卻不想醫治思想。可是精神和肉體是統一的,不許分開處置的。”

中國古醫也說:下醫醫病,中醫醫人,上醫醫心、醫國、醫未病。

人體的心理、臟腑(軀殼)、經絡三層基本結構──心理的作用最具決定性意義。明朝孝宗皇帝朱祐樘說過:“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心若病時身亦病,心生元是病生時。”純印先生也說:“自身有病由心醫,身病必以心藥治。心若淨時體亦淨,體淨即是念佛時。”生命的真相是:“無形主宰有形”。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也說:“攝生是超越醫藥的。人如果能把技術與人道聯合運用,使他人恢復健康,這人便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林語堂《吾國吾民》 

世上物態,聚則成形,散則成風,心所為也。──黃帝內經 

 

 

 

 

 

 

 

南怀瑾老师讲述:学佛修道成功的秘訣

 

 

 

 (视频来源: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文字部分:

  南怀瑾老师讲“学佛修道成功的秘訣”

   同學們,你們要想學佛成道,簡單的。告訴你個秘訣。算了!傳給你們了可惜。什麽秘訣啊?還是傳了啊!學笨,最老實的,最笨的。大丈夫,說信就信了,就成功了。所以《華嚴經》告訴我們:“信爲道源功德母。”修佛菩薩一切法門,只有唯信能入,一信就進去了。所以一切宗教,譬如說基督教、天主教,人家講得對不對?信就得救,對!沒有錯。我們學佛修道,一邊修,一邊問:“老師啊!這個法子對我靈不靈?”他只要問這句話,一定該打屁股三百板。他已經不信了嘛。你都自己沒有信心了,那何必問呢?何必修呢?對不對?這都是妄作聰明,聰明沒有用啊!

  所以不但是學佛修道,你看世界上成功事業的人,沒有別的巧妙,信!今天我只有一千塊錢,哎呀!想發財做生意吧,幹什麼?賣燒餅油條,問朋友借個三千五千來。會不會賺錢啊?管它呢!我天天做燒餅油條,總有人吃啊,吃不完我自己吃啊,慢慢三天四天以後生意就來了。這個地方生意縱然做不好,信!換一個地方還是燒餅油田,沒有不成功的。可是我做不到,我們太聰明了。

文章来源: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

 

 

 

 

 

這世上只有一種幸福?(幸福10書)

 

 

  關於幸福,太多的思考甚至成了笑話。

  托爾斯泰的名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們都聽說過,但你或許不知,他也曾告訴我們:世界上只有一種幸福,就是愛的生活。

  不錯,達到生活中真實幸福的最好手段,是像蜘蛛那樣,漫無限制地從自身向四面八方撒放有粘力的愛的蛛網,從中隨便捕捉落到網上的一切。

  總有一個瞬間,

  你會默念

  “我是幸福的”。

  一、生活是人所能獲得的至高之福

  人的靈魂因肉體而與其他靈魂、與上帝相分離,而人的生活與幸福就在於使靈魂與它所分離的逐漸結合起來。這種結合的效果就是,靈魂在顯現愛的過程中,一步一步擺脫肉體。因此,如果一個人明白,生活及生活的幸福就在於靈魂從肉體中的這種解脫,那麼無論出現什麼樣的不幸、苦難和病痛,他的生活都不可能成為其他的樣子,而只能是一種牢不可破的幸福。

  生活,無論是什麼樣的,都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幸福,如果我們說生活就是苦難,這只是與想像中的另一種更好的生活相比較而言,然而其實我們並不知道還有什麼別的更好的生活,也不可能知道,因此,無論生活是什麼樣的,它都是我們所能獲得的至高之福。

《托爾斯泰談幸福》

托爾斯泰關於“幸福”的思想成果結集,獻給整個人類的最後箴言:生活即幸福。(點擊封面獲取更多幸福正能量)

  我們常常忽視現世的幸福,而是算計著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能得到一種更大的幸福。但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不會有更大的幸福,因為我們在生活中被賦予的就是一種偉大的幸福——這就是生活,更高的幸福並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這個世界不是一個玩笑,也不是一個經受考驗、向另一個更好的永恆世界過渡的場所,這個世界就是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地方,是永恆的世界之一,它美好,快樂,我們不僅能夠,而且應該盡最大的努力,為了與我們同在的和在我們之後仍將生活於其中的人,把它改造得更加美好,更加快樂。

《瓦爾登湖第二》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B. F. Skinner)發表於1948年的一部小說,成為20世紀最有影響且爭議最大的烏托邦文學之一。

  不管命運之手是怎樣的,對我們有利還是不利,只要生活的任何一個瞬間落到我們頭上,我們就使它變得盡可能更美好,這既是一種生活藝術,也是理性生命的真正優越之處。(利希滕貝格)

  人是不幸的,因為他不知道他是幸福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二、什麼是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並不多。只有當幸福和善屬於所有人,這才是真正的幸福和善。

  因此,只能期望得到符合於共同幸福的東西。誰為了這個目的而努力——誰就將為自己贏得幸福。(馬可•奧勒利烏斯)

  人的處境會有惡與善的混合,但人的追求卻不會發生這樣的混淆:或者追求惡——遵循自己動物生命的意志,或者追求善——遵循上帝的意志。一個人只要熱衷於前一種追求,就無法不成為不幸的人;而熱衷於後一種追求,則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就沒有不幸——一切都是幸福。

《人類幸福論》

英國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的最卓越的文獻之一。19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英國工人們最喜愛的一本讀物。

  一個人為另一個人所做的事不能稱為真正的善。真正的善只能是自己為自己而做。即真正的善只存在於為靈魂的生活中,而不是為肉體的生活中。

  所謂行善——就是這樣唯一的一件事:我們說到它時可以肯定地說,它肯定有益於我們。

  人總是祈求別人或者上帝來幫助他;但除了他自己,任何外力都無法幫助他,因為能夠幫助他的,只有他自己善的生活。而能夠這樣做的也只有他自己。

  人們說,對於做善事的人來說,無須獎賞。如果你認為獎賞並不在你心中,而且不是在此刻,只是在未來——那麼這種想法沒錯。但如果沒有獎賞,如果善不給人帶來快樂,那麼人就不會去做善事。問題僅在於,要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獎賞。真正的獎賞不是外在的,也不在未來,而是在內心和現在:即在於改善自己的靈魂。這既是獎賞,也是做善事的動機所在。

《幸福基因》

新的發育遺傳學揭示出,在你的DNA內部存在著大量的自然的幸福,它是可以被你自己、你的情感、信仰和行為選擇所控制的。 

  一個過著聖徒生活的人在為人們祈禱神時說:“啊,神啊!給惡人仁慈吧,因為善人已得到你的仁慈:他們的日子是好的,因為他們是善的。”(薩迪)

  三、幸福在愛中

  為了實實在在做一個幸福的人,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愛,愛所有人——無論善良的還是邪惡的。愛無止境,則幸福也無止境。

  我們不知道,也無法知道,我們為了什麼而生活。因此,假如我們沒有對幸福的期望,也就不必知道我們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只要我們明白自己的生活不在於動物性,而在於肉體中的靈魂,則這種期望就會確切地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這就是我們的靈魂所期望的,並在愛中賦予我們的幸福。

 

《愛與和解——華人家庭的系統排列故事》

愛,只有站在正確的位置,才會給冰封的家庭關係帶來寶貴的溫暖。(點擊封面獲取更多幸福正能量)

  無論是誰,為自己做善事從來不知疲倦。然而最大的善——乃是做靈魂想做的事,而只有一點是靈魂始終所期望的:付出愛和得到愛。只要把自己的生活看作弘揚愛心,你就會發現,你的幸福永遠在你的掌握之中。

《靈魂的密碼》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點擊封面獲取更多幸福正能量)

《性格的力量》

“這本書將會撫慰那些懼怕衰老的人,其中溫柔的訊息將照亮他們的內心。”(《洛杉磯時報》)  

  如果有一個善的上帝,並且是他創造了世界,那麼他創造這世界的時候,一定會讓所有的人——就是說我們及他人——都生活得美好。

  而如果沒有上帝,那就讓我們自己來為過上好日子而努力。而為了過上好日子,我們應當彼此相愛,應當使愛永存。而上帝就是愛,所以說,我們還是回到了上帝身邊來。

  我的生命不是我的,因此生活的目的不可能只是我的幸福:它的目的只能是那賦予我生命的派遣者所期望的。而他所期望的是大家都彼此相愛,這也就是我的和眾人共有的幸福之所在。

  人由生到死都想為自己得到善,如果他能在善所存在的地方——對上帝和他人的愛——中去尋找的話,那麼他所期望的,就是他已被賦予的。

 

《尼各馬可倫理學》

西方倫理學的開山之作。亞里斯多德說,沒有人會像稱讚公正的行為那樣稱讚幸福。(點擊封面獲取更多幸福正能量)

  人們說:“還要去愛那些讓我們厭惡的人——這是為什麼?”因為這就是快樂。你親身去體驗一下,就會知道,這是不是真的。

  除了以後的死亡,別無所有,除了現在完成應做的事,別無所有!這看起來是何等的乏味和可怕啊!然而只要把這個過程——即在現世以愛心越來越緊密地與他人和上帝結合——看作你的生活,那麼你原來感到可怕的東西,就會變成美好的、永不破滅的幸福。

  四、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懂得生活

  為了好好度過一生,必須明白,生活是什麼以及在這一生之中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歷代賢哲都曾教給人們這些道理,在所有民族中都有人教導如何過善的生活。這些哲人的教導在根本上都歸結為一種。這種適於所有人的唯一教導就是,人的生活是什麼和應當怎樣度過一生,而這也就是真正的信仰。

  學習去愛

愛所有的人看起來是件難事。但在你沒有學會做事的時候,每一件事看起來都是困難的。所有的事人都在學:縫紉, 紡織,耕地,收割,鍛造,讀書,寫字。同樣的,也應該學習怎樣去愛所有的人。

  付出努力

  你說:“不值得做什麼努力:無論你怎樣努力,都無法達到完善。”但是要知道,你的使命不在於達到完善,而只在於越來越近地走向完善。

  不要指望你為向善而做的努力會迅速獲得成功,也許你永遠也看不到這種成功。你將看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因為,你所趨向的完善,在你移動的同時,它也移動了同樣的距離。意念的努力——不是獲得幸福的手段,意念的努力本身就賦予你幸福。

《觸摸生活——蒙田寫作隨筆的日子》

我們每個人,都比自己所知的更為富有。(點擊封面獲取更多幸福正能量)

  把握現在

  時間是沒有的,有的只是瞬間。而我們的全部生活就在於此,在這瞬間之中。

  因此,在這絕無僅有的瞬間之中,我們應當全力以赴。

  我們常說時光流逝。這並不對。流逝的不是時光,而是我們。當我們在河上乘船的時候,我們感覺到,是河岸,而不是我們所坐的船在走。時光也是如此。

《再忙,也要很浪漫》

有些事未必年輕最好,但浪漫一事最好還是趁年輕。(點擊封面獲取更多幸福正能量)

  鍛造思想

  假如人失去了思想的能力,他就無法理解他為什麼生活。而假如他不理解為什麼生活,他也就無法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因此,對於人來說,沒有什麼比能夠好好地思想更可貴的了。

  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如果發現你的生活變得更好更善了,更多地擺脫了罪孽、邪念和迷信,那麼要知道,這些成就只能歸功於你自己思想的努力。

  直視苦難

  正如只有夜幕才能顯示出天上的星辰,只有苦難才能顯示出生活的真正意義。

  在人們看不到人生的意義,為苦難而憤怒的時候,他們仍然要活下去,這原因就是,他們腦子裏相信生活是肉體的,而在靈魂深處卻知道,生活是靈魂的,任何苦難都不能剝奪人的真正的幸福。

  感受幸福

  人是不幸的,因為他不知道他是幸福的。

  生活,無論是什麼樣的,都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幸福,如果我們說生活就是苦難,這只是與想像中的另一種更好的生活相比較而言,然而其實我們並不知道還有什麼別的更好的生活,也不可能知道,因此,無論生活是什麼樣的,它都是我們所能獲得的至高之福。

  以上內容選編自《托爾斯泰談幸福》。

  文章来源:商務印書館

2016年7月26日更新

 

 

 

 

 

 

一個已逝男人的遺物,看完醒悟了....

 

A man died...

When he realized it

 he saw God coming closer with a suitcase in his hand.

Dialog between God and Dead Man:

有個人死了

當他意識到時

他看見上帝手拎行李箱向他走來

於是有了死者和上帝的這段對話

God: Alright son, it’s time to go

Man: So soon? 

I had a lot of plans...

God: I am sorry but, it’s time to go

上帝:好了,孩子,我們走吧。

男人(死者):這麼快?我還有很多計畫沒……

上帝:很抱歉,但時間到了

Man: What do you have in that suitcase?

God: Your belongings

男人:你的行李箱裏是什麼?

上帝:你的遺物

Man: My belongings? You mean my things... Clothes... money...

God: Those things were never yours, they belong to the Earth

男人:我的遺物?你的意思是我的東西,衣服和錢...

上帝:那些東西從來就不是你的,它們屬於地球。

Man: Is it my memories?

God: No. They belong to Time

男人:是我的記憶嗎?

上帝:不是。它們屬於時間。

Man: Is it my talent?

God: No. They belong to Circumstance

男人:是我的天賦?

上帝:不是。它們屬於境遇。

Man: Is it my friends and family?

God: No son. They belong to the Path you travelled

男人:是我的朋友和家人?

上帝:不,孩子,他們屬於

Man: Is it my wife and children?

God: No. they belong to your Heart

男人:是我的妻子和孩子們?

上帝:不,他們屬於你的心。

Man: Then it must be my body

God: No No... It belongs to Dust

男人:那麼一定是我的軀體。

上帝:不,不,你的軀體屬於塵埃。

Man: Then surely it must be my Soul!

God: You are sadly mistaken son. 

Your Soul belongs to me.

男人:那一定是我的靈魂!

上帝:孩子你完全錯了

你的靈魂屬於我

Man with tears in his eyes and full of fear took the suitcase from the God's hand and opened it...

男人眼含淚水,恐懼地從上帝手中接過並打開了行李箱……

EMPTY!!

空的!!

With heartbroken and tears down his cheek he asks God...

Man: I never owned anything?

他淚流滿面,心碎地問上帝……

男人:我從來沒擁有過任何東西嗎?

hat’s Right. You never owned anything.

Man: Then? What was mine?

上帝:是的。你從來沒有擁有過任何東西。

死者:那麼,什麼是我的呢?

God: your MOMENTS.  Every moment you lived was yours.

上帝:你的每一個瞬間,你活著時候的每一個瞬間都是你的。

Life is just a Moment.....

生命僅僅是就是一個瞬間......

LIVE IT. 

LOVE IT. 

ENJOY IT.

過好它,熱愛它,享受它!

家裏放一樣東西註定今生財運婚姻

文章来源:聖賢教育文化

2016年8月18日更新

 

 

 

 

 

 肉體是可貴的也是骯髒的

 

 

  佛法告訴我們要觀身不淨,我們這個身體就是個臭皮囊,外面有一層皮,把這層皮剝開,就會發現裏面沒有什麼好看的,胃就像個茄子,腸子就像不規則的電線一樣,裏面全都是臭烘烘的、帶著血腥味。身上的九孔常流不淨,眼睛要長眼屎,鼻子要流鼻涕,耳朵還有耳屎等等,現在有些年輕人很懶,早上起來眼屎還吊在眼睫毛上就去吃飯。所以佛法跟我們講,你要如實觀察,這個身體是一個臭皮囊,是不乾淨的,沒有那麼可愛。

  佛法告訴我們不要在這個色身上用功夫,這個軀殼就是一具臭皮囊,裏麵包的全是臭東西,學過解剖的醫生會知道肚子劃開後是什麼的狀況。所以我主張那些修行人應到醫院去看看,看看那些要死的人是怎麼死的,看看那些死了以後的人是什麼樣子,甚至把肚子打開看一看,要不然老覺得這些東西好可愛、放不下。

  人的這具軀體是很短暫的,一般也就幾十年,保養再好也就百十來年,沒有必要緊抓住這個色身放不下。佛法跟我們講觀身不淨,修不淨觀,就是告訴我們觀身體,觀一具死屍開始死了的時候,臉慢慢變青漲大,青淤腫脹,然後整個臉的顏色變成了紫色,慢慢臉皮破了,裏面就流出髒糊糊的東西,整個身體開始腐爛,慢慢地化成膿,裏面全是蛆,慢慢只剩一層皮,最後是一灘淤泥。這樣的一個東西的確沒有什麼可貪戀的,別以為自己長得十分標準,將來大家殊途同歸,都要成這個模樣。

  所以我們要有這個觀念,要知道這個身體都是不長久的,都是要壞掉的,都是不乾淨的,沒有什麼值得可愛和貪戀的。唐朝有位大臣叫狄仁傑,這個人很能幹,當年他趕考,路上到一客棧去投宿,老闆說沒有房間了,只有一間是從來沒有人敢住的,那個房間裏面曾經有一個吊死鬼,是個女鬼冤魂不散,狄仁傑說我怕什麼鬼,就堅持住了進去。

  住到半夜,這個女鬼真的來了,披頭散髮、青面獠牙,狄仁傑想我跟你沒冤沒仇,你找我也沒用,就站了起來,一拍桌子講,你這個樣子不算可怕、不算惡,你再變一個樣子,比現在惡一千倍、惡一萬倍再來找我,你這點本事只算是小本事,結果那個鬼還真的走了。後來狄仁傑就寫了一首詩:“世間美色常如春,我不淫婦婦淫人,若將美色視亡婦,遍體蛆蟲臭難聞。”

  我們這個生命是很短暫的,這個軀殼、身體是很脆弱的,比如吹了空調就有空調病,風扇一吹肩腿就又酸又疼,好像現代許多人都禁不起風吹雨打。佛教告訴我們要認識到身體的短暫,身體的脆弱,身體的骯髒,但這不是說我們就不管它了,就可以虐待它,雖然要觀身不淨,讓你要放下這個身體,但不能輕生,輕生也是在犯錯誤。

  佛法是中道的,一方面讓你通過不淨觀,對身體的骯髒、短暫、脆弱理解以後,放棄對這個色身的貪戀;另外一方面,讓你不能輕視這個色身,你要是輕視、虐待色身,那也不符合佛法的精神。我們要行中道,食能果腹、衣能避寒就行了,而不要在上面下太多功夫,天天圍著這個色身轉,又是減肥又是補充營養,都是沒用的。

  在僧團內部,經常會有些師父們衣服穿得非常破爛,對自己的身體很虐待,還說自己是在修頭陀行,這不符合佛法的精神,不是髒就代表頭陀行,艱苦樸素才是頭陀行。釋迦佛在印度時的所謂頭陀行穿的衣服是碎片揀的,但都是洗得很乾淨後縫起來的。

  我聽老參師父講,過去有一位僧人,他身上看起來非常髒,長了很多蝨子,沒人敢接近他,後來他看這樣下去不行,得讓別人信服,於是就把身上的蝨子一個一個抓出來,放在手掌心裏,讓它們排成隊,這些蝨子就乖乖的排起了隊,讓蝨子左轉,那些蝨子就向左轉。這位才是真正修頭陀的僧人,那些蝨子是他養的,他那是慈悲,而你長蝨子那是懶惰。

  佛教講這個不淨觀的積極涵義,是消除我們對色身的貪戀,貪戀色身是極端的觀念,輕視色身也是極端的觀念,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待,這個就需要用佛法來透視我們自己。如果你透視了,你就會放下對色身的貪戀,也會擺脫對色身的輕視,會更積極地把這個色身的作用和價值發揮出來,色身不是僅屬於你的,色身是屬於社會大眾的。

  我們要通過這樣一個不淨觀,養成對色身的不貪戀或輕視,從而更加積極地把你的整個色身投入到為社會大眾的服務當中,這就是我們大和尚提倡的覺悟人生,奉獻人生。

文章来源:淨空法師

2016年11月8日更新

 

 

 

 

 

南懷瑾老師:佛說修行為什麼要戒淫的道理

 

 

 

  有人問:最近科學生理學講,男女的精到了一個時間,也象其他細胞一樣,要新陳代謝。不把它排泄出來,對身體有妨礙。現代醫學衛生是這麼講,但有一點要知道,凡是科學,都沒有絕對定論的。很多科學的研究,今天認為是真理,明天又把它推翻了,所以不要盲目地迷信科學。

  《楞嚴經》卷六佛告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成其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所以修行若淫根不斷,如蒸砂成飯。這個根是什麼根?過去杭州有一個和尚,是個很有名的法師,人家說他的淫根斷了的,看到在家女或尼姑,就和她們抱在一起,大家也不在乎。因為他為了修道,自己硬拿剪刀把生殖器剪了。這怎麼是淫根斷了呢?淫根不是指這個,淫根是心理,這和尚比誰都犯戒,這很嚴重,他因為自己生理部分一剪,就這樣亂來,一天到晚在犯淫戒——意淫。

  所謂淫根這個根,是指意識。意識上有性的欲念以後,就有各種漏丹的後果。一般這個漏,只是指身漏。實際上,六根都在漏。要把這個欲念完全淨化了,才能得定。壓制不是斷,像那個和尚也不是斷,那個根仍然存在。但真要斷淫根,一定要到四禪定才能夠斷。

  《楞嚴經》原文:【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阿難。雲何攝心我名為戒。】

  佛說:“你不是經常聽我講說修行所依持的戒律嗎?我常說修行的入門基本要點,有三個決定不易的程式:首先要守戒。因戒可以生定。因定可以發慧。這是達成無漏果位的三無漏學。何以稱攝伏妄心為戒呢?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如果這個世界上的六道眾生(天、人、魔、畜生、餓鬼、地獄),他們的心裏根本沒有淫根,自然就不跟著生死之流去連續不斷地輪轉。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你要修習定慧等持的正三昧,本來是要求出離塵勞世間。如果淫心不除,根本就不能出離塵勞之累。即使有很淵博的世間知識,或者得到少許的禪定境界,如果不斷淫根,必定墮落在魔道之中,與群魔為伍。他們也有很多信徒,也都自稱已經成就了無上大道。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我去世以後,末法時期之中,將有很多魔民,盛行在世間,廣作貪淫的行為。並且還自任善知識去教化他人,使諸多眾生,墮落在愛欲第一的主觀深坑裏,喪失正覺的道路。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你將來教導世人修學定慧等持的正三昧,必須要先斷心裏的淫根,這就是過去諸佛世尊所建立的第一個具有的決定性清淨教化。

  【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

  如果不除淫欲而修習禪定,猶如蒸煮砂石,想把它變成香飯,即使經過百千劫的時間,也只能成為熱砂。因為砂石根本永遠做不成米飯。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塗,必不能出。】

  如果以淫欲之身來求證佛果,即使稍有所悟,也都是淫根。根本基於淫欲所發拙,始終還在三塗(畜生、餓鬼、地獄)中輪轉不休,必定不能超越。

  【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要求圓滿達成佛果的寂滅境界,必定要使身心淫機之根完全斷除,最後連壓制斷除的心念也化為烏有。然後對於佛的正覺大道,才有望證得。

  【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和我這樣說法相同的,便是真正的佛說。不是這樣說的,就是魔的說法。

  所以人和物理世界中的一切眾生一樣,這個生命來源最大的反復根源,就是情和欲。換言之,它所突出的行為,除了飲食之外,就是淫欲,也就是現在人們統稱的男女兩性之間的“性欲”。欲和愛,欲和情,看來是本有生命中最平常、最自然的作用。但無論在宗教、哲學、科學,甚至是任何學術上,如是身根之一而已。

  作者:南懷瑾 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

果深入探討,始終是無法徹底瞭解它的究竟。至少到現在這個時代為止,確是如此。由絕欲,了欲,轉化欲樂到達昇華超脫的境地,那是何等的難題,也是最難完工交卷的答案。

 

  但世尊在建立規定出家比丘和比丘尼的戒律上,第一條便是“戒淫”。它的原理,在佛說《楞嚴經》中有很扼要明顯的定論,如上所說:“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成其飯,經百千劫,只名熱沙。”“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這很明顯地說,要修戒、定、慧而求證出離物欲世間的第一功課,即須先離“淫欲”。至於它和世間倫理行為的善惡問題上,則是第二義中的事,在別的經論上,都有說到,不必具論。但佛說的淫根,在於心意識,並非指人生理上的器官,生殖器官只

2016年12月9日更新

 

 

 

 

 

 

吸引力法則——

 

 

 

1.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

2.我想什麼,我就能得到什麼!

3.宇宙中最強有力的法則就是吸引力法則。

4.同類相吸。

5.思想變成實物。

6.改變了思想,就改變了命運!

7.所有美好的思想都是強有力的,所有負面的思想都是脆弱無力。

8.主宰心靈的方法:靜心!靜心的力量極為強大!

9.我是自己思想的主人!我能完全立刻控制我的思想!

10.用持續的思想召喚!事情的起因永遠都是思想!

11.感覺要好!增加對事物的渴望和感覺。

12.你擁有改變一切的力量!

13.思想與愛的融合,形成了吸引力法則不可抗拒的力量。

14.愛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力量,愛的感覺是最高的頻率,如果能愛所有的事物和人,你的生命必將轉變!

15.充滿愛的思想---天下無敵!

16.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與你的目標相關聯!

17.一旦你真正主宰你的思想和感覺,你就是你自己現實的創造者!

18.這個精彩非凡的宇宙能帶給我們所有美好的事物,並暗中協助我們成就每一件事!

19.宇宙的聲音:“你的願望,就是我的指令。

20.要求---相信---接收!

21.養成要求的習慣---決不動搖的相信---開心的接收!

22.“受到啟發的行動”毫不費力,在做接收的動作,感覺棒極了!

23.宇宙喜歡快速行動,不要拖延,不要猜測,立即行動!

24.心想事成 有求必應。

25.強效的方法:感恩!感恩能轉變你的能量,改變你的想法!

26.感恩的力量勝過其他一切。

27.為你已經擁有和想要擁有的事物感恩。

28.感恩什麼就會得到更多什麼,感恩越多,得到越多!

29.感恩感覺視覺化看得見。

30.“我說不出這股力量是什麼,我知道它存在。”

31.“想像力就是一切,它是生命將發生之事的預覽。”

32.“成功來自於內在,而非外在。”

33.“我是吸引錢的磁鐵,我愛錢,錢也愛我,我每天都在接收錢。

34.“給予”是把更多金錢帶進你生命最強效的方法。

35.用愛和尊重對待自己和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愛和尊重!

36.贏得人際關係:欣賞別人!不要抱怨!

37.焦點集中在愛上,就會有更多愛和喜悅回到你身上!

38.所有的壓力都是由一個負面的思想開始的!

39.愛和感恩可以解除所有的負面性,並消除任何疾病!

40.笑,是最佳的良藥!笑的時候可以釋放所有的消極和疾病!

41.每個不愉快的思想,都是放進身體裏的壞東西。

42.任何事物,專注它,就是在創造它!

43.富足的方法:想著富足,看著富足,感覺富足,相信富足!

44.沒有什麼不可能,不可能只存在你的心中!

45.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能量!思想也是能量。

46.力量的真正秘密,就是從意識到力量的存在---哈尼爾。

47.內在喜悅是成功的燃料。

48.越去使用你內在力量,你就會引出更多的力量。

49.“秘密就是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切解 答。

50.你的生命完全由你自己來控制!

2016年12月23日更新

 

 

 

 

 

 

《亮劍》一樣的精神,追求健康

 

 

 

 2016年11月8日更新

 

 

 

 

 

 

聖經裏十種愛的方法!

 

 

 

 

 

1、傾聽,不要打斷

靜靜的聆聽,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內心謙虛的表現。你若愛他,就多聆聽!“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箴言 18:12)

2、說話,不要指責

不要養成指責他人的習慣,尤其是在尚未弄清事情原委之前。很多人做錯事情後,更渴望得到接納,而不是指責。就像你在犯過錯誤之後所渴望的一樣。你若愛 他,就不要指責!“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雅各書 1:19)

3、給予,不要保留

面對別人的懇求,不要拒絕。能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要遲疑。你今天幫了別人,明天別人也會幫你。即使他們都辜負了你,你在天上的父,也會給予你百倍的賞 報,因為祂把一切都看在了眼裏。你若愛他,就不要保留!“有終日貪得無饜的;義人施捨而不吝惜。”(箴言 21:26)

4、祈禱,不要停止 

愛一個人,不僅僅只是給他一點東西。愛與不愛,並不是做給外人看的,而是做給自己的心看。請你常常在心裏為他祈禱,不要停止。因為你真的愛他,就會讓他 先住在你的心裏。愛他,就時時為他祈禱!“因此,我們自從聽見的日子,也就為你們不住地禱告祈求,願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 ”(歌羅西書1:9)

5、回答,不要爭執 

人與人的相處,在於和睦,而不在於爭執。家庭裏面的人們,常常為了證明自己有理,而不斷的為自己辯護,當每個人都在想著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時候,爭吵就不 可避免。到最後,爭論並沒有帶來和睦,反而是隔膜越來越大。你若愛他,就不要爭執!“設筵滿屋,大家相爭,不如有塊乾餅,大家相安。”(箴言17:1)

6、分享,不要假裝 

如果你真的在乎一個人,那麼把你真實的自己與他分享。不要總是帶著虛假的面具,裝出一副迎合他的樣子。假裝,並不會讓對方對你的喜歡增加一層,反而會在 時間的流失中,慢慢失去對你的信任。做最真實的自己,堅守來自天主的真理。你若愛他,就不要假裝!你要在“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于元首基督。”(以弗所書4:15)

7、享受,不要抱怨 

人在生活中,常常會陷入抱怨的漩渦。妻子抱怨丈夫,父母抱怨孩子,學生抱怨老師,老闆抱怨下屬。每一個人總覺得對方虧欠了自己,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受盡 了委屈。但很少有人會在抱怨的同時,捫心自問,我是否也會成為別人抱怨的對象,我是否也曾虧欠過別人,讓別人受盡委屈?抱怨,並不能解決事情,只會讓原本 微小的事情越變越大。抱怨可以讓你一時解氣,但最終卻會使你的氣量越變越小,自己把自己孤立出別人的世界。你若愛他,就停止抱怨!“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 言、起爭論,”(腓利比書2:14)

8、信任,不要動搖 

很多時候,我們失去一個自己所愛的人,並不是誰把他奪走了,而是我們一步步將他推走。推走,不是因為我們不珍惜,而是因為我們太珍惜。太珍惜,就總想把 他抓在自己的手裏,慢慢的干涉多了,自由少了;專橫多了,信任少了,隱藏多了,交流少了。愛,是信任中的責任,而不是猜疑中的束縛。“凡事包容,凡事相 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書13:7)

9、原諒,不要懲罰 

不是別人做錯了事情,就一定要去懲罰。你是為了他的成長,而不是為了讓他難堪。有時候寬恕的力量勝過懲罰,柔軟的力量強過堅硬。當你年老時,牙齒已經掉 落,舌頭卻依舊健康。不要把別人的犯錯,化為自己內心報復的機會。愛他,就原諒不要懲罰。“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 ”(詩篇145:8)

10、承諾,不要忘記 

說過的話,總不要忘記。做不到就不要輕易承諾,愛你的人,不在乎你給他什麼東西,卻在乎你兌現諾言這個行為。愛一個人,就不要讓他對你的盼望落空,多次的 等待看不到結果,會讓他以為在你心裏已經沒有了位置。愛他,就承諾不要忘記。“所盼望的遲延未得,令人心憂;所願意的臨到,卻是生命樹。 ”(箴言13:12)

文章来源:新銳悅讀

2017年2月15日更新

 

 

 

 

 

 

耶穌是佛教徒

 

 

 

 

  虛雲老和尚與蔣介石的對話(錄自臺灣天華出版《空虛的雲》下冊)

  蔣介石說:“虛老方才談及耶教與佛教之相同點,可否再多分別?”

  虛雲說:“耶蘇教義與佛教淨土宗大致相同。耶蘇誕生於釋迦之後四百餘年,自無可能是淨土學自基督。……耶蘇自十二歲初次講道後的事蹟,至耶蘇三十二歲正式在以色列傳道,其中二十年之事蹟,《聖經新約》中全無記載,實無道理!西洋學者發現耶蘇大門徒聖彼得所著作的《水徒行述年紀》,載有耶蘇早年赴印度參學佛教之經過,以及後來經波斯、土耳其而返以色列傳道。此一記錄,據雲當初原載於《聖經新約》,後被羅馬教廷刪除。此一考證,似非厚誣!若此說成立,則更可證耶蘇可能受佛教之影響,得到《阿彌陀經》,歸國另創新教。”

  真正得了道的人,一定能“吉凶與民同患”。真正得道的人,不但不用神通,而且災難來時能夠躲得開也決不躲。在佛學的名詞這叫做“應劫”。劫數一來,該殺頭的時候,便伸出頭來讓人殺,痛快地殺,這就是得道的人。真正得道的人,跟普通人一樣。為什麼呢?“吉凶與民同患”。民不是光指老百姓,而是一切眾生。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好的、壞的,人家共同平等,不因為自己有神通、有本事,而享有特殊的遭遇。

  所以耶穌肯釘上十字架,無論如何,總算是真的聖人。因為他流出來的血是紅的,同我們一樣,那是痛苦的。如果功夫到了,流出來的血便是白漿,這在道家很多。不過沒有關係,我還是很恭敬他,因為他真正做到了“吉凶與民同患”。耶穌最後不但沒有怨恨,他還要說:“我為世人贖罪。”真了不起!就憑這一句話,他就有資格做聖人。這也就是《易經》的道理,“吉凶與民同患”。

  你要曉得,印度佛教,釋迦牟尼佛當時沒有創教,他不是教主,教主是後人捧他的。等於孔子也不想做教主,耶穌也不想做教主,他們自發的傳道,後人把他們捧出來當教主;如果出來是想做教主,那就是有限公司囉!

  有個問題告訴你們,第一,研究人類整個的文化,希臘、埃及、印度、中國四大古國的文化,中國印度兩大都在東方,包括埃及也算中東,也是東方,只有希臘算西方。

  所以我常常告訴大家,研究宗教哲學,你們注意哦!五大教主都是東方人,沒有一個是西方人。耶穌是東方人、中東人,就是現在耶路撒冷那一帶。你們真的要做學問,其實那一帶,當年都屬印度的,沒有中東。當初印度是很大很大的,分五印,有東印度、西印度、南印度、北印度、中印度。

  印度的文字言語,六十多種不同,佛經是以梵文為標準的,梵文不過是其中的一種。巴厘文也是印度文,你到印度看看,還有幾十種言語文字不同,現在都變成講英文了,更糟糕了。所以我常常跟印度朋友講,你們印度真正的文化寶貝精華,是釋迦牟尼的,這些文化保留在我們中國,不但保留,還弘揚廣大。你們都丟掉了,太可惜了,我很想送還給你們啊!

  現在全世界上有多少宗教?除了五大教以外,耶穌教、天主教,有三四百個門派,等於說禪宗有臨濟宗、曹洞宗這樣的派別。因為你們沒有研究,現在新的基督教派系更多啊!

  所以,人類為什麼有宗教出現?這都是大學問!佛是正遍知,無所不知的哎!一個悟道成佛的人,沒有不知道的。有人說,這些屬學校裏宗教學的範圍,同我們出家沒有關係。那你不是學佛嗎?要研究這個問題,現在屬於大學研究所“比較宗教學”,把每個宗教都拿來研究的,這個學問很大了。所以我講現在辦的佛學院,連別的宗教的內容也沒有介紹,別的宗教理論不懂,規矩也不懂,別的宗教也有它的一套,都要研究啊!

  所以我剛才講,你看耶路撒冷,新興的猶太國家以色列,原來都是西印度的範圍,都受印度文化的影響。換句話說,照我研究的比較宗教,認為世界上真正的宗教起源,都在印度!這一句話,如果學者們有意見,我可以批駁他們,因為他們不懂印度文化。印度本有宗教是婆羅門教,佛教是後來興起的。西方的宗教,你看耶穌穿的衣服,戴的帽子,都是密宗那一套;你看基督教、天主教他們畫十字,就是密宗准提法的五印,用金剛拳印印額頭、心窩、左肩、右肩、喉頭。

  所以西方人研究耶穌一輩子,有十幾年找不到他的蹤跡,現在研究出來,曉得耶穌失蹤的十幾年,他正在印度西藏邊上學佛!這在西藏密宗的資料找出來一點,說有個同參到中東去弘法,被人家釘到十字架上。(參看老古出版之《耶穌失蹤之謎》)

  像這些研究很多,鬧熱得很啊!現在你們辦的佛學院是什麼佛學院?什麼都搞不清楚!所以當年太虛法師辦佛學院,有人來問我,我就說,不要亂問!像這些學問在大學裏也沒有好好開課啊,如果能夠恢復是很偉大的。

  我們現在回轉來講,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當時出家人很多,不只婆羅門教,還有其他宗教,婆羅門教是傳統教。印度有四大階級,分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羅,到現在還是一樣。所以,有時候印度朋友來,我都不好意思問他是哪個階級,這是國際禮貌,不要隨便問。有時候熟了才問他,對不起噢,你不要見怪,你是婆羅門?還是刹帝利?客氣一點,先要講禮貌。

  階級觀念最重要的是印度人,婆羅門是上等人,穿白衣服,一切都用白的。二等是大師級的刹帝利,做帝王、宰相、將軍,你看釋迦牟尼佛是第二等階級。吠舍是三等,就是普通一般人,做生意的老百姓。首陀羅是最下等階級,做奴隸的。印度現在也是一樣。

  所以我常告訴大家,講宗教學,幾大聖人為什麼都有個宗旨?世界上講政治也好,社會也好,教育也好,平等這個觀念,是釋迦牟尼佛先提出來的。換句話說,自由、民主、平等,他先提出來平等,也可以說,釋迦牟尼佛真提倡了自由,真提倡了民主。如果從政治學來講,有憑有據,因為印度是人類階級最不平等的。所以你看佛的精神,他的心量:他弟子裏頭管戒律的,管司法部的部長,叫什麼名字啊?(答:優波離)是什麼階級出身啊?最下等階級奴隸出身。你看,那麼大的僧團,他把優波離提起來管法律,佛做到了平等。

  孔子為什麼講“忠孝仁義道德”呢?因為中華這個民族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所以,孔子對中國開了忠孝仁義藥方;佛對印度開了平等藥方;西方、中東、白種人,最狹隘,最傲慢,最不博愛,所以,耶穌開的藥方是博愛。

  再看基督教很多的規矩,都是印度佛教這一套文化。耶穌為什麼被人家釘在十字架?因為他反對隨便迷信、崇拜。真正的佛教是反對偶像崇拜哦!“無主宰,非自然”,一切是自性的呈現,世界上沒有誰做了主宰的。上帝也好、閻王也好,生命誰能夠做主宰?無主宰,因緣所生,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但不是唯物的,不是自然的。這是鐵定的因果律,生命完全是因果的業力,自己作主自己辦的。

  「師子意菩薩曰:有漏無漏為二。若得諸法等,則不起漏不漏想,不著於相,亦不住無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現在慢慢地走入佛法修持的正題了。修持佛法得道,是得無漏果。佛法同一切外道所共有的神通有五種通:天眼通(現代有人稱第三眼)、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不共有的是第六通,就是漏盡通,是外道做不到的,若是外道也修到了漏盡通,那就不叫外道了。

  什麼是漏?我們的六根都在漏。這一代年輕人眼漏得很厲害,近視眼特別多,在電視和日光燈影響之下,眼睛的精力損耗特別大。不知道你們怎麼樣,我讀書非要用普通的燈不可,日光燈對我來講,閃動得太厲害,眼睛受不了。當年我每天看二十卷經,幾乎除了吃飯、上廁所、睡眠之外的時間統統在讀書,真做到了手不釋卷、眼不離卷,字又那麼小,還要作筆記,這麼弄下來,眼睛也沒弄壞。當年的燈是油燈,用一小盤花生油和棉燈蕊,如此而已。現在的燈很亮,很多書用全白的紙印,這樣也會傷眼。所以我們出版的書,都不喜歡用太白的紙,外行的人還問我們,為什麼用比較差的的紙印書。 

  我們的生命就一直由六根在漏,不要以為只有漏丹叫漏。除了前五根,你的思想煩惱不能停的話,意根也在漏,當然不能成道。得阿羅漢就是得無漏之果,是真正入定,六根不動了,內外皆絕。達摩祖師在嵩山面壁有四句話,是小乘法門的極頂,也是無漏法門的境界:「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一切外緣都放下了,內在連呼吸都不動了,內外皆絕,就心如牆壁,才可以證入無漏的境界。這境界就是小乘無漏果的極果,能做得到前面三句話,至少祛病延年不成問題,而且可以由小乘入於大乘道。

  大乘菩薩是入世的,其實入世的菩薩隨時都在漏,無時無刻不在消耗。譬如有同學出去教書,回來後對我說,老師,我現在才知道你的痛苦,教笨學生之痛苦,真不如自殺算了!我對他說,這就像人家說,養子方知父母恩。他接著說,第二個痛苦是身體吃不消。他還不到三十歲,身體都快垮了,漏得非常厲害。道家說法是,「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工寒。」你再好的功夫,開口講幾十分鐘之後,功夫就垮了。燒飯的火候要夠,如果一下生火,一下滅火,自然無法成事。修道也是一樣,教書不能不動思想,動了意,火工就消了,道也修不成了。大乘菩薩入世是利人,不是為了利己,全盤犧牲了自己,一直都在有漏的境界。

  所以有人問我,耶穌是不是菩薩?我說絕對是菩薩!他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所以不要用宗教外形來看人。在那個時代背景,他要勸人為善,只有那個辦法,最後犧牲了自己。他最後講,自己是為世人贖罪,這種心境是沒有埋怨痛苦,是行菩薩道。我覺得他的偉大,是最後被釘上了十字架,流出來的血是紅色的,表示自己是普通人。所以行菩薩道是有漏的,要達到無漏之果,只有行小乘禪觀的路線。

  但是小乘羅漢的果位並非究竟,即使入定,終究要出定。出定就會明白,小乘的這個有餘依涅槃非究竟,必須由小向大,轉向大乘。所以師子意菩薩說,有漏與無漏是對立的境界,如果瞭解到,真正大乘菩薩就是在有漏有為法中,證得無漏無為法的道,就證得平等法門。不起有漏、無漏的分別,不著於小乘的清淨、非出世之相,也不著於大乘的非入世之相。既然不著相,入世出世都一樣,這就是入不二法門。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耶穌要殉道前,告訴他的門徒:“今天你們都要為我的緣故離棄我。”結果彼得出來保證他忠心耿耿,絕不如此。但是耶穌卻對彼得說:“我告訴你,今天晚上雞叫以前,你會三次不承認我。”後來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上,徒弟彼得跑去看,旁邊的人問:“你是耶穌一夥的?”彼得嚇死了,說:“我不是,我不是”,走了,到了院子門口;旁人又靠近來問:“你是不是耶穌的徒弟?”“我根本不認識那個人!”又跑掉了。過了一陣子,又有人來問同樣問題,彼得仍然賭咒他加以否認,後來雞啼了,才想起耶穌先前所說的預言,慚愧地哭了起來。這不太沒有出息了嗎?大丈夫頂天立地,生死是本分事,有何了不起?問你是不是耶穌的徒弟?“是”!“那你犯罪,釘十字架”。“不行,請把我倒轉過來釘,我沒有資格同我師父一樣。”這就對了,生死原來如此嘛!

  平常一切,不要求神,也不求佛,就求自己。不必用功,不必用心,平常心就是道。我講話,你聽話,過去了,過去不追,不再回憶,心也沒跑掉。不回憶,不追逐,本性原來在此。未來還沒有來,現在——當體即空;空不是沒有,本來清淨,不要另外求個清淨。這些《金剛經》都已經說了,全是老實話,沒有騙人。你看耶穌,那些麻瘋病患者和盲人來找他,往往摸一下衣袍,病就好了,趕快俯伏在面前說:“主啊!感謝你”。但是耶穌卻說:“起來,去吧!你的信心治好了你。”信什麼?孟子講:“有諸己之謂信”,信你自己,這不明明白白的嗎?後世許多教徒們亂解釋他們的宗教,後來有人看不過去,寫了一本書《耶穌在哭泣》,等於耶穌在喊冤枉:“我不是那麼講的。”別說耶穌,你們年輕不懂事,在外面我的話,經常傳錯,因此造成了許多誤解,被人誣吧,我聽了也喊冤枉。這樣是做學生的本分嗎?所以我說我到現在沒有一個學生!

  我最近寫了首詩:“此身猶是孤飛鶴,雲遠山高又一天”,真的沒有學生,你們大家是我的朋友,我一輩子不做老師,現在是演戲,你們要我扮演這個角色,我只好順著你們。不管怎樣,這些都是空話,聽過了,就算了,“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道”——仁義禮智信這個原則,好人想要成功,需要以它做為依據,壞事想要成功,也不可以違反這個原則。可是天下到底好人少,壞人多,就拿社會學、人類學的觀點來看,也是事實,人性壞的多,所以耶穌、釋迦牟尼、老子、孔子,才要拚命勸人做好,可也有很多人利用宗教靠宗教吃飯的,就是天下善人少,不善人多的道理。

  知識學問,本來是想教人走上好的路,可是壞的人多了,如一些大土匪,何嘗沒有知識學問?壞人知識多了,為害天下的本事也就更大了。文化學問,真是一把刀,刀的本身不一定是壞東西,刀不一定是殺人的,還可以救人,醫生動手術用的又何嘗不是刀,而且還非用不可,刀的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執刀的人,刀是如此,文化、道德、學問也是如此,這是說仁義的反面。

  我以前經常和幾位神父說笑話,我說你們的聖經內容涵意很好,可惜,翻譯得很糟,那種白話文是明朝時代翻譯的,沒有文學價值,所以,在中國弘揚不開。佛教之所以在中國能生根發展,佛經翻譯文字優美,具有高度的文學價值,折服了中國的知識份子,這一點是很大的原因。聖經中譯不但文字不美,說理也有問題。你說人生來就有罪,令人聽起來就反感,老子我生來就沒有罪,我媽媽也沒有罪,我爸爸也沒有罪,我的老祖宗也沒有罪,為什麼上帝說我有罪?不通嘛!

  但是,上帝說的沒有錯,只是你們不懂,你們沒有辦法依文化背景適當翻譯。人生來不是有罪,而有缺憾,不完美,不圓滿,也就是說人生來就有業,有善業、惡業,以及不善不惡的無記業,這個業不是罪,而是一股力量,牽著你跑。我們在大顛倒之中,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搞不清楚,一切都在妄執,都受業力影響,都被錯誤的思想左右。為什麼有煩惱?為什麼有痛苦?因為自己妄執。

  很多人在佛菩薩或某某上師前面磕個頭,菩薩啊!你加庇我!好像只要磕個頭,什麼事情都不要管了,菩薩會幫忙我,這是什麼心理?依賴心。我常常對年輕人說:你不要來學佛啊!先去學做人,人都做不好,如何學佛呢?對不對?例如這種求加庇、求加持的依賴心理,如何能學佛呢?所謂加庇是你自己本身先健全起來,然後加上庇護,互相感應。自己不努力,自己不用功,佛菩薩想加都加不進去,想庇都庇不上去。

  所謂加庇的道理,就是我們自己中國文化本有的觀念。古德雲:“自助天助,自助人助。”你要想得到別人幫助,自己先要站得起來。如同跌倒了,躺在地上叫說:“你們來加庇我啊!我站不起來呀!你們抱我到家裏,抱到床上,還要喂我吃飯啊!你們要加庇我啊!”你們說這像話嗎?只要你們依教修行,努力用功,自然會得到佛菩薩的加庇,你真有願力,自然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庇。

  我經常碰到學佛的人來說:老師啊!見了你回去以後,境界好得很,老師你加庇我。我說:別胡扯了,那是你自己用功。還有更妙的,有位同學告訴我說:在美國有一個人完全得到我的加庇,才有如此成就。其實,我連他是誰,名字都忘了,我哪有那麼大的本事?我的手哪有那麼長伸到太平洋那邊去加庇他?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努力。

  又如基督教的聖經提到一些麻瘋病人看見耶酥,趕緊求耶酥救我啊!這些病人摸了耶酥的衣袍,病一下子就好了,跑下來感謝耶酥。耶酥說:不要感謝我,感謝你自己。對呀!為什麼感謝自己呢?信則得救。耶酥此話很高明,一點都沒有錯。可惜聖經因為翻譯的關係,很多話、很多意思都走了樣,表達得不理想,假如耶酥再復活看到這樣的聖經,一定傷心透了。

  世界上一切眾生都有灌頂,佛教叫“灌頂”,後來傳到西方,天主教叫“洗禮”。中國人過去有沒有呢?生了孩子要洗個澡,人死了身體要抹個澡,就是洗禮,就是灌頂。

  灌頂也就是基督教的“洗禮”。灌頂與洗禮是一個系統,耶穌當時穿的衣服就是印度當時比丘的衣服,耶穌從十三歲到三十一歲;有十幾年當中在歷史上查不到資料,有人考證說是到印度參學了以後,回去西方創造這麼一個教法的。基督教劃十字,密宗也一樣,尤其學准提法,口念吽字印五處一樣。所以人類文化整個研究起來,最上古時代就是一個文化,後來一個劫數來臨,滅了,再起,遂形成了差別。

  文│南師懷瑾先生

  來源:《易經系傳別講》《維摩詰的花雨滿天》《圓覺經略說》《歷史的經驗》《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2017年3月2日更新

 

 

 

 

 

一語道破!

人為色死,鳥為食亡(宣化上人)

 

 

  人不是為財死,財不過是保護色欲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三日于金峰聖寺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孰對孰錯?在還沒有答復這問題之前,我要告訴大家,我明天就走了,你們要我講幾句話,我就講幾句教人後悔的話,什麼話呢?很平常的,就是我不論到什麼地方,凡是來聽我說法的人,我都用誠心給他們加持回向,令他們的大魔障變小,小魔障化無;大災難變小,小災難化無;大病變小,小病化無。

  這是我的願力,但我一直不願意講;現在講一講,無論誰有問題來聽法,我都已經加被,所以不需再要求加被。有人說:“師父您為什麼不早說呢!”我沒有早說,就是怕你們把大問題拿來,我幫不了你。現在要走了,也來不及(會眾一陣哄笑)後悔了!

  人誠心與佛即有感應,人不誠心與佛即無感應。所以無論是金山寺、金峰寺、金佛寺、金輪寺,或萬佛聖城,大家都誠心學法;只知老實學佛法,也不沽名釣譽,也不爭名奪利。或有人說:“出家人也有爭名奪利的?”不錯,是有的。但我問你,他們這樣做是對呢?還是不對?若是對的,你就學;若是不對,你就不該學。

  現在回到正題,我覺得中國的一些話,有自相矛盾處。所以今天中午我提出來討論,“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兩句話是對呢?還是不對?是兩句全對或全不對?是一句對一句錯?結果眾說紛紜。有說全對的,有說一句對一句錯的。我告訴你們,“人為財死”這話不對,人是為色而死;“鳥為食亡”是對的,鳥為生存,不得不覓食。但人應比鳥有智慧,但現在的人不但不比鳥有智慧,反而比鳥還笨。

  鳥找東西吃,直接吃了維持生命即可,不須用花花綠綠的鈔票買東西。人現在不用金、銀,而用鈔票,人就執著這花花綠綠的紙,為它而忙忙碌碌。

  人真為財死嗎?不是的。這個“財”後面有“色”在推動著,人實為色而死。人的精、氣、神若不損傷,就能返本還原,明心見性,開大智慧,生死能由己做主,閻王都管不了你。那時願意活幾千年,可以活幾千年;若願意死,馬上即可往生。

  人吃飯為什麼?你反對不反對吃飯、穿衣、睡覺?活著有什麼意思?為賺錢又有什麼意思?假如人只為滿足自己的欲望,那人生就毫無意義與價值了。

  人不是為吃飯而活著!人活著應有功於世、有德於民、有利於天下。不應單為自己著想,這是很不值得。如此糊裏糊塗活著又有什麼意思?人應“慈悲代天宣化,忠孝為國救民。”人應為他人謀幸福,不光為自己謀美屋、華服、吃貴重東西。人若只顧自己享受,則愚不可及。為什麼呢?因為你的身體不是你所有的,也不是“你”。

  對你的身體,你做不了主。你問:“為什麼?怎會我的身體不是我的呢?”你的身體若是你的,你老了,要眼不花,行嗎?要耳不聾牙不掉,行嗎?你說:“我眼有病可開刀,牙掉可裝假牙。”但你對自己身體卻做不了主,不能叫眼不花、耳不聾、牙不掉。

  人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在生死輪迴圈中轉,好像輪子一樣,把你碾得喘不過氣來。你做不得主,就被輪回驅使,在輪回中打轉轉。

  所以人不是為財死,財不過是保護色欲,人結果還是為色而死。被色迷了就有生死,不迷,就了生死,差別就在這一點。有人說:“人人都這樣。”那因為人人都 糊塗,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生來?如何死去?幾千年來人都在這生死中打轉,沒法出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和賭博沒有分別,這是生命的賭博。怎麼講呢?因你忽然明白了,忽然又 糊塗了;明白的時候少,糊塗的時候多。若不信,你可研究研究。

  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現代人或可活八、九十歲,古人能活到七十歲就很少。“先去少年後去老”,前面十五年即使再聰明、再有智慧,也不能做什麼事,十歲以前根本還是小娃娃,能做什麼?最後那十五年也不能做什麼,太老了。所以除掉了前十五年和後十五年,剩下的又“一半睡著了”,這四十年中,睡覺睡了二十年,又加上穿衣、吃飯、上廁所、跳舞、看電影等等,你還有多少時間剩下來?還不如用這些時間來聽聽法。假如能聽明白一句,你的法身就活了,智慧就增長了。

  各位想一想,爭名奪利有何意思?現代男女又講愛情,同性戀也講愛情,要合法結婚,結果弄出“愛死病”來,愛就要死。“色”和“愛”這二字合起來,“愛色”就死。同性戀者說其道理:“若把公鼠放在一起,久了也會成同性戀,互相泄欲。”但你是人,為什麼要學低級的畜生?

  我本不願講,但現在不得不揭穿“人為財死”的秘密,免得人迷頭迷腦。男的到時候要追求物件,女的到時候也要找物件,還沒有長成就要找物件。現在的教育,從小就給孩子灌輸性教育,這是教孩子快點死,是很顛倒的。我不怕人不高興,同性戀的人高興不高興我不管,因你想愛死,我是苦口婆心救你,要你明白苦海無邊,否則你再也出不來了。

  所以“人為財死”有語病,中國人不願揭穿講,明知不對但不講,掩耳盜鈴,以為塞住耳,鈴就不響了。我願講人不願聽的話,若只講你愛聽的話,那就是諂媚。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不忍大家傳染“愛死病”,故不能不說。這“愛死病”就像空氣污染一樣,到處都有,防不勝防,它可以讓你喘不過氣來!

2017年3月4日更新

 

 

 

 

 

 

備考

 

覺醒紀錄片:大腦意識與量子物理學

 

 

  覺醒

  可倫坡大學(斯里蘭卡最古老的大學)的Granville Dharmawardena博士寫道:心理學家經常說的心靈和身體是兩個獨立的實體,大多數科學家承認他們是密切相關的.然而沒有人確切的知道他們是怎樣的關係.一般稱之為大腦的問題,心與大腦之間的關係讓人類困惑了很長時間,直到最近幾年才被科學研究.

  人類大腦是宇宙被認為最複雜的器官,它包含物理和生物學,另一方面,意識既不是物理也不是生物學;因此這是一個難以捉摸的問題.科學探索必須要包容不同的聲音,如今主流科學把自己限制與一個信念系統內, 就無法擴展和增強人類的自由意志.

  理解人類的感官範圍還局限於三維空間,我們的宇宙並非局限與三維空間,現在很多的自然現象發生在我們身邊以超越我們的認知,正因如此,像愛因斯坦的萬有引力理論和其他的現實理論都已過時了.

文章来源:覺醒字幕組

2017年4月17日更新

 

 

 

 

 

李淼反駁朱清時院士:讓科學的歸科學,宗教的歸宗教

 

 

  緣起

  在出版了《給孩子講量子力學》之後,我在簽售過程中發現不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像“量子糾纏”這樣的辭彙會脫口而出,也有人發問量子世界觀是否與佛教世界觀相似,以及量子力學是否支持人類靈魂存在。

  我又發現他們提出這樣的問題和近些年流行的兩篇朱清時先生的文章有關。最早的一篇文章是談弦論與佛學的關係的,標題是《物理學步入禪境——緣起性空》,已經有八年了。前兩年,又有一篇特別標注為“朱清時院士”的文章在朋友圈中流傳,題為《客觀世界很有可能並不存在》,這篇文章對普通人的影響更大,以至於我妹妹將文章發給我,我回答說不要信。

  我寫這篇文章的出發點就是回答這兩個問題:量子世界觀和佛教世界觀是否相似?量子力學是否支持人類靈魂的存在?我這裏先說出我的結論,量子力學是量子力學,佛學是佛學,也許我們可以從哲學的角度探討兩者之間的相似性,但兩者確實是獨立無關的。並且,量子力學並不支持靈魂存在,更不支持靈魂是不朽的。

  我這裏集中討論《客觀世界很有可能並不存在》(以下簡稱《客觀》)一文中的兩個主要觀點:一,沒有意識就沒有客觀世界;二,靈魂就是量子資訊。

  沒有意識也會有量子世界

  《客觀》文中先說沒有意識就沒有客觀世界,又說客觀世界並不存在。

  我先引用一下朱清時先生的主要論點之一,他說:

  “量子力學就像說你的女兒既在客廳又不在客廳,你要去看這個女兒在不在,你就實施了觀察的動作。你一觀察,這個女兒的存在狀態就坍縮了,她就從原來的,在客廳又不在客廳的疊加狀態,一下子變成在客廳或者不在客廳的唯一的狀態了。所以量子力學怪就怪在這兒:你不觀察它,它就處於疊加態,也就是一個電子既在A點又不在A點。你一觀察,它這種疊加狀態就崩潰了,它就真的只在A點或者真的只在B點了,只出現一個。”最後,他得出結論:“所以波函數,也就是量子力學的狀態,從不確定到確定必須要有意識的參與,這就是爭論到最後大家的結論。”他還說:“意識是物質世界的基礎,意識才使物質世界從不確定到確定。”

  當然,用“你的女兒”作為被觀測物件是為了形象以及誇張,事實上,在量子力學中,微觀客體才會處於量子態中,比如一個原子。而幾乎所有宏觀客體並不處於量子態,原因很簡單,因為一個宏觀客體總是不斷地與其他客體接觸,接觸之後不免互相作用,這種作用,其實就是類似朱先生說的“觀察”,宏觀客體一旦與別的物體接觸,就不會處於量子態中,特別地,不會處於“既在客廳又不在客廳”這種量子疊加態中(在客廳是一個量子態,不在客廳是另一個量子態)。

  其實,要將你女兒置於既在客廳又不在客廳這種狀態,實驗物理學家現在還做不到,因為只要空氣或者其他類似的環境存在,你的女兒馬上就只能選擇一種狀態:在客廳,或者不在客廳,不會在客廳又不在客廳。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稍後解釋。

  《客觀》將人的意識拔高到只有意識才會造成量子態的崩潰,這是第一個誤導。假如只有意識才能造成“波函數塌縮”,那麼我們真的會懷疑沒有意識確實沒有客觀世界。

  接下來,我們仔細討論一下意識與物質世界的關係。

  朱文的一個中心論點是物質世界與意識不可分開,也就是說,沒有意識就沒有物質世界。如果他是對的,倒是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宇宙學家的一個終極問題:我們這個宇宙中為什麼存在意識?因為在他看來,意識必須存在,否則就沒有物質世界。是先有意識才有物質世界,所以,如果你問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存在意識,你就沒有學會量子力學。

  事情有這麼簡單嗎?當然沒有這麼簡單。

  在物理學中,當我們談論一個客體時(比如一個電子,一隻貓,或“你的女兒”),我們要為這個客體賦予一些量。我們談電子好了。電子有三個最重要的量,第一個是品質。不論意識去不去測量,電子的品質是固定的,大約是10 的負27次方克; 其次是電荷。怎麼去測量電子的電荷呢?很簡單,讓一個運動的電子穿過磁場,看電子路徑的彎曲程度就能測量它的電荷了。同樣,不論我們去不去測量這個電荷,這個電荷永遠不變。電子的第三個重要性質是自旋,它就像一個小陀螺。電子的自旋和其品質以及電荷一樣,總是不變的。

  最後,來到核心。電子是粒子,所以電子可以有位置和速度。現在,朱文認為量子力學起作用了。當我們不去測量電子的位置和速度時,電子位置是不確定的,也就是說,電子是這麼一個古怪的粒子,它可以同時處於不同的位置。這正是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的不同之處。

  電子可以同時處於不同的位置不等於電子不存在,或者,當我們不去測量它的位置時,不等於說電子不存在。只能說,電子的物理狀態很奇特,它可以處於不同位置狀態的疊加之中。既然電子的品質、電荷以及自旋與測量無關,我們就沒有理由說沒有意識它就不存在。我們只能說,不測量一個電子的位置時,我們不知道它的位置,或者,電子可以處於不同位置的疊加態中。我給你一克電子,我清楚地知道這克電子裏有一千億億億個電子,這是永遠不變的,一千億億億個電子不會憑空消失,甚至連一個電子也不會憑空消失。

  至於朱文的客觀世界的概念,大約還包含每個電子在一個給定時刻的位置,而我們恰恰認為,這是古典物理學給我們帶來的錯誤認知,電子,以及任何其他基本粒子,就不是古典物理學世界中的那種粒子,必須在給定時刻有一個固定的位置。

  我們在上面以電子為例談了量子世界與古典世界的同與不同。我們接著談,測量和意識到底是個什麼關係?為什麼測量會讓電子的位置顯示出來?

  最近,我去貝志城家吃飯賞櫻花,我就和幾位客人討論櫻花。我說,我們觀賞櫻花,櫻花當然就被看到了。我們不觀賞櫻花,櫻花還在那裏,與你看不看無關。這是為什麼呢?

  看櫻花,就是一種測量。測量,在現代物理學裏,是兩個系統糾纏。比如我去稱體重,我的身體就和體重秤糾纏起來了。體重秤的指針指在70公斤,這是指標的狀態,而我身體的體重是我身體的狀態。我的體重和指標的方向糾纏在一起了,這形成了一個測量。

  再比如說,我們將一個電子打到一個螢屏上,螢屏的一個地方亮了,我們就得知電子的位置在那個地方。這是什麼意思呢?電子的位置與螢屏發光的位置糾纏在一起了。即使沒有人去看,這個糾纏也是存在的。有了人去看,不過是有人確定地看到了這個糾纏。現在的情況是,三個系統糾纏在一起了:電子的位置,螢屏發光的位置,以及人眼接收到了螢屏發光位置發出的光子……我們看到,這三個系統不過是糾纏在一起,並沒有誰先誰後的問題,也沒有哪個系統更重要的問題。我們還可以類似地推論下去:人眼接收到光子,在視網膜上產生電信號,通過神經網路進入人的大腦……這個鏈條可以很長,最後,才是人的意識。

  現在問題來了,當我們談論意識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在人類揭開意識之謎之前,我們只能模糊地談論意識。比如說,一隻猴子有意識嗎?如果有,那麼猴子也可以意識到電子的存在,只不過它不知道電子是個什麼概念。如果猴子沒有意識,那麼,在智人出現之前,電子就不存在?我估計即使一個學佛的人,也不會接受這個觀點:在智人出現之前,電子不存在,地球不存在,太陽不存在……

  接下來我再談談為什麼當我們測量電子的位置時,電子的位置就是固定的。其實,這和我們使用什麼儀器有關,我們用螢光屏,電子打到螢光屏上和上面的螢光物質發生相互作用,使得螢光屏的一個原子被激發從而發光。電子能同時讓兩個地方發光嗎?不能。這是因為電子是個基本粒子,它與原子發生作用時只能是局域的。我們現在明白了,為什麼當我們用螢屏測量電子的位置時,它的位置就會被固定下來,只是,量子力學告訴我們,電子不是經典世界中的電子,它的位置可以出現在這裏,也可以出現在那裏,但一旦出現,只能在一個地方出現。

  量子力學的世界是個神奇的世界,這個世界再神奇,也不會神奇到沒有意識就不存在。它只是告訴我們,一個粒子可以處於不同位置的疊加態中,甚至任何物體可以處於不同位置的疊加態中。另外,電子同時具備確定位置和確定速度的狀態不存在,這種狀態不存在也不等於電子不存在,更不等於沒有意識電子就不存在。否則我們會問一個悖論性的問題:在人類出現之前,宇宙存在嗎?

  量子力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當一個系統很大時,這個系統表現得像古典物理中的系統。例如,當我們談論薛定諤的貓時,儘管原則上貓可以同時處於生和死的狀態,但由於貓太大了,貓通過呼吸和空氣發生作用,或者貓的身體和外界接觸,貓就會肯定地處於生的狀態,或肯定地處於死的狀態,幾乎不會同時處於生和死的狀態。在量子力學中,與這個現象相關的術語叫退相干:一個系統如果和一個特別大的系統接觸後,這個系統會很快地選擇一個我們熟悉的古典狀態,而不再同時處於兩個量子態的疊加之中。薛定諤的貓要麼生要麼死,同樣,當我們測量電子的位置時,由於螢屏是個很大的系統,電子會很快處於一個固定位置的狀態。

  以上的道理也解釋了貝志城院子裏的櫻花本來就開在那裏,因為有空氣,有陽光,有土地,與我們看不看無關。

  沒有人類的測量,量子態也會退相干,也就是會塌縮,所以,朱文的主要結論之一“所以波函數,也就是量子力學的狀態,從不確定到確定必須要有意識的參與,這就是爭論到最後大家的結論。”並不正確。

  靈魂存在嗎?

  前面我們看到,意識只是眾多“測量”的可能性之一。但《客觀》一文中有一段話將意識上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看看:

  “就是電子這些東西,在你沒有測量的時候,它處處都存在,也處處不存在,一旦你測量,電子就有個固定狀態出來了。意識也是這樣,如果你看到這朵花,一下子動念頭了,動念頭實質上就是作了測量。你用鼻子作了測量發現是香的,你眼睛進行測量發現是紅色的而且美麗,你動意念去測量它,發現它很令人愉快。

  於是這些測量的結果,也就是念頭的結果,一下子使你產生了進一步的念頭:這是一朵玫瑰花,就認出它來了。

  人意識的發動過程實際上是通過動念進行測量,然後產生念頭。這時候念頭產生出來了,實質是通過測量得出的幾個我們製造出來的概念。這時意識不再自由,它突然坍塌到一個概念‘玫瑰花’上。因此是念頭產生了‘客觀’,念頭就是測量,客觀世界是一系列複雜念頭造成的。說得更深一步,《楞嚴經》講‘性覺必明,妄為明覺,本覺明妙,覺明為咎’,是什麼意思呢?整個物質世界的產生,實際上在意識形成之初,宇宙本體本來是清淨本然的,一旦動了念頭想去看它了,這念頭就是一種測量,一下子就使這個‘清淨本然’變成一種確定的狀態,這樣就生成為物質世界了。《楞嚴經》最早、最清楚地把意識和測量的關係說出來了。”

  如果大家沒有讀到我在上一節中對觀測的分析,很可能就被這段話誤導了,以為沒有意識,螢光屏也不會被打到的電子發光,也就是說,我們的“念頭”太重要了。這當然是錯的。我們動念與否,電子肯定會和螢光屏上的螢光物質產生作用,這樣它的位置就固定了。同樣,無論我們動念與否,一朵玫瑰花肯定是一朵玫瑰花,因為它長在玫瑰樹上,沐浴在陽光下,玫瑰樹還會和周圍的空氣產生作用,吸進二氧化碳呼出氧氣,這些作用已經使得玫瑰花成為它本來的模樣,不論我們是否動念去看它。

  接下來我們再分析朱文關於靈魂的論證。

  他關於靈魂的解釋,建立於人的大腦中的意識可能與糾纏有關的認識上。下面,我們看看量子糾纏是什麼意思。

  我喜歡用一對手套的比喻來解釋什麼是量子糾纏。考慮有一對手套,別人將這對手套分成兩隻分別裝在兩個盒子裏。在打開這兩個盒子之前,我們不知道哪個盒子裏的手套是左手的,哪個盒子裏的手套是右手的。現在,我們將一個盒子送到月亮上,一個盒子留在手裏。如果我們打開手中的那個盒子,發現盒子裏裝的是右手手套,那麼我們可以確信月亮上的盒子裝的是左手手套。假如月亮上有一個人也打開月亮上盒子,當然他會發現盒子裏裝的是左手手套。這就說明兩隻手套是糾纏的,也就是說一只是右手另一只是左手。這個現象並不奇怪,因為一對手套總是這樣。

  現在,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在量子世界中量子手套左右手並不確定,也就是說每只手套處於不確定狀態既可以是左手也可以是右手,也就是說處於疊加狀態。在打開盒子之前,手套的左右手特徵並不確定。現在,我們同樣將兩隻手套裝在兩個盒子裏,將一個盒子送到月亮上,另外一個盒子留在手裏。我們將留在手中的盒子打開,手套可能是左手的也可能是右手的,假如說我們打開之後看到手中的手套是右手的,在遙遠的月亮上的那只手套本來也不確定左右手,可是當我們看到留在手中的位置是右手的時候,此刻月亮上的那只手套就變成左手的;如果我們手中的手套是左手的,此刻月亮上的那只手套立刻就成為右手的。量子手套和普通手套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普通的手套不管你打開不打開它的左右手一定是確定的,而量子手套並不確定,但是如果我們觀察一隻手套確定之後另外一隻也就確定了,看起來好像有暫態傳遞的效果。普通手套並沒有暫態傳遞效果,因為即使我們不觀察,它們的左右性質早就固定了。

  人類的大腦如何產生意識是一個難題,朱文引用的彭羅斯的微管量子假設並沒有得到科學實驗的證實:

  “彭羅斯和哈梅羅夫認為,在人的大腦神經元裏有一種細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組成的,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單元等等,微管控制細胞生長和神經細胞傳輸,每個微管裏都含有很多電子,這些電子之間距離很近,所以都可以處於量子糾纏的狀態。

  在坍縮的時候,也就是進行觀測的時候,起心動念開始觀測的時候,在大腦神經裏,就相當於海量的糾纏態的電子坍縮一次,一旦坍縮,就產生了念頭。”

  接著這篇文章用隱形傳輸的概念論證意識可以和宇宙中別的地方存在量子糾纏,這樣那個地方也就存在意識。這個論證跳躍的地方太多,下面我仔細分析哪些地方是跳躍的。

  前面說過,彭羅斯假設沒有得到實驗證實。即使我們假設類似彭羅斯假設是正確的,假設這些分子可以處於量子態,但這些量子態只存在於一個人的大腦中,並不一定互相糾纏,也不會和大腦之外的其他東西糾纏,這就否定了一個人的大腦和宇宙空間中其他什麼東西糾纏。我們已經看到朱文關於靈魂論證的兩個跳躍:一個跳躍是一個人大腦中很多不同分子(或微管中很多電子)之間的糾纏,另一個跳躍說大腦中這些分子和宇宙中其他部分糾纏。下面是朱文關於大腦和宇宙其他地方的什麼糾纏的部分:

  “按照彭羅斯和哈梅羅夫的理論,我們的大腦中真是存在海量的糾纏態電子的話,而且我們的意識是這些糾纏態電子坍縮而產生的,那麼意識就不光是存在於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細胞之中,不只是大腦神經細胞的交互,而且也形成在宇宙之中,因為宇宙中不同地方的電子可能是糾纏在一起的。

  這樣一來,人的意識不僅存在於大腦之中,也存在於宇宙之中,在宇宙的哪個地方不確定。量子糾纏告訴我們,一定有個地方存在著人的意識,這是量子糾纏的結論。

  如果人的意識不光存在於大腦之中,也通過糾纏而存在於宇宙某處,那麼在人死亡的時候,意識就可能離開你的身體,完全進入到宇宙中。”

  這一段話跳躍得實在太大了,當我的父母生下我的時候,我的大腦居然是和宇宙中別的什麼糾纏的。注意,我們在一生中還會不斷學習,這些知識會儲存在我們的大腦中。如果我們相信上面的“論證”,我學習的時候,別的什麼地方的某種東西也在學習,因為我和那個東西是糾纏的,實在不可思議。

  朱文說通過量子隱態傳輸,人的意識在人死後可以離開身體,所以靈魂存在,這是另一個論證跳躍。其實,量子隱態傳輸是一個十分困難的事情,科學家在實驗室也只能做到將不多的光子或原子傳輸到別的地方去。人的大腦含有巨量的分子原子,比阿伏伽德羅常數還要大(阿伏伽德羅常數就是一克氫中含的氫原子個數,大約是六千萬億億),要將人的大腦傳輸出去,或者大腦中處於量子態的分子傳輸出去,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這裏順便解釋一下什麼叫量子隱態傳輸,我們還是用量子手套或量子鞋做比喻。我把一個粒子比喻成鞋,我想把右腳鞋送到月亮上去,但量子不可克隆,我怎麼送?沒有辦法送不可克隆的東西。隱形態傳輸研究了多年,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我先找一對量子鞋,一定是一隻左一隻右,我把其中一隻送到月亮上,我不知道左右,但是量子糾纏告訴我們一定是一隻左一隻右,現在我把月亮的鞋變成我原來想送的鞋,就是第三只皮鞋,是我本來想送上去的。我不送,因為我已經送了一隻鞋,一對量子鞋,一隻留在我手裏,另外一隻送到月球上。現在拿第三只鞋不管是左右,我想送到月球上,把第三只鞋跟我手裏其中一隻比較,如果全是右的,顯然月球上的是左腳,就讓月球上的鞋翻過來。如果比較的結果是一左一右,可見本來想送的鞋應該和月亮上的那只一樣,月亮上的那只就不用做任何改變。說起來很簡單,道理很深。

  你看,要將一隻量子鞋傳輸到月亮上,我必須還得準備另外一對量子鞋,而且月亮上還得有人。如果我打算將一億個量子鞋傳輸出去,就要另外準備一億對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鞋。現在,如果我打算將我的大腦傳輸出去,我就得準備兩倍於我的大腦物質的東西,它們還必須處於糾纏狀態。之後,實驗人員還得將我的大腦和他手裏的物質做對比,這是一個多麼複雜的工程。

  總結一下,第一,即使我相信我的大腦是量子態,或我的大腦中的一部分是量子態,它也不會和宇宙中其他什麼東西糾纏,這就像我們在實驗室製備一個處於量子態的電子,它是獨立的,不會和遙遠的什麼東西糾纏。第二,如果我想在我死的時候將我的意識傳遞出去,我必須請我的朋友準備好兩倍於我的大腦的物質,這兩部分互相糾纏,然後將其中一部分送到別的地方,將其中另一部分和我的大腦做對比。這樣下來,即使我的“靈魂”被保留了,也是高科技人工的結果,而不是大自然的結果。

  意識是如何產生的?傳統認知科學、心理學認為意識無非是我們大腦中神經元的集體作用的結果,神經元之間通過放電互動,看上去應該和量子力學沒有任何關係。也許,隨著大腦科學以及物理學之間有機互動發展,人們會發現大腦中存在量子過程,並且這些量子過程在意識發生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如此,人類的大腦中的量子過程並不會和宇宙中任何其他地方的量子過程糾纏在一起,就像一個氫原子中的電子肯定不會和一個遙遠的氫原子中的電子發生糾纏一樣。

  人類在未來也許會實現量子電腦,也許會實現宏觀物體的量子傳輸,甚至會將人類的意識保存起來,但這和自然界中的“靈魂”沒有任何關係。

  結語

  我們這個時代非常奇怪。當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時,越來越多的人依賴科技帶來的各種便利,因此科學的話語權越來越大,使得一些人將科學看成一種萬能的工具。另一方面,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隨之而來的壓力,驅使一部分人到宗教那裏尋找精神依靠。科學話語權霸主的地位,讓某些宗教人士以及偏好宗教的人到科學這裏尋找“依據”,有些人甚至說:“科學的盡頭是宗教”、“當科學家爬到山峰時,佛學大師早就等在那裏了”,等等。宗教和科學爬的本來不是一座山。

  費曼在一篇文章裏說,科學與宗教的區別是,前者的核心是不確定性,後者的核心是確定性。比如說,解釋一個現象的科學學說是臨時的,是需要越來越多的證據的,所以永遠是統計性質的。在物理學中,我們往往說某個現象的證據是幾個標準誤差,換句話說,只是十分可能的,而不是百分之百確定的。理論和模型也是如此,當科學家需要的時候,牛頓力學被修正為相對論力學,諸如此類。宗教則相反,一個斷言是百分之百正確的。當然,佛教是一個獨特的宗教,哲學成分很大。即使如此,量子力學也不能拿來支持某些說法,例如世界是虛幻的,靈魂是存在的。

  讓科學的歸科學,宗教的歸宗教,才是宗教和科學相處的最好方式。

  來源:澎湃新聞

 

 2017年4月17日更新

 

 

 

 

掃一掃進入林家樂微信公眾平臺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林家樂生命学 looklife——
 
 
林家乐博客医学空间直接链接     林家樂生命学 looklife -- 洞悉生命(洞釋性命) © Copyright by looklife.as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