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筋洗髓》很重要嗎?
金庸不在小說里描述《易筋洗髓》是“少林寺”最高級的武功學問,世人就不會普遍性的傳說它是如何的重要和厲害。實則,它是讓人《脫胎換骨》的學問。
●為什麼需要“解密”?
世傳只有《易筋經》,不傳《洗髓經》。只傳形態,不傳心法。不知心法是什麼!“心法”就成為不可知的秘密。大家都好奇!百思不得其解!都想一睹真相!
●林家樂“解”了什麼“密”!
林家樂所解的“密”,就是道破:“無形主宰有形!人體心理、經絡、臟腑(軀殼)三層基本結構──‘心理’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即是,達摩祖師在《易筋洗髓經》裏所說的:“非清虛不能脫換,非脫換不能清虛。”
● 《易筋洗髓》是怎麼一回事?
“所云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 “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內。易筋者,欲堅其外。” “若其人,內無清虛而有障,外無堅固而有礙,豈許入道哉?!”
“清虛”:“如來原始法身智慧”之醒覺也!
附文:
《易筋洗髓》原理圖解與圖解文字版權註冊:
林家乐生命学——如何追尋快樂人生?
這種底層思維,正在毀掉你的人生!
一個人相信什麼,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麼。
01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我們身邊總有不少這樣的人,質疑一切成功,懷疑一切美好。
他成功,還不是有個有錢的爹。
上次加薪是她,這次升職是她,一定有背景。
他兒子讀了北京四中,不知道送了多少錢。
……
王朔的《知道分子》出版後,曾有一段內心剖析,大意是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社會上一切的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濫的地方想才安心。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所有的預想都正確,才能為自己總是“遭冷遇”“不成功”“生活在底層”找到合理開脫,從而也證明了自己機智過人,總有一雙洞悉世事的眼睛。
02
最近讀了心理學家麥基寫的《可怕地錯覺》,我才明白了這個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麥基在研究很多人的經歷後,提出了一個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某種情緒時,心裏就會帶上強烈的個人偏好暗示,繼而會導致主體從客體中去佐證。
“喜歡某個人或事物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會讓自己在現實中搜尋印證,然後再用這些似是而非的印證,來佐證自己的心理預期,最終形成一種‘真是如此’心理定勢。若是憤怒、仇恨或是懷疑時,我們又會不斷尋找材料來強化自己的臆想,在偏執於憤怒、仇恨的情緒裏,讓暫時壓抑的情緒感得以宣洩。”
也就是說: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樣子。你相信什麼,你就能看到什麼。你相信錢規則,就會發現無數錢規則。你相信不公平,就會發現無數不公平。而你相信努力,就會發現努力真有回報。你相信美好,就會發現生活處處有美好。
03
而且,麥基還發現了一個秘密:一個人相信什麼,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麼。“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中所想的那樣,你怎麼想,怎麼期待,就有怎樣的人生。”
琢磨這句話,發現現實生活還真是如此。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寫過一篇《相信奮鬥的力量》。文中講了他一段經歷:高中時,他的老師對全班同學說:“你們在座的,沒有一個能考上大學,以後一定都是農民。”很多同學就這樣相信了。不是中途退學,就是考一次就放棄了。
但是俞敏洪不相信階層會永遠固化,他只相信努力和奮鬥終會有回報,所以考了一次不成,就考第二次。考了第二次不成,就考第三次。最後終於考進北大,人生從此改變。
這個世界,就如麥基所說:一個人相信什麼,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麼。你相信什麼,才能看見什麼。你看見什麼,才能擁抱什麼。你擁抱什麼,才能成為什麼。
04
2012年,人民日報副總編盧新甯,受母校之邀,回北大做了一個演講。演講中,她說了一段發自肺腑的話:“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再相信。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於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
這不是唱高調,而是真心話。“懷疑一切往往就會失去一切。”很喜歡顧城的一首詩:“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我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我們不再相信,因為不再相信,而避免了一切美好的開始。
05
記得某年冬天的某個下午,我打車回家, 一上車,我就發現這輛車很溫馨,裏面還掛著香包和裝飾。
我剛坐下,司機就問:“您冷不冷?我備有暖手寶。”車一啟動,司機又問:“您餓不餓?我備有零食。”遇到堵車,司機又遞上幾本雜誌:“您翻翻。”這樣的服務讓我大吃一驚:“你什麼時候開始這種服務的?”司機說:“從我覺醒的那一刻。”
以前,他是一個喜歡質疑一切的人:“這社會,太不公平了。”“沒錢沒權,什麼都行不通。”有一天,他聽一檔廣播節目說:如果你想改變生活,首先就應改變自己。如果你覺得世界太黑暗,那麼所有發生的事都會讓你不開心。
“於是我決定停止抱怨,善待每一位客人。”以前他生意很一般,還經常遭人投訴。現在卻業務火爆,無數乘客搶著預訂他的車。他說:“我自己改變後,世界就變得美好起來了,遇到的每個人仿佛都是我的貴人。”我下車時,他說了一句讓我一輩子難忘的話:“你相信的,就是你的命運。”
06
小時候最容易相信,但很快會被教育輕易信任是很不理智的行為,是一種單純的、幼稚的、沒有見識的行為。有了一點經歷後,我發現,在越來越難以相信的成人世界,見識越多的人反倒越容易相信。你跟他們說奇聞逸事,荒誕觀點,他們會覺得,嗯,有意思。
見識越多的人,因為時常走出自己的小世界,知道這世上有那麼多與己不同的人和生活,有無數多彩的人生,和絢麗的夢想。他們相信,這世上有人過著與眾不同的人生,而不輕易下判斷做定論,不把"怎麼可能?"掛在嘴邊。
我知道,現在的世界,要讓人相信,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我也是在走出原來的小世界後,遇到了那麼多有趣的人,才知道有那麼多無功利心的人。人們只願相信跟自己價值觀相同的人,而把其他一切看作虛偽。
人們只會看到自己能到達的地方,而把不可抵達的遠方,想像得危險叢生。甚至,只願相信一顆有用的心才是負責任的心,而把一切看似無用的情懷看作矯情。人一旦不相信本真,就無法擁有信仰。
從輕易相信到凡事質疑,裏面包含著理性之光,然後,從凡事不信到再次願意相信,背後是見識和格局。
07
卡夫卡說,“信仰什麼?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時刻的合理的內在聯繫,相信生活作為整體將永遠繼續下去,相信最近的東西和最遠的東西。”我理解的最近的東西,就是你眼前真實的情感,最遠的東西就是你的盼望。
那麼,信與不信有那麼重要嗎,也許並沒有。但是只有我們相信的東西,才有可能反過來選中我們。我不想輕易說不信,因為很有可能是自己見識太少。理性與智慧並不代表質疑一切,眼界會讓我們變得更加慈悲,相信人性中好的一面,同時原諒人性中壞的一面。
人人命運不同,選擇信是一種命運,不相信也是一種命運。人生路越走越窄,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不再相信。
08
所以,請你也一定要守住心裏那份光與熱,那樣的你即便會被烏雲籠罩,但身體裏會擁有一把利劍,不需期盼烏雲的散去,它們早晚會被你刺穿。看不到太陽,我們就成為太陽,成不了太陽,我們就追著太陽。
很喜歡這段話所表達的意義:一個人相信什麼,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麼。你相信什麼,才能看見什麼。你看見什麼,才能擁抱什麼。你擁抱什麼,才能成為什麼。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運。
文章来源:新生代服務中心
2018年9月19日更新
一個人相信什麼,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麼。你相信什麼,才能看見什麼。你看見什麼,才能擁抱什麼。你擁抱什麼,才能成為什麼。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運。
疾病只是一個假像,因為“天下無病”
如果有一個人跟你說,“天下無病”,疾病只不過是個假相,不是本質。你會怎麼想?
你會有如醍醐灌頂,微笑點頭,發現疾病原來只是一個代號,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對疾病的恐懼;還是會覺得這個說法虛無縹緲不接地氣,甚至心想“說這話簡直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什麼是病?病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說病名只是一個代號?什麼是癌?為什麼會得癌症?被診斷為癌症的人應該怎麼做?
一、疾病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之一
“天下無病”,是林傑老師最強調的觀念。但生病時,我們的痛苦實實在在,這時候看“天下無病”這四個字,多少覺得有點虛無縹緲。
林傑老師解釋說,“我不是看不見症狀,或者不瞭解病人的痛苦,而是強調一點:疾病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之一。病是以某一種方式來提醒你,讓你知道你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維模式出問題了。如果你因為受到這位朋友的啟發,轉身看到了自己的問題並改變它,這個病就作為客人走了,不會繼續留在身體裏。”
感冒、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所有的病名都只是一個代號,比如這個人叫張三,那個人叫李四。我們很容易被代號困住,忘記去看它背後的實相。
比如你受了風寒,這時候是病這位朋友用咳嗽或者流鼻涕的形式來提醒你受了寒,讓你知道該採取一些手段把寒氣驅趕出去;當你吃了一些不新鮮或者不衛生的食物,這位朋友就以拉肚子的形式提醒你;當你長期睡眠不足,它就以眼睛發紅、脾氣暴躁來提醒你,把問題的存在表達給你。
如果沒有疾病的提醒,我們也許就對身體的各種超負荷和不平衡無知無覺,一直隨波逐流讓生活腐化下去。
“病不是敵人,是善意的提醒。”我們應該感謝疾病,而不是痛恨它。
有的人,因為從小身體不好,才去學習了太極拳,後來成為太極拳高手,身心的狀態都獲得提升。對於他來說,身體不好這件事反而成了他人生中的助力和善緣。
有的人每天晚上出去唱歌,喝酒,參加各種聚會、飯局,然後來找林傑老師看病,說“我失眠了,給我開點藥調理吧”表面看來,他在積極地求醫問藥、解決問題,但其實,不論是求助於中醫還是西醫,都是治標不治本。因為他的潛臺詞是,“你來幫我搞定失眠這個問題吧,搞定了我才能繼續有精神參加party啊。”他絲毫沒有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出了問題,也沒有改變自己生活方式的願望。
這種情況下,醫生即使有心也無力,孤掌難鳴。只有病人開始反思自己的偏差,再加上醫生的幫助,醫生和病人完美地配合,才會讓一些現象發生改變。這才是疾病作為一個信使存在的意義。
二、有時,你不需要醫生
甚至有的時候,我們是不需要醫生的。
有個人去看病,說他眼睛發脹、視力模糊,已經一周了。林傑老師問他,是不是這一周用電腦、手機太多了?他才發現,最近一周確實用眼過度了。這時候他根本不需要找醫生,儘量不用電腦、手機,休息一兩天就能恢復了。而不是去找醫生治療,治好之後繼續不知疲倦地看手機、玩遊戲。
有個病人最近一周工作壓力特別大,晚上應酬也多,經常喝酒,血壓很快升高。這種情況,林傑老師認為其實也不需要治療,他的血壓升高是因為他身體的頻率與他最近的生活節奏不和諧不平衡。只要改變這種生活方式,改變這種不和諧,血壓就會降下來,不必找醫生的。
“大多數高血壓或者高血糖之類的病,都是生活方式方面的病。改變生活方式之後,這些問題都可以慢慢消失。”
如同大自然有風霜雨雪,人的身體有疾病也是自然現象,無需恐懼。“病都只是一種現象,一定不要恐懼這些現象,我們可以透過現象去找背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導致這個現象、這個問題出現了?怎麼去改變它?醫生是一個助手,不是一個決定者。最大的醫生是自己的身體,如果身體已經沒有了修復能力,醫生是無能為力的。”
疾病絕對不是壞事。我們會酸痛,會失眠……都是不同的症狀,有著不同的原因。我們去找到這個原因,比直接去消除這個症狀,要重要得多。
林傑老師希望大家不要把所有治病的責任都推給醫生,而是跟醫生一起商量,怎麼找到問題的根源,怎麼改變自己不良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
“在我的理念裏,中醫首先是一個心智模式,就是你怎麼看待這個宇宙,這個世界,怎麼看待人生。當你的心智模式改變,心態就發生很大的改變,很多精神、思想方面的病就不見了。第二是生活方式,大部分形體方面的病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第三個是醫療模式,屬於扶偏救弊,亡羊補牢,是為了補充前兩者的不足而存在的。如果有良好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作為基礎,醫療模式就變得很輕鬆。”
但現在醫療模式被過於強調,我們對於醫生和醫院過於依賴,這是非常不正常、不健康的。現在很多病都是越治越多,比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現在的病人比十年前多了多少倍。越治越多,一方面是環境因素、生活方式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說明醫療模式出了問題。
三、什麼叫做養生?
就是讓身體處於和諧平衡的狀態,至於具體的方法,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沒有一套方法是適合所有人的。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不同的人,根據不同的季節、時辰,根據南北不同的地域,儘量與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相和諧地生活,那樣就很好了。
林傑老師不太建議一直去做體檢。他說,“體檢是在一片大森林裏尋找枯枝敗葉。”我們的身體如同一片大森林,充滿活力,也必然有枯枝敗葉在其中,只要能吃能喝能睡能笑,就是很不錯的狀態,不必太早讓自己進入病人的角色,讓自己被疾病的陰影覆蓋。
“人最終是靠自己的生機和活力生活在宇宙大空間之中。”
醫生的作用,其實猶如驅散陰影的陽光,精神上引導患者往最陽光、最溫暖、最能安心的狀態走,形體上引導他氣血的運行、肢體的位置回到和諧狀態,幫助患者恢復自愈的本能。
在一個真正的中醫眼裏,沒有“病”這個概念,有的只是每個人身體內部存在的各種不和諧或者不平衡,醫生和患者的努力方向是去調整這些不和諧和不平衡。
真正把病治好的,不是對面坐著的那位老中醫,不是他用的那根針,不是他的按摩手法,不是我們喝下的那碗湯藥,而是我們自己。
各種外治手法也好,各種中藥湯劑也好,本質上,其實是一種激發機制,是它激發了人體氣機的運行,讓身體自我完成治癒修復的過程。人體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如果沒有這個能力,所有的醫生都起不到治療的作用。
藥王孫思邈給所有人看病,首先不是開藥,而是看病人這一階段的生命狀態,是意氣風發還是失魂落魄,根據不同的狀態進行處理;然後再問病人的飲食起居,各種吃喝拉撒睡,看看病人有哪些不良生活習慣,引導他去建立健康的節奏和習慣;如果這兩招還沒搞定,他就給病人一些食療的方法,再不行就做按摩導引,再不行就扎針,最後才用湯劑。吃藥是最後才使用的手段。
疾病是一個現象,這個現象不是單一條件,而是多種條件下產生的。醫生治病,其實就是想辦法增加條件或者減少條件,那個現象就改變了。
四、不恐懼是非常重要的心法
“一個人總是被他的內心打敗,而不是外界給他多少傷害。”林傑老師如是說。很多癌症病人的病情惡化,是從他得知自己患癌之後。
其實,腫瘤從潛伏期到轉歸期有無數種可能,但有的醫生喜歡強調最不好的結果,患者聽到之後,他的念頭和思維就被這個最壞的可能性緊緊抓住,天天在恐懼之中,有時候,成了心理學所說的所謂“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當你相信事情會如你預料的情況發展,你會有意無意地採取加強的措施,最後正是你自己促使了這個預言的實現。
林傑醫生打了個比喻:腫瘤,其實相當於房間裏的垃圾桶。每個房間都有垃圾桶,暫時儲存垃圾。如果一個房間很乾淨,那是因為有人清潔過、管理過,垃圾桶被及時清空了。
腫瘤,就是身體為了保持整潔而設置的垃圾桶。健康人的身體正氣很足,能把體內的垃圾及時清理,但是,當正氣不足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足夠的能力把垃圾清除到體外,身體就會自發地把垃圾暫存到腫瘤這個垃圾桶裏面,以免垃圾進入血液。
所以,面對腫瘤,切除肯定不是最好的態度。誰會認為一個房間裏垃圾太多了,最好的方法是扔掉垃圾桶呢?經常有病人切除腫瘤之後發現擴散了,林傑醫生說,其實這是因為你把垃圾桶扔了,當然房間裏就會到處是垃圾。
五、如果發現有腫瘤應該怎麼辦呢?
林傑醫生建議,首先不要怕,不要慌,問問自己:我心裏有什麼想不開的結在身體裏留下了印記?我有什麼沒有宣洩的情緒被壓在心裏?我有沒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先把心結解開。管理腫塊的是陽氣,解開心結,節約了陽氣,身體就有力量去縮小腫塊了。
不恐懼是非常重要的心法,相信癌症是自己的朋友,腫瘤的出現是在提醒自己反觀自我,看看自己出了什麼問題還不自知。腫瘤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垃圾桶,沒什麼可怕,它是身體自我保護的產物,不要用激進的、對抗的方式來對待腫瘤。
很多時候,林傑老師不用腫瘤、癌症這些字眼,他會換一個詞,叫它“腫塊”。還是指的同一個東西,但是用腫塊這個詞,負面的心理暗示就沒有那麼強了,病人也就沒有那麼多恐懼。“恐則氣下”,本來正氣就弱,恐慌會進一步降低免疫力。人在恐懼之中,整個人是糾結、緊張的。
一定要記住,現代醫學經常強調的最壞的結果,只是無數種可能之一。生活方式方面,林傑老師還有三個非常具體的建議:
① 離開熟悉的人群。
周圍的人不斷地噓寒問暖,有時候會給人溫暖的能量,有時候卻給人增加了壓力。對於一個腫瘤患者,親友們的過度關心會時常提醒他自己是個重病人,反而強化了心理陰影和負能量。
② 改變節奏,改變動靜陰陽。
原來忙忙碌碌、四處奔波的,學一學打坐、站樁,讓自己靜下來;原來特別宅,不愛出門不愛活動的,多出去旅行,接觸不同的山水風景、不同的人,把視野打開。
③ 調整作息時間,調整飲食。
不熬夜,不大魚大肉,讓身體內部節律正常、有序。
文章轉自正安文化北京微信公眾平臺。允中文教院編輯部整理。
2016年4月11日更新
聽見內在的聲音:我想傳遞善良與希望!
本人做過11年身心靈成長課程的運營,課程主講導師大都是這個領域的牛人大咖,大都來自國外或港臺。
於是,就上了不少的心靈成長大師的課程,我深深瞭解:疾病只是身心的一種對話方式,目的是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瞭解自己,同時借此讓自己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形成自己的生活態度。
可以說,生命的療愈就是內在靈性的覺醒過程。只是這些課程有局限:費用高,授課時間有限,導師語言隔閡,缺乏後續環境讓學員持續改變,受益人數少。但療愈性的音樂,這種聲音的自然療法,通過微信平臺,就可以每天陪伴大家。每天的薰染,就會讓生命進入一個自我探索、持續改變的過程,最終活出真正的自己。
無數人可以因此而受益,重要的是:這都是免費的!所以,微友們,可以讓身邊更多人知道天籟之音,受益於天籟之音。為幫助人們活得健康、平靜、喜悅而盡微薄之力,是下半輩子我唯一有興趣做的事情。我想傳遞善良與希望!
寧靜、深邃、神秘、悠遠……
異域風情,令人心醉神迷。那裏有美麗的阿拉伯姑娘舞動的身影,那裏有靈性長老智慧的教導。
蘇菲,來自回教國度,在旋舞中穿透內在,尋回自由跳動的心,活出真正的、完整的自己。
在這遼闊而撫慰人心的蘇菲靈性旋律裏,時有西班牙吉他溫柔的琴音點綴其中,還有德西馬琴、銀笛及大提琴交織成一片。神秘的奈排笛音色,以及放鬆心神的天籟般吟唱,帶領聽者越飛越高,直達天際。
印度鼓溫柔迴旋的節奏,使心靈的根紮得更穩:那是一種極度放鬆與滿足的狀態。一切緊張與束縛全然消失,只聽見心自由的跳動。
這是音樂家Shastro的作品,他是一位元以音樂分享通往寧靜與歡慶道路的音樂家,他所創作的音符,穿梭在神秘與感官世界之間,帶領人們體驗身體與內在靈性的覺醒,從而身心合一,天人合一。
本曲來自靈性療愈音樂專輯《聽見內在的聲音》,該專輯系列汲取了世界各地最具靈性覺知的智慧,轉化成最具穿透性的音樂旋律,帶領我們與內在靈性的神秘覺知相遇。包含4張專輯:1自在旋舞的《蘇菲|Shanay》、2身心合一的《曼陀羅|Healing Ragas》、3原始自然的《薩滿|Shaman's Healing》,4以及與神交流的《瑜伽|The Beloved》。共譜出一次又一次神奇而美麗的內在聲音探尋之旅。神秘、寧靜,流動、歡舞,一旦我們開始聽見內在聲音我們就看見了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美麗人生。
在身心合一中,進入當下。
讓身心合一成為舞蹈,
讓擁抱打破界限,
讓愛成為真正的祈禱。
——音樂家Shastro
魯米
最後讀一首蘇菲靈修教派詩人魯米的詩吧:
如果你所愛的人
——魯米(蘇菲靈性教派詩人、學者)
如果你所愛的人
擁有火一般的生活
那就和他一起燃燒
在充滿痛苦的黑夜
做一支蠟燭
燃到天明
停止這無用的
分歧和爭論
展現你的甜美一致
即使你感覺
被撕成碎片
也要為自己縫一件新衣
只要你一路向前
你的身心肯定會
重獲喜悅
向琵琶、手鼓
和喇叭學習
學習音樂家的和諧一致
即使二十個人中
有一人彈錯音符
其他人也會跟著走調
不要說,當別人都在戰鬥
我一個人愛好和平
又有何用
你並非孤單一人
你抵得上成百上千
只要點亮你的明燈
因為一團生的火焰
好過
一千個死的靈魂
DNA 譯
文章来源:曾浩瑉 天籟之音
2016年10月7日更新
心情是身體的雕刻師
一、為什麼我們越來越難感到快樂?
為什麼我們總有許多揮之不去的煩惱?其實,真正讓我們迷惑的,永遠不是外在的困境,而是那些控制了我們思想的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每個人,每天,都會有,它有時像無數的爬蟲,有時像吵鬧的孩子,有時像靜寂的幽靈,有時又像兇猛的野獸,它甚至會驅使我們,成為了它的奴隸。
情緒是生命感受的晴雨錶。也是瞭解我們自己的窗戶。我們需要的是學習駕馭情緒,而不是被情緒駕馭。
二、疾病,是負面情緒沒有化解的身體呐喊!
鐘南山曾說,雖然多項研究表明人的自然壽命能達到100歲以上,但因為種種原因,大多數人都活不到,健康對於一個人至關重要。
他表示,人體健康有五大決定因素:父母遺傳占15%,社會環境占10%,自然環境占7%,醫療條件占8%,生活方式占60%。
而健康的六大基石是: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早防早治、綠色環境。
其中心理平衡是最關鍵的,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有人就說過,一切不利的影響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過於不良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如憂慮、煩躁、恐慌、貪求、妒忌和憎恨等情緒會造成緊張,通過一系列人體反應後分泌腎上腺素和皮質醇,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瞳孔縮小,對身體危害很大,長期這樣刺激會造成血壓、血糖升高以及心臟病等很多疾病。
海藍博士曾說,有什麼樣的心情就有什麼樣的身體,心情是身體的雕刻師。憤怒的人容易頭疼;悲傷的人容易胸悶;害怕的人容易胃痛;壓力大的人容易肩背部疼痛。心情長期不好,疼痛就變成疾病。大多數人都是等病了去醫院。其實,身體不舒服就是信號,疼痛就是嚴重的表現,病了意味著積重難返。
所以,真正的健康不是吃補品看醫生,是學會與人相處,調整自己的情緒的能力,也就是提高幸福力!
三、如何化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1、睡眠是上帝,好好尊重,否則後果很嚴重
研究發現:
睡眠可以:1 增加集中注意力,2 創造力 3 決策能力 4 社會能力 5 健康。睡眠充足會使我們:1 情緒穩定 2 壓力減輕 3 減少憤怒和衝動 4 減少喝酒和抽煙。睡覺時,身體休息康復,但負責創造力和決策力的大腦會開始工作。所以,睡覺不是懶惰,是在蓄積創造力和調整我們的情緒!
2、瞭解情緒
當碰到一件引起情緒波動的事情時,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發生了什麼事情?
2. 我的心理和身體感受是什麼?
3. 我的想法是什麼?
4. 我想怎麼說怎麼做?
5. 我這樣做這樣說,對自己和別人的好處是什麼?壞處是什麼?
6. 我應該怎麼做怎麼說?
7. 對自己有什麼新的瞭解?
有人說,情緒上來了哪兒顧上那麼多?說的對。人的悟性有幾個層級:1 不知不覺;2 後知後覺;3 當知當覺;4 先知先覺。修煉是讓自己從不知不覺到先知先覺的過程。不同層級反應自然不同。
3、靜觀
靜觀是和自己獨處的方法、瞭解自己的感受、情緒和思想的途徑。
找安靜地方坐下或躺下,把手放在胸前,隨呼吸感受心臟跳動和胸部的起伏。回想讓你難受的情感,從頭到腳掃描你的全身,感受身體哪個地方最不舒服。把注意力放在最不舒服的部位,手也放上去,深呼吸,吸入舒服,呼出難過,直到感受好起來。
靜觀時,會有各種感受,思想也會遊移,關鍵是做一個研究自己的科學家,只是觀察,看著自己的身體、情緒和思想,不評判、不指責,不逃避、不對抗,只是和自己的各種感受溫和地在一起,把游走的思緒溫柔地帶回到當下,靜觀自己,就在此時此刻和自己在一起。
生命中經常困擾我們的是情緒。我們喜歡喜悅、快樂的情緒,不喜歡悲傷、憤怒和害怕的情緒。實際上,喜樂生懶惰,難過生力量和智慧。所有的情緒都是我們瞭解自己和他人的途徑。今天不管有什麼情緒,靜觀TA,品味TA,體驗TA。所以,愛自己,從關注自己的情緒開始吧!
文章来源:海藍幸福家
2016年4月11日更新
醫生的角色
人類社會大概沒有一種關係的特殊性能夠超越醫生和病人。在疾病的威脅下,人們尋求幫助,將自己的身體甚至生命交托於陌生人之手。
人類社會大概沒有一種關係的特殊性能夠超越醫生和病人。在疾病的威脅下,人們尋求幫助,將自己的身體甚至生命交托於陌生人之手。今天,人類醫學發展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然而,醫生與病人,這對同一戰壕中的夥伴卻被有史以來最為緊張的關係所羈絆。在中國,醫患矛盾已經成為最尖銳的社會話題。大洋彼岸也面臨類似的困境。研究顯示,在最近30年中,美國患者對醫生的滿意度以及對醫療品質認可度急速下降。
作為醫療行業的醫學處在一張極為複雜的關係網中,醫院、政府、制藥企業、法律等角色都在對我們所能獲得的醫療施加影響。體制性因素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性,但它並不能夠完全解釋病人眼中醫生的“不近人情”,和醫生眼中病人的“不可理喻”。
在人類歷史上,疾病、醫生和患者三者的關係一直處在不斷的調整中。直到100多年以前,臨床醫學的治療手段還十分缺乏,面對疾病,醫生與病人處於近乎平等的弱勢。從根本上來說,人只能憑自己的力量承受身體的痛苦。醫藥是可以嘗試的另一個工具,與治療儀式、家庭療法相比並非更為有效。這決定了病人掌握著對抗疾病的主動權,他們並不對醫生抱以過高希望。
現代臨床醫學在20世紀初的突飛猛進使醫患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在公眾的眼裏,醫生所能完成的種種不可能似乎已經接近於上帝,而醫學界則陷入前所未有的自信,一切疾病都將被征服。醫生們在向疾病的衝鋒中享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威。
在整個20世紀,醫學作為國家治理中備受重視的領域,和社會經濟運行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迅速擴張。醫學不斷為人類的“缺陷”貼上新的疾病標籤。醫學接管了人們的外貌、精神,同時浸入到生命每一個進程。我們在醫院裏出生,在醫院裏死亡。醫學甚至雄心勃勃地宣佈要征服衰老和死亡。
但是這個時候,病人們卻發現醫生們越來越難以信任。
上世紀 60到70年代,一系列醫學倫理事件的發生促進了病人權利的運動。在處理醫學決定時,醫生家長式作風受到批判,以“共用決定權”為原則的新的醫患關係產生了。
然而,完完全全的平等並不是拯救現代醫患關係的良藥。現代醫學的專業性意味著醫患之間存在無法逾越的巨大知識壁壘,平等也就無從談起。病人對治療效果的預期往往遠遠高於醫生,對醫學知識的掌握和醫學風險認識又遠遠低於醫生。缺位元和無效的溝通既給臨床治療製造了巨大成本,又使醫患的情感遭到巨大打擊。
在這樣的現實面前,人們是無能為力的嗎?醫學人文主義者重新審視了醫學的價值。從17世紀病理解剖學的確定開始,西方醫學不斷地沿著一條還原論的邏輯發展演進。生理學家則把人體這架機器拆開,研究每個部件的功能,從500年前用肉眼細緻觀察器官和組織,到300年前用顯微鏡觀察細胞和細菌,到50年前用電子顯微鏡直接拍攝蛋白質分子和病毒的形態。在臨床醫學,各種生理指標、資料取代了人,醫生繞過人,直奔疾病而去。“治病不治人”成為現代臨床醫學的常態,它以根除疾病而不是幫助人為目的,忽略了病人身心的痛苦和訴求。
幸運的是,一些醫生已經對現代臨床醫學的痼疾做出了反思和回應,以重新理解治療、重新定義醫生的角色為出發點,將醫學重新拉回關注人的軌道。我們的記者拜訪了北京協和醫院的老年病科、北京軍區總醫院腫瘤科和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的醫生們,記錄了他們的反思、努力和困惑。人類的健康和福祉,勢必建立在醫患之間更深層次的理解之上。畢竟,“若不能觸動對方,他們(醫與患)就無法運用醫學的力量救助患者;若不能找到理解彼此想法的方法,他們註定要失敗”。
作者:徐菁菁來源:三聯生活週刊
2016年4月12日更新
讀懂宇宙奧秘
一、人有兩次生命的誕生,一次是你肉體出生,一次是你靈魂覺醒。當你覺醒時,你將不再尋找愛,而是成為愛,創造愛!當你覺醒時,你才開始真實的、真正的活著!
二、當你願利益眾生時,所有的資源都會流向你,因為資源是服務眾生的。
三、懂得愛,成為愛的那一天,你將不再尋找愛、追求愛、渴望愛。幸福不是找到你愛的和愛你的,而是成為愛本身!
四、靈魂來到地球,不完全是為了體驗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也不完全是為了喜怒哀懼,功名利祿。靈魂因著淨化提升的需要來到地球,所有利益眾生、利益地球的修煉、修行都會讓靈魂淨化提升。愛與慈悲是淨化提升的必經之路與究竟之路。
五、小我講利,先利再益,煩惱不斷。大我講義,先義後利,快樂回家。愛自己不是愛你的小我,而是聯結回歸你的自性本我,清靜、慈悲、光明,愛就是你的本性。
六、當你替天行道,利益天下,天就會來幫你!當你為己謀利,背道而馳,天就會來罰你!愛,是通天的門票,恨,則是地獄的通緝令!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選擇在你。
七、記住:當你全然敞開的時候,最先進來的是光和愛,不是怨恨和傷害。因為,光最快,愛最高!
八、所有天賦的資源都是讓你替天行道,義行天下的。辜負上天的美意和厚愛,你就關上了幸福喜悅的大門!
九、當我們不認可自己時,我們就開始評判別人。當我們不接納自己時,我們就開始抗拒別人。當我們沒有自己時,我們就開始要求別人。總之,我們內在感覺匱乏時,我們就開始折騰、折磨別人。
十、受害者就會成為加害者。你渴望得到的滿足也正是你無法為別人做到的!你缺失的也正是你不能分享給予別人的。自我瞭解、自我滿足、自我負責,這是你成長的必經之路。
十一、做你自己,不是做你想要的自己,是做回你本來的、本源的、清淨無染的自己。
十二、衰老的標誌就是從過去看現在,以經驗過當下,用固定應變動。成長的標誌則是從現在感恩過去,在當下創造體驗,以變化面對變化。
十三、有的人依靠自己的想法活著,有的人依靠多數人的想法活著,還有一種人,他們無依無執,所以勇敢光明的活著。有的人依賴自己的感受去傷害別人,有的人保護自己的感受去冷漠別人,這是更加隱藏的傷害,還有一種人,他們打開了自己感受著眾生的感受,喜怒哀樂,深沉,寧靜,慈悲!
十四、你要的是成功還是成功的人生?成功只是名與利的豐收,而成功的人生是和一群人,過想過的生活、做想做的事,是共同達到、達成的生命過程,成功的人生的秘密是找到以及培養一群和你一樣的人,彼此增加對方的價值和意義。
十五、當你停止成長,你所有的資源也停止了。在害怕失去的恐懼中,你會開始抱怨、責備、索取、取悅、控制等。在關係中,停止成長的那一方要麼變成受害者,要麼變成加害者!當一個人不斷持續成長時,資源源源不斷的湧向你,整個宇宙都會幫助你!
十六、自己能夠做到,也許只是會讓你自負而不是自信。而自己做到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別人做到,帶給別人價值和意義,那麼你會瞬間有了佇立山頂的感覺,那時的你,已經獲得了真正的自信、自在與自由!
文章來源:論道 論道
2015年11月3日更新
心灵攀援光明的同时,黑暗就此诞生,觉知被心灵体验欺骗,心灵固守光明的境界,从而恐惧黑暗,由此而诞生了世界上所有的神话故事与宗教信仰,光明即是神灵,代表生命,而黑暗蕴含魔鬼,代表死亡;当觉知清净,解脱光明与黑暗蒙蔽,真性无相之光,在心灵深处升起,照亮宇宙内外,展现宇宙生命终极的奥秘!
觉知清静,心灵不向外攀援,就是闭关,离舍心相,宽恕嗔恨的愤怒,放下痴迷的虚荣,远离心灵妄想,世界褚境当下即是雪山高原,人迹罕至的修行道场,真正的禅定,是身处闹市,心空无见,心处诸色,却了然不生,这才是清静修行,平凡质朴,淡漠超然,纯真如是,心无所得,意有所灭,身心脱落时,了了清净!
灰尘凝聚成大地山川,哺育万物而不自持,养育生命却不自知,清淡寂寞,随顺自然,分分合合,聚聚散散,无常幻灭中体现大道亘古永恒,真心修行者犹如微尘,随顺因果命运,在聚合生灭的诸相中清静淡泊,纯净心灵唯有付出奉献,恭敬卑微,大爱无欲,以宽恕祝福的心面对世间诸境,心无我相即是真性救赎!
2013年3月11日引用谢安朔先生微博上的发言以供參考。
林家乐生命学——净空法师和清华大学名教授钱逊关于佛儒精彩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