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页 > 易筋洗髓 > 《易筋洗髓》由心造體的運動,溝通再接充實宇宙能量?
選擇以下各標題瀏覽
● 林家樂的《易筋洗髓》
● 《易筋洗髓》原文解讀
● 《易筋》修煉心法提要
● 《易筋》修煉視頻、照片
● 《洗髓》修煉心法提要
● 《洗髓》修煉視頻、照片
● 《易筋洗髓》由林家樂解密?
● 《易筋洗髓》由心造體的運動,溝通再接充實宇宙能量?
 

《易筋洗髓》由心造體的運動,溝通再接充實宇宙能量?

 

 

 

     人為一事而來:造愛掙錢。

     愛,太神奇、太重要!也太聖潔!

     你真正愛過自己?也真正愛過他人嗎?不懂得“真正愛自己”,就不懂得“真正愛他人”!

    《易筋洗髓》運動是讓“茫慌迷亂”的自己“停下來”,好好地“照照鏡子”,好好地“正視自己”,好好地給“自己一個真正休息的機會”、好好地“給自己一個看清楚和解讀自己的機會”、“好好地整頓自己”、“好好地真正愛自己”!進而深深懂得怎麼樣才是真正的愛自己從而同時懂得怎麼樣去真正的愛他人

    “觀自在菩薩”,觀,觀照自己!真正愛自己!我們的眼睛習慣向外觀看,現在我請大家把向外的心和眼,轉向內觀看,觀照自己的生命隱藏著“自在菩薩”!當我們把極度的誠意投注於“自在菩薩的觀照”之中,我們的“覺知佛性”就會觀照到“自在菩薩”的存在,並且即時發現自己的身體“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皆空)!唯獨“自在菩薩”現身示法!無限慈悲的為我們洗滌污垢、撫調不平、修補缺失、補救慯損、改變病災、恢復圓滿,讓觀照者身心同歸聖境(“清虛”其實也就是修行者心中一直暗中追求的:“菩提法身”,“如來佛性”,“無相般若”,“純陽本體”,“原始覺知”,“無念天心”,“不邪無生”,“無心元明”,“自然涅槃”,“自在菩薩”…… )!

     《易筋洗髓》運動是從心起發由內及外的運動。這種運動,是人的生命“自我檢討”、“自我調節”、“自我整頓”的運動;不是人們日常慣用的由外及內,以“體”易“體”外部調節的“體育運動”。有人主張學習“書法”一開始就“寫自己的字”。一開始就創立自己的筆劃和體形。先讓自己盡心盡力寫好“自己的字”。一段時間過後才去看別人的字,才去觀摩、比較歷代古人的書法傑作,逐步從心而出的吸收改進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如果用心至誠,不出三年,必會成為寫字很好的人。這個變化過程,“自我肯定”非常重要。用同一個道理,學習《易筋洗髓》運動也一樣,一開始就要懂得從心出發,懂得用心去覺知自己身體的不舒適、不和諧、不通暢,緩緩地、專注地、誠懇地蠕動調節自己的內臟、經絡和身體。整頓自己的身心一段時間之後,再去閱讀我(生命管理導師)的書本和網頁,我的詳細功法理論和具體示範就在其中。只要你依法不斷地一步一步進行“自我肯定”,從虛到實、堅持到底、日久必成。

 
     世界上的人目前所做的“運動”,都是以“體”易“體”,意圖由此獲得健康的成果。《易筋洗髓》卻否定這種做法,認為“運動”應該從心出發,“心健康”了,心也要“體”跟着“健康”,身體才能夠獲得“完全健康”!

     用“心”做運動的《易筋洗髓》“健康法”,是達摩祖師首創的。這種運動實則是“人類生命改造工程”的“生命管理運動”!

    《易筋洗髓》運動,也是最佳《原始伏羲太極圖》原理的實踐和實驗的運動!“自在菩薩”是《原始伏羲太極圖》陰陽之間的無相清虛純陽本體法身之別稱。我們可以通過這個運動,“自我觀照本體法身”,讓“本體法身”習慣性地必然的時刻現身主持我們的一切生命活動!在建立“本體認同還原”的過程,起先,我們必須對“本體”應有足夠的認知和瞭解,明白祂的神聖和萬能!明白祂才是我們人類生命真正的“元初始祖”!祂是一切法界萬物萬象的緣起聖因!我們逐步明了和確定了祂對於我們生命存活的重要性,因而固守不易,不斷確認、充實、擴大!同時用慈悲、仁愛、敬畏的心承認和尊重“陰陽”的“必然與我同在”,並且確認祂跟我們各自的生命有著密不可分的親屬關係──同為“本體法身”所化。對於“陰陽”我們只能信任和通,團結平衡,逐漸實現圓融收服,使生命表現內外無別,先天和後天不分,陰陽已忘,心中只存純陽本體法身,此法身也就是宇宙能量!

 

 

 

  為什麼這般“簡約”的說:“健康”可以由“心”取得?

    我們必須不斷的強調不要以為“思維”與“肉體”是絕然分開的。“思維”使用神經系統管理整個人體,“思維”就像鑄造物器的“模”,“人”要怎麼樣“做人”,完全可以按照自己設定的“模式”造出來!


  道理在哪里?

    人體由載體、被載體、中介,三個結構層次構成,內臟和身軀是“載體”。“心理”的主宰活動是“被載體”,“經絡”是“中介”。心靈使用“中介”管理“載體”產生“能量”,又使用“中介”供養“心靈”,讓“心靈”與“載體”共生、共存、共榮。要身體获得健康,必須心理、內臟、經絡三通三平衡。而能令人體获得健康的神、氣、血、精、髓必须時常處于互通平衡、變化充實、圆满健康的生命狀態!在人體生命健康的重建過程中,“心”的正確領導是起著主宰的決定作用的。
 

 

 

 

 

 

虛雲老和尚:能在動中不動 才是真實工夫

 

 

雲居山方便開示 閏三月十四日(1955年5月5日)

 

  《楞嚴經》雲:“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謂一切聖賢,能轉萬物,不被萬物所轉,隨心自在,處處真如。我輩凡夫,因為妄想所障,所以被萬物所轉,好似牆頭上的草,東風吹來向西倒,西風吹來向東倒,自己不能做得主。

  有些人終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雖做工夫,也是時有時無,斷斷續續,常在喜怒、哀樂、是非、煩惱中打圈子。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六根對六塵。沒有覺照,隨他青黃赤白,老少男女,亂轉念頭。對合意的,則生歡喜貪愛心;對逆意的,則生煩惱憎惡心,心裏常起妄想。其輕妄想,還可以用來辦道做好事,至若粗妄想,則有種種不正邪念,滿肚穢濁,烏七八糟,這就不堪言說了。

  白雲端禪師有頌曰:“若能轉物即如來,春暖山花處處開;自有一雙窮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又《金剛經》雲:“應如是降伏其心。”儒家亦有:“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的說法。

  儒家發憤,尚能如此不被物轉,我們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頭燃呢?應須放下身心,精進求道,於動用中磨煉考驗自己,漸至此心不隨物轉,工夫就有把握了。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工夫。

  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黃鐵匠,以打鐵為生,人皆呼為黃打鐵。那時正是朱洪武興兵作戰的時候,需要很多兵器,黃打鐵奉命趕制兵器,日夜不休息。

  有一天,某僧經過他家,從之乞食,黃施飯,僧吃畢,謂曰:“今承佈施,無以為報,有一言相贈。”黃請說之。僧曰:“你何不修行呢?”黃曰:“修行雖是好事,無奈我終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

  僧曰:“有一念佛法門,雖在忙碌中還是一樣修,你能打一錘鐵,念一聲佛,抽一下風箱,也念一聲佛,長期如此,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他日命終,必生西方極樂世界。”

  黃打鐵遂依僧教,一面打鐵,一面念佛,終日打鐵,終日念佛,不覺疲勞,反覺輕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漸有悟入,後將命終,預知時至,遍向親友辭別,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時把家務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鐵爐邊打鐵數下,即說偈曰:“叮叮噹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泊然化去。當時異香滿室,天樂鳴空,遠近聞見,無不感化。

  我們現在也是整天忙個不休息,若能學黃打鐵一樣,在動用中努力,又何患生死之不了呢!

  我以前在雲南雞足山,剃度具行法師出家的事,說給大家聽聽。具行法師未出家時,吸煙喝酒,嗜好很多,一家八口,都在祝聖寺當小工。後來全家出家,他的嗜好全都斷除了,雖然不識一字,但很用功,《早晚課誦》《普門品》等,不數年全能背誦。終日種菜不休息,夜裏拜佛拜經,不貪睡眠。在大眾會下,別人歡喜他,他不理會;厭惡他,他也不理會。常替人縫衣服,縫一針,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針針不空過。

  後朝四大名山,閱八年,再回雲南。是時我正在興建雲棲寺,他還是行苦行,常住大小事情都肯於,什麼苦都願意吃,大眾都歡喜他。

  臨命終時,將衣服什物變賣了,打齋供眾,然後向大眾告辭,一切料理好了。在四月時收了油菜籽,他將幾把禾稈,於雲南省雲棲下院勝因寺後園,自焚化去。

  及被人發覺,他已往生去了。其身上衣袍鉤環,雖皆成灰,還如平常一樣沒有掉落,端坐火灰中,仍然手執木魚引磬,見者都歡喜羨嘆。

  他每天忙個不休息,並沒有忘記修行,所以生死去來,這樣自由。動用中修行,比靜中修行,還易得力。

文章來源:禪林網   

2018年10月23日更新

 

 

 

 

 

王陽明:心若安定,萬事從容

 

  距今已有將近500年的王陽明心學,對於現代人的生活到底還有什麼意義?誠然,時代在變遷,但外在環境再怎麼變化,人心卻並沒有兩樣。看透和超越外在環境,從內心尋求強大的力量之源,這正是王陽明心學對於今天的最大價值。

  比如,下麵這直指當下之大病的四大人生智慧。

  回頭看內心

  世事驚濤駭浪,心是定海神針

  今天,心為物役似乎已是常態,外界的物左右了我們內在的心,以至於人們普遍感覺,物與幸福的增長不成比例。其實,並不是我們的心脆弱,而是我們在追逐外物的過程中,將其迷失了。

  王陽明的心學正是讓我們看到了,心本來具有的不可動搖的力量。

  且不說王陽明在連續兩次科舉失敗、被宦官劉瑾陷害差點亡命、平定甯王朱宸濠叛亂時,所表現出的心不動的強大心理素質;就是他的學生,也讓我們望塵莫及。

  王陽明有個學生叫聶豹,晚年曾被謗逮捕下獄,錦衣衛來抓他時,他從容鎮靜,毫無驚恐之態,時人無不嘆服,這就是一個有心學修養的人的受用之處,也是其做人牛氣的地方。如果心學能夠在中國大地上逐步傳播普及,聶豹就不會是一個孤例,而是中國人的生活常態。

  王陽明曾說:

  樂是心之本體,雖不同於七情之樂,而亦不外於七情之樂。雖則聖賢別有真樂,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許多憂苦,自加迷棄。雖在憂苦迷棄之中,而此樂又未嘗不存,但一念開明,反身而誠,則即此而在矣。

  許多信服王陽明心學的人,就這樣生活在快樂之中,“素富貴,行乎富貴;素患難,行乎患難”。也許今天的人們,很難理解我們中國人曾經這樣心靈自由的生活過,內心有著如此充盈的感情。

  時下的生活彌漫著功名利祿的氛圍,有了錢希望有更多的錢,有了權希望有更大的權,對房子、車子、色欲等等都是不知滿足,而一點點的不滿足,就足以讓人輾轉反側焦慮異常,物質的豐富之下,是犯罪率、自殺率、離婚率、精神病率的升高,人們普遍的感覺是浮躁,浮躁久了就生暴躁,暴躁久了就生暴戾,媒體上經常報導的滅門慘案、屠殺親人,已讓人嗅到了這種暴戾之氣。

  對治這種情況,也許正需要王陽明的心學。當人們發現了自己內心的力量之時,就不會被外界所左右,就能生活得自得其樂。

  請記住,無論什麼時候,都沒有人能替你看顧你的內心。當下,許多人竭盡全力攫取財富,卻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來越迷惘糾結,日甚一日地充滿挫折與焦慮,沒有安全感和存在感。而最好的救贖之道,就是把習慣向外追逐的目光收回來,關注放逐已久的心靈。

  王陽明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在名利場中奔波、與世浮沉的現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盤針的時候了。

  認定了就做自己

  沒骨頭,撐不起頂天立地

  人最容易受外在環境的裹挾,被眾人的意見所左右,所謂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在這個物質至上、利益為先、價值追求和內心信仰極度稀缺的時代,就更是如此。

  我們常常感覺身不由己,自己的內心也被滲透而異化,某個時刻會突然驚覺自己越來越陌生,常常感到自己正變得越來越冷漠、可怕、悲哀,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底線越來越低,操守越來越弱。有人用現實和生存為自己開脫,這是說不過去的,因為你並沒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多少先賢也早已為我們垂范了窮達不墮、生死不移的骨氣。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背叛了自己的內心,丟失了自己的本心,沒有堅持做自己。

  王陽明曾對弟子說:“人胸中各有個聖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他強調以高度自信的姿態屹立於世間。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怎樣做,最可靠的還是聽從自己的內心。

  熟悉約伯斯的人都知道他曾去印度修行,也曾想去日本學禪。一位大師對他說,修行就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約伯斯才決定留在美國並開創蘋果公司。在談及自己的成功時,約伯斯一直強調“跟隨自己的內心”。

  王陽明的一生,也是意志堅定、堅持自我、特立獨行的一生。在朱子學一統天下的時代,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說,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人們不能理解其本意,驚訝者有之,非難和指責者層出不窮。

  王陽明曾這樣形容自己的處境:“危棧斷我前,猛虎尾我後。倒崖落我左,絕壑臨我右。我足複荊榛,雨雪更紛驟……”到了嘉靖元年(1522年),王陽明已經是平定藩王之亂的大功臣,卻依然遭受其他官員的攻擊。當年進士考試由禮部負責出題,策問題中涉及心學,出題人暗中希望考生指責王陽明,可見王陽明的處境之艱難。

  儘管如此,王陽明在壓抑自我、反省己過之後,堅信自己的學說正確、明澈——“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處,更無掩藏回護,做得‘狂者’。使天下盡說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這讓我們看到,心學的一大真諦,內心力量的源泉所在,正在於遵循自己的良知、做真實的自己。這不是我行我素、恣意妄為,而是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是一種骨氣和硬氣。這其中,既有當下人心危機的根源,也有對治的藥方,心病還須心藥醫。

  工作就是修行

  不努力工作,是最大的無良

  王陽明曾對一個感慨政務纏身的官員說:

  心學不是懸空的,只有把它和實踐相結合,才是它最好的歸宿。我常說去事上磨練就是因此。你要斷案,就從斷案這件事上學習心學。例如,當你判案時,要有一顆無善無惡的心,不能因為對方的無禮而惱怒,不能因為對方言語婉轉而高興,不能因為厭惡對方的請托而存心整治他,不能因為同情對方的哀求而屈意寬容他,不能因為自己的事務煩冗而隨意草率結案。如果拋開事物去修行,反而處處落空,得不到心學的真諦。

  凡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工作是為了糊口,與其有關的辭彙是“乏味”“機械”“勞累”等,充滿了俗世氣味;而修行是“高大上”的,與其有關的辭彙是“心靈”“修道”“正果”等,“修行”兩個字本身就給人遠離塵世的超脫之感。

  俗人眼中,修行應是找個深山老林,最好是有古廟靜寺,靜坐,練練瑜伽,讀讀佛經,深呼吸,或是朝拜宗教聖地,比如去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佛教神山岡仁波齊,冒著生命危險轉上幾圈。

  這種修行方式在王陽明看來就是“著相”了,矯揉造作,為修行而修行。他認為,工作就是修行,工作情境就是最好的修行之地,工作越繁重,修行的時機越好。

  王陽明對“工作中修行”的解釋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按照良知要求去行事,除了良知的指示外,心無旁騖。你在工作中的表現如何,良知輕而易舉就能知道。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

  號稱吃透陽明心學的日本經營大師稻盛和夫說,工作中修行是幫助我們提升心性和培養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們去用心工作,就是用工作來磨練我們的心,提升了我們的靈魂層次,光明了我們的良知。

  工作中修行,就如同走路,應邊走邊認,邊問邊走,在路上體認良知,最後必能抵達目的地——良知的光明。一個人最大的無良就是不能盡職,因為它是對你良知的背叛,同樣也會把你的人生帶入深淵。

  安心工作、努力工作吧,那就是你的修行。不僅是你事業的路,也是你人生的路。

  人忙心不能忙

  不做紅塵俘虜,不成欲望奴隸

  王陽明的弟子歐陽德曾經問過他一個極為現實的問題:“尋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無事亦忙,何也?”歐陽德意識到,使內心凝定是很難做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心意多處於煩亂的狀態,有事的時候固然忙,無事的時候也忙。他尋求王陽明,是想從先生那兒得到一個答案。

  “忙”是一種現實的存在,事務繁雜,逼使著人投入其中,身體得不到休息,是一種忙;而心煩意亂,時刻充滿各種雜念紊思,得不到片刻的寧靜,也是一種忙。

  王陽明是怎麼回答的呢?他說:

  天地氣機,元無一息之停。然有個主宰,故不先不後,不急不緩,雖千變萬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時,與天運一般不息,雖酬酢萬變,常是從容自在,所謂‘天君泰然,百體從令’。若無主宰,便只是這氣奔放,如何不忙?

  相比古人,生活在今天的人要忙得多。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都時刻得不到休息。以至於許多人都迷失了自己,喪失了自我。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現代人無時無刻不處於一種焦慮、急躁、浮泛、灼熱的狀態之中,哪怕是有了閒暇時間,也要麼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支配,要麼處於心緒煩亂、無所適從之中,所謂的空虛、無聊。

  考量王陽明關於“忙”的相關論述,我們不難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首要原因便在於欲望的膨脹。是欲望蒙蔽了自己的心,而失去了心中主宰,於是只剩下不停奔忙。

  太多的欲望左右了自己,便成為一個“逐物”之徒,一顆心靈被各種欲望控制之後,想的是這些,做的是這些,高興的是這些,失落的也是這些。得之,心為之興奮;失之,魂為之沮喪。付諸行動當然是為了追求這些,身體安得不忙?日思夜想的當然是這些,心性安得不亂?

  今天,對於大多數人,讓其放棄物質上的追求大概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不能完全被它所左右,至少應該留給心靈一點空白,至少要節制一些,不能放縱自己的欲望。日子過得簡單了,我們所謂的“忙”也會適當地減輕一些。一旦個人的欲望得不到控制,那麼這個人就會終日忙亂,找不到內心甘甜的幸福,而成為物欲的奴隸。

  更重要的是,節制欲望可以讓我們的本心更加真切,重新擁有身心的主宰。這樣即使在不得已的繁忙和壓力之下,也能更加從容、高效、有效地處理諸多工作和生活問題,人忙而心不忙。

  活著的最好狀態是什麼?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詞,是從容。

  不急不緩,淡定悠閒。事再大也舉重若輕,事再多也有條不紊。用做事去修行,用心境安生活。這就是從容的活著。

  似乎高高在上,似乎遙不可及。王陽明則告訴我們,一切的秘密也不過是三個字:心不動。心不動的秘密也不過是一句話:收回向外追逐的目光,重新發現內心的良知,並依之而行。

  心若安定,萬事從容。

  文章来源:明代大儒王陽明

  2018年10月23日更新

 

 

 

 

 

王陽明:我何曾讓你放棄工作來修行!(內附最實用工作心法)

 

  人們常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那,工作與修行可以兼得嗎?

  當然可以!三個王陽明的小故事,告訴你工作與修行如何完美配搭。老祖宗真是太智慧了!

  這篇文章一定要好好看!

 

   王陽明

  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

  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01

  我何曾讓你放棄工作來修行?

  有一位地方官常去聽王陽明的心學講座,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偶爾會呈恍然大悟之態,眉飛色舞。

   月餘後,他卻深表起遺憾來:“您講得真精彩,可是我不能每天都來聽,身為官員,好多政事纏繞,不能抽出太多時間來修行啊。”

   王陽明介面道:“我什麼時候讓你放棄工作來修行?”

   該官員吃了一小驚:“難道在工作中也可以修行?”

   “工作即修行!”王陽明斬釘截鐵地回道。

  “我愚昧得很,”該官員既迷惑又驚奇,“難道您讓我一邊工作一邊溫習您的學說?”

  王陽明說:“心學不是懸空的,只有把它和實踐相結合,才是它最好的歸宿。我常說去事上磨練就是因此。你要斷案,就從斷案這件事上學習心學。

  例如,當你判案時,要有一顆無善無惡的心,不能因為對方的無禮而惱怒;

  不能因為對方言語婉轉而高興;不能因為厭惡對方的請托而存心整治他;

   不能因為同情對方的哀求而屈意寬容他;不能因為自己的事務煩冗而隨意草率結案。如果拋開事物去修行,反而處處落空,得不到心學的真諦。”

   該官員恍然大悟,心靈滿載而歸。

 

  凡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

   工作是為了糊口,與其有關的辭彙是“乏味”“機械”“勞累”等,充滿了俗世氣味。

   而修行是“高大上”的,與其有關的辭彙是“心靈”“修道”“正果”等,“修行”兩個字本身就給人遠離塵世的超脫之感。

  俗人眼中,修行應是找個深山老林,最好是有古廟靜寺的深山老林,靜坐,練練瑜伽,讀讀佛經,深呼吸。

   或是朝拜宗教聖地,比如去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佛教神山岡仁波齊,冒著生命危險轉上幾圈。

  這種修行方式在王陽明看來就是“著相”了,矯揉造作,為修行而修行。

   工作就是修行,工作情境則是標榜進取精神的最好的修行之地。

 

  02

   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

  1509年,王陽明被任命為廬陵縣令。幾個月後,他給弟子們寫信談心學,最後說道:“政事雖劇,亦是學問之地。”

  工作即修行,在王陽明看來就是在工作中致良知,儘量進入“四和”境界。所謂“四和”就是與天和、與地和、與人和、與己和。

  與天地和,就是萬物一體之仁,做官時,要把百姓當作自己的一部分;與人和,則是處理好自己與上級、下級的關係;與己和,就是聽從良知的命令來行事。

  豈止是官場,但凡是工作場所,都是修行之地,工作越繁重,修行的時機越好。

  日本經營大師稻盛和夫非常受益于陽明心學,他說:在工作中修行,就是努力工作,心無旁騖地投入眼前的工作。

  王陽明對“工作中修行”的解釋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按照良知要求去行事,除了良知的指示外,心無旁騖。

  你在工作中的表現如何,良知輕而易舉就能知道。

  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

 

   有個叫南大吉的官員對王陽明說:“我為政總有過失,先生為何沒有說法?”

  王陽明反問:“你有什麼過失?”

  南大吉就把自己為政的過失一一說給王陽明聽。

  王陽明聽完後,意味深長地道:“你這些過失,我都指點過你。”

  南大吉一愣:“您好像沒說過。”

  王陽明見他上套,嘿嘿一笑:“如果我沒有說過,你是如何知道這些過失的?”

  南大吉福至心靈,驚叫:“良知!”

  王陽明點頭,南大吉興奮地大笑。

   幾天後,南大吉又來見王陽明,歎息說:“如果身邊有個能人經常提醒我,我在工作上犯的過失可能會少點。”

  王陽明說:“你身邊就是有個無所不能的人在時刻提醒你啊。”

  南大吉略家思索,尖叫道:“良知!”

   又幾天後,南大吉又來問王陽明:“行為上有了過失可以改變,心上有了過失可如何是好?”

  王陽明看了他一眼,說:“你現在良知已現,心上不可能有過失。心上沒有過失,行為上也就不可能有過失。”

   我從未見過心上有過失的人,會用心工作;也從未見過用心工作的人,心上還會有什麼過失。

  在王陽明看來,工作和修行是一體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樣,也正如事上磨練的心學基礎一樣,修行無體,以工作為體,以生活為體。

  離了工作和生活,修行就變得毫無意義。

 

  03

  修身是體,工作是用

  致良知就是其中訣竅

  有個叫朱廷立的官員向王陽明請教在工作中致良知的問題,王陽明答非所問地和他談起了修身。

  朱廷立上班後,按照王陽明的教導進行一系列的修身之術,從中知道了自己心中厭惡的事情,而百姓厭惡的事情也知道了。

  知道了自己的欲望,也就知道百姓喜歡什麼了;捨棄自己的私利,也就知道百姓的利益是什麼了。

  提醒自己要遵守道德規範,也就知道了百姓應該遵守什麼了;祛除了心中的魔鬼,也就知道百姓心中每天都想什麼了。

  明白了這一切,而主動去做,就是致良知了。

  三個月後,他發現,他不但瞭解了百姓的好惡,還得到了百姓的真心,百姓紛紛在背後說他是好父母官。

  朱廷立感歎說:“我今天才知道,原來修身不但可以養性,還能提高工作品質。”

 

  但他突然懊悔,“工作品質是有了,可我的心學造詣沒有提高啊。”於是,他又去問王陽明如何學習心學的問題。

  讓他莫名其妙的是,王陽明這次沒有跟他談一句學習心學,卻跟他談上了工作。

  朱廷立回到工作崗位上,認真工作。三個月後,他恍然大悟,原來,百姓所以親近他,就是因為他之前按照王陽明的修身要求主動在修身啊。

  比如,把百姓厭惡的事情祛除,我就有了懲惡的快感;讓百姓得到了很多好處,我也就有了能遏制欲望的能力;

  順應了百姓的心聲,我也就捨棄了自己的私利;經常告誡他們要遵守法律,我也就有了時常警惕自己的心;解救了他們的苦難,我心情很好,也就祛除了心病。

   看到百姓人人都聖人了,我其實也就是聖人了。

  於是,朱廷立二度感歎說:“我今天才知道,原來提高工作品質的訣竅就是先修身啊。”

 

  後來,他又去見王陽明問,工作和修行的關係。

   王陽明說:“修身和工作,其實是一回事。修身是為了工作品質提高,提高工作品質來自于修身。修身是體,工作是用,致良知就是其中訣竅。”

  朱同志最後得出結論:“修身和工作是一回事,用良知去修身,就是工作。用良知去工作,就是修身!”

   這也正如稻盛和夫所說的,工作中修行是幫助我們提升心性和培養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們去用心工作,就是用工作來磨練我們的心,提升了我們的靈魂層次,光明了我們的良知。

   工作中修行,就如同走路,應邊走邊認,邊問邊走,在路上體認良知,最後必能抵達目的地——良知的光明。

  一個人最大的無良就是不能履職,因為它是對你良知的背叛,同樣也會把你的人生帶入深淵。

  文章来源:明代大儒王陽明 

  2018年10月23日更新

 

 

 

 

 

意识

 

 

 

 解決的方法是不管海面上的波浪怎麼樣“因風萬變”,只要你願意沉落海底,海面上的“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尶尬現象“就不見了”!


 

 

 

 

莊子:人生的根本,是如何與自己相處

 

  01

  我們學習了太多如何與人相處的教條,卻忘記了最為根本的一點,即如何與自己相處。

  一個不會與自己相處的人,也一定不會與他人相處。

  我們經常說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其實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和諧。

  02

  莊子說:“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這裏的“獨有”指的是獨立自在,自我和諧,自我完善,也就是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

  人一方面要發揮自己的能力,服務於社會,使其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另外一方面要“獨有”,使個體的生命處於積極、和諧的狀態,成為“至貴”之人。

  前者是儒家思想的體現,後者是道家思想的體現。

  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與孤獨和解,如何與時間為伴,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而且它如同養分,對人的滋養,是緩慢滲透的。

 

  那麼,又如何與自己相處呢?

  首先,認識到孤獨是不可避免的

  人是群居動物,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脫離他人而存在,但是我們又是孤獨的。

  在沒有人的夜晚,在內心的深處,我們渴望被人理解,渴望被人接納,但是,相識滿天下,知己能幾人?

  惠子是經常和莊子鬥嘴的一個朋友,每次都被莊子批得灰頭土臉。惠子死後,莊子講了一個故事,來形容失去精神上的對手之後的孤獨。故事說的是:

  有一個人,鼻尖上濺到一滴像蒼蠅那麼小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隨手劈下去,把那小小的污點削掉,鼻子沒有受到絲毫的損傷,那人也站著面不改色。

  宋元君聽說這件事後,把那匠石找來說,你為我也這麼試試,匠石回答說,以前我是能做到的,但是可以搭配的夥伴早已死去了!

  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無時無刻地終身陪伴我們,在很長時間裏,在人群中前擁後抱,熱熱鬧鬧,讓人誤以為這就是生活的常態,其實,孤獨才是人生永恆的狀態。

  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正視孤獨,然後找到一條可以跟自己更好相處下去的路。

 

  03

  其次,坦然接納自己、完善自己

  莊子說:“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我們都會有不足,有失望,有難題,它們是人生的一部分。光是接受這些事實,對我們而言,就意義深遠。

  所謂成功學喜歡灌輸這樣的觀點: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如果誰能戰勝自己,那麼這個人就能夠戰勝一切。

  人們之所以這麼說,是由於長期以來人定勝天的思想在作祟,人是有征服欲的。

  所謂“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說到底也是這一思想的體現。

  其實在自我鬥爭中不存在戰勝問題,而是一個不斷地進行自我探索,不斷地自我完善的過程。

  每個人的潛能不同,成功只意味著能夠達到自己的上限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說,戰勝自己是對自己能力的恰當評價,是能力的盡情發洩。

  生命不是比較,不是戰勝,而是接納和完善。

  常常走向內心,反省自己,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方向和夢想,接納自己並不斷地精進,讓自己的生命成為禮物。

  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的時間,就是他的生活態度。在有限的珍貴時光裏,與其關注、討好他人,不如修養和完善自己。

  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白白地浪費著時間,除了長胖和一臉的怨氣,一事無成。

 

  04

  最後,學會承受孤獨、享受獨處

  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孤獨,可以成為一種美。所以,我們在孤獨中,完全沒有必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我們可以享受獨處。獨處,總不免有一些寂寞,但也正因為寂寞,我們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獨處,關係到一個人底氣的問題,它來源於自身的能量,會帶給你一種不依傍的自信。

  孤獨和獨處總是難的,更多的空閒時間撲面而來,無聊也隨即鋪天蓋地。

  人都會無聊,並且會變得越來越無聊,但是只要內心充實起來,把那些無聊分解到一天天裏,就沒有了。

  女人往往渴望來自男人的安全感,如果她們有過獨處的經歷,就會知道自己給予自己的安全感,更實在。

  “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會使你更強大。”

  無論孤獨和獨處的生活有多麼難以忍受,一定要堅持下去,直到自己能夠享受這種生活,並真正獲得它的滋養,與它握手言和,才會有能力去過另一種熱鬧紛擾的生活。

  倘若此刻,你雖然在人群裏狂歡,但是仍然覺得孤獨,那麼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機會吧,你還不知道它會有多麼美好!

文章來源:蝶舞青風

2018年10月21日更新

 

 

 

 

 

 

引用微博衍释: 

 

 
光明与黑暗,纯粹是心灵习气幻化出来的虚假境界,心不攀援六根摄取的景象,就会从心灵深处升起地光明。纯净,无相,妙明真心,觉明清净,渐增升华,入法光明。心意皆圆,尽圆不住,了然洞知世界万有;入自性光明显现,无碍无染,生灭寂灭,无觉无空,遍随一切而无形,周遍法界而无相,就是如来无相法身!
 
 
 
 
 
 
 
诸行无常,物质现象皆因缘聚合而成,刹那生灭而住,片刻变化;诸法无我,一切法因心起,心由无量习气念头聚合,蒙蔽真性而成实性,识生万法,法本虚幻;寂静涅槃,因缘聚合因念头生灭而轮回不休,念头本质空性,因缘亦是性空,世界唯心而现,心灭意空,自性裸露,寂灭现前,这就是根本实相,如来圆觉。
 
 
 
 
 
 
 
谢安朔
相因心而立,心空则相空,法因心攀援幻想起,心空意灭,心法空寂无分别,生命内外皆无自性,宇宙世界皆由心所化,真性与诸相众生一体同性,却性空无生,周遍宇宙世界,却清静无住,随顺物质能量,思维分别,成住坏灭空刹那生灭,却无生无灭,以心灵攀援,诸法幻想流转体现,却寂灭不动,无染觉空是佛陀。
 
 
 
 
 
 
 
谢安朔
凡夫与佛陀,唯心上分别,凡夫,因心起,佛陀,因心灭,如同我们睡觉做梦,梦境因你而起,你却不是梦境,没有梦境,你依旧存在,自性不会因为梦境的差别而损伤,若贪执妄想,认为凡夫心,与佛陀心有所差别,这才是罪大恶极,邪见谤佛的魔见,无所得,有所灭,得无所得,灭无所灭,圆明寂照,如来现前,
 
 
 
 
 
 
谢安朔
心相一体,诸相皆由心生,非真亦非假,心生灭处自性虚空无住;真性妙明,无生不动,自在如如,从无离舍,此为自性圆觉,真心不离心,与心同体,圆满清净,随顺心灵习气而不动,周遍念头妄想,却无生寂灭,无染无碍,圆觉周遍,是不动自性,朗照十方,内外诸世间,一切唯心现。
 
 
 
 
 
 
 
谢安朔
若能够知心与意皆是虚幻不实,即能见到心灵深处不动清净的自性如如,见性因为相对诸相而言,称为见性,没有了对于诸相的相对,也就没有什么性可以见,性是因为相而起,无相即无性,离相即是见性,而却无一性可见,假名空性如如,相由心生,心即是相的根本,破心灭意,自性现前,心性两亡,是清净圆觉。
 
 
 
 
 
 
 
谢安朔  
人的头颅上方悬挂着利刃,随时会滑落斩断脖颈,如实观生命,生死的权利并不是由人类自己主宰,警醒生命之无常,妄消清静,如实观心,众生世界皆因心灵妄想习气而生,就算是全世界人们都爱你,赞美拥抱你,可是你心灵觉知妄想攀援,动念成因果,因果律法自作自受,天堂地狱即是念想,心意不空,轮回不休。觉知清静为修,觉明纯净入道,觉明空相成就,觉明寂灭即佛陀。
 
 
 
 
 
 
 
谢安朔
贪嗔痴慢疑,五毒皆因心起,心执迷世界,则世界诸相即是五毒所化,心生业,业缚心,苦苦挣扎,生死轮回,真心无心,觉明为真,照贪嗔痴慢疑性空,观戒定慧恭信无生,遍见非见,觉见皆空,摄六根为用,不住六根尘境,自性无碍寂灭,人相我相众生相皆是空相,五毒贪心实乃成佛种性,觉心即真佛,圆满周遍。
 
 
 
 
 
 
 
谢安朔
空性无生,无来无去,即刻当下,就是过去未来,微尘芥子,即是苍穹宇宙,众生诸相,即是如来面目,佛与魔,人与神,鬼与畜生,天堂地狱,性质即是清净无染,真性同体,众生无别,任何生命的相,即是空性之相,即是佛相,所以,佛无处不在,以众生诸相随处彰显,展现无量智慧,明心见性,是名如来。
 
 
 
 
 
 
谢安朔
一切心皆不可得,一切境皆不可得,一切相皆不可得,境空无受,心无可住,无禅可参,空与空对,心禅两忘,觉空寂灭,清静心灵妄求的当下,无生无灭,无染无碍,无来无去,遍随无漏,是为禅那真心,眼住心,心住空,空无所执,心空两忘 ,极空极圆,空圆皆意,突然超越,意灭心消,不动寂灭,寂照遍随。
 
 
 
 
 
 
 谢安朔
心被世界带动,攀援外境,是看──心灵安静。意识内观心灵波动,而意清静不动是“观”──意空识灭,真心无心,无染无色,察身体内宇宙万有,众生世界而不动,是“照”──心灵意识消散,宇宙虚空分解,觉空一性,是“觉”──离空离觉,空觉寂灭,遍随万有,周遍法界,包藏宇宙,与众生一性同体,是如来。
 
 
 
 
 
 
 谢安朔
《达摩血脉论》: 1,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疑问吾?
 
 
 
 
 
 
谢安朔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陷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2013年3月11日引用谢安朔先生微博上发言以供讀者參考。 

 
 
 
 
 
 
 
 
人生可以更美好 、生活可以更富足、關係可以更圓滿……
 
但為什麼人生沒那麼美好、富足、圓满呢?? 

因為不正確的思想程式綁住了我们,使我们的身体負面的能量充斥……

收服負面的能量、導正病變的思想程式,

讓所有負面的能量轉化成为正面的能量 ,
 
此正面的能量就是宇宙能量。
 
讓宇宙能量幫助我們完成此一生命历程,
 
就是一个“再接”宇宙能量的过程。
 
 
 
 
 
 
 
 
 

 

解讀參考附文

 

 

 

愛是宇宙中唯一人類無法駕馭的能量

 

 

  1980年代末著名的天才愛因斯坦的女兒Lieserl出於對父親的命令而不是為了出版,將愛因斯坦寫的1400封信捐給了希伯來大學。一直到愛因斯坦死後20年才公開其中的內容。這一封就是他寫給女兒Lieserl的信:

  When I proposed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very few understood me, and what I will reveal now to transmit to mankind will also collide with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prejudice in the world.

  當我發表相對論理論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能理解。而我現在揭露出來要傳達給人類的,更將會與現有人類對世界的誤解和偏見產生衝突。

  I ask you to guard the letters as long as necessary, years, decades, until society is advanced enough to accept what I will explain below.

  我要求你保護這些信件越久越好,幾年、幾十年,直到社會進步到能夠接受我下面將要解釋的。

  There is an extremely powerful force that, so far, science has not found a formal explanation to. It is a force that includes and governs all others, and is even behind any phenomenon operating in the universe and has not yet been identified by us. This universal force is LOVE.

  有一種無窮無盡的能量源,迄今為止科學都沒有對他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這是一種生命力,包含並統領所有其他的一切。而且在任何宇宙的運行現象之後,甚至還沒有被我們定義。這種生命力叫“愛”。

 

  When scientists looked for a unified theory of the universe they forgot the most powerful unseen force. Love is Light, that enlightens those who Give and Receive it. Love is gravity, because it makes some people feel attracted to others. Love is power, because it multiplies the best we have, and allows humanity not to be extinguished in their blind selfishness. Love unfolds and reveals. For LOVE we live and die. Love is God and God is Love.

  當科學家們苦苦尋找一個未定義的宇宙統一理論的時候,他們已經忘了大部分充滿力量的無形之力。愛是光,愛能夠啟示那些給予並得到它的人。愛是地心引力,因為愛能讓人們互相吸引。愛是能量,因為愛產生我們最好的東西而且愛允許人類不用去消除看不見的自私。愛能掩蓋,愛能揭露。因為愛,我們才活著,因為愛,我們死去。愛是上帝,上帝就是愛。

  This force explains everything and gives meaning to life. This is the variable that we have ignored for too long, maybe because we are afraid of love because it is the only energy in the universe that man has not learned to drive at will.

  這個驅動力解釋著一切,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意義。這是一個我們已經忽略了太久的變數,也許因為我們害怕愛,因為這是宇宙中唯一的人類還無法隨意駕馭的能

量。

 

  To give visibility to love, I made a simple substitution in my most famous equation. If instead of E = mc² we accept that the energy to heal the world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love multiplied by the speed of light squared, we arrive at the conclusion that love is the most powerful force there is, because it has no limits.

  為了讓愛能夠清晰可見,我用最著名的方程式做了個簡單的替代法。如果不是E=mc²,我們接受治癒世界的能量可通過愛乘以光速的平方來獲得,我們就得出一個結論:愛是最強大的的力量,因為愛沒有限制。

  After the failure of humanity in the use and control of the other forces of the universe that have turned against us, it is urgent that we nourish ourselves with another kind of energy…

  在人類無法運用和控制其餘所有宇宙上的那些與我們作對的能量之後,我們迫不及待地需要另一種能量來滋養我們。

  If we want our species to survive, if we are to find meaning in life, if we want to save the world and every sentient being that inhabits it, love is the one and only answer.

  如果我們想要自己的物種得以存活,如果我們發現了生命的意義,如果我們想拯救這個世界和每一個居住在世界上的生靈,愛是唯一的答案。

  Perhaps we are not yet ready to make a bomb of love, a device powerful enough to entirely destroy the hate, selfishness and greed that devastate the planet.

  也許我們還沒有準備好製造一個愛的炸彈,一個能量滿滿的裝備來徹底摧毀能夠導致地球毀滅的仇恨、自私和貪婪。

  However, each individual carries within them a small but powerful generator of LOVE whose energy is waiting to be released.

  然而,每一個獨立的個體內在都帶著很細微的但有待釋放的強大的愛的發電機!

  When we learn to give and receive this universal energy, dear Lieserl, we will have affirmed that Love conquers all, is able to transcend everything and anything, because Love is the quintessence of Life!

  當我們學會給予和接受這種宇宙能量的時候,親愛的Lieserl,我們就得承認愛能降服一切,愛超越每一個存在和任何存在,因為愛就是生命的精髓。

  I deeply regret not having been able to express what is in my heart, which has quietly beaten for you all my life. Maybe it's too late to apologize, but as TIME is relative, I need to tell you that I love you and thanks to you I have reached the ultimate answer!! 

  我深感遺憾,沒能表達我內心深處的東西,這讓我一生都在為你而受鞭打著。或許,現在抱歉太晚了,但時間是相對的,我需要告訴你的是:“我愛你,謝謝你,因為我終於找到了最終的答案!!”

  Your father,

  Albert

  文章来源:上海點淨設計

2016年4月11日更新

 
 
 
 
 
 
 
 
 
人類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
 
 
 
 
 
 
 
 
  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就在於思考。思考是思想的起源,但思考卻並不等於思想。思考是形成思想的過程。惟有從永恆的角度,超越自然和歷史的局限,把握事物的本質,符合事物發展規律,順應事物發展趨勢,正確思考得出的價值理論體系,才稱得上思想。思想從更廣義的視角看,就是正確思考的昇華。
 
  思考於個人而言,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人生若缺乏思考,不僅減少生命的厚度,人生的意義也蕩然無存。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未經思考的人生毫無意義”。而思想更高於思考。一個有思想的人,他的生活不會落入俗套,他的人生會放異彩。古往今來,一切偉大的人物無不都是思想家。平凡的人雖成不了思想家,但也不能少了思想的支撐。思想是人類最寶貴的資源,是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人類每一次大的變革,都離不開思想力量的指引,人類每一次文明的進步,都是思想力量推動的結果。思想的進步,帶來社會的進步,促進歷史的前行。
巴爾扎克說“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思想對於個人的成長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思想的力量決定和影響著人生。
 
  思想的力量來自於她是人的生命“靈魂”。人是靠思想活著的,如果人沒有了思想,就會成為行屍走肉。人的高貴也在於思想。帕思卡爾說“人類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人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會思考的動物,思考產生思想,思想轉化為智慧,智慧使人脫離了動物界,讓人成為了真正的人,賦予了生命以靈魂,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
 
  思想的力量來自於她是人精神的“血液”。“人總是要一點精神的”。人的一生其實是被某種精神支撐著的。精神是意識層面的東西,屬於心理範疇,決定著人的心態。而決定人一生的關鍵在於心態。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論;定其心,應天下之變。精神調整心態,心態決定一切。
 
  思想的力量來自於她是人信仰的“細胞”。信仰,是貫穿於人的世界觀之中的一種意識規範。人的行為往往受信仰的支配。信仰賦予短暫人生以永恆意義。人生價值的實現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礎之上的,而信仰的基礎則是思想,沒有思想是不可能樹立信仰的。人一旦建立了某種信仰,他就會為其信仰,克服千難萬險,執著於信仰的實現。思想的力量在人的信仰上表現的尤為突出。人被信仰所鼓舞就會成為一個難以戰勝的人。
 
  思想的力量來自於他是人意志的“骨骼”。人的信仰決定人生的方向和目標。目標的實現還要靠意志。人的意志才決定著人的信仰能否實現。堅強的意志,讓人不懼挫折,不怕失敗。攻而克難,越戰越勇。缺乏意志或意志不強的人,一遭挫折就懷疑,一遇困難就動搖。最後的結果是,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
 
  思想的力量來自於她是人毅力的“肌肉”。事情的成與不成,除了目標和方法的正確與否外,剩下的就與人持之以恆有著密切的關係。執著是專一,持恒是堅持,而堅持考驗的就是毅力。沒有毅力的人,可以說很難成大事。如果曼德拉缺乏毅力,沒有對其信念的堅持,沒有毅力的作用,他能在獄中熬過28年,出獄最後取得反對種族歧視維護人權事業的成功嗎?
 
  思想的力量來自於她是人視覺的“雙眼”。人的視野決定人的見識,人的見識決定人的格局。而人的格局決定人的境界和層次。格局是一個人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佈局。大境界才有大胸懷,大格局才有大作為。卓越的人生少不了三樣東西,眼界、胸懷、意識。人的眼界是一個人看問題的方式。人的胸懷是一個人包容東西的多少。人的意識是一個人性格的體現。眼界有多寬,水準就有多高,寬度決定高度。胸懷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格局決定結局。意識有多新,前程就有多遠,性格決定命運。這三樣人生寶典均源自於思想。
 
  思想的力量來自於她是人行動的“手腳”。正確的思路和想法無疑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行動。世間的事只有行動才能轉化為效果。所以才有人說,一次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更有名人說“偉大的思想只有付諸行動才能成為壯舉”。一個人再聰明,再有智慧,若他不通過行動將自己的計畫付之實踐,便不會有價值產生。行動是創造價值的來源。是實現目標的唯一途徑。正確的思想往往產生於實踐,而又反過來指導實踐。正確思想指導下的行動,會更符合實際,也會更科學。以保證我們目標的實現。
 
  雨果說“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威力”這表明了思想的力量。拿破崙說的更直接。“世上只有兩種力量:利劍和思想,從長而論,利劍總敗在思想手下”。可見,思想的力量多麼強大而於我們又是多麼重要。
 
  左岸記:人生是一場單程冒險,你必須獨自去尋找。沒有人能夠替代你思考,思想如此重要,你怎麼可以輕易地交給別人?不經思考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你的思想決定了你所看到的東西。
 
  分享從小培養孩子思想格局的五個步驟吧:
 
  第一要有自尊與志向,不能生平埋沒隨百草,誰都可以踩一腳。就是要從一開始就告訴孩子,尊嚴是自己拼出來的,出息是自己打出來的。至於打什麼,拼什麼,這個還真不重要,讓孩子自己慢慢去尋找,畢竟這是他的人生,家長無法替代。(這是獨立的思想)
 
  第二要有責任心與悲憫心,要告訴孩子,孩子小時候需要家人照料,長大後就要學會照料別人,一個人的人生成就,取決於他能夠照料多少人。你照料的人越多,越能夠證明你的人生價值。如果你年紀老大還需要別人照料——那也沒關係,只要你心存這個責任意識,一切都不急。白髮蒼蒼的老父母,會一如既往耐心的等著你。(這是有擔當的思想)
 
  第三要善於學習,學習不見得非讀書不可,讀書並成為有成就的學者,只是少部分人的幸運。大多數人還要從現實中那些優秀的人身上學習,這種學習可不是電視裏看馬雲說句什麼,人在電視裏是不會說實話的。你要大膽的走遠一些,去找那些優秀的人,死皮懶臉和他們在一起,看他們如何做事,聽他們如何談吐。這樣的機會哪怕只有一次,勝過你讀上一萬本書。(這是求知的思想)
 
  第四是尋找自己立足的根基,天賦或特長,這些東西其實跟人生成就,一點關係也沒有。許多有天賦的人,根本沒絲毫事業可言,許多有事業的人,這輩子沒聽說過什麼叫天賦。人類社會的事業,是以人為中心的,只要找到了你人生立足之本,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這是踏實的心理)
 
  最後一步是在自己的事業領域耐心的勞作,事業是積累出來的,人生的成就也是積累出來的。沒有鞋的孩子一直在奔跑,在你身後留下的那漫長足印,都會累計迭加在你的生命中,豐富你的生命,壘起你尊嚴。而當你漸行漸遠,驀然回首,俯瞰來路,才知道你心中的格局有多大,你跑出去的道路就有多遠。(這是積累的心理)
 
文章來源:領袖匯
 
2015年11月16日更新
 
 
 
 
 
 
 
 
 
 
美國科學家驚人發現:善惡有報是真正的科學
 
 
 
 
 
 
 
  國科學家發現因果報應的重大秘密
 
  據大陸媒體報導,英美兩所大學,加德夫大學與德州大學的聯合研究顯示,“惡有惡報”有科學根據。統計發現,少年罪犯的身體雖然常比起同年齡的守法少年強壯,但當他們步入中年之後,健康狀況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殘障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這比較好理解,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習慣與心理狀態有關係。
 
 
  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
 
  科學家在神經化學領域的研究中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的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而當心存惡意、負面思考時,走的是相反的神經系統:即負向系統被激發啟動,而正向系統被抑制住,身體機能的良性回圈會被破壞。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長壽。
 
  同時,美國有份雜誌曾經發表過一篇題為《壞心情產生毒素》的研究報告,報告中稱:“在心理實驗室中的試驗顯示,我們人類的惡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學物質變化,在血液中產生一種毒素。當人在正常心態下向一個冰杯內吐氣時,凝附著的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物質;而當人處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體便分別顯現出不同的顏色,通過化學分析得知,人的負面思想會使人的體液內產生毒素。”
 
  最近,美國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合作研究了“社會關係如何影響人的死亡率”課題,工作者隨機抽取了7000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統計研究發現,樂於助人且與他人相處融洽的人,其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明顯優於常懷惡意、心胸狹隘、損人利己的人,而後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種族、階層、健身習慣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於是科學家公佈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長人的壽命。
 
  更多不同的實驗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即純淨、慈善、正面的思想狀態能令生命健康喜悅,而惡念會讓機體組織失衡與病變。這是在生理醫學領域中的發現,而這些早在幾千年前的中國古籍中都有系統的闡述。如孔子說過的“仁者壽”、醫學古籍中講過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等等。
 
  無神論者往往都會說,這只是心理意識的暗示作用,道德都是人自己制訂的,沒有什麼固定的標準,善惡也沒有固定的標準,好人壞人也都是人自己定義的。如果一個人不在這種人為的道德薰陶下長大,就不會產生這種影響人體健康的負罪感了。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善惡有著不同的能量頻率,有著不同的物質特性;剛剛出生不久、沒有經過觀念教化的嬰兒都有著善良的本性;當人要說謊、欺騙時,無論情緒如何穩定,但生理狀態都會出現不由自主的變化,且都能被精密的測謊儀監測到,人的機體似乎遵循著某種客觀特性在運轉,不以人的思想狀態為改變。
 
 
  看過"愛與感謝"幾個字的水所形成的結晶
 
  21世紀之初轟動全世界的水結晶形態研究顯示,萬物有靈,天地有特性存在,善惡在自然中似乎有著客觀的標準,不是人自己創造出來的虛幻概念。當水接觸到慈悲、博愛、幸福、鼓勵這些良性資訊,或者是在美妙的音樂場中時,水結晶會呈現出絢麗、美妙而牢固的形態構造;而如果當水接觸到負面的資訊時,水結晶的構造會變異、扭曲,甚至根本渙散無法成形。水是生命之源,人體內70%以上的物質都是水,當人處於不同的狀態時,其身體機能也都會發生類似的變化。
 
  20世紀末蓬勃興起的“瀕死體驗”與“催眠回溯前世”研究已經給全世界帶來了訊息:生命輪回、另外空間、因緣果報甚至天堂地獄原來都是存在的。人做了壞事,對誰不好,如果這輩子沒能“現世現報”,那很可能就延續到下一輩子來償還,直到業力償還掉為止,甚至這個人投胎轉生後扮演的角色也與前世的業力積累有直接關係。這正象中國人的一句老話說的那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什麼都報”。這不是虛幻的說教,歷史上、現實中的真實事例比比皆是,與今天的科學實證相互映照。
 
  為什麼人做了壞事後要遭到報應?在這物質世界的表像背後,是不是有著人們看不見的造化之手在安排著這一切?古人雲,“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宇宙運行的法則是公平的,那是穩定平衡一切物質運轉的保證,讓善者得好報,讓壞人獲惡報。但為什麼做了壞事的人要承受災禍、磨難的果報?為什麼讓好人得好,而不是讓壞人得好呢?這是否揭示了一個更大的事實:在物質世界的背後有其固有規律或曰運行特性存在,而“善”恰恰與這特質相契合,故得長久,而“惡”終因有違宇宙特性、根本道法而易於敗亡,正象老子所說的“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現代的實證科學很講究依據,當有了大量的科學依據時,人們才會承認和認識某種事物。所以,致使很多久遠時期留下的傳統,因為科學探索手段的局限,而一再在人類受到排擠和異議,善惡有報就是其中一例。
 
  儘管千百年來,善惡有報一直以口耳相傳的形式,在民間廣泛流傳。即使很多的書籍,比如《集福消災之道》、《因話錄》等記載了大量翔實的實例,可以證明善惡有報的真實性,但中間的過程如何運作,卻難以使人們接受和理解。畢竟,誰也看不見過程的轉化關係,只能單純的看到報應的結果。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生命倫理學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說家吉爾奈馬克從現代科學和醫學的角度出發,對人的種種善行,在“付出”與“回報”之間究竟能產生什麼樣的關係進行了深度的研究。
 
  研究人員制定了一個詳細的測量表,並長期追蹤一些樂於付出的人,分門別類的對每一種“付出”帶來的“回報”進行物理統計和生理分析,從而揭示了“付出”產生的“醫療作用”和“快樂指數”:“宅心仁厚、樂善好施”的人,這些善行確實對自身心理和身體健康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自身的社會能力、判斷能力、正面情緒以及心態等都會全面提升。哪怕對別人一個會心的微笑,傳遞一個友好的幽默的表情,這些簡單的行為,都會引起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增加。
 
  在他們綜合了四十多所美國主要大學一百多項研究成果後,並結合長期追蹤的實驗報告顯示的資料,他們得出了令人驚訝的消息:人們善良的行為,比如讚美、寬恕、勇氣、幽默、尊重、同情、忠誠等等,這些行為的付出顯示:“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轉換秘密,即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回報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向此人返還,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己渾然不知……”
 
  科學家在神經化學領域的研究中也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的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而當心存惡意、負面思考時,走的是相反的神經系統:即負向系統被激發啟動,而正向系統被抑制住,身體機能的良性回圈會被破壞。
 
  事實上,中國古代的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就講到:“靜則神藏,燥則消亡”。靜,是指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澹泊寧靜的狀態,神氣清靜而無雜念,可達到真氣記憶體、心神平安的目的。其實,靜的意義很廣泛,不是單純的靜止不動,而是人的思想和行為,在受到外因的衝撞時,能有豁達的心胸去包容,去體諒,而不是馬上進入熱戰狀態,唇槍舌劍一番。現代的科學研究表明,人在入靜後,大腦可以回復到兒童時代的腦電波狀態,使得衰老暫時得到“逆轉”。
 
  從這些科學研究來看,善惡有報已經超越了有神論所宣導的生命價值取向,而是整個人類在此基礎上發展和生存的規律。這些科學研究也從側面證實了,古人對善惡有報的信,並不是思想的封閉和愚見,而是那個時代,很大一個群體對待生命的根本看法。
 
  對善惡有報的信,也正說明人的思想是開闊的,開明的。心態的開放傳達著生命對未知事物保持的謙卑。因為信的本身,就是一種開放的態度,所以不會隨意的用極端的思想,去封閉自己的出路,思想境界也很容易擺脫惡念的禁錮,開明的思想產生的效應,自然的能夠感應天地之間的和諧。也正如醫學古籍中講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生命自然健康,自然福壽。
 
來源:傳奇人物網
 
2015年12月6日更新
 
 
 
 
 
 
 
 

長壽不在於“運動”,而在於“靜守”
 
 
 
 
 
 
 
  我們應正確理解“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不等於長壽”,因為心率和壽命成反比,運動導致心率加快,新陳代謝就加快,細胞的分裂和老化也必然加快。
 
  比如:木訥的大象,心率每分鐘 40次,壽命 80年;陸上速度第一的獵豹,壽命卻只有 20年;烏龜的心率 10,壽命百年以上;而迅捷的老鼠,每分鐘的心率 900次,壽命卻只有 2年。
 
  許多運動狂不爽了,說運動員在平時的心率,不是比普通人慢麼?這是一種誤讀,不管他們跑得多快、竄得多高、肌肉多大、拳頭多硬,有幾個是長壽的?生命都被運動給提前透支光了。青壯年時代越顯得比普通人威猛,到了中晚年越比普通人衰敗得快。
 
  歸根結底,人的一輩子,心跳次數是有限度的,達到了一定次數的心跳,生命也就到頭了。
 
  所以記住—— 長壽在於靜養。
 
  靜養不排斥適當的鍛煉,比如太極、瑜伽等,快走也可以,但千萬別奔、別快跑、別狂跳,也別被自己練出來的一塊塊“發達的肌肉”給迷惑,那其實是提前揮霍了的一年年的壽命。
 
  每天清晨,在各個公園都可以看到,有著為數較多的人群,正在做各種運動健生。尤以老人為最!其實,早晨的空氣品質指數,是一天當中最差的。是不太適合體育運動及鍛煉身體的(下午或黃昏較好)。比如:二氧化碳含量就是最高的時候。那為何會有那麼多人去鍛煉呢?
 
  有些人,是不適合運動的。比如:體質虛弱者,就不適合運動。因為人的元氣是有限的,對於體質虛弱者,若參與運動,必將耗損更多的元氣,使身體虛上加虛,雪上加霜,得不償失!這種體質虛弱者,其實需要靜養。再比如:肝病、腎病患者,若參與運動,必將加重病情,使之惡化。這類病人也只適合靜養的。
 
  正如曹操所言:“盈縮之期,不獨在天。養怡之福,可以永年”!這個“養怡”兩字,“養”就是指養生,包括飲食起居、生活習慣;“怡”就是指開心,精神心理狀態。
 
  作為體育運動,它只能夠加強身體肌肉、骨胳、關節等方面的強壯(對胖子好些)。一個人,會不會生病,會生什麼病?是由身體內因決定的。好比,同樣的天氣,有人感冒,有人健康。氣候這外因是相同的,但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免疫功能等內因不同,而出現明顯的不同結局。一個人的長壽與否,是先天基因和後天調養來決定,並不是運動可以決定的。
 
 
  西方國家的醫學專家作過統計,人類社會的疾病,70%與情緒有關。這個情緒就是內因。也就是我國中醫講到的“七情致病”(喜、怒、憂、思、驚、恐、悲)。也有人說,通過體育運動,能夠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不知大家想過沒有?緊張、焦慮等七情,猶如幽靈附身一般,在 365天,每天 24小時,隨時隨刻,都可能即時而發,難道你能堅持 365天,24小時不間斷鍛煉嗎?
 
  或你在上班,商場購物時,突然出現了緊張、焦慮等情緒,你也能馬上跑去鍛煉?消除這不良情緒嗎?何況這作用究竟有多大,也不得而知。作為自主神經所支配的七情,是不受意識所控制的,何況運動乎?
 
  眾所周知,全世界的體育運動員,平均壽命才 55歲,屬短命。全世界的武術家,也罕有長壽的。練太極拳除外,因太極拳屬氣功中的動功,講究“三調”。即:調身、調意、調息,這是動靜結合。
 
  同為哺乳動物的老虎、獅子,被稱為“百獸之王”,勇猛無比,但都短壽。而烏龜與蛇,少動的,卻又長壽。
 
  作為長壽的職業人群,常見的有:畫家、書法家、學者、普通的農民等,他們都是相對好靜的、安逸的或動靜結合的。
 
  美國有位著名作家傑克倫敦,被稱為“無產階級文學之父”。他說,一個人為了長壽,而耗費太多時間鍛煉,是不對的。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他手下有三個副總統,其中一個副總統叫伽俐。好酒、好煙、好肥肉(曾說吃肉要吃透明的肉)、不運動。保健醫生一直勸他要戒煙酒、科學飲食,多運動,但他就是不聽。結果,保健醫生都死了,他還活著,活了 105歲,屬長壽。
 
  現在的癌症是國際醫學難題,至今未都能找出,癌症的病因是什麼?子宮除外,子宮癌被世界醫學專家公認,是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HPV)。若誰找出了癌症病因,那他就可獲得醫學諾貝爾獎了,是造福人類的大救星了。
 
  運動,都是利弊共存的。關鍵是每個人要瞭解自己的身體特徵,適合幹什麼?不適合幹什麼?每人的身體都是獨立個體,存在個體差異,包括兄弟姐妹亦如此。不能一味的強調,幹什麼對身體好,吃什麼對身體好。對別人好的,未必就是對你好的,反之亦然!
 
  俗話說:“人參吃死無罪,黃連治病無功”。人參是補藥,補陽,大補元氣。對陽虛、氣虛者來說,就是補藥!但對陰虛體質的人,就是毒藥!
 
  現在的國人大多盲從,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最終自己害自己,而不知所以然!
 
  生命在於運動,長壽在於靜養。
 
  文章來源:順承傳統文化
 
2016年1月18日更新
 
 
 
 
 
 
 
 
 
 
 
五十五歲到八十五歲才是人生的黃金年齡段?
 
 
 
 
 
 
 
  如今人的壽命的增加,不再是那種苟延殘喘的拖長時間,而是有效生命的延長。
 
  有效生命指的是我們活著,能在意識上自由行使自己的意志,能在體力上料理自己生活,並從事一定的體力勞動。
 
  與古人相比,我們的有效生命足足延長了15到20年。體力的充沛引起心理上比前人更為年輕,杜甫在寫“少陵野老吞聲哭”時才45歲。蘇東坡寫“多情應笑 我,早早生華髮”時,剛滿47歲。古人到50多歲時心態就已衰老,56歲的杜甫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時,給我們一副步履蹣跚、老態龍鍾的模樣。
 
  在今天,就算五六十歲的人自稱為“老人”,恐怕也沒人認可。
 
  前兩年,《今日美國》雜誌報導二戰後的嬰兒潮已進入退休的年齡,認為和他們的前輩相比,這一代人精力體力充沛,生活豐富多彩,對人更加慷慨。所以,55歲到75歲是人生的黃金時代。如果注意保養,適度地鍛煉,好好把握,完全可以把這段年齡延至80歲乃至90歲。
之所以說55歲到85歲這是人生的一段黃金時光,是相對于其他的人生階段來說的。這段時光有下面幾個特點:
 
 
  第一,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年齡段已過了人生最辛勞的階段。
 
  人剛離開懵懂的年齡,還沒作好準備,便被拋進結婚生子,成家立業的人生軌道中。從學著幫孩子換尿片到陪孩子上琴課或學游泳,我們的日程排得滿滿的,多半不是為自己的。離開家到公司,職場裏同事間為加級晉升相互競爭,越是高層次的職業,競爭激烈越是常見。憂鬱症成為流行病。當我們進入五六十歲時,孩子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至少過了需要我們很多照顧的年齡。而工作上,我們已經達到了那個層次的高峰。不必要為晉升終身教授而連夜寫論文;也無須對領導唯唯諾諾,生怕丟了飯碗。有的人興許正盼著公司把他炒了,好多領幾個月的退休金,多拿兩年的低保救濟。所以,這個年齡段的人,心態平穩,對生活滿意度最高。
 
  第二,這個年齡段的人,智力達到人的最高點。
 
  人的體質到三十歲後開始下降,但人的智力卻仍在發展,至少到70歲以上。玩腦筋急轉彎之類,我們興許玩不過小年青。但考慮問題的周到和精細,卻絕對勝過他們。面對突發的事件,我們會比年輕人更顯得從容不迫。處理生活難題,我們經驗豐富,遊刃有餘。
 
 
  第三,這個年齡段的人,經濟收入比較穩定。
 
  柏拉圖在《理想國》裏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錢,對老年人的唯一的好處是他不需要為著金錢去幹壞事了。金錢是萬惡之首。所以,我們不會象年輕人一樣急功近利,為了眼前的利益去鋌而走險。穩定的收入給我們提供了物質手段,讓我們去“享受”我們鍾愛的所有事情,不管是追尋童年的夢想,還是修補青春的遺憾。對人來說都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第四,這個年齡段的人體力尚佳。
 
  走路雖未必健步如飛,但也沒到吳牛喘月。我們有的是精力去藝海拾貝、史林攬勝。旅遊、釣魚、讀書、聽音樂、淘古玩、倘佯於山水之間、獵奇在市坊之中。借用王羲之的一句話叫“信可樂也!”
 
  把握這20來年的黃金歲月,關鍵在於更新觀念。首先得認為自己還很年輕。新鮮的事物能接受,花前月下和年齡無關。孩子長大飛走了,是人生的規律。我們沒必要再去操勞他們的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那是他們的人生,他們的責任。其次,不要讓案牘勞形,瑣事纏身,為自己擠出更多的時間。切記唐伯虎所說的“世上錢多賺不盡,朝裏官多做不下”的警戒。
 
  人類學家認為,人有十種獨特的生物特徵。其中之一是:其他動物過了生育年齡,很快就死亡了;而人在生育年齡過後,生命的旅程還很長。所以,珍惜這一段頗長的黃金時段也是造物主的恩賜喔!
 
  然而要珍惜就得有所為,為此應力求做到以下七點:
 
  一、不貪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這裏的「得」就是「貪得」,想要擁有什麼的物質欲望。
 
  人老的時候為什麼要「不貪」?因為你的體力、精力、記憶力、拚鬥力……都大不如前,這時如果仍然和年輕時一樣,什麼都想要,你的日子肯定會過得十分辛苦。這時候要放下貪念,也就是孔子說的:戒之在得。
 
  不貪的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又是什麼?凡是「基本生活」不需要、用不到的就不要。什麼是基本生活所必須的?你能吃多少、喝多少、穿多少、住多少、玩多少!例如財富,如果已經累積足夠的養老金,再多的要了有何用?為兒女做打算嗎?你已經七十歲,你的兒女年紀有多大?那麼大的兒女,如果還需要你的經濟照顧,除非他是智障、殘廢,否則這種沒出息的兒女不要也罷。
 
  除了不應有物質的貪念,也不應有物質的「比較心」。好比說名牌皮包、手機,不要因為別人都有,所以自己也想擁有一個,而不問自己是否是真的需求?
 
  不管是什麼東西,沒有需求就不要,不要在意別人怎麼看你。人到七十,還生活在別人的眼光之下,這不悲哀嗎?我就是我,管你如何看我、如何想我,我還是我。也因此,在人生剩下的歲月裏,除了基本生活所需,其餘都不要,這就是孔子說的:戒之在得!
 
  二、不嘮叨
 
  世間的萬般事物之所以如此,都有它的道理。管你是喜歡它還是討厭它,它還是如此。什麼政治啦、利害啦、黨派啦、社會亂象啦……管他那麼多幹什麼?至於家人,好比說老伴、兒女、孫子女……你已經管了那麼多年,如果他們依然故我,再管下去又有何用?
 
  不管什麼事情,都不要嘮叨,囉囉嗦嗦像唸經似地唸個不停。如果實在看不下去,溫和地提醒一聲,最多兩聲,也就足夠了!再說下去就是「令大家都討厭」的嘮叨。想想當年你年輕的時候,父母以為愛你,不停地在你的耳邊「叮嚀」,你當時有什麼感覺?人生最可怕的,是不能記取教訓,以致日後成為自己當初所討厭那一型的人!年輕時如果你討厭長輩對你嘮叨,將來當你成了長輩,也請不要對你的晚輩嘮叨。
 
  三、不活在過去
 
  最怕老人絮談自己往日的「豐功偉業」。第一次也就算了,還有一點新鮮感。不幸的是,很高比率的老人依然習慣活在過去,喜歡不斷地、重複地談論往事。尤其是「當年勇」,一聊起來就沒完沒了,而且是同樣的一段老故事。可能見了十面,就會說個七八遍,到後來倒背如流、兩耳長繭。當然,喜歡活在過去是人的天性,不要說老人,曾經有段時間我也喜歡擺「當年勇」,一旦談到這些話題,我頓時覺得精神格外振奮、言語格外犀利,大有欲罷不能之勢。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聽得不耐煩了,皺眉問我:這些都是過去,你講它有什麼意義嗎?頃刻之間,我暗暗慚愧。從此,我曉得暗自檢討自己和別人聊天的話題,也開始留意別人談話的內容,這才發現「活在過去」是大多數人的毛病,而且越老越嚴重、功勞越大越嚴重。
 
  希望我老了以後不要再犯這個毛病!回憶,只須跟「和你有共同記憶」的朋友一起分享。其他無關的人,尤其是年輕人,不同經歷、職位層次的人,少跟他們顯擺自己的“光輝”過去。
 
  四、不堅持己見
 
  堅持己見從別人的角度看就是固執。越老越固執,聽過這句話嗎?這是事實,也是普遍現象。老人為什麼固執?可能原因如下:
 
  1、老人累積了許多的人生經驗。當他碰到新事件往往用以往的經驗做比較,並迅速做出結論:是好或壞、是對或錯、是可行或不可行!
 
  2、老人不太能接受新事物。這讓老人的許多想法,例如人生理想、生涯規劃、生命的價值觀……和年輕人的認知都有一段差距。
 
  3、人越活,會為自己設定越來越多的框框,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而且,只要自己衣食無慮,往往就會不顧一切地堅持下去。
 
  4、面子問題。年輕時如果長輩教訓你,即使心裏不服,還是會忍下來。可是,等到你成了長輩,如何能再忍受年輕人對你的糾正?
 
  綜合以上四個原因,老人便成了年輕人眼中的老頑固。當然我們可不希望將來成為老頑固。但如何做到呢?
 
  首先我們管不了的事,例如國家政策、選舉制度、蔬菜肉食及日用品漲價、貪污腐敗.........一律不管。
 
  老實說,有些事我想都懶得想。家人的事,例如兒女要不要補習、進哪個學校、選哪個系、娶誰、嫁誰、住哪、從事什麼行業、進行什麼投資……我只盡勸告的義務,最多說一兩次,絕不堅持。
 
  與我無關的事,如果是小事,像是外出吃什麼、去哪兒玩、坐什麼車、看什麼電影、穿什麼衣服……我也不堅持。與我有關的事,唯有大事,我才會考慮是否要堅持己見。什麼是大事呢?那些日日夜夜,會長時間影響我生活的事情。
 
  畢竟我已經老了,生活上有一些老習慣,即使在別人眼中是壞習慣,只要不屬違法亂紀,別人有什麼資格要求我改變?
 
  五、不怨天尤人
 
  最討厭和別人聊天,一開口就聽他抱怨天、抱怨地、抱怨張三、李四……
 
  好像普天下都欠他。真有誰對不起你嗎?別忘了,人生如戲!假如碰上一個不稱職的搭檔演員,你可以選擇「拒絕繼續再演下去」。也別忘了,這本來就是一個不公平的世界。有人出生在父親是賭徒、母親是毒蟲的家庭,他的公平又在哪兒呢?
 
  自己的人生自己選擇,自己過,也應由自己負起完全的責任。
 
  六、不後悔
 
  管他過去曾經犯了什麼錯誤,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後悔有何用?人生已經夠苦了,不要再自尋煩惱。人生要面對的是現在!尤其是你已經七十,人生沒有剩下多少「現在」。掌握現在,規劃短期的未來,讓自己有限的人生更加美滿,這才是七十歲的你應該做的事。
 
  七、想做,就去做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我以為「從心所欲」就是:想做,就去做!人已經活到七十歲了,還有幾個「健康」、「從心所欲」的日子可以過?上個月參加友人的婚禮,席上遇到一位朋友,他從事的工作非常特殊~瀕死研究。據他講,最近兩三年為了做研究,他經常前往安寧病房,曾經和幾百位重症病患長談。綜合他和這些病患談話的心得,深深感覺人在病危之時,不只會後悔自己「什麼還沒做」!好比說,應該善待某人卻沒有善待,想去某個地方卻沒有去,想做某件事情卻沒有做……
 
  如今即將死亡,想想再也沒機會了,心中好後悔啊!沒錯啊,何必臨到鬼門關前才後悔呢?想做什麼,趁現在還有時間、還有體力、還有財力,就去做吧!別管它體重、血壓、膽固醇……
 
  想吃什麼,就去吃。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和想法。此外該用什麼、該穿什麼、該花什麼、該玩什麼……只要自己還有這個能力,全都不必節省。不要等躺在病床上還在掛念衣櫃裏面那件價值好幾萬元,準備留著重要場合穿著的衣服,到今天一次都還沒穿過呢!以上就是我對未來七十歲的我的自我期許。
 
  總合這七項期許,大體上可以歸納成三個小結論:
 
  一、言語要收斂。
 
  二、思想要正向。
 
  三、行動要積極。
 
  人生匆匆,回想我還是那個調皮搗蛋的小鬼,往事猶歷歷在目,卻不料一眨眼我已踏入「老人」之林。想到歲月如梭,再沒幾年我也可能染上「老人病」,趁著此時還有幾分精力,寫下這篇文章,留待日後警惕自己:希望年老的我不貪、不嘮叨、不活在過去、不堅持己見、不怨天尤人、不後悔。想做?就去做!如此這般,活在我身邊的親友才會快樂,我自己也會快樂。
 
 
  決定人類壽命6大因素:人緣排第一
 
  延年益壽離不開健康飲食和積極運動。基因、信仰和結婚也會影響到壽命,除此之外,影響壽命的因素還有不少。美國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弗裏德曼和萊斯利·馬丁經過二十年的研究,從研究物件多如牛毛的生活習慣中總結出一些影響壽命的決定性因素,並發表新著《長壽工程》。該書列出了“長壽關鍵要素排行榜”。
 
  第一名:人際關係。
 
  研究表明,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遠遠超乎想像。人際關係可能比水果蔬菜、經常鍛煉和定期體檢更加重要。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對268 名男性進行跟蹤調查發現,一個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就是和別人的關係。研究還發現,常與朋友小聚適度飲酒者比滴酒不沾者更長壽。
 
  第二名:性格特徵。
 
  弗裏德曼在研究中發現,在性格方面,百歲老人至少有三大共同點:其一,生活態度積極,大多數性格外向、樂觀隨和,笑對生活,廣泛社交。這些老人善於公開宣洩自己的情緒。其二,責任心強。責任心是直接關係到長壽、婚姻幸福和賺大錢的一大重要性格特徵。無論是孩提時代的責任心還是成年期的責任心,都是長壽的最好指標。責任心越強,越有益長壽。其三,積極看待衰老。研究發現,對衰老持積極態度的老人壽命延長7.5年。
 
  第三名:職業生涯。
 
  工作對長壽的重要性大大超過人們的想像。失業、工作不穩定及工資過低都會殃及健康。與同事及上司的關係是否融洽也會明顯影響健康狀況。偶爾拍點馬屁有益健康。事業成功有助於長壽。乏味的工作會增加心臟病風險。據研究,人們臨死前最後悔的事就是過勞工作,既迫害健康又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反之,如果真正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有意義的工作,勤奮努力反而有益長壽。
 
  第四名:生活細節。
 
  一些生活小習慣直接關係到是否能夠長壽。保證足夠睡眠和美滿和諧的夫妻生活;不拖欠債務;與人為善,多點寬容。另外,保持年輕的心態也有助長壽。研究發現,看上去更年輕的人更長壽。目前是否擁有年輕的心態和行為,決定30年後是否會早亡。
 
  第五名:戒除不良習慣。
 
  很多人認為,戒除抽煙和酗酒等生活習慣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然而多項研究發現,長命百歲與快樂生活具有很大的交集,在很大程度上“相互重疊”。因此,為了提高生活品質和延年益壽,應該積極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第六名:與健康者為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經常與誰在一起也關係到是否能長壽。弗裏德曼表示,群體特種決定個人生活類型,朋友的生活習慣會直接影響你的生活習慣。要想健康,就應該經常和生活方式健康的人交往。
 
文章来源:政商阅读
 
2015年10月7日更新
 
 
 
 
 
 
 
 
 
 
星雲大師如此開導病中李開複
 
 
 
 
 
 
 
 
  對話星雲大師:
 
  生病之前,我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影響世界百大人物”之一,我意氣風發地赴美受獎,自認實至名歸、當之無愧。然而,吊詭的是,領獎回來沒幾個月,我就發現自己生病了。病中赤裸裸地暴露在病痛的風暴中,再大的影響力、再高的知名度都幫不了忙;在診療間、在病床上,我什麼都不是,就是一個隨時可能在呼吸之間頓失所有的病人。
 
  那時候,我常常怨天怨地、責怪老天爺對我不公平,我從內心深處發出呼喊:“為什麼是我?我做錯了什麼?這是因果報應嗎?”我是天之驕子啊!我有能力改變世界、造福人類,老天爺應該特別眷顧我,怎麼可能會把我拋在癌症的爛泥地裏,跟一群凡夫俗子一樣在這裏掙扎求生?
 
  朋友看我很痛苦,特地帶我去拜見星雲大師,並在佛光山小住幾日。有一天,早課剛過,天還沒全亮,我被安排跟大師一起用早齋。飯後,大師突然問我:“開複,有沒有想過,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大化影響力’、‘世界因我不同’!”這是我長久以來的人生信仰: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世界,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影響力;影響力越大,做出來的事情就越能夠發揮效應……這個信念像腫瘤一樣長在我身上,頑強、固執,而且快速擴張。我從來沒有懷疑過它的正確性。
 
  大師笑而不語,沉吟片刻後,他說:“這樣太危險了!”
 
  “為什麼?我不明白!”我太驚訝了!
 
  “我們人是很渺小的,多一個我、少一個我,世界都不會有增減。你要‘世界因我不同’,這就太狂妄了!”大師說得很輕、很慢,但一個字一個字清清楚楚。“什麼是‘最大化影響力’呢?一個人如果老想著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你想想,那其實是在追求名利啊!問問自己的心吧!千萬不要自己騙自己……”
 
  聽到這裏,簡直像五雷轟頂,從來沒有人這麼直接、這麼溫和而又嚴厲地指出我的盲點。我愣在那裏,久久沒有答話。
 
  “人生難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大師略停了停,繼續說:“要產生正能量,不要產生負能量。”他的每一個字都落在我的心田裏:“面對疾病,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藥。病痛最喜歡的就是擔心、悲哀、沮喪。病痛最怕的就是平和、自信, 以及對它視若無睹。我患糖尿病幾十年了,但我無視它的存在,每天照樣做我該做的事,我現在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那幾天常聽大師開示,覺得自己過去堅信不疑的很多價值觀、信念都是有瑕疵的。我當時還帶著很多因為身份、名望、地位而來的自負,大師的話語,我雖然記住了,可是我並沒有完全明白,也沒有完全接受,甚至還有點兒不服氣。
 
 
  有一天,我想到我在微博上時常針砭時弊,也曾對一些負面的社會現象口誅筆伐。於是請教大師要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社會上的“惡”?沒想到,大師還是以一貫平和的語氣回應我:“一個人倘若一心除惡,表示他看到的都是惡。如果一心行善,尤其是發自本心地行善,而不是想要借著行善來博取名聲,才能導正社會,對社會產生正面的效益。”
 
  “可是,如果看到貪婪、邪惡、自私等負面的事件,又該怎麼辦呢?”我想辯解。
 
  大師說:“要珍惜、尊重周遭的一切,不論善惡美醜,都有存在的價值。就像一座生態完整的森林裏,有大象、老虎,也一定有蟑螂和老鼠。完美與缺陷本來就是共存的,也是從人心產生的分別。如果沒有邪惡,怎能彰顯善的光芒?如果沒有自私的狹隘,也無法看到慷慨無私的偉大。所以,真正有益於世界的做法不是除惡,而是行善;不是打擊負能量,而是弘揚正能量。”
 
  養病期間,大師的話語時常在我心中回蕩。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影響力”這三個字。
 
  過去,不論做任何事情,我都會不自覺地先估算這件事能產生多大的影響力。一場演講不到一千人就不去;每天微博不能新增一萬個粉絲,我就覺得內容發得不夠。有人發電子郵件問我創業問題,我只回復那些有可能成功的。是否要見一個創業者,完全取決於他的公司有多大潛力。要見哪位元記者,也要看他面對的讀者群有多少。
 
  我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我的行程排得滿滿的,我的時間有限,當然必須過濾掉很多次要的、沒有意義的活動。於是,我精確計算每分每秒該怎麼用在能夠產生最大影響力的地方;我也幾乎有點偏執地把運營社交媒體當作人生目標的重點,把獲取粉絲視為志在必得的工作。
 
  那時候,我確實沉溺在各種浮動的快感中,我是眾所矚目的人,走到哪兒都有粉絲圍繞著我;我在微博上的影響力讓我輕易發起萬人實名抵制某一檔紅火的電視節目;我認為自己是路見不平、仗義執言的大俠。作為一個科技人,我絲毫未察覺自己已經越界;我堅信自己是在關心社會,但骨子裏我恐怕已經被千萬粉絲沖昏了頭,每一個社會重大事件,粉絲都會期待我的表態,於是我陷入轉發與關注的熱潮中,不能自已;甚至還運用我的專業知識,篩選最值得關注的微博條文,好讓我的言論更具有影響力。
 
  大師重重點醒了我:“追求最大化影響力,最後就會用影響力當藉口,去追求名利。不承認的人,只是在騙自己。” 
 
  為了追求更大的影響力,我像機器一樣盲目地快速運轉,我心中那只貪婪的野獸霸佔了我的靈魂,各種堂而皇之的藉口,遮蔽了心中的明燈,讓我失去準確的判斷力。我告訴自己,有了影響力,我就可以伸張正義、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我的身體很誠實,我長期睡不好、痛風、便秘,還患了幾次帶狀皰疹。這些警示都太微弱了,無法撼動我那越來越強大的信念;人說“不到黃河心不死”,狂心難歇,最後身體只好用一場大病來警告我,把我逼到生命的最底層,讓我看看自己的無知、脆弱、渺小;也讓我從身體小宇宙的複雜多變,體會宇宙人生的深邃和奧妙。
 
  身體病了,我才發現,其實我的心病得更嚴重!當我被迫將不停運轉的機器停下來,不必再依賴咖啡提神,我的頭腦才終於可以保持清醒,並清楚地看到,追逐名利的人生是膚淺的,為了改變世界的人生是充滿壓力的。珍貴的生命旅程,應該抱著初學者的心態,對世界保持兒童般的好奇心,好好體驗人生;讓自己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有成長,不必改變別人,只要做事問心無愧、對人真誠平等,這就足夠了。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能如此,世界就會更美好,不必等待任何一個救世主來拯救。
 
  現在,我發現一種更符合自己渺小地位的思維方式,那就是,如果我做一件事情,世界上每一個人也都這麼做,那麼我們的世界會不會變好一點?如果會,我就去做,但不再用量化的思維計算每件事的“價值”和“意義”。生命太深奧了,很多看不見的價值與意義,會發生在我們看不見的細微之處。例如生病之後,我陸陸續續在微博上發表了一些病後感悟的文章,我只是真誠地想要跟大家分享,再也不會像過去一樣,為了增加點擊率和擴大影響力而刻意營造推廣。我發現,對於真正有需要的人來說,一篇短文、一句誠懇的話,就能深入人心。與其讓千萬人過目即忘,不如讓一兩個人銘記在心。而且,通過這種真誠、無私的靈犀相契,我自己得到的回饋才會是正能量。
 
  現在,之前汲汲營營追求的一切,在我心裏都漸漸淡了;卸掉身上很多看不見的負擔,我才有能力辨識網上許多激昂、沸騰的討論,常常都充滿了負能量。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病中醒來,昏聵的心靈也醒過來了。我現在不太看網路消息,更不覺得自己需要在網上仗義執言。眼不見、心不煩,不見可欲,使人心不亂;不煩不亂,就不會帶來身心的壓力,不然,壓力是一切致病之源。就算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我也勢必要遠離過去的生活方式了。
 
發從今日白,

花是去年紅。

何須待零落,

然後始知空。
 
——法眼文益禪師
 
 
視頻:17個月之後的重生(22分鐘)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從沒有人達到過他的「低」度
 
 
 
 
 
 
 
 
 
 
  2014年,我對蘭總進行了長達五個小時的專訪,廣泛涉及創業歷程、獄中生涯、再創業等鮮為人知的話題。以下是訪談精選。從中,你大概可以瞭解創業到底是怎樣一回事,並領略一位歷經劫波的連續創業者的人格魅力。
 
   煉獄歸來,為何還要創業?
 
  王利芬:您在監獄裏寫了七本書,您覺得最值得一講的是哪本?
 
  蘭世立:應該講是最後一本《我的人生不是夢》。我在開頭是這麼說的,我這個人是幸運的,我這一輩子享受了很多的鮮花和掌聲;但我也是很不幸的,因為我這一輩子遭受了很多苦難,經歷了很多人沒經歷過的痛苦。這本書其實就把我從商這一天、創業這一天開始,一直寫到走出監獄大門這一天。這本書應該說大概五十多萬字。其實這本書應該說在過去六本書上有一個提煉。
 
  我說我是經歷了天堂,經歷了地獄。這一年我說的最多的是,要做企業家,要上的了天堂,下的了地獄。如果沒有上天堂的這種願望,可能大家都不想幹這件事,如果沒有下地獄的準備,我相信也很難幹好一個企業。所以我覺得在中國幹企業真的很難。
 
  王利芬:您的經歷是非常獨特的,應該是說在一個黑洞的底下,看到外面的一線天空。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創業呢?
 
  蘭世立:人總還是要有點夢想,總還是有點追求。其實我也想過,出來可以退休養老,生活也不會差到哪里去。但是我還很年輕,才四十多歲。我現在就這麼荒廢了,會讓大家看笑話——蘭世立就是一個破產的,就是一個坐牢的……
 
  一個人做人被判了刑,做事破了產。全中國也好,全世界也好,坐牢的富豪不少,企業家不少,破產的也不少,但是又坐牢又破產的恐怕就我一個。
 
  可以說是,家破財破,生不如死。我要改變這些東西,要證實自己的能力,要證明我還有這麼多朋友,還可以東山再起,還可以做事,我還有能力比過去更好!
 
  出獄後,媒體採訪我的時候,都說希望你能東山再起,我說“再起”我就不要做了,如果不能超越過去,寧可不做!你奮鬥了半天還達不到過去高度有什麼意思呢,對不對?所以我當時計畫花上三五年甚至八年,至少比過去高度高一點點才有意思,如果達不到這個高度我覺得我還是一個失敗者,但沒想到一年間就做得如魚得水。
 
   最不能忍受的傷害
 
  王利芬:你在監獄裏即將要離開人世的時候,覺得創業重要,還是對家人重要呢?
 
  蘭世立:我(在當時的)遺書就說了,第一個是家人,放棄不了自己的孩子、家庭;第二個才是公司;第三我還考慮了回報社會。
 
  王利芬:你出去那天是哪一天?時間是你永遠也忘不了吧?
 
  蘭世立:當然,2013年8月7號。
 
  王利芬:其實到現在也只有一年多的時間(編者注:採訪時間為2014年)。你現在做夢還能做到監獄裏面嗎?
 
  蘭世立:經常會有噩夢。
 
  王利芬:經常?
 
  蘭世立:尤其想起被拉去行刑的,在裏面死亡的,你有意無意中可能半夜就會被這些夢驚醒。
 
  王利芬:這實際上是對你的傷害。
 
  蘭世立:是啊,後遺症。我原來睡覺應該比較沉,現在有一點響動,就會很驚醒,有時候甚至懷疑是不是還在病危階段,特別有時候睡到半夜會突然覺得我怎麼又病危了?那種感覺會出來。
 
  王利芬:對你家人的後遺症是什麼?
 
  蘭世立:家裏的傷害就難以想像,可能一般的人都無法想像,比對我的傷害更大。
 
  王利芬:其實只有四年多。
 
  蘭世立:對,嚴格來講,對我孩子、太太傷害比我大。我認為傷害我沒關係,至少不應該傷害他們。
 
  王利芬:會有人對付他們嗎?
 
  蘭世立:倒不是,可以說,他們現在都很難過一個正常人生活。
 
  王利芬:你在裏面的時候,他們在外面……
 
  蘭世立:他們沒有事,但是他面對的這些東西,每個人都說小孩子每個人說,你爸爸坐牢了破產了……
 
  王利芬:所以他們今天都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
 
  蘭世立: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
 
  王利芬:那段時間對你內心的傷害是什麼?
 
  蘭世立:我覺得現在成了一種財富。現在看來我覺得這些東西沒什麼傷害,經歷了也是好事。其實一個企業家,就像一個船長一樣。沒有經歷大風大浪,絕不是一個優秀的船長,而企業家如果沒有經歷大起大落,他也不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
 
  經歷這些東西沒什麼壞事,在經歷了以後尤其媒體把這些真相都披露了以後,都煙消雲散了。什麼恩怨情仇,什麼過去的這些苦難,現在想起來也沒什麼。
 
   被坐牢教會的事
 
  王利芬:在全中國我覺得找不到一個企業家或創業者有比你更難的。我想,當誰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在您這裏就能夠吸收到很多、很好的營養。
 
  蘭世立:嚴格來講,這一年比我前半輩子經歷的事情還要多。畢竟還有很多誤解,還有很多歧視,還有很多人其實是躲你的、怕你的,很多人還會覺得你就是一個破產者,你就是一個罪犯。選擇了創業,事實上就選擇了艱苦奮鬥!哪怕你吃的再好住的再好,其實心裏是很累的。我有時候在鏡子裏一照,自己都嚇一跳,因為平時不在意一看又白了很多。
 
  王利芬:其實你的高度有人達到過,很多的總統都繞到杭州去,希望和馬雲怎麼怎麼著,這個高度達到了。但是,我覺得“低度”達不到,這是我今天非常尊敬你的地方。我覺得這個“低”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您從這樣一個負數的情況下,巨大的負數的情況下,還能來創業,這個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
 
  在監獄裏的經歷,你認為是收穫、是財富。我覺得,除了意志的磨煉,更重要的是對人性的觀察,這個課別人肯定上不到。包括我們今天的幼稚都是因為對人性觀察得不夠,這個是沒有人趕得上你的。這是我們創業者裏面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的資源。
 
  優米作為這樣一個凝聚創業者的平臺,其實我們把這樣一個歷程採訪出來,是讓創業者、正要創業還沒有創業的人,瞭解創業是怎麼回事;認知我們創業的環境,國家的法律和市場環境,邊界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我覺得您的故事給了他們特別多的啟發,這是我真的特別感激的。
 
文章来源:王利芬
 
2015年10月9日更新
 
 
 
 
 
 
 
 
 
 
趙朴初:比風水厲害的宇宙定律
 
 
 
 
 
 
  趙朴初(1907. 11-2000.5),中國社會活動家、宗教領袖、詩人、書法家、佛教居士。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此外還擔任著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日友好協會副會長、顧問,中國紅十字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及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因果定律: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都會產生相應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會不斷“種因”,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所以欲修造命運者,必須先注意和明瞭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起心動念)會引發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由這些語言和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吸引定律:人的心念(思想)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實相互吸引。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人生道路充滿陷阱,出門怕摔倒,坐車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當,那這個人所處的現實就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現實,稍有不慎,就真的會惹禍。又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這個世界很多人都是講義氣的血性之人,那這個人就總會碰到跟他肝膽相照的朋友。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人都是選擇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見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對於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會留意,甚至視而不見。所以人所處的現實是人的心念吸引而來的,人也被與自己心念一致的現實吸引過去。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著。一個人的心念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一個人的心念是積極的善良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積極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專注于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這個人就會把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
 
 
  深信定律: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會發生,則不管這件事是善是惡、是好是壞,這件事就一定能會發生在這個人身上。比如一個人深信積極的事物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積極的事物就一定會發生。又如果一個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這個人很快就會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運修造的原則。由此看來,有好的信念是一種福報,想給自己種福,必須建立好的信念。
 
  放鬆定律:人只有在心態放鬆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態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將帶來不良結果。什麼心態是最佳心態呢?答案是越清明無念越好!把目標瞄準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際關係和理想生活等等東西上,然後放鬆心態、精進努力,做你該做的,不要老惦記著這些東西什麼時候到來,則這些東西的到來有時候能快到令你吃驚;相反,如果你對結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甚至會得到相反的結果。舉個例子:大熱天晚上停電,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著覺備受煎熬,老在想著這該死的電什麼時候才來,電總是在你著急的時候偏偏不來,但當你最後受夠了,人清靜安定自然涼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時候,電就來了,倏忽間你的房裏燈火通明,電風扇轉起來了。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這是定律,這是放鬆定律。《了凡四訓》中雲谷禪師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達到無念無想的地步,就是這個道理。值得注意的還有:所謂的無念並不是心裏一個念頭也沒有,而是有念頭但不駐留,“無所住而生其心”。
 
  當下定律:人不能控制過去,也不能控制將來,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為。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所以修造命運的專注點、著手處只能是“當下”,舍此別無他途。根據吸引定律,如果人總是悼念過去,就會被內疚和後悔牢牢套在想改變的舊現實中無法解脫;如果人總是擔心將來,人的擔心就會把人不想發生的情況吸引進現實中來。正確的心態應該是不管命運好也罷壞也罷,只管積極專注於調整好做好目前當下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則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展。
 
  80/20定律:人在達成目標前,80%的時間和努力,只能獲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後20%的時間和努力獲得。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由於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於是失去信心而放棄。須知命運修造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預期前80%的努力會有很大收穫,只要不放棄,最後20%的努力就會有長足及本質的進步(量變才能到達質變,為什麼成功的人總是少數的,因為能堅持的人總是少數的)。
 
  應得定律:人得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雲谷禪師對了凡先生所說的擁千金者值千金,應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命運修造者,必須要提高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提高則人應得的不管質和量都會提高。
 
 
  間接定律:要提高自我價值(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必須通過提高他人價值間接實現。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須通過首先提高別人的自尊間接實現。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過成就別人間接達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創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潤,這些公司往往曇花一現,一兩年內就消失;而那些致力於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和優質產品的公司往往長盛不衰,越做越大。這就是間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間接定律中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往往是同時發生的,即當你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
 
  佈施定律:佈施就是“給出去”的意思。這個定律是說,你佈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成倍地回報到你身上。例如:你佈施金錢或物質,你將會成倍地獲得金錢或物質回報;你佈施歡喜心,讓他人衷心愉悅,你將會成倍地得到他人回報給你的歡喜;你佈施安定,讓他人心安,你將會成倍地得到安樂。相反,如果你施加於別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氣、憂愁,你將成倍地得到這些報應。
 
  不圖報原則:這是佈施定律的補充。這個原則是說:你佈施的時候永遠不要企望獲得回報,你越不望回報,你的回報越大。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例如類似的情況不知你有沒有碰到過:一天你開車趕著去會見重要客戶,路上看到一對年老夫婦的汽車爆胎了。你因為趕時間不想管,但又覺得必須管,於是你停下車幫他們換輪胎。你把輪胎換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筆錢表示感謝,你婉拒了老人家並且祝他們好運然後你繼續上路。當你趕到約會地點,卻發現客戶比你來得還晚,而且客戶很爽快地就和你簽了協議。你會不會覺得很走運呢?但這不是運氣,而是定律。所以請記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無需從受者處獲得回報。給大象(施)稱重量,大家說如果再給大象加一條絲巾(回報),大象的重量會增加多少呢?
 
 
  愛自己原則:一切利他的思想、語言和行為的開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並真心喜愛自己。只有這樣,你才能愛別人,才能愛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歡喜、安定和無畏,才可能有廣闊的胸襟。你如果不喜歡不滿意自己,那麼你是無法真正喜歡別人的。這點非常重要。有些人把愛自己等同於自私自利,這是誤解。如果仔細體會,就會發現你如果對自己不喜歡、不滿意,就會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眾生中的一員,愛眾生的同時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請先好好認識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談愛其他眾生。
 
  寬恕原則:如果把消極思想比作一棵樹,那麼其樹根就是“嗔心”,把這個樹根砍掉,則這棵樹就活不長。要砍掉這個樹根,必須懂得如何寬恕。第一個需要寬恕和原諒的物件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對你做過或正在做什麼不好的事,都必須完全、徹底地原諒他們;第二個需要寬恕的物件,是所有以任何方式傷害過或正在傷害你的人,記住你無需與他們勾肩搭背嬉皮笑臉,你無需與他們成為好朋友,你只要簡單地、完全地寬恕他們,就可以砍掉消極之樹的樹根;第三個需要寬恕的物件,是你自己!不管你過去做過什麼不好的事,請先真誠地懺悔並保證不再犯,然後——請寬恕自己。內疚這一沉重的精神枷鎖不會讓你有所作為,相反會阻礙你成為面貌煥然一新的人。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負責原則:人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負責,當人對自己採取負責任的態度時,人就會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麼;人如果依賴心重,就會往後看,盯著過去發生的、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長籲短歎。事實上,對你負責的也只能是你自己。請時刻提醒自己:“我對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負完全的責任。”
 
文章来源:心身灵合一
 
2015年10月12日更新
 
 
 
 
 
 
 
 
 
自我宣告的能力
 
 
 
 
 
 
 
 
  我們每天都在對自己說話,事實上,我們跟自己說話的時間超過跟別人說話的時間。當你對自己說話的時候,心理學家說這是心靈對話,但聖經上說,那是我們對自己的生命宣告。
 
  如果你老是對自己說,我是沒有價值的,我老是犯錯,我毫無條件,也沒能耐,太難了我做不到……這些負面的話語會影響你的未來。當你常常對自己說負面的話,你就是在對自己的生命宣告負面情境,你的生命就會往那個方向而去;但如果你常常對自己說正面的話語,就是在邀請正面情景進入生命中。當你說我是健康的,健康就進入你的生命中;當你說我看起來好顯老,皺紋就會不斷出現在你臉上;當你說我毫無條件的時候,你會發覺自己越來越不如人……你所說的話其實是帶著能力的,你說出來的話語有自我宣告的能力,會為你帶來成功或失敗。
 
 
  一、你所說的話帶著能力
 
  聖經說:「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愛它的,必吃它所結的果子。」(箴言十八:21)也許你會說:牧師,我現在病得很重,如何宣告健康呢?我要說:做正面宣告不是看現實的情況而定,乃是因為我們相信天上的父可以醫治我們,也許你現在是缺乏的,但因著你相信上帝必定供應你一切需用,因此你可以宣告我是富足的,我不僅樣樣都有,而且有餘,而且我要成為別人的祝福。當你宣告正面的話,你的生命就往正面的方向而去;當你宣告負面的話,你就吃自己口所結的苦果。
 
  因此我們要小心自己口所出的話,並要從小養成習慣,碰到事情不順利時,不要輕易說出負面的話,自怨自艾或想要放棄,覺得不可能等等;相反的,我們要養成對自己生命宣告正面話語的習慣。
 
 
  作父母的切記要對自己的孩子灌輸正面的話語,千萬不要對孩子講負面的話,父母若有負面的態度或聲音,會嚴重打擊孩子的信心,貶低他們的自我形象。這個世界已經充斥太多負面的話語和事情,我們不要再成為另一個負面話語的來源,乃要為孩子的生命宣告,對他們說:你是有價值的,爸爸愛你,媽媽以你為榮……。很多父母深諳管教兒女之道,但是卻忘記稱讚兒女,這很可惜,會在孩子的生命造成很大的缺憾。
 
  根據一項調查,在所有大學生裡,最不快樂的是這些名校的學生,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等等,因為這些從小就很傑出的孩子往往太看重、相信別人對他們所說的話,他們早已習慣比較,因而對自己缺乏信心。但其實我們不需跟別人比較,因為上帝創造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二、用神的眼光定義自己
 
  當我的女兒還很小的時候,我就常告訴她,你很漂亮,你會有美好的未來。甚至當她犯了錯,我總是試著鼓勵、稱讚她,為的是要幫助她建立自信,現在她23歲了,每當我看著女兒,我真的為她感到驕傲,我的女兒也許不是最漂亮的,不是最健康或學歷最好的,但是她非常有自信,我發現她在待人處事或對事情的看法上,都充分顯現她對自己的信心。
 
  作父母的千萬要記得,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因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父母所說的每句話都很有份量,因此我們要謹慎,不要在話語上不知不覺就傷了他們的自尊,貶抑了他們的自我形象。我們要讓孩子的耳朵裡充滿正面的資訊與話語,讓他們感受到被愛與被看重。
 
  不管你的孩子現在多大,永遠都有機會,從現在開始,你要向他們宣告他們是上帝所愛的,他們是上帝所創造,是有價值的,上帝在他們生命中有美好計畫。父母的話語會成為孩子的幫助,建立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對未來懷抱希望。很多父母花費許多代價讓孩子移民到美國,千方百計讓他們進入好的學區,因為他們知道好的教育很重要,可是卻忘了心靈教育更重要,若孩子沒有建立自信與自尊,將來在人生的路上往往會遭遇許多挫折與傷害。
 
  然而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往往很不習慣在言語上去愛孩子,總是愛在心裡口難開,如果你也是這樣,不妨運用現在的高科技,透過手機、電腦,告訴孩子你愛他,你多麽欣賞他,這些關愛的話語充滿正面能量,能溫暖孩子的心,讓親子的關係更堅定而穩固。
 
 
  現下的年輕人不斷在尋找肯定,但願我們都成為那肯定的來源,特別是我們相信上帝的人,不管是自己的孩子或別人的孩子,要有超越眼見的話語恩賜,不看孩子目前的光景,也許他現在的表現、行為一點也不值得稱讚,但當我們憑著信心,用神的眼光看到他們的未來,我們的話語就帶著能力,足以改變、祝福他們的人生。
 
  我們要成為祝福別人的人,讓他們可以完成上帝給他們的命定。聖經有一個故事,講到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要進入迦南美地,在進入那應許之地前,摩西派了12位探子進去窺探那地。他們看到那土地非常肥沃,作物異常豐碩美好,但是當他們看到那裡的人非常強壯,城堡也強固,回來之後就有十位探子報告說,那裡雖然土地肥沃,物產豐美,但壞消息是,那裡的人非常高大強壯,城牆厚實堅固,我們一點機會都沒有,在他們面前我們就像蚱蜢一樣。當兩百萬的以色列百姓聽到他們的話,心裡就消化,充滿了沮喪害怕。
 
  但是其中有兩位探子迦勒和約書亞,他們所說的卻完全相反。他們看到同樣的情景,但他們宣告的卻是正面的話語,他們說:我們一定要上去奪取那地,必能得勝,萬軍之耶和華神必把那豐富之地賜給我們。但會眾的耳朵卻偏向負面的話語,開始哀聲歎氣,甚至責怪摩西為何帶領他們離開埃及,在埃及至少還有食物可吃,不致挨餓。後來上帝對摩西說:「你告訴他們,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必要照你們達到我耳中的話待你們。」(民數記十四:28)結果那十個探子的名字之後就從未在聖經出現過,只有迦勒和約書亞的名字被神紀念,而在兩百多萬以色列會眾的成人裡,只有兩個人得以進入應許之地,那就是迦勒和約書亞。
 
 
  三、我們的心靈對話應該是正面有盼望的
 
  現在上帝仍然要照我們傳到祂耳中的話來待我們,如果你為自己生命作正面宣告,上帝的祝福和能力就臨到你身上,祂必定供應你一切需用,即使你行在死蔭幽谷中,上帝應許祂必帶領你走出死蔭幽谷,並在你敵人面前為你擺設筵席,用油膏你的頭,使你的福杯滿溢。當你這樣宣告,上帝在天上聽到,祂必要幫助你、醫治你、供應你一切所需,為你帶來合適的客戶,為你打開機會之門,讓你的恩賜才華得以發揮,上帝必然照你的信心和你所說的話成就在你身上。
 
  我們所說的話非常重要,因此不要用肉體的眼光看環境,並說出消極負面的話來;乃要用上帝的眼光看事情,你會看到未來,並且宣告得勝,你必會成為蒙受祝福的人,經歷上帝的恩典。我們要為自己的生命說正面的話。
 
 
  大衛在詩篇說:「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詩篇一三九:14)我們也要有大衛的信心,經常稱頌讚美神,
 
  因祂的作為奇妙是人不可測度的,我們每個人都是祂的精心傑作,神對我們的一 生有美好計畫,祂愛我們,要帶領我們進入蒙福的人生。
 
  我們的思想會限制我們,而我們的思想往往建立在別人對我們所說的話語上,但我要告訴你,沒有人可以限制我們的未來,或決定我們的命運,除非我們讓他們這樣做。你要相信是上帝決定你的未來。
 
  親愛的朋友,但願我們都成為祝福別人和自己的人,而不要輕易用言語貶低一個人,這個世界已經有太多負面的話、敗壞的事,我們要成為幫助人、鼓勵人、建立人信心的人,讓人可以從失敗、犯錯中得著安慰與鼓勵,我們要用話語來對別人的生命宣告,讓他們的生命得著改變、轉化與祝福。
 
  很多時候上帝給我們的應許沒有成就,是因為我們不信的噁心和想法,我們對自己的心靈對話抹煞了神的應許,以致上帝要賜給我們的健康、昌盛等應許遲遲未到,我們不要成為這樣的人,乃要憑著信心宣告,肉眼看起來也許不可能,但透過信心的眼睛,我們會看到神的恩膏在我們身上,神的恩典與祝福要傾倒在我們生命中,我們要在信心中向生命宣告,對兒女的生命宣告,對周遭人的生命宣告,有神幫助祝福我們,沒有什麽困難不能克服,沒有夢想不能領受成就,我們必然會經歷上帝為我們預備的豐盛生命。
 
 
文章来源:心理咨询基督教服务处
2015年10月15日更新
 
 
 
 
 
 
 
 
 
夢參老和尚談密宗的修行(真知灼見!)
 
 
 
 
 
 
 
 
  你說求上師、求灌頂,受這個灌頂、那個灌頂,我給大家略略說密宗次第。如果你想受灌頂,沒有先修四加行,這灌頂不成立。還有,我請的上師是喇嘛,喇嘛上師說的是藏話,他不會說普通話,你藏語不懂,當然經過翻譯,一翻走了樣子,你的灌頂也得不到。
 
  還有就是說,在你求上師、求灌頂的時候,你修過四加行沒有?十萬大頭你有沒有磕?四加行的一種:磕十萬大頭。然後念十萬百字明咒。如果你修舊的法門,得念蓮花部的百字明咒;你修金剛部的,得念金剛部的百字明咒,並不是一樣的。磕十萬大頭,恐怕我們受灌頂的道友們,小頭都沒磕十萬,何況大頭。大頭得通身趴下去磕十萬大頭。
 
  還得念十萬皈依誦,皈依誦是第一個念的,皈依是一切的根本,必須念完十萬皈依誦;之後修供養,供養十萬曼達,曼達供完了得要磕大頭懺悔過去的業障;之後就修持,念十萬百字明咒,就加持你一切魔障消失,完了你再修。
 
  在西藏修學密宗的時候,沒有二十年的時間,你想受灌頂是不可能的,必須學二十年顯教,教理通達,你才能學密法,你可以去問問任何一位大喇嘛,說有個和尚他這樣說,西藏是不是真的這樣,你問問他。不論他是格魯巴、甯瑪巴、薩迦巴、噶舉巴,不論哪一家,不修四加行,你得不到成就。
 
 
  在漢地,每個上師教給我們灌頂,這叫結緣灌頂,結個緣吧。結了緣,你也沒修,受過頂之後,你們離開壇場就還給上師,留在壇場,你並沒帶走,一樣也沒帶走。
 
  我在西藏連參帶學大約十年,深深知道西藏本身並沒有說我是學密宗、什麼宗,這是傳到我們漢地,才給人家定說是密宗。你有這個因緣,就是你的機,適合這一法,他就給你說這一法。對其他的眾生來說,那就是秘密了;對你說,沒有秘密的。懂得這涵義了,你就知道了。
 
  我看到我們大陸上,30多歲的喇嘛、20來歲的喇嘛,也來傳法,這是惑人的!有些人就願受惑嘛!他不但沒做密,他連密宗院也沒住過,受幾個灌頂,也來灌頂,這不可以的!
 
  還有,你要學密,第一個,懺罪。他跟顯教一樣,也得懺悔。不懺悔,你有業;有業,你怎麼學得進呢?懺業,把業懺盡了才行。懺悔在沒學正法的時候,也要學四加行。
 
 
  這密宗的道友們,接觸的也都知道:磕十萬大頭,供十萬曼達。我們很多的受了灌頂的,我說:“你學四加行沒有?”他說:“沒有”。我說:“什麼叫曼達,你知道嗎?”“不知道啊。”他連供十萬曼達名字都不知道。還得念十萬百字明。十萬百字明他分金剛部的、分蓮花部的。求神通進入的,就得念蓮花部的,金剛部的是修智慧的。修這四樣就夠嗎?還得念十萬皈依頌。
 
  在密宗,任何人開始修,前頭一定“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三寶。不論念什麼、做什麼。象我們上殿,最後散了,一定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連這個意思都沒做。為什麼我們要經過學呢?不學你怎麼知道?你不知道,人家說“盲修瞎練”。
 
  我講講菩提心,大家聽到也很多了,各地方講解的不同,我是根據密宗、顯宗。你要問我是什麼宗,我沒有宗,我是釋迦牟尼佛那一宗;如果要我分的話,我是釋迦牟尼佛宗。我最初學的是華嚴五教,突然間又學天臺學四教。學完四教了,又學戒律;學五教的時候,帶著學戒律。
 
  後來跟弘一法師學了,戒律,又學戒律,就只有大義。然後學密宗,我不是真正想學密宗,想即生成佛,我是想瞭解這是什麼回事。我這個人有點鑽牛角尖,我跟哪一個老和尚學,跟誰學,我想就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學佛法,我要親身來試驗一下。
 
 
  學了密宗,我才知道叫即生成佛,什麼叫受灌頂。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啊,那是我們設立的。我們叫人家‘活佛’,西藏沒有‘活佛’這一說,他是叫‘祖別古’(藏語),‘祖別古’就是轉世再來度眾生。
 
  人家沒有說‘我是活佛’,沒有這種說法;說:‘我就是釋迦牟尼佛!’‘我就是佛再來了!’沒有啊。我解除很多疑惑,到了西藏我才知道。
 
  所謂密宗,西藏教義,跟我們一樣的。不過西藏的教義有系統,有顯宗的次第,就是菩提道次弟,有密宗次第,最後還有圓滿次第,圓滿次第到究竟,就是你現前一念心。
 
  現在你跟大家說,他信嗎?他不信啊!只要你把現前一念心掌握明白了,時時對治煩惱,時時消滅煩惱,降伏煩惱,斷煩惱,你就成佛了,很簡單幾句話。囉嗦起來,寫本書,三藏十二部,你去學嗎,你越學越糊塗,鑽進去了就出不來了。
 
 
  你必得一步一步的,不要要求很高深。你要把你現前一念心時時觀照,別走錯路。若在禪宗,畫了一個空的大圓,然後畫一頭牛,一個小牧童牽著那頭牛,時時的注意牽著那頭牛,要你的現前一念心時時注視,不要走樣,不要傷及禾苗,跟法性相違背的事一點都不做,很簡單。圓滿次第是什麼,心心向著三寶,心心都是壇城。
 
  西藏佛教是從最初的祖師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蓮花生大士有蓮花部的四加行,噶魯巴有噶魯巴的四加行,噶舉巴、薩迦巴、甯瑪巴,各有各的四加行,都得修啊。不論你學西藏的哪一派、哪一教義,都必須學顯教。如果你沒有學過五大論,就修密宗,上師要跟你講清楚的。
 
  我在西藏的時候,在三大寺學顯教,要二十年。三大寺分成四個分院,依規定一個分院是一知人。一個分院有幾十個‘康村’,‘康村’就是小院,看你是哪個地方來的,就安排住在同一個小院。例如‘假容康村’、‘卓馬康村’、‘紮上康村’,有蒙古來的,有青海來的,有西康來的,有漢地來的;因為你們是同一個家庭來的,大家語言也通,互相障礙少。小分院,就叫‘康村’。
 
 
  從你入了‘康村’,入級度起,我們就掛了名了,屬於三大寺的人了。這叫‘級度’。級度是年紀大的不收,不得超過十歲。我是特殊的,我沒有修幾個月就退出了。我那一班都是小孩,年紀大的跟你搗蛋,一直跟你開玩笑,你得用語言溝通。
 
  學顯教,一年一班,進到第二十班,畢業了,考格西,就像我們要考大學文憑,之後,堪布批准了,每天露天上課的時候,一班五十個人,分為好多堆,向十人圍攏一堆,下雨也在那兒聽,不過,西藏下雨的時候很少,一年升一班,一共有二十班。
 
  你在‘劄倉’、‘中院’裏頭,考上格西了,‘中院’許可你畢業。按照規定,沙拉寺是五千位喇嘛,哲蚌寺是七千位喇嘛,噶當寺是三千位喇嘛,但是後來都超出這個數位了,人非常多了。之後再考試的時候,全寺都向你辯論,你一人坐在高座,大家提問題,那種問題不容易答覆啊。
 
  我舉個例子,他們問你:‘釋迦牟尼佛是不是佛?’‘是佛,他成了佛,就是現在所知道的釋迦牟尼佛。’‘十法界,有沒有又是佛,又是人,你怎麼分辨不行,十法界,人是人,佛是佛,你怎麼盡分呢?’你怎麼答覆?口說不行,辯不行,你得引經論,《阿含經》怎麼說,《俱舍論》怎麼說,《大乘莊嚴經論》怎麼說,《現觀莊嚴論》怎麼說,《瑜伽師地論》怎麼說,你必須舉出來哪一哪一頁、多少行。
 
 
  在西藏,不是我們講你們聽,他們是從小孩起就背,背完了上課了,沒有老師給你講。一個學生站在中間,大家就提出問題來辯論。你要是記錯了,那是多少頁、多少頁,之後,他們來羞你,大家就說你腦殼‘地裏呢可樂松’(即增加他智慧),你太愚癡了,為了增長你的智慧,回去好好念。
 
  在西藏,大家都是用背誦的,你要是問他,他答覆如流,哪部經、多少行、多少頁。你問我們漢僧,我們只講大義,根本不背,他們是全部背起來。
 
  二十年畢業了,你背了許多經論。你要是在考試的時候,誰問你,你都能答覆得了,那就不是一本經論可以面對的,需要融通許多經論。他們問你這部經這麼說,那部經為什麼那麼說?你必須融通起來,你要答哪部經怎麼說,你得舉事實例子,不是空口說話。我要對我們這邊的道友提問題,我問你,哪部經、多少頁、多少行,你一個也答不出來;你早忘了,哪有那個記性。
 
  在西藏,你要講老師開示,得先舉出例子來,《瑜伽師地論》第二百二十頁,或者是多少行的那句話,我不太理解。師父馬上就跟你答了。如果他記不得,馬上就把經論拿出來,照那段經論給你答。有的師父年紀大了起來記不得,他拿著經書一翻,馬上就給你答,是這樣的。
 
 
  二十年畢業了,在‘劄倉’考上了,又到全寺考上了,之後還有‘大昭寺’。‘門郎欽波’,就是大昭寺的‘門郎欽波’,全西藏的喇嘛都來。你放‘檔假’,‘檔假’就是做法主。
 
  就像玄奘法師在大阿蘭陀寺,全印度的人,不論外道、佛道都不來問你,你答覆吧。如果答不出來怎麼辦呢?砍腦殼。如果有人把玄奘法師問住,他自顧把腦殼給你。所以玄奘法師在印度出名,沒有一個提出問題能問倒他的,提問題的人不敢提了,沒有辦法。要有這樣的智慧。
 
  必須考上‘阿榮巴格西’,三大寺才承認你是真正的格西。或者起碼你得在你的寺院裏頭考上格西,你才能進入密宗院。密宗院在拉薩市里叫小昭寺,密宗院不收多,僅收五百人。到了密宗院,先學五年,你才能受灌頂。
 
  你得能拿‘糌巴’跟‘麵粉’這麼一擔,就擔出個壇城來。你要修行得有壇城。大家受過灌頂,看見旁邊的壇城,這是喇嘛自己做的!你得會做壇城。你要不是學顯宗學得開智慧的話,你根本做不了。
 
 
  你看西藏拿酥油做的花,到了臘月二十五,宗喀巴大師的生日,你可以到三大寺,去看喇嘛做的酥油花。這樣學五年會做壇城了,才能夠受灌頂。受了灌頂了就必須去閉關,最少三年,或者五年,或者十年。閉了關,這個法修成功了,就可以了。之後,你的本尊上師許可你給人家灌頂。
 
  大家算一算,一共需要好多年?顯宗二十年,你起碼得十歲,或者是五歲,二十年下來,已經二十歲了,最大的是三十五歲。再時宗密院學五歲,就四十歲了,再閉關,一出來起碼四、五十歲以上。在西藏真正做一位‘噶丹次巴’,或者大喇嘛,沒有六、七十歲以上的人是不可能的,他們的修學過程限制他了。
 
  我到西藏去,知道兩位大德,那是西藏清末民初的聖人,一位是康薩仁波切,另一位是頗邦仁波切。學密宗的人,很少不知道頗邦喀仁波切、不知道康薩仁波切,這是當代的修行人,再加上過去行苦行的密勒日巴。西藏不分哪一派,真正有道德的是不分宗派。
 
  大家已經知道密宗的大概情形當你受灌頂的時候,你考慮考慮,‘我自己是什麼程度。’當你受下來,‘我念念咒也可以了,師父加持我,我念念。’你受灌頂的時候,你起碼得持十萬遍;從受灌頂的那天起,必須受持十萬遍,你才能做別的事兒。如果這個基本要求沒有做到,受了灌頂,出來離開上師,灌頂就還給他了,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你去幹什麼?作秀去了!種個善根而已,這是學密宗?
 
文章来源:世外家园
 
2015年10月12日更新
 
 
 
 
 
 
 
 
 
 
 
一個練習瑜伽三十年的老者講述瑜伽
 
 
 
 
 
 
 
  瑜伽的作用:
 
  讓人靜下來,讓人愉快起來。進而讓人清醒的感覺到自己在活著,以一種關懷的心關心著自己。其次,它能比較大的改變人的體質,進而改變人的體型、氣質、精神等等。這是其他運動很難比的。比如足球,它讓人興奮,但不是愉快;比如太極,它讓人平穩,但不是安靜;比如有氧,它讓人輕鬆,但不是清醒;等等。
  
 
  瑜伽是如何起作用的:
 
  首先,大家要知道,對人身體影響最大的因素:一是地心引力,二是自身體質。地心引力因為是永遠存在的,所以它從我們一出生,甚至我們還在胎裏,就不間斷的把我們的每一個細胞往下拉,而支持我們身體的,就是骨架,骨架的核心就是脊柱。我們自身的體質,既有從娘胎裏帶出來的,也有後天的環境與飲食造成的。
  
 
  印度與中國的區別:
 
  目前我們國家流行的,與其說是印度的瑜伽,不如說是中國的一種貌似瑜伽的運動。為什麼這麼說呢?每個國家都有其根本的哲學。所有的行為,都是這種哲學的體現。比如,中國的所有運動,都可以在易經裏找到理論。而印度的哲學,是三世哲學。就是說,他們相信人有前世和來生。他們的運動,包括瑜伽,都是對前世的了斷,和對來世的準備。說簡單點,中國的運動,是希望人平衡與強壯,印度的運動,是希望人通過控制自己的身體,進而控制自己的靈魂。再簡單一點,瑜伽的作用是:控制。如果你覺得自己太胖了?要瘦。你就需要“控制”。說到最重要的了:瑜伽不是通過那些動作讓你消耗多少卡路里,或者通過那些動作強壯你的五臟六腑而讓你瘦,瑜伽是通過那些動作的練習給你一種“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
  
 
  瑜伽要怎麼練:
 
  首先,要觀察自己。比如,如果一個人胖,他發現是因為他習慣吃零食,那麼他想把這個毛病改了,他就需要觀察自己是怎麼去吃零食的。然後,通過瑜伽,他把吃零食的根給拔了。於是,他不吃或少吃零食了。於是,他就瘦了。這是一個簡化的過程,實際上會複雜很多。舉例子:許多女的,丈夫對她說:我也不想花心,但我本性是個花心的,改不了。這時候,瑜伽就能起到作用了。他通過正確的練習瑜伽,就能專心。說到這裏,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明白了,瑜伽的作用是:控制。
 
  當我們能控制自己的身體的時候,我們就從以往的身體的奴隸,轉變成了身體的主人。你要它瘦,它就瘦,你要它胖,它就胖。
 
  呼吸的事情:
 
  人的呼吸,無外乎就是鼻子和口。所以粗分:鼻呼鼻吸,口呼口吸,鼻呼口吸,口呼鼻吸。在瑜伽裏,每一種有個複雜的名字。更加細的,還分左右鼻子呼吸。對於初學的人,完全不需要在乎呼吸的方法。怎麼樣呼吸舒服就怎麼樣呼吸。大約3-5個月後,在練習的過程中,練習者會自然的感覺到呼吸的配合。這個時候,可以考慮加入呼吸的方法。呼吸的方法,也不需要太麻煩。收縮:呼。展開:吸。
 
  冥想的呼吸:
 
  冥想是一種瑜伽。但不是所謂的高級瑜伽。每一個初學者都可以做。但是最好在有經驗的人的指導下做。因為冥想與中國的靜坐,有些區別。但區別是意識方面的。尤其是通過呼吸來調整意識。所以,冥想的呼吸,如果沒有什麼把握,最好就是自然呼吸。
 
 
  瑜伽與減肥的關係:
 
  先說人為什麼會留脂肪?
 
  大家知道美國人的儲蓄率是多少嗎?是0。
 
  為什麼?因為美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非常的完善。
 
  對個人,儲蓄沒有什麼意義。投資才有價值。同樣,人為什麼會留脂肪?因為人的身體覺得需要留。所以,很多人以為做幾個運動,把脂肪燒了,就瘦了。但幾個月後,又留出來了,甚至更多。
 
  為什麼?因為你的身體覺得需要留脂肪。因此,正確的減肥,就是讓身體覺得留脂肪是多餘的。大家到減肥的看看,什麼方法都有。
 
  我的一個熟人,曾經想請我去他開的減肥館去當營養顧問。他的減肥館,承諾每次減半斤。不然不要錢。但是,作為老闆,他自己180斤,(當然,他身高1.70多),他從來就不用他自己減肥館的方法。因為他們是把細胞裏的水擠出來。你回家一喝水,又回來了。還有減少飲食,的確,很多人吃了過多的食物。
 
  但是,為什麼那些人會不停的吃呢?因為他的身體覺得需要。他的身體真的需要嗎?不是。是他的身體的調節出了問題。如果不改變他的身體的調節能力,刻意的減少飲食,那人生是很痛苦的。還有抽脂。一樣,你抽多少,還會長會多少。身體是活的。你把脂肪抽了,它會覺得必須存儲更多的脂肪。還有把胃填一個東西,和把胃切去一部分。
 
  這種傷天害理的做法,為了美而什麼都不顧,實在是對人的身體不夠瞭解。大家一定看過怎麼吃也不胖的人。胖不是吃出來的,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瑜伽減肥,不是因為做瑜伽消耗了多少能量,而是瑜伽改變了你的身體對脂肪的需求,於是你的身體自然把多餘的脂肪排出體外。
 
 
  瑜伽怎改變你的身體對脂肪的需求:
 
  這樣說,人可以分為:吸收能力強,吸收能力弱。強的人,如果他的身體反應出需要很多脂肪,他就一定胖。弱的人,一般是生病了。而吸收能力強的人,如果其他方面差,他的身體就會存儲過多的脂肪。所以,瑜伽,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其他方面”,然後他的吸收能力會告訴身體,這些脂肪不要了。然後就會“排”出去。記住了,脂肪“排”出去,才對身體沒有傷害。如果是“燃燒”脂肪,通過運動消耗卡路里,身體會產生過多的“氧化”(燃燒就是氧化)廢氣。這樣,必須吃很多抗氧化物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而抗氧化物又會給身體帶來其他物質(因為沒有純抗氧化物),這些物質又需要身體辨認和解決,又加重身體的負擔。大家看看,過分運動的人,沒有幾個是健康的。
 
  說說瑜伽的練習時間:
 
  有人說,瑜伽最好是早晨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練。有人說印度是淩晨4點。有人說飯後兩小時,飯前一小時。等等。請大家明白:說這些的人,是把瑜伽當作了一種運動。瑜伽不是運動。再說一次:瑜伽不是運動。什麼時候都可以練瑜伽。
 
  那麼瑜伽是什麼?瑜伽是一種生活方式。在大庭廣眾之下,你安靜的坐著,並控制自己的心,不讓它隨著環境的噪雜而煩躁,你就在練瑜伽。吃飯的時候,你慢慢的吃,默默的吃,並且拒絕由動物的生命換來的食物,你就在練瑜伽。睡覺的時候,你把所有的煩惱和對明天的不確定性的恐懼放到一邊,無論你成功沒有,你也是在練瑜伽。
 
文章来源:练瑜伽
 
2015年10月7日更新
 
 
 
 
 
 
 
 
 
我怕再過個五十年,中國佛教徒會以為大寺廟、大佛像、大僧團就是佛教的全部了。
 
 
 
 
 
 
  《正見》簡體中文版自序
 
  1982年我首度造訪中國,其後又有數次機會前往。每次我都注意到兩件事:巨大的經濟成長,以及愈來愈多人對心靈性和精神面的渴望。許多混雜了健身和民間信仰的新式宗教興起,支持了我的觀察。最近一次的中國之旅,當我瞭解到有多少藏人在內地教法之後,我開始感覺到急迫性。因為在西藏雖然還是有許多優秀的喇嘛,但是也有很多冒牌貨。除非你能遇見具足佛教正見而且慈悲的具格藏傳上師,他們真正關心眾生的證悟,而不只是想號召大群弟子以便獲取供養;否則的話,相當容易受到誤導。
 
  從我身為藏人的一點體驗,我注意到一些藏人傾向於教導西藏法-西藏文化、西藏習俗等-多於佛法。我認為傳達佛陀確實說過的話語,譬如: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一切現象既非無因,也非源于創造者,而是來自因緣;行之善惡取決於背後的動機而非行為本身等等,將這些教導給世人是非常重要的。舉止穿著像個藏傳佛教修行者,反而是比較不重要的。
 
  另外,令人憂心的是,在這個物質主義的世界中,精神層面也物質化了。世世代代以來,無數的佛教大師們,以大菩薩的發心和事業,化現各種形式,從苦行僧到國王,不一而足。然而,喬達摩佛陀在街上赤足托缽的簡單身影,似乎愈來愈不受重視了。現今,許多西藏喇嘛和他們的信徒們,比較熱衷於建造金頂大廟。我怕再過個五十年,中國佛教徒會以為大寺廟、大佛像、大僧團就是佛教的全部了。
 
  從內地和西藏的友人口中,我聽說各式各樣的郎中,從四面八方湧現。而這些人大都前往了內地,因為大家渴求心靈性與精神面的事物。這種渴求,更加強了必須把事情弄對的急迫性。
 
  中國是個高速成長的國家。然而,在物質進步的刺激中,很重要的是我們不要迷失而忘記了心靈的一面。也許對實用主義的中國人,要說服他們心靈方面的努力會有利益是不容易的。在經濟如此蓬勃發展的當下,人們不願意浪費時間在心靈層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即使從非常實用性的角度來看,以心靈為目標的物質主義,比起純粹為物質的物質主義,更具有長遠的利益。
 
  最讓我不解的是,我們花了這麼多努力,卻只去獲得只能享用於此生的物質回報。如果唯一的價值只是讓自己、眷屬和朋友有錢有勢的話,那麼搶劫、詐欺、販毒等各種可怕的事情,如果不是怕被逮捕,還有什麼做不出來?設若連這也不怕了,那麼我們何必還需要倫常、道德、善行、慈悲、甚至對國家的忠誠?因此,如果所有人想的只是這單一、相對短促的一生,結果可能是社會瓦解。難怪我們在報導中讀到,在中國許多人販賣膺品;不只是衣服,還包括藥品、嬰兒食品等不良甚至危險的貨品。這都是只想到眼前、短視的後果。我們不必考慮來生,人類只要考慮到下一代的福祉,就會對整個世界帶來極大的利益。即使來生不存在,業報也不存在,你就如植物般地活著,我敢毫不遲疑地說,即使你的目標只是滿意和諧的此生,佛陀的智慧還是可以幫助你,或至少對你無害。
 
  有一回我在緬甸的一個購物中心,看到一位比丘對著一小群人,正在給一個簡短的開示。我的翻譯者不太會說英文,但從我所瞭解的,這位比丘是在教導類似不要殺生或盜竊的基本善行。在這個世紀當中,追求物質的強大力量,已經讓這種出家眾的身影變得稀少了。能維繫實際支持並供養出家眾的傳統,會帶來世界的和諧。珍視這種系統,本身就是和諧的行為。
 
  最後,我想說的是,除了幾個不太長的朝代,幾世紀以來,極度實際主義的中國人採用了儒家,而非佛家或道家,以至於道家幾乎了無蹤跡了。這是很令人傷心的事,因為即使是「道德經」的隻字片語,都是無價的。我對儒與道所知有限,但是我的猜測是,儒家所提供的是常識,因此實際的中國人喜好儒家;而道與佛提供的卻是超越常識的智慧。它不能帶來即刻的獲利,但是如果中國人能看到擁抱智慧的長遠利益,我有信心中國人會再度擁抱佛教。畢竟,這是一個與文殊師利及觀世音兩位大菩薩有深厚淵源的民族啊。
 
文章來源:宗薩欽哲仁波切 蓮花生吉祥
 
2015年12月9日更新
 
 
 
 
 
 
 
 
 
你一定要知道的宇宙法則(精華)
 
 
 
 
 
文:佚名 編輯:「品讀時刻」鳴君
 
世間所有的一切

都不是機緣巧合

十三條宇宙法則

讓你明白其中的奧秘

人有兩次生命的誕生,

一次是你肉體出生,一次是你靈魂覺醒。

當你覺醒時,

你將不再尋找愛,而是成為愛,創造愛!

當你覺醒時,

你才開始真實的、真正的活著!
 
 
這是一篇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文章。

我們生活在這個

由“有形”與“無形”所構建的世界裏。

清楚宇宙運行的規則,

才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的人生。
 
  一天,你開車趕著去會見重要客戶,路上看到一對年老夫婦的汽車爆胎了。你因為趕時間不想管,但又覺得必須管,於是你停下車幫他們換輪胎。你把輪胎換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筆錢表示感謝,你婉拒了老人家,祝他們好運;然後你繼續上路。
 
  當你趕到約會地點,卻發現客戶比你來得還晚,而且客戶很爽快地就和你簽了協議。
 
  你會不會覺得很走運呢?
 
  但這不是運氣,這就是 宇宙法則。
 
 
  一、因果定律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也遵循這個定律。
 
  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靈修的幾大派系等等。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大科學家牛頓等人,也認為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
 
  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因”,

  會產生相應的“果”。

  如果“因”是好的,那麼“果”也是好的;

  如果“因”是壞的,那麼“果”也是壞的。

  人只要有思想,

  就必然會不斷“種因”,

  種“善因”還是“惡因”由人自己決定。
 
  所以欲修造命運者,必須先注意和明瞭自己的每一個想法(起心動念)會引發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由這些語言和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二、吸引定律
 
  人的心念(思想)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實相互吸引。
 
  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人生道路充滿陷阱,出門怕摔倒,坐車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當,那這個人所處的現實就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現實,稍有不慎,就真的會惹禍。
 
  這是為什麼呢?

  宇宙本身就是由能量構成的,萬物都是同頻相吸。你發出什麼樣的頻率,就會吸引什麼樣頻率的人、事、物來到自己的身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想什麼就來什麼,越怕什麼就越發生什麼。
 
  人所處的現實是人的心念吸引而來的,人也被與自己心念一致的現實吸引過去。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著。
 
  一個人的心念是消極醜惡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消極的,他身邊的人也是同類的;一個人的心念是積極善良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積極善良的、他也會吸引積極善良的人來到身邊。
 
  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專注于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這個人就會把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
 
  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

  做事之前先學做人,做人謹記時刻修心。
 
 
  三、深信定律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會發生,那不管這件事是善是惡、是好是壞,這件事就一定能會發生在這個人身上。
 
  比如一個人深信積極的事物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積極的事物就一定會發生。又如果一個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這個人很快就會死去。
 
  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運修造的原則。
 
  好的信念是一種福報,想給自己積攢福報,也需要先建立好的信念。如此形成一個良性迴圈,生活就會越來越和順。
 
  四、放鬆定律
 
  人只有在心態放鬆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態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將帶來不良結果。
 
  什麼心態是最佳心態呢?答案是越清明無念越好!
 
  把目標瞄準在

  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

  理想人際關係和理想生活上;

  不要老惦記著這些東西什麼時候到來,

  放鬆心態、全力努力、做好你該做的,

  這些東西就會一個個的來到你的身邊。

  相反,你如果越執著,越焦慮

  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

  甚至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舉個例子:大熱天晚上停電,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著覺得備受煎熬,老在想著這該死的電什麼時候才來。電總是在你著急的時候偏偏不來,但當你最後受夠了,人清靜安定自然涼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時候,電就來了,突然間你的房裏燈火通明,電風扇轉起來了。
 
  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這是定律,這是放鬆定律。《了凡四訓》中雲谷禪師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達到無念無想的地步,就是這個道理。
 
  值得注意的還有:所謂的無念並不是心裏一個念頭也沒有,而是有念頭但不駐留,“無所住而生其心”。
 
  五、當下定律
 
  人不能改變過去,也無法預知將來。我們只活再現在,我們能決定、能改變的只有此時此刻的自己。自己的心念、語言和行為。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
 
  所以修造命運的專注點、著手處只能是“當下”,舍此別無他途。
 
  根據吸引定律,如果人總是悼念過去,就會被內疚和後悔牢牢套在想改變的舊現實中無法解脫;如果人總是擔心將來,人的擔心就會把不想發生的情況吸引進現實中來。
 
  正確的心態應該是不管命運好也罷壞也罷,只積極專注於調整好當前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命運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好處發展。
 
 
  六、80/20定律
 
  為了達成某個目標,我們需要付出100%的努力。

  其中20%的結果會在我們的努力中或者結果中顯現。其餘的80%是不可見的,或者暫時不會立刻見到,但它會在後續的生命中持續影響著我們、回報著我們。
 
  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標的時候,由於久久不能見到明顯的成果於是失去信心而放棄。
 
  須知命運修造是長久的事,要有足夠的耐心。
 
  不要期待付出100%的努力就立刻得到100%的回報。只要我們做的方向正確、心念正確、足夠的堅定,我們就會收到所有的回報。
 
  宇宙的時間與智慧,不是當下的我們所能完全看見的。量的積累,持續的努力,才能達到質的轉變。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在以各種形式回報回饋到我們的身上,這也是宇宙的法則之一。
 
  七、應得定律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到應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
 
  這個“應得”的,就是我們做了什麼、想了什麼、發送了什麼樣的信念出去,我們就會得到什麼樣的回報。
 
  雲谷禪師對了凡先生所說的擁千金者值千金,應餓死者必餓死,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不是白白得來的,都是應該得來的。同樣,如果我們沒能得到,那證明我們想要的並不是我們應得的。
 
  八、利他定律
 
  “利他”就是,成全別人,讓他人得好處。如果你事事處處為他人著想,為別人造福,最後最受益的人,就是自己。
 
  利他不是犧牲自己或者忽視自己,利他是經由生命的關係,付出與收穫的能量迴圈,建立自身更大的價值。
 
  例如:你讓身邊的人都幸福快樂,那最後最幸福快樂的人,一定是你自己。你成全他人的成就與成功,那最後獲得最大成就的人,也是你自己。
 
  又例如:有些公司創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潤,這些公司往往曇花一現,一兩年內就消失;而那些致力於為客戶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和優質產品的公司往往長盛不衰,越做越大。
 
  這就是不利他,則損己的定律。
 
  值得一提的是,利他定律中提高自我價值和提高他人價值往往是同時發生的,當你在提高別人價值的時候,你的自我價值馬上就提高。
 
  九、施與受定律
 
  施與受的定律就是能量守恆的定律:你佈施出去的任何東西,終將成倍地回報到你身上。
 
  例如:你佈施金錢或物質,你將會成倍地獲得金錢或物質回報;你佈施歡喜心,讓他人衷心愉悅,你將會成倍地得到他人回報給你的歡喜;你佈施安定,讓他人心安,你將會成倍地得到安樂。
 
  同樣,如果你施加於別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氣、憂愁,你將成倍地得到這些回饋。
 
 
  十、不圖報原則
 
  這個原則是說:你給與的時候越不圖回報,你的回報越大。
 
  宇宙是一台無比精密的精算器。你給與出去的任何東西,最後都會以各種形式回到你的身邊。當你帶著一顆純潔純正的心去給與,完全沒有私欲和妄念,那回到你身邊的,也會是最純正豐厚的回報。
 
  就如本文開頭所舉的例子,所以請記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無需從受者處獲得回報。給大象(施)稱重量,大家說如果再給大象加一條絲巾(回報),大象的重量會增加多少呢?
 
  十一、愛自己原則
 
  學會真正的愛自己

  愛自己:不是自戀,不是自私自利

  是無論貧窮富有

  疾病或健康都依然愛自己

  接納自己
 
  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愛,那麼他沒有辦法去愛任何人。
 
  你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擁有愛的能力,才能去愛別人,才能去愛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歡喜、安定和無畏,才可能有廣闊的胸襟。
 
  你如果連自己都不愛,那麼你是無法真正去愛任何人的。這點非常重要。
 
  有些人把愛自己等同於自私自利,這是誤解。如果仔細體會,就會發現你如果對自己不喜歡、不滿意,就會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眾生中的一員,愛眾生的同時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
 
  所以請先好好認識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談愛其他眾生。
 
  十二、寬恕原則
 
  如果把消極思想比作一棵樹,那麼其樹根就是“嗔心”,把這個樹根砍掉,則這棵樹就活不長。要砍掉這個樹根,必須懂得如何寬恕。
 
  第一個需要寬恕和原諒的物件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對你做過或正在做什麼不好的事,都必須完全、徹底地原諒他們。
 
  第二個需要寬恕的物件,是所有以任何方式傷害過或正在傷害你的人,記住你無需與他們勾肩搭背嘻皮笑臉,你無需與他們成為好朋友,你只要簡單地、完全地寬恕他們,就可以砍掉消極之樹的樹根。
 
  第三個需要寬恕的物件,是你自己。不管你過去做過什麼不好的事, 都要去原諒自己,誠心的懺悔和悔悟即可,犯錯需要的是修正而非懲罰。
 
  寬恕和原諒不是為其他任何人。而是為我們自己。為讓我們自己在生命中,不要時刻背負著痛苦與怨恨的包袱;為讓我們自己獲得真正的解脫;為我們自己,不會時時刻刻被怨恨和負面所吞噬、所負累。
 
  十三、負責原則
 
  作為人,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一切負責。
 
  我們需要明白,我們的生命是我們自己的,不是他人任何人的。我們需要為我們的生命負責;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自己的錯誤負責;為自己的行為、話語、心思意念負責。
 
  當人對自己採取負責任的態度時,人就會充滿力量,會不斷的向著更好的方向去前行。也只有為自己負責,才能活出真正的生命,不會事事出處依賴他人、不會總把自己擺在受害者的位置上等待拯救、不會總停在原地怨天尤人。
 
  請時刻提醒自己:我對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負完全的責任。
 
  文章来源:品讀時刻
 
2016年8月13日更新
 
 
 
 
 
 
  
 
 
微博留言: 
 
 
 
 
 
 
 
不用羡慕别人,别人是别人,你是你,你有你的精彩和经历,你的生活只能你自己去过,你的道路只能你自己去走,别人无法替代,你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别人的生活幸福与否是别人对人生的感受,与你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说,你怎么理解人生与他人无关。要用心品味自己的生活,幸福自己的时光。
 
 
 
 
 
 
@南師如是說
《自题照影》不二门中有发僧。聪明绝顶是无能。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南怀瑾《金粟轩纪年诗初集》(此诗作于1947年)
  
 
 
 
 
 
 
 
 
世界的浮躁会改变我们,我们的淡定能拯救自己。因为内心的宁静可抵御外界的干扰。浮躁,会使人性失去根基,使清澈纯洁的心灵受到污染,最终导致精神的贫困。只有淡定,才能于浮躁的社会里坚守自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保持内心的从容与优雅,让心灵回归清纯。
 
 
 
 
 
 
@彭曙光V
【创业观点】创业要有明确的目标,即使遇上狼群,也不用左顾右盼,只需要朝着那个明确的方向加速跑去即可。但是要怎么才能跑得快呢?需要具备三点:第一是要内功练得好,第二是资本够雄厚,第三就是目标够坚定,“只朝着一个方向跑,不能改变,不能弯着弯着就跑到狼窝里去了”
 
 
 
 
 
 
@狼力品牌策划
【乔布斯营销密码】①造势:未曾营销先造势,塑造神秘感,提高期待;②极致:产品极致、优点极致、身份极致;③饥饿:限时、限量,让你怕买不到,创造疯狂抢购;④体验:绝佳的体验,让你一刻都离不开手机,产生超级的口碑传播;⑤文化:打造粉丝文化,让产品成为超级巨星!
 
 
 
 
 
 
 
中频炉周代
【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有些东西并不合理,但必须相信;有些东西并不牢固,但必须依靠。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
 
 
 
 
 
 
舒立平-给营销世界的残酷忠告
当出现现金流短缺时,大多数生意人经常犯的一个关键性的错误,他们首先第一步就是先消减投入在营销上的预算,他们相信这样最终会挽救企业而赚钱。这不是什么短期的想法,而是天真的想法。 
 
 
 
 
 
 
@总裁沙龙
【管理之道】企业高管应该“高”在哪里?   1)思想境界高。在管理中,最能影响人的是思想,最能毁掉人的是金钱;2)管理智慧高。智商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智商的升华,但是智商高的人却不一定智慧就高;3)职业素养高。学会忍受、学会宽容、学会道德、学会坦然就成为必修课。
 
 
 
 
 
 
@印顺法师文摘
佛教说信仰的最高度,即与智慧融合一体。可见知与信不但没有冲突,而且是从互相助成而能达成统一的。有了高度的智慧,才有更深刻坚固的信愿,这是说明信仰建筑在理解的基础中。——《佛在人间》
 
 
 
 
 
 
文茜小妹大
「學校」該做什麼?讓每個學生懂得評價自己:了解自己的局限與優勢。有些學校讓學生年復一年嘗到失敗,卻未讓學生從中學習一堂有益的苦頭之課,即時面對自己短處,找出長處,並習慣挫折。學校只是把成績差的丟出去,好似醫生把身體不健康的病人扔出醫院,那個地方不叫學校。──古拉德,加拿大敎育家
 
 
 
 
 
 
@心教育研究
【心教育】兴趣―爱好―痴迷。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想学,而达到这个境界只有一条途径:兴趣。兴趣是什么,兴趣就是求知的天然欲望,就是好奇心,知识不重要,求知才重要。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知识不是力量,运用知识才是力量,知识也不会自动地改变命运,出色地使用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管理思想
【勤奋是企业家的属性】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著名的施乐驻纽约分公司,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销售员。他在6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打50多个推销电话,在曼哈顿城从第42街跑到第48街,从东河跑到第50大道,登上每幢写字楼,敲开每间办公室的门。28岁那年,他的年薪已经达到7.5万美元!
 
 
 
 
 
 
 
@管理思想
【客户拒绝购买的九种原因】1 、不相信你(你没有传说的荣誉与客户的见证)。 2、产品没有用(产品的出售应该有科学原理的说明)。3、没有时间用产品(你在售卖时没有作简单有效的功能示范)。4、没有效果(客户需要看见产品的实验与证明)。5、我有特殊情况(让客户发现这是他的必须品)。6、太贵了(价值比价格更重要,强调价值不要强调价格)。7、征求一下某人的意见(你必须向客户强调“使用者才是决策者”,使用者的“需要”和“需要量”是生意的命根所在)。8、别人有赠品(强调价值比赠品更优惠)。9、服务没有保障(应该设立售后服务手册,让客户享受使用安全感)。
 
 
 
 
 
 
@魔鬼销售学
【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九大心诀】①销售你相信的东西;②简洁,不要使用复杂的措辞;③向客户巧妙施加压力;④了解客户的挑战和需求;⑤重视演示,好的演示至关重要;⑥热情,兴奋会传染人;⑦直接并清晰地回答问题;⑧如不知答案,不要乱说;⑨幽默是伟大的润滑剂。专注销售。
 
 
 
 
 
 
营销的核心是什么?——信任!只要别人信任你,什么都好卖;别人不信任你,什么都不好卖!之所以要做品牌,就因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就是带来信任!
 
 
 
 
 
 
@佛教微语
人生,顺其自然就好,心安自然快乐。心若旁鹜,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用刻意掩饰自己,不用势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个简单真实的自己。即使失意,也无所谓得失,坦坦荡荡,真真切切,平平静静,快快乐乐。心安,便是活着的最美好状态。
 
 
 
 
 
 
@管理思想
【优秀的员工都善于自我管理】德鲁克说,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韦尔奇说,优秀的员工需要的是自由和责任,而不是约束与管理。真正优秀的员工善于自我管理: ① 管理自己的目标 ② 管理自己的时间 ③ 管理自己的情绪 ④ 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 ⑤ 管理自己的健康 ⑥ 管理自己的人生规划。
 
 
 
 
 
 
恒复法师
美国某公司某天门口牌子上面写:“昨天妨碍你在公司成长的人去世了”。公司设置了灵堂,一时间每位员工都对这位逝去的同仁感到难过,同时好奇他是谁?同事们走进灵堂,棺材里有一面镜子,探头进去刚好看到自己,牌子上写着:“世界上只有一个人阻碍你的成长━━你自己”
 
 
 
 
 
 
企业家智库
有一天“我”字丢了一撇,成了“找”字,他决定找到那一撇。他找了很多人问那一撇是什么?商人说是金钱,政客说是权力,明星说是名气,军人说是荣誉,农民说是丰收,工人说是工资,学生说是分数——“我”字蒙了,难道这就是我找的那一撇?他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所以“我”仍在找那一撇!
 
 
 
 
 
 
@通識教育-潘加惠
佛教的「空」的概念不能滥用,事实上「空」不是概念,「空」是存在实相;但依现代人的理性思维,很容易把「空」当作概念,结果思「空」、说「空」而终使自己失去上进的动力,到最后学佛也是空的,成佛也是空的,甚么努力、甚么精进、甚么理想也是空的;如此,哪里还有智慧可言?这样学佛,实一无是处。
 
 
 
 
 
 
@禅语智慧
佛,不是一尊偶像,而是人生修行的硕果。不必焚香叩拜,佛在心中,而不在身外。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之所以为佛,皆因他看透了常人看不透的局,做了常人做不到的事。人之所以是人,皆因七情六欲缠身,看不透,也走不出来。佛有大小,人分三六九等。若心能顿悟,学会满足,你我皆可成佛。
 
 
 
 
 
 
 
@总裁沙龙
【经营之道】年轻该投资什么:1、人生最大投资有两个:人和自己的脑袋。绝对不是房子,不是股票。2、投资什么人你将会拥有什么人。跟什么人交往,交什么样的朋友,跟随什么样的人,是决定你的投资对象。而这对你影响最大。3、钱不会给你机会,房子也不会,只有人才会给你机会,当需要帮助的时候,只有人会帮你!因为你帮了别人,别人才会帮你!
 
 
 
 
 
 
@彭曙光V
【职场上不能说的十句话】1、不知道,不清楚。2、不在我的工作范围之内。3、没有人告诉我。4、我还在学。5、我的压力很大。6、都没有人带我。7、我不习惯独立作业。8、不公平。9、没有表现的机会。10、客户很烂。
 
 
 
 
 
 
  @管理思想
【乔·吉拉德的销售箴言】1、成交之前一切为零;2、想有更多人脉,把75%时间用在不认识的人身上;3、关系先行,销售在后,没有关系没有销售;4、潜在客户的任何问题都应被视为购买信号;5、客户投诉是强化关系的良机,要善于用辩证式的思维思考问题;6、一流服务创造长期销售机会。
 
 
 
 
 
 
@悟演法师
生活没有模板,只需心灯一盏。如果笑能让你释然,那就开怀一笑;如果哭能让你减压,那就让泪水流下来;如果沉默是金,那就不用解释;如果放下能更好的前行,为什么还执迷不悟的扛着。
 
 
 
 
 
 
@悟演法师
佛说「 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追求,是从自我的角度考虑,忽视了事物内在的微妙规律、因缘,所以常常事与愿违;吸引,则是从完善自我、奉献自我出发,顺应天理,善行召感善缘。花开蝴蝶自然来!命运是自己创造的!
 
 
 
 
 
 
@杨建国
「李嘉诚是如何培养儿子赚钱的」李泽楷说:“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做人最高的境界是厚道,精明的最高境界也是厚道。
 
 
 
 
 
 
@总裁智慧语录
【禅语悟道】1.不懂装懂是聪明,懂装不懂是智慧。2.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能。3.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4.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5.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大爱无私。6.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7.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
 
 
 
 
 
 
@李黛-了尘
【了凡因语】压力有时也是一种希望,所谓烦恼即菩提,也正是此意。当我们在挣扎时,也代表是在向上攀登。当一个人努力前进时,总是有重重阻力,当压力达到最大时,其实离成功已经不远,我们只须咬咬牙再坚持片刻就能成功。其实真正的成功总是伴随着挣扎后的苦痛,就如分娩一般,阵痛后却代表着收获。
 
 
 
 
 
 
@老乐乐-
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后才会懂得,有好多就在你身边的幸福,却往往被你冷落,得不到的去拼命的追求,为此你付出了多少无谓的执着。别总以为还年轻就可以蹉跎岁月,因为时光就在不经意间一逝而过,人可以一无所有,但绝不能一无是处自甘堕落!——老乐乐
 
 
 
 
 
 
 
中频炉周代
【人生路】1.天上落下来的,除了雨滴,还可能有板砖,不要等痛彻心扉时,才慨叹人生的真实;2.别随心所欲地上路,在没有回程的旅途中,除了风景,还有陷阱,不要被伤害得身心俱疲时,才懂得认真地面对生活;3.路有时不在脚下,而在我们的心里,想好来了再走,方可少些悔恨。
 
 
 
 
 
 
@梦_话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总是有一得必有一失。爱情能够给你欢乐,但它同时也给你痛苦;财富可以给你享受,但它也会带来苦恼;成功使你快乐,但是当失败之后痛苦将变得强烈而无法忍受。一切都不需要强求,淡然处之,自有结果。人生,你看开了,生活,也就如意了!
 
 
 
 
 
 
 
@一句话一独白
人一简单就快乐,一世故就变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做个简单的人,享受阳光和温暖。生活就应当如此。
 
 
 
 
 
 
@中频炉周代
【恩爱的秘诀】一老两口结婚三十年,互敬互爱,从不吵架。为此一年轻人结婚时特地去请教。老汉说:“我结婚时就有老人告诉我‘不要批评你太太的缺点或怪她做错事,要知道,就是因為她有缺点,有时做错事,才没有找到更理想的丈夫 。’”记住这句话,你肯定会是好丈夫。
 
 
 
 
 
 
中频炉周代
【人生哲思】1.人往往拿着书籍来判断未知的事物;2.人往往会拿着错误的推论去当正确的结论;3.与其战胜敌人一万次,不如战胜自己一次;4.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5.富就富在不知足,贵就贵在能脱俗;贫就贫在见识少,贱就贱在没骨气。
 
 
 
 
 
 
恒复法师
佛法不是谈玄说妙,不是卖弄玄机,佛法就是活生生的活法,它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烦恼时的不纠缠,面对矛盾时的圆融,面对困难时的坚强,面对诱惑时的淡然。佛法就是让我们从无处安心到无处不安心,从迷到悟顺利转换,让念头的生灭温和承接。有句禅语说得好,无云生西岭,真佛道家常。
 
佛教是大智慧,这些智慧在科学家的眼睛里都是五体投地。自从两百多年前,发明了显微镜了之后,才知道一杯水里有八万四千虫,过去人们不知道。佛教这么伟大,佛早就讲了:“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嗡瓦西波罗摩呢所哈。”喝水前,别忘了先念此咒。
 
 
 
 
 
 
@南師如是說
禅的教育法决不替你解答问题,因为你懂了,却害了你,那是老师的,不是你的。有时你有问题,再给你加个问题,等你自己撞出来以后,才是真对了。禅宗要你自肯自悟,若一念慈悲帮了你,就害了你。如果该替你解答,佛经三藏十二部中都已解答,我们看了佛经,也未成佛啊!——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
 
 
 
 
 
 
@中国卡王梁禹
【德鲁克的经典五问,你有什么样的回答?】1. 我是谁?什么是我的优势?我的价值观是什么?2. 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3. 我应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4. 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5. 我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有时间,请静下来思考。
 
 
 
 
 
 
@通識教育-潘加惠
人的生命成长是有层次的,生命成长的最高层次绝对不是生物层次、经济层次、物质层次,它是突破生物本能层次、超越经济物质层次而提升到精神层次、文化层次,这样你的生命才有了生命意义、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人来世上到底为了甚么?如果没有贡献,死后除了白骨一堆,坟墓一座,还有甚么东西是你的呢?
 
 
 
 
 
 
@管理思想
【管理之道】企业管理的三个境界:一个人不敢做坏事,是因为怕老板,这家公司是人治;一个人不能做坏事,是因为没有机会,这家公司是法制;一个人不愿意做坏事,是因为想都没有想过,这家公司是心治。综上总结,人治就是老板厉害,法制就是机制厉害,心治就是文化厉害。
 
  
 
 
 
 
 
恒复法师
不要奢望你的言论别人都能理解,也不要要求他人对你的选择都给予支持,我们每个人都是个体,即使我们都有共性,也避免不了个性的存在。每一个人,都不能十全十美,都不可能做到人人都喜欢,所以在收获支持的时候感激,在遭遇谩骂、嘲讽、冷眼时笑一笑,淡然处之,开心做自己就好。
 
 
 
 
 
 
@谢安朔
心灵意识,世界众生,皆因贪嗔痴习气,念头相续构成,不要把修行想象的多么复杂,高不可攀,修行唯有四个字,除恶即善,能够将心灵觉知中贪嗔痴分别攀援净化,就是修行;将贪嗔痴的动机净化空灵,就是得道;将贪嗔痴的源头,细微妄念习气净化,就是成就,将贪嗔痴原始一念,生灭寂灭,自性现前就是如来。
 
 
 
 
 
 
 
@谢安朔
大乘无相法,不执两边,不落空有;觉空一性,唯心而现诸法,心空法空,不以戒律为尊,唯求一心,心地分解,习气妄想诸相尽皆消散,照见五蕴皆空,即能见性解脱,如果遵从戒律形式,遵从戒律修行,对于大菩萨境界,就是罪过,大菩萨遵循戒律的心态,就是犯戒,十地大菩萨觉空两亡,心意除灭,戒什么?
 
 
 
 
 
 
 
@谢安朔
正法并不与邪法相对,与邪法相对的法与邪法一样,都是“法相”,一切相皆由心生,心相皆妄,法相非法。故金刚经中,佛告善男善女,于法莫生法相,生法相必为法缚,生法相,是法有为,梦幻泡影;护持正法,乃护持此心,离妄想分别,离有无边见,明心之法是为正法!身心脱落,自性虚空,无法无证无得。
 
 
 
 
 
 
 
@谢安朔
修行者灵魂苏醒,内在觉明解脱累世妄想业障束缚,无始劫习气妄念聚合而成的“梦幻妄境”清醒了,“寂照”现有的物质客观世界,只不过是由众生妄念“聚合”习气,因果轮回而成的相续梦境,梦境虚妄无法阻隔清醒,圆觉清凉,自性圆满不会被幻想梦境之中的业障污染束缚,所以大菩萨在十法界来去自由。
 
 
 
 
 
 
 
@谢安朔
真性复苏,无染妄念习气,性空圆觉,如如不动,渗透宇宙万有,与众生世界,念头思维,情欲觉知同体,却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增无长,无垢无净,性空周遍;空觉无二实乃“性空无住”,觉空一体,却是刹那生灭之妄想,这就是“生灭寂灭”,寂灭现前最后一个境界次第。
 
 
 
 
 
 
 
 
 
 

 

2013年3月24载自新浪微博
 
 
 
 
 
 
 
 
 
 
 
 
 
 
 
 
 
 
 

 



  林家樂生命学 looklife——
 
 
林家乐博客书法空间直接链接     林家樂生命学 looklife -- 洞悉生命(洞釋性命) © Copyright by looklife.as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