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易筋”修煉已有基礎,或某人的智慧已“開”,就可以進入“洗髓”的修煉層次進行修煉。
在“易筋修煉”的過程中,我們對“清虛”有了足夠的理解和領悟,并且知道了“清虛”的重要性,見到了“清虛”的真面目,只要牢牢地守著“祂”,就可以放棄“易筋修煉”的招式,進入由“清虛”主動主導的生命自我調整,從里及外順著自己的覺知感應,依照需要,無招無式、自然而然的動起來(或寂然不動)。所謂的“清虛”主動,就是用“純陽無相”的原始能知之知能來主導生命的自我“脫換”。對于身體的不健康,我們要去病回健、轉弱為強,首先是要運用“清虛”的覺知智慧去發現和更新自身肉體和覺知之間的不協調、不平衡、不和諧,在原始知能的主動下讓身體的神、氣、血、精、髓這五種實現生命存活的生命能量,從空虛衰弱的不健康狀態向充實、堅固、靈明的原始法身(炁)狀態轉變,從而完成人類從低級生命層次向高級生命層次“脫換”的進一步追求。這種靈明慧智、真心至誠、無招無式的以“清虛”為本體體認的生命自我覺醒和重造,就是“洗髓修煉”的真諦。
(二)
“善知識!我于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愚吾只是想讓大家瞭解“洗髓修煉”的真相,它是可以不講套路,不講固定動作,只依賴體內的“靈感”(本性)主動,(正如《易筋洗髓原文》所說:“心空自身化,隨意任所之。一切無罣礙,圓通觀自在。”)運動過程力求心性與肉身之間直通、和諧、脫換、平衡、充實、圓滿、自在。直至彼此無別……清虛一片!其情景真如《般若心經》所述: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也如《六祖壇經》所說: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凈本心,使六識出六門,于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
怎么找到自己的先天意识,一个很实用的训练方法!跟着心灵的指引
螺旋能量的秘密,看懂了就知晓天机!宇宙能量的运动首先是圆运动
阿赖耶识
第八识 异熟
第七识 思量
轮回的真相
如何修观
第九识阿摩罗识是什么?和阿赖耶识的关系如何?
注:仅供参考。
參考附文:
震驚世界的生命科學電影《禪坐的真相》
萬緣放下,安然無為,
如實覺照,如如不動。
回歸清淨本心,開啟無上智慧,
照見宇宙實相,綻放生命喜悅.
打坐開任督二脈的原理
就像蓮花開放的時候都是在清晨。早晨我們起床以後,發現蓮花都開了!為什麼中午以後,到了傍晚,蓮花苞就都關閉了呢?因為午時一過,能量往下走了蓮花苞就關閉了。等到子時一過,能量又往上走了,蓮花苞又全都都打開了。
我們人體生理的機能運轉與自然界的植物是一模一樣的。道教裏面講:“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這裏所講的“精”,是指人體的精力。我們通常講的“某某人精力特別充沛”,就是指這個“精”。
越是精力衰弱的人(或者講身體虛弱的人),他的欲望越重。為什麼呢?因為他的精力(或者說元氣)不充足,體內就有足夠的空間讓它來流動,它就會亂串。而當一個人精力充沛的時候,它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力量,越是充滿越不容易走動,所以他的欲望很少產生。它既然是一個完整的能量體,就不僅不會往下走,還會往上升。因為我們身體裏邊有一種力量,它本身就是來自宇宙裏面所以它很容易和宇宙的力量相應、溝通、相吸。可是我們往往由於體內的能量消耗太多,沒辦法往上升,只能夠往下沉。
當你修煉到一定程度,體內的能量往上升的時候,它自然而然就和宇宙的力量緊緊地吸在一起。因為體內的這股力量本身就是來自宇宙裏面的一部分。因此它很容易又被吸上去,回到源頭。可是我們現在很少有人能夠把生理上的能量修充足,而且還能夠保證它不外漏,如果你能夠做到的話,這股能量就會轉過頭來,從下往上升。問題是很少有人做得到,常人不是能量不足,就是充足了以後也會漏掉。
如果你能夠把這股能量修充足,而且不讓它漏掉,它就會呈圓形(督脈上升,任脈下降呈圓形,又從中脈往上升)往上升。這個時候你就不要再在地面上打坐了,可以跑到山頂上,或者跑到屋頂上,總之離地面越高越好!因為地面有一種吸引力。
既然地面有吸引力,那麼樹枝為什麼又會往上長而不向著地面長呢?這就說明宇宙虛空同樣有吸引力。所以當一個人的精力足了,保持不漏的話,它就往上升變成氣。這個氣不是呼吸之氣,是元氣。在道教裏面,中國的古文字寫作“炁”,當一個人沒有欲望的時候,精就變成了氣。狹義的欲望,指的是男女之間的性欲;廣義的欲望,指的是人的“貪、嗔、癡、慢、疑”,例如人的種種抱負,都可以列到欲望之列。因為你有了種種欲望(包括廣義的、狹義的欲望),就沒有辦法保持先天的元氣,它就會變成後天的“精”。有了精,你的欲望就會更強烈,就要漏掉。所以佛教裏面的“六通”,有一通叫做“漏盡通”。佛在《楞嚴經》裏講過,漏盡不證,要想成佛,無有是處,猶如煮沙欲其成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是你通過某種手段達到了不漏,但是你還得能夠讓這股力量回過頭來往上升,升到中間變成“氣”。你如果降伏了這股氣,讓它繼續往上,升到頭頂就變成“光”。在下邊是精、在中間是氣、在頭頂就是神,或者叫做光。
就像一杯水,遇到冷空氣就變成冰,中等的溫度就是水,遇到高溫就變成水蒸氣,或者變成一股煙、一束光。這就是為什麼修行層次高的人,頭頂上會有光。他把下邊的能量,由精變成氣,把氣變成神光散發出去了,既然我們人體可以通過五穀雜糧吸收能量,再把體內的能量釋放出去,也就能夠把宇宙的能量吸收進來。但是你必須達到全身八萬四千毛孔都張開了以後,才能吸收外邊的能量,既然能夠吸收外邊的能量,也就意味著你體內的能量可以(通過八萬四千毛孔)釋放出去!
明和在香港拜訪這位上師時和上師握過手,感覺非常的溫暖和柔軟,修行有成就的人的確和普通人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跟修行高的人坐在一起會感到他身體的火力特別旺,感到他身體發熱;也會感覺到自己很清醒、頭腦更活躍了。因為他的能量場比較大,可以影響對方。就像一團大的火焰,我們一靠近它,就會感覺到身體發熱;或者是走到一個冰山旁邊,我們的身體就會發冷。這都是能量影響到對方的一種現象。
所謂的“加持力”,譬如這個人修行很高,他身體的能量場比較大,他摸一摸你,就能改變你體內的能量場。甚至他用過的東西:杯子、筷子、碗、衣服上都有他的能量。你一碰到他的東西,就能改變你自身的能量場。這就是佛教裏面千百年來講的所謂的“加持力”!實際上秘密說穿了,也就是能量場的作用“能量”是現代科學的用語,過去沒有“能量”之說。科學越發達,越能證明宗教裏面講的是真,中醫的針灸、按摩過去都是按照“子午流注”來治療的。因為在子時,我們人體的能量全部要歸源。這個時候你就不要工作、不要勞動了,最好要休息。如果這個時候你不休息,集中精神去做一件事情,體內的能量就很難回到它的源頭。“源頭”一是指丹田,二是指身體的各個臟器。身體工作了一天,到了子時是要休息的時候了。當我們這個時辰休息,氣血全部回到五臟裏,補充了以後(五臟吃飽了),過了子時,能量又要從五臟裏面分佈到身體的每個角落,又開始工作了。
過去的修行人,尤其是年青人,通常在子時都還在用功,也就是說在這個時辰容易降伏身體的能量。身體虛弱的人、精力不充沛的人,在子時通常就要休息為什麼男同志在清晨的時候,會明顯地表現出很強的欲望呢?因為這個時候生理的能量都走到了下邊。在這個時候你必須起來修煉,你通過一種方法修煉,能量就上來了;你不修煉,能量就一直停在下面。
我們體內的能量,在頭上是“神”,在中間叫做“氣”,在下面就變成“精”修煉了以後,就由精變成氣,由氣變成神;你如果不修煉,有欲望,就由神變成氣,由氣變成精,有精就有欲望。也就是說精、氣、神它是一個東西。譬如“水”,你可以把它變成“冰”,也可以變成水蒸氣,變成一種霧狀散發掉了水蒸氣就是水,就是冰;冰就是水,就是水蒸氣,三者是一,不是三。
為什麼古人要把它分成精、氣、神呢?它在我們體內確實是一種東西,但是它走到不同的層次,就變成不同的形象。如果你沒有欲望的話,身體裏面就有用不完的元氣;如果你體力不消耗,欲望又沒有的話,身體裏就有用不完的神光。
如果你這個人很能幹活的話,你體內的“神光”也少,“精力”也少,但是你的體力比較大。如果你不動腦筋,也不幹體力活,你體內的“精力”就特別旺盛,通常容易產生生理的欲望。為什麼過去祖師爺們都是半天幹活,半天修煉而且在修煉之前,都要運動——跑香。通過跑香把身體跑熱,把下半身的能量輸送到上半身來。下半身沒有能量存在,就不容易有欲望出現。我們人體有週期性的生理變化,就是由於我們有欲望,才會有這些現象。一個修煉成就的人功力很深的人,他就沒有生理上的週期性變化。這也就是佛經上面講的“馬陰藏相”。道教裏面講的“斬赤龍、降白虎”就是這個意思。修行成就的人,沒有後天的生理反應。
我們之所以有後天的生理反應,是因為有欲望了以後,神光就變成了氣,由氣變成了精,有精就要漏。如果你沒有後天的欲望,就會保持先天的精、先天的氣、先天的元神。它在身體裏面是轉的,你有欲望了,它就從上面轉到下面;你如果沒有欲望,它就從下面轉到上面,由上面出去了。
我們現在不管他哪一派怎麼說,但是他們有一點是共同的,也就是說他們都非常重視“中脈”。無論你是想“開悟成佛”,還是想“得道成仙”,都必須要中脈暢通!
為什麼必須要中脈暢通呢?這個中脈就是我們人體的中樞、中軸,相當於一支蓮花的蓮杆。我們頭頂這朵蓮花要想開放,必須要蓮杆吸足了養份,不斷地往上輸送。日夜地輸送,這個蓮花苞脹得滿滿的、脹足了,蓮花一下子就打開了才出去了!
這就是我們的頭,這串小念珠就是我們的中脈,下邊的穗子就是我們的男、女生殖器。你有了欲望,這個能量就沖不上去,就要從下面漏掉;你有了精力,又沒有欲望,精力充足以後,這個能量就從這個中脈往上輸送,輸送給你的頭腦了。能量順著中脈不斷往上輸送,自然就達到“還精補腦”,腦袋也會鼓鼓的、圓圓的。能量沖到腦袋這個蓮苞上,這個蓮苞脹得鼓鼓的、滿滿的,脹得沒辦法了,“啪”就打開了!能量足了,就沖出去了。大家看這個蘋果,後邊有個蒂把,前面有個凹,中間有個中樞(即蘋果核),我們人體跟這個蘋果一模一樣。我們頭頂有個“旋兒”,相當於蘋果把兒;下邊的會陰穴——生殖器與**之間,相當於蘋果前面的凹;我們的中脈,就相當於蘋果的中軸部位。
上面的蘋果蒂把是和大樹連接的部位。沒有這個蒂把兒,蘋果就回不到大樹上我們人體就是一個完整的蘋果,你要修到如何讓落到地上的蘋果再回到蘋果樹上去。因為這個蘋果原本就是從樹上掉下來的,所以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讓它再回到樹上去。
宇宙就是一棵蘋果樹,我們每個人就是一隻從樹上掉落下來的蘋果。為什麼會掉落下來呢?因為地球的吸引力太大了,蘋果熟了、能量足了,就降落下來了但是我們沒有做到能量足了,再反彈上去。那麼這個“修煉”,就是要把體內足了的能量從背後面升上來,再從前面沉下去,再從中脈回上來。一回上來,這只蘋果自然還會回到樹上,又和宇宙同一體了。這個能量足了以後,先從後邊(督脈)上來,升到頭頂以後,再從前邊下來。經過眉間、鼻樑、下巴下到胸口(順著任脈),到了這個三江口(即會陰穴)。密宗、道家叫做“三江口”“生我之門,死我之戶”,意思是說我們生是從這裏生,死也是因這裏而死。
降伏了三江口,你就超越了生死!你降伏不了,生也是從這裏生、死也是從這裏死!你降伏住了,這個能量從前邊降下來,就再也不走後脊背了。因為它已經走了一個圓、陰陽交合已經走完了,它就直接開始進入中脈了。當能量進入中脈的時候,整個人都沒有力氣了,因為能量不在肌肉裏面了,而是進入中脈了。這個時候的修行人,會感覺到要死死不了,要活活不了!
當進入中脈以後,你繼續修煉,這個時候就需要“保養”了,不要講話,整天閉著眼睛,總之“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功寒”。你動個念頭,這個能量就出去了;你一開口說話、一做事、一考慮問題能量就全部消耗了。就不進入中脈了還會往下走。
這個時候你如果做到六根關閉,眼、耳、鼻、舌、身、意都不起作用了,能量分分秒秒都在增長、增長,往上走、往上走(示意)。走到頭頂上了,可是頭頂又打不開,你眼睛閉上了,裏面又放光、又炸雷、又頭痛、眩暈、嘔吐!因為能量出不去,在裏面搞得天旋地轉!
這個時候,就要靠一種方法。當你掌握了方法以後,下邊的能量就繼續往上補充,補充到了一定程度,蓮花苞(頭)承受不了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譬如說你摔了個跟頭,或者受到了驚嚇的時候,這個蓮花苞“啪”打開了!豁然頓悟了。虛雲老和尚就是在禪堂裏打禪七期間,護七的人倒茶時濺到了手上,燙著手,杯子掉到地上“嘩”地碎了。虛雲和尚天天都是處在那種定中,突然受到這個刺激,一下子就開悟了!當下就連著說出兩首悟道偈:“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燙著手,打破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身體是個房子(家),“家破了,人出去了,語言難以形容!”虛雲和尚從此以後就不打坐了,就出去弘法了。這就是虛雲老和尚開悟的經過。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被聲音驚得“激靈”了一下子,只有虛雲和尚他開悟了呢?因為他的能量已經達到了頭頂,已經快破了,所以“激靈”一下,他開悟了,他破了。別人下邊可能還沒有能量,而他已經差不多了,就是這個道理。在過去有很多這種情況,被石頭砸了一下,摔了個跟頭,一個聲音的刺激,開悟了古時候的祖師,把身體的中脈(脊柱)比做“竹根”,指的就是我們生理的構造。這都是一些術語、行話,你不是這個“行”裏的人,說了你也不懂、你還會譭謗,你是這個行裏的人,也不需要表達,自然會明白。這也就是為什麼過去禪宗裏的人都不講。因為你不懂,講了你會譭謗。人就是這樣,他越是不懂的人,越是敢發言、敢譭謗;越是懂了的人,行內的人呢,就不說話。所以“語言”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才使用的,如果彼此能心領神會,就不需要語言了。
我們的頭是圓形的,上面有眼、耳、鼻、舌四個地方可以漏掉,我們頭上還有一個先天的通道,就是嬰兒時期頂骨未長合縫的“囟門”,又叫“頂門”。小孩子在哭叫的時候這個地方還會動,一歲左右就閉合了。這個地方就是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一個通道。
大家看那個蓮花苞,它沒有開的時候花瓣一層包著一層,花苞的頂端有一個開口。能量不足的時候,它不開,等到能量不斷地輸送,充足了,它就會慢慢、慢慢打開。如果花苞沒有這個先天的裂縫,它能量足了的時候,它就有可能從花苞的其他地方打開,不一定都在頂端打開。
學佛的人都知道,人死了以後,頭頂發熱——神識從頭頂出去,往生極樂世界既然是這樣,我們學佛的人為什麼還讓人家把意識守在下丹田、守在什麼中丹田?本來把意識放在頭頂是正確的,你把意識調到下丹田,臨終時神識從肚臍眼兒出去——進入餓鬼道!你生前如果習慣性地把意識放在頭頂,你臨終的時候,意識就很容易從頭頂出去,不就和三界以外相應了嗎?!
有許多人駝背,就是因為他體內的能量不足,當他體內的能量足了,進入了中脈以後,腰杆自然就挺直了。
我們的脊樑骨是一個一個椎體連接起來的,中間是一個空管,充滿了骨髓,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精力。如果骨髓足的話,它就不斷地往上輸送、輸送……,再加上你不斷地修煉,它凝聚、凝聚、凝聚得多了,就從頭上出去了!
這是一支蓮花(示意),下邊是藕,你如果把這個蓮花杆割一刀,會是一種什麼情況呢?漿液馬上就流出來了。第二天這朵荷花就枯萎了,或者不生長了。這也就是為什麼修行人要節欲。
為什麼叫“花開見佛悟無生”?因為本身就有這個東西,我們不需要修煉,只需要把能量蓄積足了以後,把它送上去,就看見了。我們身體的生理構造,就相當於一套完整的火箭發射裝置。我們的四大——身體,就是個發射架子,中脈就是發射通道,體內的精、氣、神就是火箭發射之前堆放的、發射時點燃的火藥。當傳給你們一種微妙的方法,把體內的精、氣、神點燃,也就是把“火藥”點燃。火藥一燃燒,火箭頭“呼——”一下子就被送到太空中去了!我們體內的這個“火箭頭”,叫做“自性”也好、“智慧”也好、“靈魂”也好,或者叫做我們的“本性”也好,在這裏我們不討論它的名字。總之,不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古人,還是今人;道教還是佛教,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是人還是動物,都有這個“火箭頭”,都有這個靈氣,都有不生不滅的這個東西!
為什麼要靜心?為什麼要六根關閉?就是要凝聚能量。現在我們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使能量充足,可是我們往往都是充足了以後又都漏掉了!你如果不想讓它漏掉,就必須要通過一種方法,使它進入先天的軌道。任、督二脈就是先天的軌道。密宗講左脈、中脈、右脈,道家講前(任)、中、後(督),但是他們都承認、重視這個中脈。最重要的就是這個中脈,它是中樞。就像一隻蘋果,前面有個凹,後邊有個蒂把,中間的中樞把二者連接,猶如人的中脈。為什麼很多高層次的宗教,在修煉時都要盤腿打坐呢?因為盤腿打坐,手腳不動小腿、大腿壓住了,不消耗能量,等到腿發麻、發熱,能量就往上走,體內的能量就不會下沉,就把體內的能量送上去了,人的生理就容易打開了。四禪八定修完了就不需要執著打坐了,就可以每天出去晃晃悠悠、游山逛景了,但是還需要靜心。既然是靜心,就不一定只有盤腿才叫做靜心。你幹任何事情,只要是心靜下來,六根關閉,能量就會不斷地往上輸送!
“觀照”,就是把你的意念放在一個地方,為什麼要有“觀照”,就是為了集中思想;思想一集中,體內的能量就集中,不容易外露。譬如說你的意念放在頭頂,身體的能量自然由下而上到頭頂;你如果把意念放在丹田,能量就跑到丹田。道家修這個丹田,下丹田修100天就不能夠再修了,就挪到中丹田;中丹田修100天,就挪到上丹田;上丹田修100天,就破殼(頭頂)出去了!可是我們現在的人呢,根本不懂,所以他一輩子都守這個下丹田。也有個別人他知道上丹田重要,他一輩子守這個上丹田。實際上每個丹田只修100天,修圓滿了,馬上就從下丹田到中丹田,又從中丹田到上丹田了。
如果沒有“法”這一說,就不存在過去有“求法、傳法、得法、證法”這一說!所謂的“無法為法,無門為門”,是指成就的人,已經沒有法、沒有門了!說入定就入定,說走掉就走掉不需要借助某一個方法。他已經達到無法為法,無門為門了!而我們一個初學的人,就算是有法我們還修不好,何況我們還沒有法!每天只能夠誦誦經、拜拜佛、打打坐。甚至我們連誦經、拜佛都懶得搞了,我們男、女的生理構造(指主要經、脈)一模一樣,絲毫沒有差別!不管是現在的人,還是古時候的人,絲毫沒有差別!就是說每個人的任脈、督脈、中脈(或者說左脈、中脈、右脈),都長得一模一樣。為什麼前幾天我講對治昏沉的方法時,說要把下巴壓到胸前呢?就是為了鍛煉中間這個中樞、中脈。你一刺激,一暢通,就把能量輸送給頭腦了。能量一輸送上去,它就不缺氧了,不昏沉了。還有一種控制妄念的方法,你把這個中脈控制住,像水管一樣,一折彎,頭腦馬上就入定了就不會散亂了,就是這個道理。但是這些都是需要有些方法的,我們佛門裏睡覺為什麼要“吉祥臥”?尤其是男同志在這方面是受用無窮的,而且感受也是最多的。人在吉祥臥的時候,就把三條脈的會聚點——三江口——給折起來了一折起來,人就不會有欲望了,就不容易漏了。而且吉祥臥,你一折起來能量就往頭上走了。吉祥臥是右側臥。正確的姿勢是把手枕起來,大拇指放在耳朵後邊,其餘四指放在太陽穴的地方。把手當枕頭,但並沒把耳朵蓋起來。當你修到一定程度就不是這樣做了,就換一種方式了,就把大拇指塞住耳朵睡覺了但很少有人能達到這個境界。左手就自然放在身上。但是左手有左手的用處,左、右手都有用。現在我們是“身轉心”,你有心沒有力量,心有餘力不足,你有心也沒有用,能量上不來。
怎樣判斷本次打坐是否有效
1、人身有365個大穴,對應地球公轉太陽一周。地球公轉太陽一周是365天,易數以9為最大,以9歸真,所以人身每個穴位應填滿9口真氣。一天十二時辰一時辰六刻鐘,每刻鐘二十分鐘,即每二十分鐘為一座。人坐禪時,六根清靜心志既不散亂也不昏沉時,每一刻鐘能化一口真氣。當真氣化生時,由督脈上行百會再下行到口腔時,會化成一口清而甜的玉液(口水),把這口玉渡咽下去,勝過服一支人參,補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臟六腑,推動百脈千經。
所以,人坐禪時,心不可動,心動則氣動,氣動則氣散,真氣元氣散亂了,不能上行督脈化為玉液。當心昏沉欲睡時,真氣元氣也化不出來。所以,如果你不懂自己坐禪時妄想有沒有,多或少,你看你化的真氣元氣多少就知道了。如果化生的玉液多,說明你這一座是有效的,如果玉液沒有,說明你不是散亂就是昏沉,白坐了,四大五行一絲也沒有轉,只不過是練練腿,休息休息而已。像人的思想散亂一天,那一天口都是幹的。人睡覺睡一天,口也是幹的。只有心既不散亂又不昏沉時,真氣元氣才能化生。初坐禪時,未入真定前,如果心處於不散亂又不昏沉時,一刻鐘能化滿滿一口玉液。
2、靜坐津液滿口,並有清而甜之感,這說明是有效的。
此時應用吞律法將津液吞入腹內。即舌頂上齶不動,將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噴嗆時引頸吞下。這樣引吞,可直接入任脈,化為**,是造精之捷徑,健身之妙法。
3、注意上體自然正直,不前俯後仰,百會穴與會陰穴成垂直一線,但務必放鬆自然。須知松則氣順,經脈舒暢;僵則氣滯,有礙氣血流通。
埃及的金字塔,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首,金字塔中的石塊蘊藏著一套相互有內在聯繫的數字、尺寸、重量、角度、溫度、方位、幾何題,與地球上的子午線、地球與月亮及太陽的距離有著神奇的吻合,更多的神奇的東西,人還不能領悟宇宙資訊的密碼。
人體打坐的神奇
從外看金字塔是神奇的,向內找,人的身體比金字塔不知要神奇多少倍。人在盤腿打坐的時候,往往要求人盤腿打坐,雙腿疊加,雙手放在膝蓋上,叫五心朝天(兩手心、兩腳心、頭頂百會穴)。這時,人體打坐的形狀,就形成了一個典型的金字塔形狀,就能採集到天體中高層空間的能量,得到天人合一的狀態。長期的打坐下去,人的身體就會健康;人的思想就會寧靜;人的頭腦就會清醒,還能開發人的智慧,激發人的功能。眼能看到奇景,鼻能嗅到異香;耳能聽到妙音;舌能嘗到甘味,身體感到輕鬆、有漂在空中的感覺;意識通靈,清醒的意識到另外空間的存在,眼耳鼻舌身意同時感受到身臨仙境的妙不可言的狀態。
林家乐生命学——《靈性的實相》
文章来源:那謨阿彌達巴亞 無量素食
2017年2月6日更新
南懷瑾先生:如此大休息,百病皆銷證菩提
念休息。這可不是光睡覺,而是萬緣放下。實際上真得休息就是禪定。真得休息,可以證果,為什麼?楞嚴經也告訴你八個字: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中國話“歇”就是休息。大休息就可以證菩提。我們睡覺是假休息,身心皆空,萬緣放下,才是真休息。身也休息,心也休息,空也休息,把空的境界都休息掉了,那才叫大休息。所謂念休息,是要你行、住、坐、臥,隨時隨地,念念放下。
——《如何修證佛法》
我們人都在六道輪回中生生死死,如果真明瞭道,“狂心頓歇,歇即菩提”的話,真的放下,立刻不再入六道輪回,這叫作大休大息。對於學禪的人來說,這個教理上的說明,清楚透澈,解釋得好極了。什麼是真的放下?你以為肩膀上沒有擔子,衣服也脫掉,你就放下了嗎?那是假的,真放下在一念之間,可以停止生死輪回,超出三界,這叫作休息。
“休息者,心與法爾境相合時,妄念客無聚散,於本住大法性盡,獲止息之義。如旅客疲而求止憇,鬆懈一切而住,與休息相同”。什麼叫休息呢?我們的心與自然法爾境界相配合,老子說得對:“專氣致柔,能嬰兒乎”。你們如果能做到,自己的心真像生下才一百天內的奶娃兒一樣,此心活活潑潑的,沒得妄念,就是休息了。一個奶娃兒,你逗逗他,他也會笑笑,你說那笑有意義嗎?那你才見鬼;沒有意義嗎?有意義,他就喜歡笑,笑過了沒得事;他要哭就哭了,哭也沒得事。“心與法爾境相合”的時候,客塵煩惱的妄念,無所謂聚,無所謂散。……
“於本住大法性盡”,我們本來有的本性就是這個樣子,是本住的;這個時候是無明盡,所以,《心經》上告訴你:“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十二因緣一路講完了。你以為無明斷了,才能成佛嗎?錯了!“亦無無明盡”,無始無終,你能這樣懂了,悟了,就得到真正大休息的道理。
這個時候,“如旅客疲而求止憇,鬆懈一切而住,與休息相同”。他這個境界,等於我們在外面奔波了幾十年,作官做生意,忙忙碌碌,搞了半天,好無聊哦!這樣子的旅客,人生過了幾十年的就曉得,“無物可離虛殼外,有人能悟未生前”!就像“旅客疲而求止憇”一樣,算了,回來睡大覺吧!這一下,什麼都不管,佛也不修了,坐也不打了,一切鬆懈,打呼睡覺去了。你有本事,睡得發了胖,算你本事大,我封你一個佛號叫“胖胖佛”。
你們現在學佛,打坐、修道,在那裏緊張得要死,都在那裏求佛,求一個境界,不能鬆懈一切。真能一切放下,這個境界就是與休息相同。你想,一個人如果這樣休息下去,縱使身上有百病也會好的!真的,這樣休息下來,年紀大了的,一定返老還童。
——《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
佛證道時說:“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證道後欲入涅槃,帝釋跪請住世,佛曰:“止!止!我法妙難思。”
要見本來面目嗎?誰見過了?人是世界上最可憐的動物,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能看到。想看到嗎?妄想放下來,“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老子說:“吾之大患為吾有身。”又說:“外其身而後身存”。一、要能公而忘私。二、功夫上講則是充塞宇宙之間,天地與你合一,法身圓滿遍一切處。如何辦呢?放下!休息去!大休大歇去!你早就做到了。只是有一個修道的心把你捆住了,求希奇,求玄妙,一切放下!本來面目就見到了。鼻子不要牽在別人手裏。參!……
狂性自歇,歇即菩提。種種修持,種種辦法,無非讓你們把妄心放下, 坐不知坐,行不知行,兩手放開,林×不要抓得太緊。放下,連放下的也要放下。本來無一物,執著本來無一物,早黏上了。
“不見一法即如來,是則名為觀自在。”睜開眼睛,清清明明,這一堂多清淨啊!都在淨土裏了,心淨則佛土淨啊,還學什麼佛。狂性自歇,大休大歇去!莫妄想!放下即是。走!(行香)
——《習禪錄影》
一切放下,放下的亦放下,當下即清淨自在。有個什麼?……今汝等方知一切自然自在,自出娘胎以來,何曾有迷,雲何求悟?本來逍遙自在,蕩蕩無為,雲何自苦?乃至有人參得愁眉苦臉,又何必哉!
——《習禪錄影》
文章来源:南師如是說
2018年8月8日更新
靜心的全部秘密
老子是中國最偉大的神秘家之一,他每天早上都去散步,有一個鄰居常常跟著他去,但是那個鄰居知道老子是一個沉默的人,因此有很多年的時間,他都跟著他去作晨間散步,但是他從來不說任何話。
靜心是冒險,是人類頭腦能承受的最偉大的冒險。靜心只是存在,不做任何事——沒有行動,沒有思想,沒有情緒,你只是有在,它是一種全然的喜悅,當你什麼也不做時,這個喜悅來自何方?它無處可來,或者,它來自每個地方,它也沒有原因,因為存在就是由所謂喜悅這種材料組成的。
當你什麼事情也不做的時候——身體上的、心理上的,在任何層面上——當所有的活動都停止,你只是存在,就是在,那就是靜心。你不可能做它,你不可能練習它:你只有去覺悟它。
無論何時當你能找到只是存在的時候,那麼你就拋掉所有的作為。思想也是在做,全神貫注也是在做,沉思默想也是在做。即使只有一個片刻,你不做任何事情,你只是在你的中心,完完全全地放鬆——那就是靜心。而一旦你獲得了它的訣竅,你就能處在那種狀態,想多久就多久,最終你能一天二十四個小時都處在那種狀態。
一旦你已覺知你的本性能保持不被打擾的方式,以後慢慢地你就能開始做些事情,並保持你的本性不被打擾的警覺,那就是靜心的第二部分——首先,學會怎樣存在,然後學會一點點行動。清掃地板,洗個澡,但保持你自己的中心,然後你就能做些較複雜的事情。
比如,我在給你們演講,但我的靜心並不受干擾,我能不斷地演講,但在我的中心裏面,甚至連一點微瀾都不起,它只是寧靜,完完全全地寧靜。
所以靜心並不反對行動,它不是要你逃避生活,它只是教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你變成了旋風的中心,你的生命繼續著,事實上它會更強烈地繼續著——帶著更多的快樂,帶著更多的明淨,更多洞見,更多的創造力——但你是超然的,只是一個山頂上的觀照者,只是看著你身邊所有的事情發生著。
你不是做者,你是觀照者。那就是靜心的全部秘密——你成為一個觀照者。“做”就在它自身的層面上繼續著,沒有什麼問題:砍柴、打水,你做小事和大事,只有一件事不允許,那就是,你的中心不應該失落。
那個覺知、那個觀照應該始終保持,不受遮蔽,不受干擾。
在猶太教中,有一個反叛的神秘學派,名叫哈悉德姆派(Hassidism),它的創始人貝爾•雪姆(BoalShem),是一個少有的人。有一天午夜,他從河邊回來——那是他的習慣。因為夜晚的河邊是全然的安寧與清靜,而他常常只是在那兒坐著,什麼事也不做——只是看著他自己,看著看者。這天晚上,當他回來時,途經一個有錢人家,有個看門人站在門邊。
那個看門人感到非常奇怪,因為每天晚上這個時間,這個人就會準時回來,於是,他就跑出來說:“請原諒我來打擾你,但我再也忍不住我的好奇了,你每天日夜地索繞在我的心頭,你究竟在做什麼?你為什麼要去河邊?我已經跟過你好多次,而那兒什麼也沒有——你只是在那兒坐幾個小時,到了午夜你又回來”。
貝爾•雪姆說:“我知道你好幾次跟著我,因為夜晚是如此寂靜,所以我能聽見你的腳步聲,而我知道每天你都藏在門背後,但這不僅是你對我的好奇心,我也對你感到奇怪:你在做什麼呢?”
他說:“我做什麼?我只是一個看門人”。
貝爾•雪姆說:“我的天啊!你給了我一個提示,這也正是我的事啊!”
看門人說:“但我不明白,如果你是個看門人,那麼你應該看著某幢房子、某個宮殿,而你坐在沙灘上在那兒看什麼呢?”
貝爾雪姆說:“有一個小小的區別:你在看著外面或許有人會進宮殿;我只是看著這個看者,誰是這個看者呢?這就是我畢生的努力:我看著我自己”。
看門人說:“可這是件奇怪的事,那誰來付給你報酬?”
他說:“這是如此的幸福,如此的快樂,如此偉大的祝福,它本身就是巨大的報酬,只是這一瞬間,而所有的寶藏都無法與之相比”。
看門人說:“這真奇怪,我畢生都在看,我從來不曾有過如此美妙的體驗,明天晚上我跟你一起去,只要指點一下,因為我知道怎樣看——只是需要不同的方向,你是看著某個不同的方向”。
只有一步之差,而那個一步就是方向上的,層面上的,我們不是將意識集中向外,就是閉上眼睛將我們的意識集中向內——而這你將會知道,因為你是一個知者,你就是覺知,你從來不曾失落它,你只是將你的覺知纏繞在無數的事務中。將你的覺知從各處收回來,只要讓它在你自身中好好休息,而你就已經到家了。
最基本的核心,靜心的靈魂就是學會怎樣觀照。
一隻烏鴉在叫……你在聽,這些是兩方面的——客體和主體,但你無法看見哪個是看著這兩者的觀照?烏鴉,聽者——而還有某個人在看著這兩者,這個是很簡單的現象。
你在看著一棵樹:你在那兒,樹也在那兒,但你不能發現另外一件事嗎?——你在看著樹,而在你內心還有一個觀照正看著你在看著那棵樹。
看著就是靜心,你看著什麼是無關緊要的,你能看著樹木,你能看著河流,你能看著雲彩,你能看著周圍遊戲的孩子。
看著就是靜心,你看著什麼不是關鍵,客體不是關鍵。
觀看的品質,覺知和警覺的品質——那就是靜心所在。
記住一件事:靜心意味著覺知。無論你做什麼都帶著覺知就是靜心。行為並不是問題,但是問題是你帶給行為的品質。如果你帶著警覺散步,那麼散步就能成為一種靜心;如果你帶著警覺地坐,那麼坐也能成為一種靜心;如果你帶著覺知地聽,那麼聆聽鳥兒歌唱也能成為一種靜心;如果你保持警覺和觀照,那麼只是傾聽你頭腦內部的噪音,也能成為一種靜心。
整個的關鍵就是,你不要無覺知地行為,那你做什麼都是靜心。
覺知的第一步就是觀照你的身體。慢慢地,慢慢地你會變得對每個姿勢、每個動作都有所警覺,而當你變得覺知,一個奇跡就開始發生:你以前習慣做的許多事情一下子消失了,你的身體變得更加放鬆,你的身體變得更加協調;一種深沉的平靜在你的體內開始呈現,一種美妙的音樂在你的體內脈動。
然後,開始覺知你的思想。對思想必須是同樣那麼做,它們比身體更加微妙,當然也更加危險,而當你變得覺知你的思想,你會被你的內在所進行著的感到吃驚,如果你將在任何時候所進行著的一切記錄下來,你會大吃一驚,你將不會相信,這就是你內在所進行的事。
過十分鐘後,你讀它——你會看見裏面有一個發瘋的頭腦!因為我們並不覺知,這整個的瘋狂不斷地湧動著,就像一股暗流。無論你在做什麼,它影響著你,或者你並不做什麼,它也影響著你,它影響著一切,而它的全部總和就將是你的一生!所以這個瘋子必須被改變。而覺知的奇跡就是除了只是變得覺知以外,你無需做任何事情。
正是以觀照它的現象來改變它,慢慢地,慢慢地那個瘋子消失了,漸漸地,漸漸地思想開始落入另一種形式,它們的混亂不在了,它們變得更加有序了,而後再一次,一種更深的寧靜呈現了,而當你的身體和你的頭腦是寧靜的,你將看見它們相互間也是和諧的,那兒有一座橋,現在它們不再會各自奔向不同的方向,它們不再騎著各自不同的馬,第一次它們協調了,而那種協調對第三步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那就是變得覺知你的感覺,情感和心境。
那是最微妙的層面和極其困難的層面,但是如果你能覺知思想,而後它也只是更進一步而已,需要一點更高的覺知,於是,你開始反映你的心境,你的情感,你的感覺,一旦你覺知所有這三者它們都能連結成一個現象,而當所有這三者就是一個——完全在一起作用著、一起哼唱著,你便能感覺所有這三者的音樂,它們已經成為一支管弦樂隊——於是第四步發生了,而這是你無能為力的:它照著它自身的發生。它是一個來自整體的禮物,它是給那些做了三個步驟的人回報。
這第四步是使人醒悟的最終覺知,一個人變得能覺知到他自己的覺知——那就是第四步,它能造就一個醒悟的佛陀,而只有在醒悟中,人才會懂得什麼是喜悅。身體知道快感,頭腦知道高興,心靈知道快樂,第四步則是知道喜悅。喜悅就是求道者的目標,覺知就是通向目標的道路。
重要的事就是你是觀照著的,你不忘記觀照,你一直在看著……看著……看著,而慢慢地,慢慢地,當那個看者變得越來越統一、越來越穩定、越來越不波動,一種變化就發生了,你所看著的事就全都消失了。
看者自身首次變成了被看者,觀照者自身變成了被觀照者。
你已經回到了家。
文章来源:靜心之道
2018年8月22日更新
老师好,如何修行----你的心灵,能够遇到境界不向外攀援,觉知清静就是修行,你的心灵,渴望解脱烦恼死苦,无妄求就是虔诚,你的心灵,选择无我利他,牺牲奉献,就是佛选择了你,那是真正的自性,通过你妄想聚合的自我,展现出来原始的面目,是你的心,选择了你的未来,你的心塑造着未来以及当下的世界。
何为与上师相应?如果,将大善知识比作一口宁静的钟,敲一下,听到了什么?钟声?哦,未相应!六根妄动而已!未闻钟声,但觉振动,六根清静,唯心有感,始相应也!未闻钟声,亦未觉振动,内身心,外世界,销为乌有,真相应也!善根也!法器也!否则,钟声与鸡鸣犬吠与你何异?!
2013年3月11日引用谢安朔先生微博上发言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