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可以是開拓潛能,提升個人心身素質和處世能力的自我訓練方法,經過訓練,可以幫助每一個人在各自行業的舞臺上作出卓越的貢獻。
“對手功夫”不必貪多!
中華民族英雄俞大猷將軍把抗倭殺敵的武術簡化為:“一揭一打”矣!
1976年陳法道師尊傳授武技給林家樂
● 人體活動以“心”決定一切!“心”要身體做什麼,身體就會按照“心”的意思做什麼。武術與書法相同,你要把書法寫好,就視乎你平時的訓練。“功”之秘在于“隱”,“隱”者“意”也。“意”者藏而不露,露而法生。生而速收,是為“蟄”。
●“內功”者,為攻擊力之修煉,也為受攻擊力之修煉,更為攻守技巧之無形修煉,體能之衍化聚蓄,“元氣”也!
●古老的太祖拳如俞大猷將軍所說:非一般的“虛套”和閱者所喜之“戲劇套數”。
●功拳并修,體用俱圓。綿里藏針。
●有感即應,無點不彈,指掌貼身可以傷人,也可以救人。
●不招不架只一下。
●越深奧越簡約。
●拳以抵牛,牛死!元氣之能力也!“內功”者,體能之衍化聚蓄也,體能者,元氣矣!
●技擊的技術技巧的訓練固然重要,技擊的體能訓練更加重要。
●練功時堅守融通“純陽不易”之本體,尊重、信任、平衡、寬待、圓融、護愛“互動變易之陰陽”,讓自身暗藏的本體力量不斷擴大、充實、增長、還原,让自己自然而然地活得快樂自在。此即是“易筋洗髓內功”非常重要的理法。肯定了“大選擇”,“小選擇”就會隨之!所謂的“入定”、“出定”者,作此選擇也!!選擇已定,是為大定!
●“生命的理解”是修習“內功”的焦點核心;劉康毅先生說得好:外家之極是內家,內家之極也是外家,不管是內到外或者外到內,最終之境界都是殊途同歸的,有外無內,有內無外,妄認內優于外,或外優于內,都是偏執,這個階段是外家,下個階段未必不是內家。有心修習“內功”的武術愛好者或者健康追求者,首先必須是對“人類的生命理解”具有熱切的求知欲望者;因為“生命的理解”即是“內功”的核心基礎!“內功的理解”可以是最重要的生命之“意”,是修習者的哲學宗教思想心得。外家武術加進了“內家”的“意”,可以“化剛為柔”、“化外為內”成為“內家武術”;“內家”武術失去了“意”,也就會變成“形似神非”、似“內”非“內”的“外家武術”。“萬法唯心造”,生命的“究竟理解”就成為了武術的最高指導和主宰。
●“太祖內功拳術”原本是一種硬功,剛直無比,功到深處,混身是勁,可以達到“有感即應,無點不彈”的境界。“內功”注入修煉者的“意”(智慧、學識),“功形”即出現另外一種情況:功法看似“內家”,實則剛極柔生,“綿里藏針”!“意”的淺深不同,“功力”的程度也就不相同!“少林”僧人以“禪”立意,可以深至“佛境”!俗人以“俗念”立意,只會停留在“俗境”!
●“內功”是“元氣”的體現。“內”是“內在精神修為”;“功”是修為結果。“內功”:是“人的內在修為轉化成為元氣的修身結果。”
● “內功”發展成為了“禪功”,當它不涉及搏斗、技擊競賽,或者御敵保身之時,“它”可以純粹是“生命修行”的一種功夫。至此境地,“功”的用心就多于“拳”的用心。“功”是體,“拳”是用,御敵或競賽之際,“體”離“用”不能顯其“能”;“用”離“體”不能顯其“功”。
●“炁”是少林僧人“禪境”所會的“生命本體”。是最重要和最具決定權威的先天之能。力量最大,要求也最高。
●“元氣”對于“人”的“生命”“存歿”具有六種表現形態:一種是未成為“人”之前“炁”的原本形態(炁,音氣);第二種是成為有形的“人”之后“神”的形態;第三種是成形之后“氣”的形態;第四種是“血”的形態;第五種是“精”的形態;第六種是“髓”的形態。“炁”是先天“元氣”;“神、氣、血、精、髓”是后天“元氣”。在后天人體中,神滿而后氣生,氣滿而后血生,血滿而后精生,精滿而后髓生,髓滿而后神生。
●“內功”的精神修為就是“神”的“模型雕塑”──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具備多大的能力,可以從“神”的“模型設計”入手。你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完全可以由你自己選擇和決定。“內功”造詣的淺深分別的關鍵也在這里!人體的生命表現是依靠“神”通過“神經系統”管治而達成的。我們不要以為“神”(思想知能心理活動)與“肉體”是絕然分開的!“神” 可以像鑄造“物器”的“模”,人的一切成就,都能夠由這“模”造出來!“神經”,是“神”經過神經系統管理整個身體活動的意思。“神”管理好“五臟六腑”才能夠順利產生氣和血。“氣血”滿足了整個身體細胞之新陳代謝和生命活動的需要之后,就會把剩馀的能量(氣血)歸集于腎臟提昇為“精”和“髓”。人體不具備充實飽滿的“氣、血、精、髓”,“神”就無舍可守、無體可依、無元可用!
林家乐生命学——武功演示
林家樂生命学——易筋洗髓禅功示现,拍摄日期:2018年4月19日。
陈立清先生的太极拳表演供给对照参考
陳立清
國籍中國
出生日期1919
逝世日期2008
祖籍河南溫縣陳家溝
西安萃華武館名譽館長,中國(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副秘書長、顧問。陳立清出生在一個武術世家,7歲時開始學太極拳,14歲時已得到陳氏太極拳真傳。1941年,陳立清從開封女子師範畢業後,先後在洛陽、甘肅平涼等地教書,最終定居西安。她很注重陳氏太極拳的發掘和傳播,這期間習武不輟,廣收門徒,還學得了失傳多年的陳氏108式長拳。文革中,為防止拳譜丟失,她將這一拳譜手工刻印70本,分送族人和弟子。幾十年的苦修,陳立清功夫大增,成為陳氏太極拳械集大成者。1979年,全國首屆武術觀摩交流大會在南寧召開,年已六旬的陳立清作為大會特邀嘉賓進行表演,震驚全場;大會結束前,許世友將軍到會,陳立清的太極拳作為精彩項目之一再次上臺表演,引起極大轟動,絕技震驚武林,很多人要求拜師學藝,各地紛紛邀請她授拳。1982年,已退休的陳立清作為特邀代表出席第二屆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以精彩的陳氏太極拳械表演獲得了一等獎。1994年,在溫縣舉行的國際太極拳年會上,老人被評為太極拳大師。翌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國際太極拳修煉大會上,她的表演獲得了與會各門派的稱讚,被評為國際太極拳修煉導師。
1、念身不求無病。
2、處世不求無難。
3、究心不求無障。
4、立行不求無魔。
5、謀事不求易成。
6、交情不求益吾。
7、於人不求順適。
8、施德不望回報。
9、見利不求爭分。
10、被抑不求申明。
參考附文:
老和尚講:禪·武·醫·內丹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知得十丈,不如行得一寸,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
禪武醫內丹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知得十丈,不如行得一寸
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知得十丈,不如行得一寸,一語不能踐, 萬卷徒空虛;不根於虛靜, 即是邪術, 不歸於簡易, 即是旁門,只靜, 多病短壽,所以動者靜之基,達摩禪法, 動靜雙修, 動以強體, 靜以安禪。只知靜坐修禪,不知習武強身。坐禪既久,體羸病生。病體何能載道,體弱常遭魔侵,惜哉惜哉,修道之學,皆當以柔為主,以靜為要。雖柔懦無用,孤寂難成,而功夫之初要必動從靜生,剛自柔生,方是真正大道。真火生神,凡火傷身,惟卑以下人,謙以自待,方能不動凡火,否則一行功夫,小則傾丹,大則殞命,故入道必先修心見性,傳道必先考試人心 。
天下並非無真傳,實為真傳也不過簡略幾句平淡無奇,重點還在每日持之以恆的枯燥練習,故公開即成無人看學的白菜,以致非得千惜萬捂,萬中傳一,才有人有興趣與恆心學下去。本組功夫,並不曾道個中真諦,也只是談笑游略一番,修道人的人品上,謙字一定要過關,否則修鍊無功夫則無妨,入深功夫時則必有大難大險 ,所以道經上說:卑以下人,謙以自待,方能至誠無息, 不動凡火而成金丹。未得丹時,虛靜之心待之,既得丹後,以柔和之意養之,此要訣之要訣,要必本于謙和退讓,稍有自矜自強之心,小則傾丹,大則殞命 。
道家所言金丹,並非有形或無形之物,指代修為證量。傾丹此事,呂洞賓曾九年苦修一夕歸零!
禪
不修性, 不經過法身成就, 見地就不清, 亦不能談修持, 所以五祖對六祖說: 不見本性, 修法無益。 明心見性為禪宗及道教北宗丹法修鍊之第一要務, 主張先性後命, 均有漸、頓二乘之分, 道教北宗王重陽祖師訓為七分性三分命, 呂洞賓言: 修命不修性, 壽同天地一愚夫. 道教南宗主張先命後性, 張紫陽祖師亦同垂訓: 學道之人不通性理, 獨修金丹, 如此即性命之道未修, 則運心不普, 物我難齊, 又焉能究竟圓通, 迥超三界。
不明心見性, 在修出陽神即將成仙得長生不老時, 功虧一簣. "若性地未明, 塵情未斷, 陽神一見可欲必喜歡, 一見可懼必心怖, 人生曠劫以來, 豈無前仇夙怨, 性地未了悟者, 鮮不為魔魅奪魄褫魂而不復返, 即使不遭其害, 須知一念之起, 墮入於馬腹牛胎, 轉生人世, 亦未可知, 夫人功修臻此境界, 不知受了幾多風霜、幾多磨鍊而始得身外有身, 只因未能煉虛(明心見性), 不免為患, 豈不可惜。
不明心見性, 修成也是妖魔鬼怪, "至若山精水怪,亦能走霧飛空,而究之心性未完,多流於機械一邊,終不免於天誅。此等即莊子所謂“下神乘精”者。以不凈不潔之神,凝於後天精竅之中,久久煉成,亦能入定,亦能出神,總是一個污濁鬼,即雲長生,亦只守屍鬼耳,斷無靈通變化,且無仁義道德,雖有奇技異能,只是一精伶鬼而已。
武
身體不夠健康, 不能入定, 故而達摩祖師傳瑜珈於少林, 使得少林一派武術千古美譽流芳百世, 習武之人, 氣定神閑, 身手矯健, 姿態優美, 視當今青年之體質, 心愿國術普及全中華之幼兒青少年,當時達摩祖師來到中原, 看到中國修行人光想修行打坐, 但是身體沒有搞好, 打坐並不能得定, 於是教習武術, 並傳以《洗髓經》, 專練十三年到十五年把色身轉換, 《洗髓經》為禪門上乘功夫和心法, 由禪宗歷代法脈傳承, 並未失傳。
達摩禪法, 動靜雙修, 動以強體, 靜以安禪. 只知靜坐修禪, 不知習武強身. 坐禪既久, 體羸病生, 病體何能載道, 體弱常遭魔侵, 惜哉惜哉 ,很多人一修道就認為追求大道, 無須再管顧這個"臭皮囊", 任隨疾病消磨精氣神, 消磨元陽真氣, 正如扁鵲見齊桓公: "不治將恐深", "疾在腠里"不及時治理, 才會"病入膏肓". 其實身體不健康, 人不但靜不下來, 還會產生煩躁、抑鬱. 心理上有一個問題, 身體上就有對應的問題, 心靜不下來、散亂、煩躁、悲觀等一切情志問題, 應先調理身體健康, 身體真正健康的人, 即使聽聞身受困事, 也不起煩惱, 因為煩惱必氣結, 而真正健康的人經脈暢通, 不起結障, 煩惱憂愁無法侵入他的內心, 他只是淡淡的了知有這麼一回事"如是如是", 佛教所言心能轉物, 不為外境轉心, 即是在身體絕對健康的境界上做到的。
雖是借假修真, 但身體沒有絕對的健康, 不能入定, 也不能開悟, 更不能成仙成佛. 因為病為"痛是不通, 通則不痛", 氣脈有不通, 氣亂心亂, 氣動念動, 人的心就定不住, 憂愁煩惱也隨之而來, 反之氣定神閑, 身體健康, 心也會愉快、明亮、純凈少雜念. 精氣神充足, 身體就會達到絕對健康, 全身氣脈(道家所言任督周天, 中醫所言沖脈奇經八脈, 佛教所言中脈)會被旺盛的精氣神也就是陽氣沖開, 此時眼睛會變藍, 隨時處在萬里無雲的天藍境界, 充滿喜悅和開闊, 可以進入初禪禪定, 即道家所言"碧眼方瞳是神仙", 佛教則以藥師佛的通體藍色為意表. 李時珍《奇經八脈考》: "八脈者先天之根, 一氣之祖. 凡人有此八脈, 俱屬陰神閉而不開, 惟神仙以陽氣沖開, 故能得道" 。
中脈固通的人, 不易起煩惱, 因為每一個細胞總是處在飽滿明亮的喜悅中. 有一個執着, 就有一處脈打結, 我們常對一些人說: 打開你的心. 遇到心不開闊、多煩惱憂愁的人, 言語很難長久作用於他, 不如請他習武、養生, 全身健康、氣脈通暢, 自然"脈解心開" 南懷瑾先生反覆提示: "沒有健康的身體,是無法修道與證道的,這是一個事實。色身沒有絕對的健康,即不能得定。不能去掉身體的障礙,想進入定境,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能做到身心健康,求證道業就比較容易了。若氣脈未通,雖有時可見自性光明一面,但如禪宗所謂孤光偶露,石火電光,只這樣發一下而已,不能得正定,不能得正覺,不能證果。所以宗喀巴大師也說:氣不入中脈,而雲得證菩提者,絕無是理。雖然禪坐沒有專門講氣脈,但是打坐的姿勢和方法已經包含在內了,真正見到那一下,氣脈也是必通的,否則就不是真正見道。中脈不通而言得定者,絕無是處。中脈通了,才能證入初禪的真正禪定。中脈通了,他的境界永遠是天青色,晝夜都在水綠山青境界。真正氣脈通了以後,那就心能轉物了,不到這個程度不行的。
老和尚講
"凡身體有病者,須得及時治療,待養好才能進行修真。或者學習養生法門,使身體狀態正常才能修鍊。嚴禁帶病修真,且煉且病,終生毫無建樹。有病者不必自棄,當於學習養生的同時,體悟天道自然之理。如此往往進境更快" ,本組把這一段提出來放在小組提醒之首, 因為現代已經很少人注意身體和成道的關係, 故偌論到真功夫, 即使以各大小門派成道的最低基礎來看, 也是"舉世不曾有初禪". 偌想真修道, 須先使身體健康, 此是成道第一步。
醫
清楚人體的生理結構, 才能破除身障, 故需了解五臟六腑、奇經八脈、經脈主要穴位、人體骨骼結構、十二經脈等, 這是修行比較深入的階段必須的知識, 在初學階段僅需了解任脈、督脈、中脈及人體主要養生穴位,仔細觀察道教的修仙過程, 不難發現大道至簡, 就是養生過程, 故有"十個神醫九個仙". 眼泄神, 耳泄精, 口泄氣, 心泄精氣神, 口少言、眼少看、耳少聽、心少思慮、少手淫房事, 關閉六根以止精氣神外泄, 待等精氣神充足, 氣脈自然被精氣神沖開, 一切自然變化, 所以修道是自然而然的事, 不論何宗何教的功夫修行, 都須從此入手, 呂洞賓說"道人先要學痴聾", 故各修行道場均止語止樂止思止左顧右盼以蓄養精氣神. 但身體不可不運動, 不動則氣血凝滯, 須要習武並守靜, 動靜得其中, 身心才能真正靜得下來, 打坐才能坐得住, 故道經雲: 動者靜之基。
身體沒有絕對健康, 不可能入定, 也不可能開悟, 故有"十個神醫九個仙"; 功德不夠, 功夫用到也不能成就, 功德圓滿, 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修行出現障礙及瓶頸, 應忖功德淺薄; 不打坐則無真功夫, 紙上談兵華而不實, 擇師應選擇有深厚打坐禪定功夫之人, 否則名聲越大越可能夸夸其談之輩。
雖身心相互影響, 但言如"修性能了命"或"修命能了性", 此皆不務實或不解門道之虛狂驕慢妄語,不修命, 報身和化身不能成就。明心見性還沒有成就法身起用, 若止於明心見性則只有中陰階段成就, 故云: 只修祖性不修丹, 萬劫陰靈難入聖.。
雖是借假修真, 但執"身是臭皮囊", 身體不健康之人, 精氣神不充足故中脈不通, 故不能入定或開悟, 即使開悟也是電光火石曇花一現, 但即使止這一瞬的見道, 中脈也須一瞬的通. 故有: 只修性, 不修命, 此是修行第一病. 有人說, 健康人氣脈本就是通的, 為何還要打通中脈. 李時珍《奇經八脈考》: "凡人有此八脈, 俱屬陰神閉而不開, 惟神仙以陽氣沖開, 故能得道, 八脈者先天之根, 一氣之祖" 性命雙修, 法報化三身成就, 才能現世達到成仙成佛的境界, 才稱得上超凡入聖, 至此"始知我命不由天" 。
修性無有過佛教, 佛教以理論見長, 修命無有過道家, 道家以功夫見長。以道教詳言修命而略言修性, 佛家詳說盡性而略言修命, 深通禪宗理論及道門丹法的張紫陽祖師融長避短創立了道教南宗, 而佛門的真功夫則相對隱匿, 只私下傳授佛法理論已經學得比較透徹的弟子, 但從未失傳 ,現代大多數修到人業已荒廢禪定, 有位高僧甚至嘆舉世不曾有初禪。
文章来源:香港國際禪修傳統文化交流中心
2018年4月17日更新
真武術才是國寶!
武術是中國人的國寶,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各大武術門派的不同風格,如此才有武當、少林、昆侖、峨嵋、華山等各大門派傳人的繼承與發揚光大。
武術是古代的技擊術,是祖先們在長期的生存鬥爭中發展起來的。它最先用於與野獸鬥,後來又用於與人鬥。開始用於軍事上是車戰、馬戰,又到步戰。民間的則是散戰、暗殺。幾千年來,武術技藝一直是古代軍事鬥爭取勝的重要手段。
武術主要功能有三性,即技擊性、健身性、藝術性。但是,武術的技擊是主要功能。離開了技擊性,就不成其武術了。武技是打人之術,殺人之術。大到可以安邦定國,小到可以防身不受欺辱,可以行俠仗義,除惡揚善。至於養生與藝術,也自然包含其中了。
武術是什麼?就字面而言,功夫是武,技擊是術。體是武,用為術,體用兼備才是武術。有體無用的武術,就失去了武術的味道。技擊為本,失去技擊之用,就是失去根本,就成了好看不好用的了。
幾十年來,由於眾多原因和人為的宣傳誤導與個人無知的亂造,使許多人以為套路就是武術,而花架子武術也一直成為主流。實際上,這種“武術”已成為舞術,並且不斷向自編自造的高新美方向發展。如此一來,武術到底向何處發展?難辦了。老前輩們看後痛心,有功夫的武林人、拳師、武術家們痛心,感到假武術出現了。
武術在過去本來無真假之分。師長們傳弟子們的功夫是實實在在的功夫技擊術,而且各門派都反對花架子功夫。傳統的武術套路,雖然也是前人創編的,但那是許多人用實戰與血的教訓總結出的經驗動作。可以說,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從教訓中與失敗中換來的,不是誰都可以任意瞎編亂造的。在架子上,真武術套路招招式式都有實用價值,手手不走空,式式有真意。假武術套路十手九空,不知什麼是真意,好看不好用。真武術是技擊術,以最近的路線、最快的速度將人打出去,既有高功夫又有高速度,出手人倒,而假武術是無目的的亂打一氣,稍有一點進步,就目空一切。
我不是講每一套傳統武術都好,老拳師也有練一輩子武術卻不高的。因為沒有得到高師的指教,自然是高不了的。明師出高徒的。說法是對的。
真正好的傳統武功技法,一招一式,一拳一腳都是實用的,樸實無華的。如五行拳的劈、崩、鑽、炮、橫五拳,招招是練功力的,搏鬥時式式好用,手手好使。當年郭雲深等前輩們半步崩拳打天下等事,無不證明了這一點。當然,各門派均有這樣的好拳術。
真武術的招法主要用於交手上,用於與敵人鬥爭上。一招一式都是真打實用,沒有花架子,因為不敢用花架子。敵我相對,你死我活,你不倒我倒,你不傷我傷,你不死我死,是你死我活的在一瞬間的爭奪戰。所以,不敢有花架子,交手後也不給你機會用花架子。高手交手又快又狠。敵人想三招勝我,我想一招勝他。敵想一秒打倒我,我想半秒勝了他。雙方都是這樣的心術,因此,交手時快如疾風閃電。真正的高手,見手進手,一招就有,不給對方抽刀換式的機會,瞬間就分勝負存亡。
師長們把假武術不看成是武術,看成是花架子,是“狗蹦子”,練一輩子也沒用。假武術與敵交手,馬上顯形,定吃大虧。人們有理由擔心,,再這樣發展下去,真武術真武德就會失傳了。
武術運動也是美學運動。籃球運動員投進球時為美,足球一腳射門的瞬間最美。武術的美不光套路表演的美,而一出手“啪”的一掌將人打倒在地,或打出丈外,那才是最驚人之美。拳、掌、刀、劍、槍的交手,無不如此,都是一招勝人。一拳勝人,一劍取命,一槍定乾坤的事是正常的,這才顯出中華武術的威力。
武術行家們看功不看花,外行人看花不看功,因為他們不懂什麼是功夫。行家們出手不讓人,落手不留情,伸手見高低,我到你就倒,你不倒我就倒,體現的是真功夫:真武術功夫高的人,打人時不招不架,只用一下。犯了招架。不過三下。過了三下,就是亂打,就是假武打。
傳統武術中的拳法、招法、功法,往往不好看。但功夫出來後很好使。殺人的東西不好看,好看的東西不殺人,這句話不全對,但講出武術的普遍特點。
真正的好武術,有技擊好用的一面,又有藝術美的一面。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等拳練好後,那種精氣神的美,是用語言與文字難以表達的。這是一種禪。那種剛柔相濟的美,仙風道骨的美,是花架子假武術不能相比的。
武術之所以是武術,是因為它有精妙的技擊之美。否則,它與體操、舞蹈沒有什麼區別。真武術功法,也是健身長壽的養生法。好拳不累人,累人沒好拳。練武術是對人體的充電,是一種享受,能引人人快樂幸福之地。而假武術練花架子東西,一練就氣喘噓噓,臉色灰白。好武術是拳養人.假武術是人養拳。一個養精氣神,一個耗精氣神,是有天地之差的兩回事。
武術是功力學的結晶,是技擊的精華。誰得到真正的練功方法,誰得到真正的功力學了,誰就得到了真武功。否則,練一輩子也沒用。得到真武功的人,越練越高興,越練越害怕,怕遇到更高的人交手。凡是真正高人都不敢狂傲。一個人最狂之時,也是他最無知之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能人背後有能人,高手身後有高手,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大魚多沉海底,能人多在暗處。練成好功夫的人都虛心,不敢狂傲。躲是非還來不及,哪還敢吹牛皮,說大話。有好功夫的人常想,我功夫好,還有比我功夫好的人;我手快,還有比我手更快的人;我手狠,還有比我手更狠的人,因此,總擔心身懷絕技的高人來比武。這樣一想,就不敢有傲氣了,讓他狂也不敢狂了。真正明白武術威力可怕的人,都是德藝雙修的人、性命雙修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有希望達到武術的光輝的上乘。
總之,我們武林人,特別是正宗門派的傳人,一定要認真繼承武術,練好武術,在真正好的功法上下功夫,為使武術真諦代代不失傳,代代有人去奮鬥。練一輩子功夫,做一輩子人。
文章来源:中華武術搏擊聯盟
2015年10月7日更新
真正的中國武術
真正的傳統實戰武術很不具觀賞性,一般只有一個回合,伸手見高低,拳打兩不知。如何區分表演和實戰武術,很簡單兩隻手合在中線上護住從鼻尖至心窩一線的為實戰,兩手分開敞開中線擺泡斯的為表演武術。你不會看到任何食肉動物,在攻擊獵物時把兩隻前爪打開。
真正的中國武術應該是這樣的!
過去一百年,日本的空手道已經傳播到了全世界;
最近十幾年,韓國的跆拳道館在中國已遍地開花;
在未來幾年,在中國的印度瑜伽館也會越來越多。
從建國之後,中國傳統實戰武術卻被中國人慢慢遺忘......
取而代之的,確實體育競技武術和影視表演武術,也就是大家說的花架子。大眾根本無法瞭解真正的中國武術。
作為一個實戰武術愛好者,在過去幾十年,武術給了我自信,我將站到我將站到我個人經歷,結合我過去的實戰經驗和總結感悟,與大家共同深入探討一下關於中國武術這個話題。
在武術中武德和技擊法是相矛盾的,但又必須把它們合二為一。在技擊訓練時強調: 肯、忍、狠、謹、穩、准六字訣。招法中含有笑裏藏刀的陰險,殺人不見血的無情,聲東擊西的狡詐。心裏要有無所畏懼的膽略,無堅不摧的信心,超越生死的勇氣。這樣的訓練如無德人掌握了是社會的危害,習武者必須修心養德。
武術的第一基本功是放鬆,不是壓腿、拉筋 、翻跟頭。放鬆是訓練出來的,樁法就是放鬆訓練,這種松是相對的松而不懈、緊而不僵,找到身體上下左右前後六向的臨界點,就是身體力量歸零,怡神達意、舒適自然。所以站樁不但不累還是一種休息。
中國武術在國內的沒落,在於官方所制訂的武術標準,"高難美新"套路技術的規範設計,是違背武術本質的。王薌齋先生論述:人造之拳架子,為一般門外漢、當差表演、拳混子謀生工具,毫無用處且對神經肢體腦力諸多妨礙,損害一切良能,故習此者難有智識。
武術功法是蓄養能量,反對挑戰極限,高難度的花架子即沒用又不能養生,初學進入者要選擇真正功夫,會真功夫的老師.
窮文富武,真正傳統武術家都和宗教、幫會、官僚、商人有著密切關係。一九四九年以後歷次政治運動,很多武術家被作為反革命、牛鬼蛇神、封建會道門成員鎮壓迫害下放,境遇非常悲慘。同時把打把式、賣藝的花拳秀腿表演套路扶植了起來,因為這些武術中看不中用對社會構不成威脅。從而造成真正能實戰的傳統武術大量失傳,把武術導向了套路表演。
真正的傳統實戰武術很不具觀賞性,一般只有一個回合,伸手見高低,拳打兩不知。如何區分表演和實戰武術,很簡單兩隻手合在中線上護住從鼻尖至心窩一線的為實戰,兩手分開敞開中線擺泡斯的為表演武術。你不會看到任何食肉動物,在攻擊獵物時把兩隻前爪打開。
武術是上天賜給中國人特殊的禮物,是智者的修為。真正的(非表演)武術動作樸實而簡單,運動中所包含著東方人體學、宗教修持法與人文關懷,是一個以身體運動為載體的大文化,從中獲得難以言表的身心愉悅。
從中國武術運動養生理論的角度,絕大部分奧林匹克的運動都是毀壞人類健康的運動。挑戰極限使肢體內藏承受超負荷的壓力。爭強好鬥培養出貪婪功利的心理意識。金牌獎金都是犧牲健康去換取的。我們看看那些無論獲冠軍的還是沒拿過獎的退役運動員有幾個是健康的。工作事業和他們年輕時的付出也不成正比。而中國武術家運動壽命很長,到老年身體非常好,是平時注重練功的蓄養。
武術內功主要指的是呼吸方式,在橫隔膜以下呼吸叫腹式呼吸,也就是氣沉丹田。內功修煉立要來源於道家的煉養法中的: 存思術、內觀 術、導引術。太極拳主要來源於導引術,以呼吸引動肢體運動,用一些太極樁法先找到橫隔膜以下的感覺,呼吸分三個過程吸、止吸、呼。止吸時隔膜肌一圈用手按是硬的就對了。
具體到練功每個人每種功夫千差萬別,不可刻意統一規範,不能把武術變成廣播體操。武術是主動、整體、對稱運動,我練主要是動作內牽外連、對拉拔長、在空氣中體會水的阻力,用意識連通對應穴位。
武術站靜樁是修煉身心的重要基本功,它是一個把精神意識在身體上物質體現的過程,在不動的狀態下能讓四肢麻脹身體出汗。思維要掃除萬慮、默對長空、內念不外遊、外緣不內侵、虛靈獨存,周身內外激蕩迴旋、悠揚相依,其樂無窮。
功和拳實際是不能完全分開的,有些拳法是偏重功法.,有些偏重打法。一般所指的功都是注重呼吸的基礎功法,蓄力不發,反復梳理筋骨,使之通達安徐,身心得到合諧律動,並能瞬間調動一切能量。
只練功不練拳,不能使功力得到調動發揮是死功,最後不會應用,就象天龍八部電影裏小和尚被強迫注入了北冥神功,但不懂拳法不會使用。
武術是具體的操作,必然以技術形式完成,不能有一點虛的東西,江湖騙子會把它神秘化,藝術作品會把它誇張化,院校學者會把它高深化。雖然武術最終追求的是道,但沒有一個拳種是有道無術的。在具體的技術中達到高境界,體悟道的智慧.
空手道、跆拳道的普及是有政府背景的文化擴張,而且有一套完整的商業運作體系。而中國官方不但推廣假武術,而且沒有任何意識來抵抗外來文化的侵略,拿自己的文化不當回事。另外從事中國武術的人缺乏現代商業意識,守著江湖門派當老大相互排擠更缺乏整體的民族意識。
日本的空手道就是唐手,我們的祖先在琉球一帶傳播又稱琉球唐手。日本人用四百年的時間才學習演化成今天的樣子。十九世紀初以空手道命名,後發展為四大流派。是當今武術各種類在世界上推廣最成功的,已經形成了從形式規則到經營運作一套完整的運動文化體系。
幾年前我提出武術時尚化,不要總用神秘莫測的之乎者也來闡述本來就傳統的文化,要把博大精深變得淺顯易懂,時尚化首先要簡單化。
一九四九年以後就沒有發展實戰武術,直到散打的出現才填補了中國實戰武術的空白。但散打離中國武術本質甚遠,需要加入傳統武術技術理念改造進一步完善。
中國傳統實戰武術近現代不得不提武術家孫祿堂,他把形意、八卦、太極融為一體。孫祿堂晚年正值國力衰敗,外國列強肆意欺侮的民族危亡之時,他年近半百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一舉擊敗日本五名空手道高手的聯合挑戰。只有中國傳統武術的訓練方式,才能在古稀之年仍然雄風不減。他還寫了很多拳學著作。
但凡稱為“博大精深”的事物,都難以把握全面的精准。所以中國武術絕不是標準化的體育項目,而是一個龐大的身體運動的文化載體。傳統武術在當今是一個落破的行業,大部分武者不是在公園小樹林教拳,就是在娛樂界做武替,生活並不樂觀。但是卻有一批執著于傳統武術傳承的人,堅守著這一片小小的陣地,靠的是一種超越金錢名利的尚武精神,隨著文化的回歸,真正傳統武術會有其應有的地位。
很多從事傳統文化的人對時尚都不屑一顧,認為浮淺是外國人和年輕人的東西,比不了國粹有深度。但為什麼國粹都要振興?時尚的東西浮淺卻有這麼多人熱捧?時尚就是生命力創造了這個時代的文化。要振興了就是要淘汰了,想保留就要用時尚化的形式改造它,沒有割裂傳統的絕對時尚,也沒有不可改造的傳統文化。
中國武術是傳統文化裏的精華,我們要樹立自信心,挖掘改造我們所擁有的世界一流文化,但必須承認近一百年世界的話語權在西方,高喊振興盲目自信只能葬送國粹.
世界上真正的武術第一基本功都是放鬆和安靜即松靜力,其目的是運動高速度、聚集暴發力。近代李小龍是把傳統武術和現代競技結合非常成功的武術家,他創立的截拳道從發力原理到運動曲線,都把東方哲學理念發揮到極至。可惜英年早逝 ,傳統武術中蓄養與現代競技訓練這一課題未能完成。
李小龍出自傳統武術,在美國接觸過西方拳術,關鍵他是學哲學的,所以只有李小龍才能在短暫的生命中創立出截拳道,使中國武術走向世界,如果他今天健在,中國的武術格局不是現在的狀態.
道家所研究的是對生命的養護,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煉養技術體系。武術是把這種煉養法植入為訓練方式,成為它的技術特色。太極主要應用的是導引術,用肢體運動與呼呼吐納相配合的內家拳種。
中國這些文化都不能速成,這就是在當今速食時代,很難傳播的社會原因。否定中醫是愚昧的,武術中很多功法就來源於經絡學。我親眼見到腦血栓患者西醫束手無策,中醫針灸紮好了。
但是中國的中醫武術等文化很難標準化,讓很多江湖騙子鑽空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引起非議是正常的。所以需要真正懂得傳統文化精髓的學者,用現代科學語彙傳播傳授,使好的中國文化得以保留。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無論學習什麼,領進門的老師很重要,老師都沒進門學生就更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中國實戰武術大分類為兩種: 一種將門武術,一種宗門武術。
將門武術:冷兵器時代戰場上撕殺格鬥用的,多為器械。只充許一些將軍家族或地方團練和孝武科舉的少數人習練,戰時國家徵用。歷史記載有戚繼光的戚家軍、嶽飛的岳家軍、楊家將等。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宗門武術:只有中國的武術來源於道觀和廟宇,是修行者在修煉過程中總結出來了。在深山老林閉關修煉時,即要保持體能又要防禦野獸的攻擊,長期觀察野獸動態,以煉養法、禪定、丹道術等修行手段,融合出一種陰性的武術體系,一開始這種武術就是對抗野獸的,所以兇殘程度可想而知,只有中國武術有仿生機制。由於和宗教有關後人相對將門武術命名為宗門武術。
泰拳和中國的宗門武術同出一轍,泰國是巴厘語系的小乘佛教,分為田園派和山林派,泰拳起源于山林派,是修行者在熱帶雨林裏對抗野獸的,泰國人把它用於戰場和競技格鬥,一直延用宗教手法訓練拳手。在泰國泰拳的普及率就象巴西足球,打拳是男人改變命運的最好手段。而中國人是養生和實戰雙收,漸漸淡化了武術的兇殘,而玩味其中理趣。就象中國人把文字這種工具上升為書法,即有可讀功能又是藝術。
很多武術大家都是因為體弱才習武。中國武術不是讓你練成彪悍粗壯的武夫,練功主要是提升原動力,使身體通達。孫祿堂、葉問、王鄉齋等大師,從照片上看都是精幹、硬朗偏瘦的老頭。不是去作職業拳手無所謂年齡多大,養生、體會武術習練理趣,對抗樂趣是一般人習武的目的。
公園裏找老師,看上去氣質不張揚,祥和淡定、武人文相這是好拳師的特徵,好的武術看上去不好看,動作有些怪異,持重內斂。
初學要面對面和明白老師學,開始和老師多聊聊瞭解他修養,這不是不尊重,雙向選擇,初學者如一張白紙,如果學了錯誤的習慣究正很難。
泰拳和中國傳統實戰武術,同都來源於宗教修行法,原理也很相似。發展到今天泰拳雄霸拳壇五百年。可是中國武術確實向大家所說的沒上臺面。但不能否定我們祖先沒有這種東西,是近幾十年社會政治不充許它發展,那些所謂武術的即得利益者,不敢面對真東西,他們知道自己不堪一擊。
小周天是道家內丹修煉的第二個程式。
第一步築基: 使精、氣、神達到精足、氣滿、神旺的三全狀態。
第二步煉精化氣: 貫通任、督二脈打通小周天。注意是"貫通"二脈。反復使氣自會陰,尾閭上達泥丸,再下降丹田,反復運轉叫河車通,坎離交媾。所說的氣是受意識控制,通過內觀產生,並不是具體的空氣,是一種能量的運行,提升人體本身的原動力。
武術裏常說: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靈。練了很多功夫招式最後到了運用,就是一兩下,但是這一兩下絕對是最適合自己的。比如從上小學開始就學知識,走向社會練本事,這麼多知識本事哪個適合自己,就要從中精選出簡單實用有效的那一招。找到這一招並不容易,一旦找到就會通達順暢。
現在分不清武術和娛樂,社會上認為的武術家都在娛樂圈,導致練武術的年輕人成功標準就是成為影視武打明星,其實與真正武術背道而馳。當今武術的出路從生存、出名、發財的角度看確實是影視,所以武術當前要思考探討的是真正武者如何生存和發展的問題?
文章来源: 易商文摘
2016年1月26日更新
他是史上太極第一高手,70歲3秒敗5名日本武士
孫祿堂,諱福全,晚號涵齋,生於咸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民國武林第一高手。
孫祿堂,孫氏太極拳創始人,近代武聖。
11省無對手,形意、八卦、太極三拳合一
孫祿堂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幼時拜李奎垣為師,讀書兼修形意拳8年,後又到北京跟八卦掌名師程庭華學習。程庭華對他說:“我授徒數千,從沒有見過像你這樣天資聰穎卻又能專心不懈的。我認為,黃河南北已經沒有對手能打敗你了,你可以出去走走了。於是一八八六年春,孫祿堂隻身徒步遊歷南北十一省,其間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聞有藝者必訪之,逢人較技未遇對手。
一九一五年,孫祿堂經過數十年對各派武學堅持不懈的研究、實踐與提煉,此時已豁然大悟。他發現了中華武學統一的原理和基礎技術結構,並創立了拳與道合的武學體系。這就是中和內勁原理和以孫氏形意、八卦、太極三拳合一的技術結構為基礎的、融會百家的武學體系。
孫祿堂為三拳建立的共同基礎是,以中和為宗旨,以內勁為統禦,以三體式為本體,以九要為規矩,以順中用逆、逆中行順為總綱,以有無並立又有無不立為法門。
自一九一五年起,孫祿堂開始撰寫武學著作,以闡發其武學原理和技術體系。從一九一五年到一九三二年的這十八年裏,孫祿堂率先撰寫了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等武學文論,開創了武學發展的新紀元。
孫祿堂武學著作太極拳學
孫祿堂的武學體系是以易經為立論基礎、以儒釋道諸家學理為參照,這一體系不僅在技擊功能上是對當時武學研究水準的全面超越,而且構建了集道藝武學哲武一體、體物不遺的修身學說,它使得孫氏武學成為支撐、驗證、完善中國傳統哲學的根基。
因此,孫祿堂的武學體系堪稱是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中國武學發展的最高成就。當年曾令海內精技藝者無不望風傾倒,著名學者如馬一浮、胡朴安、蔡元培、陳曾則、劉春霖、陳夔龍等對孫皆持弟子禮。
孫祿堂出版了堪稱武學經典的拳意述真一書,前輩宋世榮看後,驚歎不已,邀請孫祿堂去山西見面。時宋世榮在介休,孫祿堂到太原後由宋世榮的徒孫董秀生一路陪同,拜訪宋世榮及山西各地同門。宋世榮精通內功修煉,當親眼目睹了孫祿堂的武功後,宋世榮異常興奮,在拳意述真的扉頁上寫道,祿堂仁棣,學於後,空於前,後來居上,獨續先宗絕學。宋世榮認為,孫祿堂的武功已經超逸前代,獨續絕學。
一九三一年,孫祿堂欲尋慧達之人繼承自己之拳學。於是登報招收弟子。此番招徒條件有三,一,本人酷愛武術,三年之內不準備從事其他事業者。二,大學文化程度。三、面試合格。僅一周,報名者已達兩千余人,孫祿堂從中擇出三人,認為條件尚可。決定使三人各承自己一門拳學。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淪陷,孫祿堂對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非常失望,毅然辭職返回北平,勸說其在北方軍隊中的弟子組織抗日。一九九三年國民政府迫於日本壓力同意在偽滿洲國通車通郵,孫祿堂深感有心討賊無力回天,返回老家完縣,當年年底無疾而終,逝前曰,吾視生死如遊戲耳。
孫祿堂拳照
倫敦獲世界冠軍,七十歲打敗五個日本武士
一九一二年,孫祿堂應邀去倫敦參加世界大力士格鬥大賽,孫祿堂以全勝戰績榮獲總冠軍。震動世界。孫祿堂認為國外的技擊大多水準不高,未得中和之旨,未能開發出身體先天的良知良能,缺少整體靈動,勁力也比較單調,手、足、膝、肘的配合意圖明顯,不能渾然一體,無有痕跡。
日本人向來不服中國人,把中國人看著東亞病夫,日本柔術家板垣一雄就是其中之一,意欲與孫祿堂這個冠軍決一雌雄。
據一九二〇年的世界日報記載,民國八九年間,孫在京時。時有日本著名柔術家阪垣者,來遊中國,恃其柔術與華人鬥,所向無敵。因之阪垣驕甚。嗣聞孫祿堂之名,即訪孫,請一較身手。孫對阪垣謙遜如常,不肯較力。
阪垣誤以為孫為膽怯,咄咄逼人。孫孫祿堂力辭不獲,就答應了。孫祿堂按照阪垣所提出之比賽方法,於客廳中設一地毯,二人並臥其上,阪垣以雙腿夾住孫之雙腿,且兩手攀抱孫之左臂,曰,餘將使用柔術,只需兩手一搓,汝左臂將斷。而孫笑答曰,請汝一試可也,餘意制之亦非難事。阪垣聞言,露驚駭之態,即開始用力,孰知剛一發勁,兩臂如受重大打擊,尋且震及全身,此時阪垣非惟手腿不能堅持孫體,即全身被震,滾至離孫兩丈外室隅處。
四旁站立的孫祿堂的弟子及外界觀眾很多,至此莫不大聲喝彩。阪垣自地爬起,臉紅耳赤,惱羞成怒,突由身旁掏出手槍,孫之弟子方欲上前制止,孫從容謂曰,不必不必,看他如何打法。乃立於阪垣對面靠牆而待。
阪垣舉槍瞄準,自意必中,誰知槍聲響畢,阪垣視之,已失孫所在。方詫異間,忽有笑聲發自阪垣身後,反視之孫也。蓋阪垣動槍機時,孫即一躍至阪垣身後矣。至此觀眾譁然大笑,阪垣垂頭喪氣辭出。幾天後,阪垣請托多人遊說孫祿堂,想跟隨他學藝,孫沒有答應。
阪垣是自己找上門來比武的,孫祿堂根本不願意和他比試,怎奈日本人糾纏不休,不得已比之,這已經讓了一步了。已經答應比賽了,得按日本人的方式比,這又讓一步。孫的腿讓板垣夾著,手也讓板垣抱著,已經受制於人,又讓了一步。孫讓板垣先發力,又讓一步。結果,板垣還是輸了。這功夫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已經不在一個量級了。板垣惱羞成怒,竟然拔槍行兇,這就是日本武士的本質。而孫祿堂竟然能躲開板垣射擊,足見其武功已臻化境,為一般習武者不能及也。
日本武道界也高度重視孫祿堂的武學,他們從日本全國篩選出五位技擊格鬥高手,來中國再次挑戰孫祿堂。他們知道孫祿堂不僅多年前輕取板垣,而且曾獲世界大力士格鬥冠軍。因此日本人打算利用孫祿堂年過古稀的現狀,採取車輪戰術,跟孫祿堂比武。這已經不是公平公正、光明磊落的比賽了,從武德和武藝兩方面看,日本人已經是低了一等。
時間是一九三零年,孫祿堂已經是古稀之年。這天,日本這五位格鬥高手和一位日本領事館的翻譯來到孫祿堂的住處,向孫祿堂提出挑戰。孫祿堂決定以一對五,同時與五位日本格鬥高手進行較量,不和日本人搞什麼車輪戰,狠狠一擊,將日本人徹底打服即可。
由於這五位日本格鬥高手都擅長地面固絞的技術,為了讓這五位日本高手能以他們最擅長的技術與自己較量,孫祿堂說:“我躺在地上,你們五個人以任意方法按住我,你們另一個人喊三下,如果在三下之內我不能起來,就算你們贏了。這話由那位懂中文的日本人翻譯過去,幾位日本人覺著這不是自己找死嗎,簡直是個玩笑。最後經孫祿堂再次確認這個比試方法後,他們同意按這個方法比試。已經占了很大便宜了,當然同意。
於是孫祿堂平躺在地上,五個日本人,其中一個最魁梧的,騎在孫祿堂身上,兩腿將孫祿堂的身體盤住,並用雙手鎖住孫祿堂的頭,其他四人,以他們各自的方式固鎖住孫祿堂的四肢。另一人喊,一、二、三字尚未出口,只見孫祿堂一躍而起,五個日本人都被放出兩丈外,撲倒在地,一時竟未能起身。孫祿堂遂將他們一一扶起,日本人驚詫萬分,由一人說了句抱歉之類的話,惶恐而去。
第二天他們又來到孫祿堂的住處,說,日本天皇邀請孫祿堂去日本教授武技,每月報酬達兩萬塊。請孫祿堂至少去一年。孫祿堂說,我老了,哪兒都不去了,如果你們想研究我國的武術,可以與國術館聯繫,那裏的教師更年富力強。他們再三懇請,孫祿堂還是婉言謝絕了邀請。
從此,孫祿堂被日本武道界尊為武聖,被稱為文武兩道三大雄。即便如此,他生前從未教日本人一招一式。
孫祿堂的武功早已達到超神入化、與道合真之境,而且不斷昇華,故其技擊造詣空古絕今,被世人疑之為神。孫祿堂與當時幾乎所有的武林高手都有交流,未嘗一負,未遇其匹,獨步當時。在當年多有記載。此外其弟子學生對其武功也有詳細的記述,下面僅摘錄若干事例,以管窺一斑。
孫祿堂
綜觀孫祿堂一生,粗略算起來他在武學領域裏的貢獻就有十一項第一,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開拓性成就,第一個揭示出內勁的本質。 第一個揭示出內勁是所有武學修為的核心。第一個揭示出修為內勁的原則是極還虛致中和之道。第一個建構了完備內勁的技術體系,即孫氏三拳合一的技術體系。第一個建構了拳與道合的武學理論體系。 第一個公開出版了形意拳專著,建立了完備的形意拳的理論與技術體系。第一個公開出版了八卦拳專著,建立了完備的八卦拳的理論與技術體系。第一個公開出版了太極拳專著,揭示了太極拳的本質與研修的核心。第一個打破傳統武術保守陋習,公開拳照和拳理。第一個把武學粹煉、昇華為修身育德的學術體系。首次系統地拓展了武學的修身功能:構建道藝武學哲武一體、體物不遺的修身學說,使孫氏武學成為支撐、驗證、完善中國傳統哲學的根基。第一個提出並實踐統一國術。
此外,孫氏武學對近代一批重要文化學者也產生了深刻影響,如馬一浮、蔡元培、等,在此不一一枚舉。總之,孫祿堂武功造詣卓絕,技擊獨步當時,道德修養崇高,實踐著中國武學的最高境界。孫祿堂建立的孫氏武學體系開拓並昇華了武學的文化品位。孫祿堂是至今為止中國武學發展史上最高成就的代表,堪稱武神。孫祿堂創立的孫氏武學培養了一大批卓越的武術家,而且還助益了眾多傑出的文化人才,對中國文化的繼承、提升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獨到的、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文章来源:中華古玩網
2016年8月4日更新
修行脊椎骨才有真東西
張烈先生回憶孫存周先生是個帥老頭,為什麼不是糟老頭?因為練內家拳的精氣神足啊。腰板筆挺,頭髮臉上放著光,從裏到外洋溢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自然是帥嘛。又說孫存周先生走路極快,自己怎麼攆都攆不上,這就是練形意拳的妙處,一定會把神行練出來。所以年輕人想吸引異性,就練形意拳(一笑)。我說過一句話:拳道一體的就是內家拳。形意拳也好、太極拳也好都是以拳助道。當然,如果你由道入拳,則進步神速,因為拳與道是一個東西。但是多數的朋友談不上修道悟道,都是從學拳架子開始,就有個練對還是練錯的問題。如何檢驗?是不是身體越練越健康?氣度越練越寬宏?道德越來越高尚?越來越年輕?有練太極拳的朋友問我,怎麼自己練了這麼長時間也沒感覺到腰能立起來?更別說後面的真陽發動了。我想,可能是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脊柱正直。我說過脊柱是煉精化氣的關鍵,內家拳要求頭頂懸、坐胯、脊柱正直,這是一整套的東西,但是你沒練出來就不會有體會,很容易就忽略過去了。形意拳對脊柱的要求更是幾乎苛刻,沒這個東西不光是出不來功夫,還容易把自己練出毛病來。一上手就練太極拳的,由於她的動作總是盤來盤去的,自己不時刻注意著,很容易就失去了正直,這樣氣血就沒法運化。其實站樁是矯正姿態的重要手段,為什麼說拳在樁裏?站得直溜溜的神意練拳,化了腦子就好辦了。所以,無論站樁還是行拳,還沒達到所謂化了腦子這個境界的,要時刻關注這自己的脊柱,從頭頂到海底始終是一條直線(特殊姿勢除外)。其實這裏頭有個內功修煉的不傳之秘,頭頂和海底是人很重要的兩個地方,脊柱在她們中間,連著全部神經,這一整套人體生命的功能系統就像發動機一樣源源不斷地提供動力。尾椎骨上頭有一塊,腎氣足就立起來了。你要是腎虛,自然就駝腰。所以啊,年輕人沒腰的有的是,我一看就是性欲無度。要善自珍重。你的腰立起來了,下一步就是兩腎如湯煮、兩耳似火燒,丹田裏有了東西了。這時候你就覺得自己身體裏有了真東西,只要你善自珍重,這個本事會越來越大。體現在力量上,想用的時候那是千鈞之重。不用的時候一如常人,沒來由你摟著女人把人家的肋骨弄斷。都在一心耳。我之前說動手前要謙讓,那更是個秘密。站樁呢,我說過要往舒服裏頭去站,而且只要你站對了,就會越來越舒服。比如之前說的腰板挺起來了,兩腎如湯煮、兩耳似火燒,然後就是前胸後背後腦連在一起如沐春風,好像泡在熱水澡裏似的那麼愜意。老爺們腎功能這時候就厲害了,晚上睡覺你會始終感覺到一柱擎天,身上精力旺盛,這時候就要登堂入室了。到了這個程度很多人世間的享受你都沒興趣了,因為哪個也比不過你身體裏的樂趣大,這時除了站樁、打拳,沒事時候可以打打坐,效果和站樁時一樣的。很多人的智慧將得到開發,對武術、對人生的看法會改變,思維越來越深邃,欲望越來越平淡,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很多以前看不明白的事如今都了若掌中。這就是道家的所謂修命了。因為人思想性格上的大多數毛病都由身體上的疾病而來,你的身體修好了,思想健康了,智慧開發了,就可以悟道了。如果在這個時候你悟了,也即所謂性命雙修。再往更高層次的形而上道體修煉,你就知道怎麼辦了。說句閒話,無論身體上多少變化,乃至出了功能,都非究竟,不可執迷。如果此生機緣不夠未能悟道,只是往這拳道一體的路上堅定走去,你會達到世間法的最高境界。自然,這個世間法的所得部分由你先天命運所定,部分地會因為你暗積陰德而增加,因為在這之後你一定會成為一個道德高尚之士。所謂厚德載物,必然會有福報。你的人生會越來越順暢和自信,最終健康高夀自主而去。
文章來源:孫式太極拳
2015年10月31日更新
80歲的白髮奶奶打太極,身形矯健拳腳帶風,年輕人好好看看吧
陳立清(1919-2008),祖籍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太極拳第11代傳人。陳立清出生在一個武術世家,7歲時開始學太極拳,多次得到陳鑫、陳椿元、陳克忠和陳照丕等高手指教,14歲時已得到陳氏太極拳真傳。
1979年,全國首屆武術觀摩交流大會在南寧召開,年已六旬的陳立清作為大會特邀嘉賓進行表演,震驚全場;大會結束前,許世友將軍到會,陳立清的太極拳作為精彩項目之一再次上臺表演,引起極大轟動,絕技震驚武林,很多人要求拜師學藝,各地紛紛邀請她授拳。1982年,已退休的陳立清作為特邀代表出席第二屆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以精彩的陳氏太極拳械表演獲得了一等獎。1994年,在溫縣舉行的國際太極拳年會上,老人被評為太極拳大師。翌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國際太極拳修煉大會上,她的表演獲得了與會各門派的稱讚,被評為國際太極拳修煉導師。
1985年,陳立清前輩應邀在日本表演太極。時年八十歲,白髮蒼蒼,卻面色紅潤,身形矯健,招式分明,拳腳生風,現場觀眾一片喝彩。
文章来源:中華國學總會《漢報》編委會
2017年2月27日更新
陳小旺2016開年震撼表演, 全場驚歎
2016年1月19日, 深圳現代太極會館太極華藏舉行新聞發佈會, 嘉賓張耀庭、餘功保、康戈武做精彩演講。太極名家陳小旺進行了現場表演,年逾七旬,生龍活虎,震撼全場。之後陳小旺先生分享了他幾十年的太極體悟,受到一百多位企業家的熱烈歡迎。
[陳小旺先生表演視頻]:
文章来源:武術
2016年1月31日更新
89歲螳螂拳老拳師手法快到你看不清
看了這個你還敢說功夫是花架子?
2016年9月5日更新
中國太極在國外遭遇摔跤高手挑戰,
讓全世界恐懼的事情發生了
2016年9月5日更新
葉問死前三曰留下最後形象
2016年11月8日更新
絕世武功之樁功篇
一、談站樁
中國拳術在世界應該是獨一無二的,樁功應該是最大的功勞,老一輩的祖訓總是界定式的要求,它要我們無條件的服從為要!無可厚非!
因為時代的變遷,這要求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探討,以達到適應這個速度騰飛的社會!
武術的樁功是歷年來的研究課題,我不知道他們是在遮掩還是確是不知!反正就是在我看了無數的理論書籍之後還是一頭霧水!真急殺了我這個本不是快嘴的人!
我敢說,若是中國的武術總是這麼獨自跳舞的話,我想不久以後,武術的驕傲應該不是我們獨有的了!
我最近看過一部影片,名字叫《暴力街區》,我記得他的運動特點是用了一個流行的名字叫“跑酷”,這個流行於法國的運動方式,用了幾年的時間竟然達到了令人無所企及的地步!其實,在這個影片當中,它涵蓋了我們武術的大部分高層次!我不知他的訓練方式是什麼,可是他的成型速度應該是很快的!
再說我們的武術樁功,很多現在的武術達人,有很多還是年輕的成就者,可是一開口什麼“丹田”,“氣血”,什麼“元氣”,好像這是祖先的牌位一樣供著,張口就發出一種千年的腐臭來,我這麼說並不是我不尊重先賢,反而,我是最崇敬於他們的,可是,時代的發展,科學知識的增加,我們還是這麼順手拈來先賢們的東西,而不用自己負責的科學的方式來剖析,卻用了先賢們的智慧做屏障來討幾個飯錢,我想先賢們在地下也是鄙斥的!
很多現在的武術理論,也打了現代科學的幌子,可是翻開來一看,不由人大失所望!還是什麼”丹田“那一套!總覺得是扯了大旗在作書!我的意思是說在“我們”混沌無知的情況下,丹田應該已經不是“我輩”浮躁者探求的範圍,太遠!
也是!!!!!!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是沒有站樁的實質麽!慚愧!
看官注意了!武術其實沒有什麼書可著的,因為就幾句話而已!這就叫真傳幾句話,假傳萬卷書!
為什麼要站樁呢?因為人體只有在意識專注的情況下,小腦的神經系統才能最大限度的支配我們平常已經萎縮的輔助肌《就是陰》,這樣,日積月累,我們的陰面肌肉就會全部啟動,於是陰陽平衡,功成!
就是這麼簡單嘛!看樣子我是不能出書了!有幾句話的書麽?
知道了神經調配肌肉的方法了,你知道神經怎麼才能快速調配肌肉麼?
啊!打死我也不說!哈哈哈!!!!開玩笑!
關注我哦!這是下次的問題!很簡單哦!也是幾句話而已!!!!
重申,入門者要堅信是這樣的!
二、樁功之要義
武術樁功分靜樁與動樁。單純的從外形是這樣的說法!其實樁功都是動的,不僅是樁功,人其實就沒有靜的一刻,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這我們需要知道!
靜樁是要我們知道什麼是“拳意”!
動樁是要我們知道什麼是“拳形”!
這是我們“武者”一定要知道的東西!加“”以區分武者與養生之區別!
先說“靜樁”,靜樁,各式紛雜,千奇百怪,但大多都以渾圓樁為主,為什麼呢?這是我們武者必須保持的一個好習慣,每一個動作都要這樣問一下,這樣才能精進不糊塗!
前邊的博客其實我已經說了,武者要知道陰陽之要義(練功陰陽之要義)(陰陽論),關於松靜(丹田於內勁的關係)也做了闡述,在這裏我們就知道我單獨闡述他們的原因了!所以,我的博客要細看,要有銜接才有意義!其實“關係”本身就是人生之要義!
樁的功用是為“功”。祖先覺得“功”應該先從底部抓起,這也符合從下到上的原則!當然,可以齊頭並進,這個道理也有人做,也很有效,從拳種上我們也能片面看出一點點的端的。譬如“形意三年打死人”,“太極十年不出門”這是老話,有道理,都是內家拳種,為何這樣呢?當然是練法的問題!說這個比如,不是說哪個拳種好孬的問題,是只說明我們武者練功快慢的問題!
現在,我們說說為什麼靜樁是為了“拳意”呢?
拳意者,功之開端也,勁之起始也,筋之端的也!
我們已經知道松靜是神經調配肌肉筋腱的必須條件了,我們又知道陰面肌肉是我們武者必須要調配的原因了!這樣,我們現在必須要知道的是:
什麼樣的姿勢才是神經最容易調配肌肉的最佳姿勢呢?
這就是“靜樁”的最大目的!
拿渾圓樁為例!大多介紹渾圓樁的資料都要求“平行站立,肩寬,屈膝”,我們只從這兩點具體分析站樁姿勢的原因與外形的重要性,然後,你就會自動分辨所有站樁動作的真假與否了,因為,站樁的姿勢實在是太多,不好一一細講,知其一,就可知全貌!
為何要平行站立呢?這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人體走路大多都是八字,這樣,在長久的運行過程中,我們的神經就忽視了我們不需要多餘的內側肌肉調配的功能,而順勢把更多的精力充分的運用到適應地球引力作用下而省力的外側支撐上!而平行站立,就改變了這種八字站立方式,使我們的內側肌肉在站立時為了維持自身的平衡而不得不參與了運動,於是,慢慢從彆扭到適應到神經自由調配,這就是平行站立的原因!
在這裏要注意:兩腳平行,是腳外側平行!!!!
距離一肩寬是最佳距離麼?
非也!為什麼這樣說呢?你可以自己試驗,當我們把距離往外開移一下,你會覺得,大一點的距離更能使我們的內側肌肉更容易參與站立的姿勢!當然,知道了這個道理,你自己要把握這個距離的‘度’,能最大的使你的內側肌肉參與站立的姿勢就是最佳姿勢!
為什麼要屈膝呢?
我們已經說過,凡關節處順折為陰,反折為陽,屈膝,也是為了練陰,屈膝高低自己調配,還是有個最佳姿勢,方法同上!
在這裏,我還要說一下我們一般資料不會透露的內家拳主要的東西!“意”!
一般教學資料把外形給你就不管了,至於陰陽也是用先人之語搪塞!可以理解!
在這裏,我們在上面的基礎上,還要增加幾點武者的重要事項:
《一》,腳尖要有內扣之意,後跟要有外撇之意,膝蓋要有上頂之意也要有內扣之意!其實這幾點,你不可能一下子找出來,你可以慢慢從一開始加二加三,你要注意是加,而不是底雨棒子,拿了這個丟那個!其實,這幾點不要誤解,也是為了使我們的陰面肌肉參與工作而已,你可以慢慢仔細體會!只要認知了這點,所有都會迎刃而解!
《二》,其實若是只知道這個,當你用這樣的方法與標準站了10幾分鐘時,你就會有些感受的,其實,你根本不能站這麼多!沒關係,兩個字“堅持”。為什麼呢?因為,我怕你還是找不到什麼是“拳意”!當你覺得實在累了時,你可以拋了那許多的“頂。扣”之法,當然姿勢外形還是不要變的!就那麼松站也行,不怕你站跑了,因為你已經知道了秘訣啊,當不累的時候再慢慢把思想加上去,這樣,總是會有的!這裏說個重點了!一定要注意!當你站過了疲勞點,想停下來歇歇時,你要注意了,你在要挪動自己的雙腳的時候不要快速動作,慢慢的動一下,或是用你的思想動一下,有一種拔不出來的感覺會注入你的雙腳,你見過舊時打牆蓋屋要用腳活泥的嗎,或是你自己也弄過?趟泥步也!這就是“拳意”!實質:陰面肌肉參與運動的感受,當然這個時候只是假像,它在你休息過來時就沒了!不過,你要記住它!一定要記住!在這裏,我們用皮筋來增加你的這種感覺!“皮筋”!!!!
《三》,皮筋!再也沒有更好的方法了,對於初學者而言,當你在上面站樁裏知道什麼叫拳意的時候,這時,你要在你的身體上用你的思想加上這個東西!”皮筋“。譬如:內扣之意,就是把你的兩膝蓋之間拴上一段皮筋!這樣,就有拳意了,當然,最初,肯定不行,會有的,麵包會有的!以此類推,胯與腳踝間,腳後跟與外界之間,尾椎骨與大地之間,大椎骨與重心點之間,兩手之間,左手與右肩,右手與左肩之間。。。都要有皮筋!
《四》還是皮筋,因為我們只是把二者之間聯繫了皮筋,這樣就會使拳者慢慢在站中容易使姿勢變形或是發生誤導,如此,我們不得不還要用皮筋把我們二者之間的兩端與外界再用皮筋拉住,這樣就有了互爭相對的陰陽矛盾力了,譬如:還是兩膝,當中間有了皮筋的牽拉時,我們也要把兩膝外側各用一根皮筋拉住,這樣以此類推!
有了這些“姿勢,意”,其實所有的意思我們一定要從意上走回來,那就是真正的陰面肌肉用起來,在表現上就是有上還有下,有左也有右,這裏是指“純力”也!
這就是“靜樁”之要義!!!!!!
重申:在站樁中一定要學著提肛,就是忍大便狀,可是不要真為,是意為之,要知道速而有害,這至關重要!先知道,我還要詳述!
最後重申!這些動作一定“要在一個呼吸平穩,意為平順的基礎上”修煉的!不要產生憋氣,壓氣等不符合身體健康的“一切行為”,以免顧此失彼!這樣,我們就沒有了後顧之憂,不然,學了之後,叫太極家們恥笑!說我們糟蹋東西!而且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
其實,度是衡量好壞的標準!這樣,就無好,無壞,無大無小,這也是就是太極一面!
“重申”乃是“重要之要”不可當耳旁風!!!
三、武學之樁精解
還是站樁!
如此重要,乃武者一生之根本,坐臥站行皆為樁, 動為樁移,說“移”乃不散之意!
說樁必左右上下皆有聯繫,此為合者是也!無有聯繫就無虛實之分,眾生這裏會有異議,我們怎麼沒有聯繫啊,看,胳膊在肩上,腰在胯上,,,,,據理力爭!也對,在武卻是天地之別了,不能言!
眾生之四肢乃至全身,在武皆為斷散之身,就別說什麼意氣力了,那更遙遠,所以武者要使我們的機體相互之間產生聯繫,最初非樁功不可,走架也可,只是慢些,還有別法,可是方法不當會有弊病,所以,還是以樁功為最要,這是認識乃至深入的奠基石,唯樁功的聯繫兼合思想的深入才可漸入武者之門徑,此為“悟”之先機,有燈須有點火器,否則有也無!武者當思!
樁功之形,有知自己身體骨骼框架才可妙,以渾圓樁為例,須知骨骼,肌肉,乃至神經調配肌肉的能力,這樣一閉眼,一副醫院的骷髏骨架活脫出現,這時,你慢慢加上拉起兩臂內側肌肉,這才是抱勁!因為肌肉不是單一工作,你細想:要抱需有胸部肌肉的參入方可行,然後有胸必有腹,有腹必有腰,有腰必有胯,有胯必有下肢。。。。。。。如此,可下推可上延,這是肌肉與骨的關係與聯繫,同時,這裏有意氣一起動作方可為一心一意!這樣渾圓樁初步建立!
這只是一種初步的建立,在武者只是九牛一毛!武者不可不知,這是死圓!只是個框架而已,你動不了,一動就沒了,這不是真有,真就是真,非似有似無!可就是這點點的死圓,在我們拳界也是秘而不宣,為之:需口授!!!!!慚愧!
這裏再深入一些,我們說,三體樁!以此為例,先拿先輩的描述來說三體樁的結果!以此來說明我不是胡言亂語!
“三體式,是要憑空站出根尾巴來的”乍一看,這不是胡說八道麼,怎麼會憑空站出尾巴來?這就是武者的眩迷,世人都是這樣的,只靠自己的眼耳口鼻舌等“覺”來感知現象的,當“覺”中不存在的東西打死他也不會相信,這就是愚鈍,其實,在武你要是站不出尾巴來,你是不能算一個“武者的”這是先賢把內在看不到的東西用形象的比喻這樣描述,以此來對武者一個啟示,這是個尺規,你有了就知道,你沒有就不知道!如此而已,這不是練法,只是一種結果,但是,當你知道有尾巴的時候,就無所謂結果還是練法了!
這根尾巴,確切說還是聯繫的結果,是內在的聯繫加強所帶出來的一種確切感受,尾巴在動物身上是一種平衡器,有的竟然直接把它當成了座位,例如袋鼠,我們武者接人發放與此皆有聯繫,武者不可漠視!
那天在老家,我坐在門口與老者漫談他的瑣事,這是我喜歡做的事,老者喜歡我更是,停下話頭時我忽然看到了一個有趣的事,一隻雞在我面前自在的啄食吃,它的尾巴很是好玩,當它把頭伸下啄食的時候,它的尾巴卻是望下拉垂的,我看了好久,,,,,,我笑。老者也笑!
這是尾巴與勁的關係,一個是現形,一個是內在,我們武者當細思之!
形意拳中有雞,我不精,可是我想不可少了這點,因為這一點在我們所有拳當中不可不謂“靈魂”!!!!!!!!
(一)三體式動作
預備式:起于立正姿勢,以兩腳跟為軸,半面右轉45度,左腳尖向正前方。兩腿微屈成半蹲,膝蓋與足尖上下相垂,兩手握拳緊靠胯外側,拳眼向外。注意兩腳向右轉時,在意領氣的支配下,身體隨之轉動,內外完全一致。
吸氣時,右拳上提,緊貼肋骨由心口窩向上高舉,拳心向面部,拳高與鼻齊,左拳貼于左肋,拳心向上,吸氣盡而式成。
呼氣時,左拳摩擦左肋上提經右拳上變掌向前劈出。同時左足向前邁出一步,兩腳距離約為兩腳或兩腳半的長度,左手向前劈出的同時,右手下落並向內旋轉,變掌下按,治置於又日月穴旁。要求手與腳同時隨呼氣之勢下落,呼氣盡而式成。式成時,左腿膝蓋微屈,膝蓋與肘尖、腳跟呈垂直線。右腿膝亦成微屈,膝蓋與腳尖成垂直線,肩與胯成垂直線。
站的姿勢要做到形意拳經的“外三合”:手與足合,手指與足趾上下對正;肘與膝合,肘與膝上下對正;肩與胯合,肩與胯上下對正。
這個式子站成,則全身的重量分在兩腿之上,為前三後七。當左腿在前方時,左臂屈肘135度左右,合乎沉肩墜肘的要求。當左臂前劈時,左肘向外扭轉,手掌向掌心內旋,並成虎爪形,虎口為半圓,食指高度與視線平。當右手由拳變為陽掌向下按時,左掌盡力前按,右掌盡力撕落與右肘之下,僅靠右肘作護肋之用。
練這個站樁式,在氣功中能幫助安靜。“定而後能靜”,只要能定,思想就能靜下來。還可鎮定神經錯亂。所以古人名之為“定若鐘鼎”。當呼氣時,由箭在弦,白髮百中。《內經》雲:“伏如橫弩,若動發機”,形容氣與力合,“惟妙惟肖”。因為有這種形式,所以“氣沉丹田,息貫全身,大而五臟六五,小而毛髮指齒,無處不到。”當吸氣時,猶如“一人張弓,萬夫拔河,渾身上下毛髮皆開”。
(二)三體式的重點要求
1.內三合:
(1)心與意合。心動則意隨,集中精力不能三心二意。
(2)意與氣合。以意領氣,隨著自己的意志來活動,讓其上升則上升,讓其下降就下降,使體內大氣之運行隨著自己的意志流動,則逆氣不能產生,呼吸陰陽純任自然而無阻滯。
(3)氣與力合。就是當氣下降時,內臟要隨之鬆弛,氣上升時則應隨之緊縮,動靜相隨,內外一致。
2.外三合:即前面已提到的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和。
3.三圓:
(1)背圓。猶如虎背熊腰——含胸拔背。
(2)手圓。掌心空如抓圓球,形如虎爪。
(3)足圓。腳心空如行泥地。
4.頭頂項豎:
(1)即如泰山壓頂,用力上頂。
(2)項豎,即如猛虎爭食。定如鐘鼎,動若發機。
5. 提肛、收腹為三體式樁法的要求。這就是說,肛門的括約肌有意識的收縮向上提,這樣臀部受到約束就不能向外突出,前部小腹也就自然收斂。形意拳經雲:“古道內提,大氣歸臍,丹田氣滿,充滿身軀。”
(三)三體式的優點
三體式要求嚴格,學者精神容易集中,進而能使心血調融,致善血壓高、動脈硬化、心跳過快等症狀。站樁在調整氣息時,血液迴圈不受任何障礙,氣能直達五臟六腑及經絡的末梢,以意領氣,循三陰三陽,奇經八脈之通道,下湧泉、上泥丸,息息相通,周流無間,小周天、大周天,隨心所欲,“無入而不自得”。卷之則退藏於密,放之則塞乎天地之間。
三體式,形意拳謂之劈拳,劈拳似斧,斧屬金,所以養肺。拳經雲:“劈拳高舉出雲門(穴),肺葉舒張氣暢伸,少商(穴)指引意中氣,修殘補缺效如神。”
(四)三體式練法分步講解
兩手相抱,頭往上頂,開步先進左腿。兩手徐徐分開,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後拉,兩手如同撕棉之意。左手直出,高不過口,伸到極處為度。大指要與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總要四平為度。右手拉到小腹肚臍下,大指根裏陷坑,緊靠小腹。左足與左手要齊起齊落,後足仍不動。左、右手五指俱張開,不可併攏,左手大指要橫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圓形。兩眼看左手食指梢。兩肩根鬆開均齊抽勁,兩胯雷根亦均齊抽勁,是肩與胯合也。兩肘往下垂勁,不可顯露,後肘裏曲,不可有死彎,要圓滿如半月形。兩膝往裏扣勁,不可顯露,是肘與膝合也。兩足後跟均向外扭勁,不可顯露,並與兩手之互拉相應,是手與足合。
此之謂外三合。
肩要摧肘,肘要摧手,腰要摧胯,胯要摧膝,膝要摧足。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心氣穩定,則心與意合。意要專凝,則意與氣合。氣要隨身體之形式自然流行,不可有心禦氣,則氣與力合。
如此,則陰陽相合,上下相連,內外如一,此謂六合。
實則內外相合,亦即陰陽相合,三體之內勁因此而生。
一身備五弓
接著說“五弓”:上有兩膊為兩弓,指尖到肩尖,下有兩腿為兩弓,腳尖到大胯,主弓為軀幹,大椎到尾椎。此為五弓!
五弓者,一弓也!一弓張,四弓張,一弓合,四弓皆合。五弓一備,相憐相惜,牽一動百,節節貫穿,有上既有下,有前既有後,,,,,,,全都是對立與互相,蓄為合,為吸,發為開,為呼,一氣呵成,一觸即發也!
(六)五弓合一,補解。
上一次說的有些籠統,不完善,補充一些。
從上往下說,
頭弓:起于大椎止於下額。
圓與大椎中部主弓:起于大椎止於尾椎。
腿弓:起于尾椎止於腳趾。
手臂弓:起于肱骨止於指尖
這些弓把它分解敍述,是無可奈何之事,您不可也不許止於此,您要知道我們說的只是點與點之間的骨弓,這是不完整的,我們的完整是我們的這些弓都要在主弓為帥的帶領下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互相關係,人體離不開聯繫,這個聯繫就是肌肉筋腱的互相制約,我記得舊時小孩常玩的一種遊戲叫小猴翻跟頭,一個木杈,在當中拼一個簡陋的木頭人用皮筋連起來,一動木杈小猴就翻跟頭,不亦樂乎,這個原理是把我們的人體骨架用皮筋界定在一個固定的軌道裏而產生的同動運動軌跡,似乎與我們的機械機器運動同理,譬如自行車的傳動鏈條,動則皆動,止則皆止,這是單一的空間運動軌跡模式例子,而人體卻相對複雜麻煩的無限多,他的空間運動軌跡而是無方向無制約的多向複雜的運動軌跡。這是無意識狀態下的動作運動,若是加上了有意識的思想支配,在拳上就是拳往哪里打,勁往哪里去的一種暫態同動的“單一”運動軌跡的運行狀態,在其他藝術裏我們也是離不開這樣,例如木偶大家黃奕缺,他的木偶其實就是他自己,很了不起。華人指揮家張培豫,這都是我們需要記住的人。她們成功的結果之一,就是具備了這種我們現在所說的弓的結果,若是加上一種藝術的思想意識達到一心一意這個條件,合於自己藝術素質的種種詮釋,這就是藝術成就的大家之形。一切大家傑出於此,概莫能焉。
五、動樁訓練精華
(一)
前面我們說了樁功的內容,由此我們知道內家拳的根本:身體肌肉筋腱之間聯繫的重要性--也就是武學的渾圓力或是整體勁。當然,這種認識在我們的身體上現在也僅僅是一點點的感覺,還是假相,我說的這個假像是指您的所謂的整體勁在您沒有動起來的情況下可能還有些感覺,沒有外力的情況下可能也還有些意思,可是一旦動起來的時候,形態就七零八落了,更不要說搭手,推手,散手了,那不沾邊。
這樣說破不是打擊學者的情緒,確實是這樣,當我慢慢再把動樁一一解開來,您可能就會知道我說的就不是假話了,武學就是這樣,何止武學,人生之學都是這樣,它總是像一道道神奇之門,打開一扇,充滿驚奇,再打一扇,激情澎湃,再打,,,,,沒有窮盡。
一件物事,隨著認知與著熟,它所透露的內涵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在我們先賢遺留的拳論中隨處可見。這就是功夫層次的魅力。
前面我們用了折疊與轉換少少做了一點引子,現在,我們就具體分析動樁的練法與心法。
先把那兩張圖再傳過來:
很顯然,這兩張圖是互相動作的變換之狀,從後到前或是從前到後身形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就是動樁之身形變換,因為這裏沒有步子的移動,可見身法與步法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練法,這說明就是我們練拳不可泥盤喝稀粥,一股腦兒上,這也是步要一步一步走,話要一句一句拉,不可亂了規矩,有一齊練的,不是不可,可能效果不佳,因為這裏有個神經調配問題,說的玄乎些就是陰陽論中我們不知黑白,更不知怎麼知白守黑的問題,我們不談這個玄乎,那是哲學太高深,我也不懂,我們說神經調配可能好理解些,就是指在走架套路中怎樣摸索那個身法規矩的問題,這太難,說的確切些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我們的神經達不到一個面面俱到的本領,主要是因為筋肉的萎縮造就的神經與筋肉的脫節問題,這個問題不僅僅是身體的一處而是充斥了我們的全身,它無處不在,這樣,您在那麼多複雜多變的調配問題上怎麼用您的大腦來面面俱到的統一,歸納,來做一個勁往一處使的單一動作呢?而且走架的動作是那麼的瞬間與複雜,轉眼就是許多的勁往一處使啊。
這樣一說是不是嚇了您一跳啊?所以,沒有老師親授的拳基本就是廢拳,這是不可否認的,您自以為是真的東西,也只不過是您自己的一點點的感覺罷了,這感覺也許不是打拳走架跟您帶來的,許是您每天堅持運動的結果,要是我說,要是您這麼的堅持不懈,您只是每天的做那個老式的廣播體操也會有這種精神爍爍的功效的,不信,您就找一個力量大您許多的傻漢胡亂打過來一拳您試試,而不是把手輕輕的靠在一起在那裏繞來繞去。您說這樣不行,您還不到打的時候,好,那就叫這個力量大您許多的傻漢胡亂推您一下看您是不是能不動如初,我想這是最好的鑒別方法了。當然,這個樣子,我是對於那些個已經在拳界侵染了五年多的洗練者而言的。
一推而不動,那不僅僅是一隻尾巴的問題了,這個放下先不說,若是跟住我的博文勤奮的練,您一定會知道這個玄乎的不可思議的武學之迷。拳學,一般是三年一小成,這個小成就是形意的三年打死人之說。
好,再看上圖,我們一說上圖,其實不僅僅是上圖的樣子,只看樣子那無有意義,我們要把前面所說的內在的聯繫一齊都加在了裏面這才是我說的一個真正的上圖的含義,這個要知道。
這樣我們看一切都已經有了內涵的上圖(一),在我們的身體各節聯繫已經具足的情況下,看看我們怎麼折疊,再怎麼把這個折疊在一切聯繫具足的前提下無有缺陷的從後移動到前面去,就是把這個後腿坐怎樣不丟不頂的變成這個前腿弓後腿蹬呢?這是個武學最最頭疼的大問題,就是那個需口授。
(二)
上一篇我們說了一個大體,其實,悟性好的可能已經有些知道了,因為我已經說過我們的動作是在無有缺陷的情況下從後做到前面來的。這個“無有缺陷”就是整體勁,渾圓力。可是反過來說了,因為沒有渾圓力所以才練的啊,要是有了,一動就是,何必找這些形態啊。說到點上了,況且,我說過的這些形態與心法,對於您來說,這個“看到”只在思想上知道:哦,原來是這樣,可是,這個看到在身體上還是茫然無知的,就是在身體上還是不懂,這就是心意不合,怎樣能夠心意合一呢?只有一個字:做。沒有第二個法子了。
我們在說動作運作之前,還是再說說身體動作形成的主要條件,就是肌肉筋腱以及神經對於身體動作的意義,我們看我們的骨骼肌附著於骨上,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收縮時,以關節為支點牽引骨改變位置,產生運動。可見運動中,骨起著杠杆作用,關節是運動的樞紐,骨骼肌是動力器官。所以說,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主要部分,骨和關節是運動系統的被動部分。而神經就是大帥。就是心意,心意閘門已開,肌肉筋腱同時運作,這就叫合,即同動也。
人的運動是很複雜的,包括簡單的移位元和高級活動如語言、書寫等,都是在神經系統支配下,肌肉收縮與開張而實現的。即使一個簡單的運動往往也有多數肌肉參加,一些肌肉收縮,承擔完成運動主要目的角色,而另一些肌肉則予以協同配合,甚或有些處於對抗地位的肌肉此時則適度放鬆並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以使動作平滑、準確,起著相反相成的作用。這樣我們不難理解,人體姿勢的維持除了骨和骨連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緊張度來維持。
骨骼肌經常處於不隨意的緊張狀態中,即通過神經系統反射性地維持一定的緊張度來取得一定的動態平衡。這就是人體在這個特殊的生存環境當中而造就的特殊的運動結構與運動軌跡,在我們人剛剛出生時,我們所有的運動構造與運動軌跡是天然的,是與我們成人後所具有的運動軌跡決然有區別的,這個天然就是本身具有的本我之運動軌跡,就是心意同動的運動軌跡,例如,小孩拿東西,都是很緊很有力的,這是因為他們的肌肉與筋腱都是在相對狀態中達到最佳的運動模式,但是因為地球的引力作用,他本身的肌肉與筋腱為了抵抗這種作用,所以,他的運動的目的總是幼稚而無準確性。在為了抵抗地球引力而必須要學習的行走過程,為了更好的利用一些省力技巧,我們慢慢的在退化我們不必要的陰面肌肉的作用,在擴大陽面肌肉的力量,以期達到最有利於直立行走這種特殊的行走方式,而這些,也在潛移默化著我們的天然的思維方式,以及自我保護狀態下所形成的各種艱澀直至自然的約束狀態,可是就是這些所謂適應社會的多種能力卻恰恰是阻礙我們人類許多的本我智慧與潛能最致命的武器,這不只是運動的,它包括了人生的各個領域,可以這麼說,一切關於藝術,科學上的東西竟然都與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說遠了,可是我覺得說說這些非常有意義。
這是科學的道學,佛學,是我們應該知道的東西。這裏說個簡單的,以期您明白道佛與武學的關係。我們都知道僧人與道士都喜歡打坐的,都還要求要雙盤,可是,這個雙盤好像很難的,不好打,我們學武的可能一說佛,道都不屑,這個不說,您私自啊可以試試這個雙盤,練了幾年了,您是否可以這樣自如快樂的坐起來呢?不說佛,道怎麼的高深,這一個坐法應該與理論沒有任何關係的生活常識吧?您可以先從這裏瞭解瞭解佛,道。可見佛,道是注重身體修煉的,坐得下,說明他的筋腱似乎能夠貼近本我之態了,當然,只是接近罷了,還很遠。
我總是在猜測,佛家修為的路程若是譬如為走路,那我們武學修為的路程是不是就是在汽車上呢?這樣,武學來源於道家就有些意思了。不過,有個規矩哪里也不能掉的。
您試試這個雙盤?
(三)
現在我們說動樁訓練的內容,我們把那兩張經典圖片再發上來,我們按照自然順序從後到前來說明動樁訓練的各個要點,這樣我們來看第一樁:
這個樁的重心力的分配是後七前三分。這種分配對於人體力的平衡是最完美的,對於肢體肌肉筋腱也是合理的,對於鍛煉肌肉筋腱的陰面肌肉趨於最大值也是非常之合理,這樣,我要是說說其中的這些合理要花許多的話才能說明白,而這話對於我們的鍛煉似乎沒有用處,只是浪費時間與精力,所以,這個為什麼合理就沒有必要一說了,您只要按照這個方式做就行了。
我們的這個形態從後往前慢慢改變,有幾個改變必須要明確才行,我們來細分細分,對於這個姿勢的改變,未練過內家拳的一般我們都是坐姿坐好,運動時上身開始主動前傾,這時,地球的引力作用使我們的自身重力自然前移下墜,這時我們的前腿,前,外側肌肉為了維持身體的直立平衡狀態不倒很自然的就做出了一種支起身體重心的肌肉用力方式,而這時,我們的後腿肌肉筋腱在身體進行前移的運行中是基本沒有參與運動的,若是有的話也是僅僅的一點維持身體左右平衡而存在的一點點肌肉筋腱的參與而已,這就是我們單一的隨重力而作出維持平衡的一種運動方式,這種運動方式無疑是以抵抗地球的引力作用而我們的肌肉筋腱順勢而為的一種單一的省力運動,這裏有個重點要知道,就是我們在運行的時候,我們的後腿是很少參與運動的,而在將近動作終點時我們才又重新調整我們的後腿肌肉筋腱再次參與了這個重力中心的分配支撐作用:就是我們第二圖片前七後三的重心分配。
上面我們對於這種平常運動的解析我用語言做了一種類似電影慢動作的誇張說明,這個誇大我只是教您知道並明顯區別于我們武學的運動方式,以便更快更好的理解並掌握武學的這種特殊的運作方式。這才是主要的。
現在,我再解析解析一般的內家拳的運動方式,這種運動比上面的運動已經有了明顯的區別,這種運動存在於我們大部分練拳健身的許許多多的人群中,這是很可怕的一個群體,這個群體正在用他們的形態與思想吞噬著我們祖先的智慧與真知,這是一個可怕的漩渦,我們必須要抵抗“他”以便使真理與真知不再受到蒙蔽與湮沒。
我們一般的內家拳(以太極為主),在做這個動作時,一般還是上面我說的這種方式,只是動作稍慢些,這個“慢”字很好,但是,真正的內家拳是不贊成這個無度的“慢”字的,可是還是有好處的,一般慢悠悠打過七八年就開始有些意思了,這個有些意思在拳上就是下面我說的這個運作方式了,這時,我們身體及其思想上開始有了感覺上的意識,也開始對於拳論理論有些“自知的見解”了,這是我們拳學中的一點點的可憐的開端,微乎其微的“端”,這個“端”的感覺就是我們開始知道我們在做這個動作時開始有意識的用後腳蹬地,用蹬地的力量推動身體所謂松沉產生的重力前移,而此時上身還是處於所謂的“松沉”前傾狀態,打得好的好似慢些,有了一點點主動下壓的意思,而前腿為了保持有個“松”的狀態還是延續了我們上面說的支撐的作用,這裏,唯一一個可以驕傲的地方就是後腿的蹬地了,其餘還是練了個關節面的靈活度而已。
於是,在這個靈活度的層面上加上我們身體這幾年來通過自己的堅持帶來的益處,我們似乎可以對照大家的武學論著有了自以為是的切合點,譬如,什麼九曲連珠啦,什麼氣沉丹田啦,什麼有上既有下啦,還有一個“節節貫穿”啦,似乎這些論述在您的身上都已經找到了結合,說句實在的話,這都是妄想。內家拳就是這樣,“他”的偉大就是適合於一切武學層面,您的思想是無限的,他的包容也是無限的,他不打擊也不辨別,您可以用思想與身體深研細究,依您的深究來自我推翻自己的無知與可笑,這是精進的必然,這個精進卻又等來下一次的可笑與無知,如此反復無常,如此精進不止,您也可以維持,依您的自得來維持自己的得意與滿足,也是一種生活,當然,生活的本質是有區別的。
寫到這兒,我忽然想到這幾天的一個大事,就是那個偉大的藝術家“邁克爾。傑克遜”之死,藝術家不能在意他的細節要看重他的貢獻,當然我們要學好的東西,我看到他的舞蹈與音樂的偉大尤其令我難過,更令我難過的是他的慈善大德所帶給我的震撼,斯人已去不說這些,這裏要說的是他的舞蹈給我的啟示,我們時下的太極就與這有些相似,就是上面我說的關節的靈活度,街舞裏有個經典動作叫“傳電”,不知道時下的太極們是不是以為這就是節節貫穿呢?那可是武學的悲哀之至了。
不過,能全然複製個傑克遜的舞姿,在誰也是一個成就了。“武”與“舞”本來就沒有藝術的高低之別,只是展現的思想形態不同罷了。
可是有個區別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武”是冷兵器時代的搏人之術,以他為本,“舞”是情感的形體藝術,以我為本。
(四)
上篇我們列舉了常人一般的動態情形,以及一般練拳的動態情形,這種情形在我是極不贊成的,因為這樣的練法到後來只是在本我中自己的身體與思想上有些肯定,一旦外力的加入還是什麼也沒有,我說過,武學的本質不是本我狀態,它要以本我之外的“他”為中心,從他之後再回到“由我之本我”方是武學,這個轉變不僅僅只是思想上的一種銜接,而是我們身體上的一種輕鬆自如的駕馭,這才是武學。
這樣說來,武學的本我藝術似乎更接近於藝術的巔峰,因為它的藝術宣洩具有無可比擬的界定性:就是必須束縛于人為的界定之下的一種自由宣洩行為,這種行為是任何一種人類的藝術生活狀態都不會超越的狀態的,當然,生活中有許多極限藝術與武學可以媲美,譬如,賽車,徒手攀岩,跑酷,鬥牛,黑拳,,,,,,,這些行為,只是形式不同,本質卻沒有區別的。
那我們的武學動樁訓練與一般訓練到底的區別在哪里呢?
還是把那兩張圖發過來:
您來仔細聽,我們都知道內家拳學有個“一動無有不動”,都知道,可是這個知道卻不是那個“真知道”,都說了,不動人體怎麼從後面移到前面來的啊,說的沒錯,可是這個知道是一般的知道啊,人人都知道的啊,除非有先天疾病不知,那樣,武學豈不人人都會了,還有什麼玄機之說?可見,這個“一動無有不動”不是武學的那個“一動無有不動”。
上篇我說過,我們往前面去基本就是利用了地球的引力作用,加上我們人體特殊構造約束下的一種框架動作,我們的用力範圍大多都是陽面肌肉牽引支撐的用力模式,而此時陰面肌肉基本沒有參與肢體的移動而動作,若是說還有的話,那也是僅僅的一點維持平衡身體左右的參與而已。而武學要的這個一動無有不動,是最大限度的調動全身的肌肉筋腱參與運動的結果,這個結果就是陰陽互為的結果,也就是表層的陰面肌肉與陽面肌肉互相參與的結果,我們很早就已經說過,事物是相對的,對於肌肉筋腱而言也是如此,這樣,我們往前運動的時候,您是否考慮到有個往後的肌肉在作用運動呢,就是在蹬地的時候,我們的陽面肌肉在用力都是知道的,可是那個陰面肌肉沒有用力您就模糊了不是?在往前推的時候,都知道那個外側肌肉在擴展,可是,有個內側肌肉在收縮您就忽略了不是?知道有個支撐,可是還有個相對於支撐對立的收縮您就不知道了不是?什麼是圓啊,就是一塊骨頭被肌肉用力包起來,這樣還不夠妥帖,就是我們的陰面肌肉與陽面肌肉同時用力結合,密不透風,無有缺陷,無有凹凸也,這裏有個力緊您知道麼?這裏也有個意緊您知道麼?這裏就是心意合一您知道麼?
說了這些,有些拳名您也許有些認識了,您也許知道他們為何是名“心意六合拳”,“形意拳”,“意拳”,“心意把”。。。。。。。
名為“心意”,是為心意合一也,心意合,直搗黃龍,無堅不摧。一步一拳,步到力到,方是本我。。。。。。
(五)
我們上幾篇已經說明了對於武學沒有很多益處的一般“大師”的訓練方式,說這話看官們也許會嗤之以鼻,對於桃李滿天下的“大師們”更是遊錘灌頂,實話總是不好聽,忠言逆耳嘛,我也想過要用迂回曲折的方法使您慢慢接受,可是,效果更加的不好,就放棄了。
好了,這節不能扯遠了,大家端正,我好細述不偏廢。看圖:
先給他們施一禮!
我們前面已經說了武學與一般的區別,那這樣我們知道陰陽在這裏就是有上要有下,有收要有放,這是說肌肉筋腱的事情,無它,大家要記住,當然要大腦支配神經,當然要心動萌發,這樣一回訪,這不就回到了心意力合麼?這是真有,其餘皆是假。要謹記!
我們找個順序,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這違背了一個整字即同動也,這個您要知道,我是沒法子而為之。
我們看手臂,在我們推的一瞬,有兩個力在動作,一個是外側的展力在動作,另一個就是內側的收力在動作(這是大體,當然密不可數),這兩種力量應該是同時作用於推的這種共同目的,這兩種力的同時作用,在外觀上要是慢起來就有若如風擺柳,在自身就是心意合一,目的不偏不廢,無有阻擋之外力,或打或圓皆由己,這在一般練拳的身上是不會存在的,就說推手吧,外力的慢騰騰加入自己還在磕磕絆絆,而拳學卻是幾分之一秒上百斤的力量作用於一點上的瞬間,各位看官,您想清楚了麼?
所以,練拳先有千斤墜,這是根基,無它無拳。
根基在腿,腿難練,練拳不練腿,到老冒失鬼,這就是腿的陰陽,這個腿的陰陽在我們拳界似乎已經成了失傳的狀態,很可怕。
(六)
接上篇專述腿功。
我說腿功卻不是獨立而言,您要知道整體的那些聯繫才有意義。
您看上圖,在我們前移時,我們都知道後腿要蹬,這是我們一般都會的自然現象,這裏您要知道有個我們平常不會的:就是在蹬的同時要有收的勁力存在,這是個矛盾,這個矛盾就是蹬出與收住的同時存在,蹬出是陽面肌肉在運動的結果,收住是陰面肌肉在運動的結果,這個矛盾有且只有在精神專注的情形下才可有最大的互為效果,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心意合一,這裏當然有一個主次之別,不然就會有止,就是卡住的意思,在太極拳上就是那個都在說都在模糊的“雙重”問題,當然這是局部的雙重,有了主次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主次是蹬出為主,收住為次,這樣,動起來蹬出去就活了就沒有了雙重,可是我們蹬出去不是目的,目的是怎麼訓練陰面肌肉受制於神經調配的靈活度,於是這個動作須有個艱難而無措,由斷續到熟悉,由熟悉到著熟,有著熟到自然自如的漫長過程,這個過程在我們身體的體驗上就是所謂“大家”所說的麻,漲,熱,,,,這也是氣功的得氣狀態,這也是大小周天打通的過程,不僅如此,在武學中的明勁,暗勁,化勁,基本也是這個熟知的過程所帶來的力的示現,當然這樣說有些牽強附會,不全面,做個引子還是可以的。
這是說了我們武學的一個“蹬”的真實本質,這個本質個體其實代表了我們整個身體的整體實質:矛盾的陰陽力,這就是太極拳,內家拳陰陽互為的整體勁的本質基石,您知道了可能沒有用處,因為您做不了,所以“拳”是一個練字,練了才是身體上的有,不練還是無,這也是道佛兩家的本質,說道佛,本質要注意一個動詞“修”字,這個修字不是單純的日常德行,而是身行,無它,無佛道,只放生只慈善只保佑這個範圍在佛道實在是海河中的一滴水,沙灘中的一粒沙,所以,‘坐’與‘座’差毫釐繆千里,這裏不是弘揚身行為主,我是說德行應該不是再考慮的事情,我的意思是說,沒有德行,談什麼佛道啊,那是魔道,是對立的世界,是地獄階級,很可怕。
(七)
我們說了手推,說了腳蹬,現在再說身合下壓之折疊。
這些動作分說,是沒有法子的事情,您要知道這些動作其實是同動而為,無有先後,有先後就是散,這裏對一個“節節貫穿”有一個批判,這個節節貫穿有些先後順序的意思,易使好武者心生雜亂,不好。
我們看圖:
當我們後腳前蹬(注意要收而蹬)之時,我們的上身與後腿這時要有個聯繫,這個聯繫就是尾骨與後腳之間的聯繫,我們曾經用了一個彈簧來說明這個聯繫的形態,這個要記住,不僅是在此,這個彈簧的形態存在於我們的身體各處,想到那裏哪里有,最後不想也有,那樣之後就有些成就了,要謹記。
只是尾骨與腳後跟有聯繫不行,以前博文我們已經說了尾骨與大椎的聯繫,大椎與頭部的聯繫,這時我們要撿起來,不要犯了遺忘主義變成黑傻子狀態。這樣有了各個聯繫我們看在我們蹬地的同時,我們應該怎麼運行才是合法呢?我想不要急,我們一起慢下來,我慢說您慢做,這樣才能有個準確,您的思想與我的思想合一,您的思想與您的身體合一,這樣才是我們的目的。好,我們慢下來。
您慢蹬的同時,上身保持聯繫的狀態慢慢前移,前移中那些狀態“不要丟失”這時下額部與後腳跟也要用個彈簧有所聯繫,這個聯繫隨前移狀態要有個下壓形態,這個形態不要忘記是在所有聯繫的基礎上而作出的形態變化,所有聯繫我們再理出來曬曬:頭功,大椎與尾骨,尾骨與後腳腳後跟,下額與後腳腳後跟,好,沒有遺漏,很好,我們看這裏有個區別,就是動作的大小區別,在我們從後到前面去的過程中,我們的動作變化,後腿變化幅度最大,依此為胸腹,頭部,這裏有個謹記要記下,我們儘管變化的幅度各有不同,但是軌跡的運作時間卻是絲絲入扣,無絲毫的錯位,腳動既是頭動,胸壓就是腳動,就是同時而起,嘎然而止。不可有錯位,不要腳蹬了半天上身才開始運作,那不是“武”。
這裏,大家可能看到了,我把下額與後腳後跟用了彈簧作了聯繫,這個聯繫很重要,因為有此就使他們的聯繫之間有了一個整體,不然好似一個個散兵游勇,可見這是個大重要,要注意這個主次,當然這個主次是在各個聯繫的基礎上又有的一個分別,在各個聯繫還不是很清楚的時候,這個分別就先忽視,因為不忽視也顧不上來啊,這就是層次,不可越級,走不了怎麼也不能跑起來,這是做,做與說的區別就在這裏,我們許多的佛家修道者一開口總是其言鑿鑿,可是,一看就是說家不是做家,這樣,無論幾十年乃至一輩子也只是個說家罷了,有說家變成佛家的,有技巧,這個技巧也是練,做出來的,譬如,京劇的唱功,還有許多的美聲等等,他們的成就就是唱功的練法,當然這個練法有些小兒科,可是相比較那些寺院的佛家專業人士我看還有些高明的地方,不是打擊,是實話。其實,我們佛家誦經就是一個練法,可是知道的不多,佛家的打坐,單手唱喏,慢行漫話,全是練法,可是有幾個真知真做啊,一坐就想睡,不睡就作亂,念經,不清,不明,不知聲音之妙理,不知幽谷撞鐘之清揚,鐘在天天敲,卻熟視無睹,不知鐘之深意,在寺其實俗不可耐也。當然,普遍是大德佛圖。
遠了,有則改,無則勉,我寫了一遍,也自己學了一遍,此為度人度己。
(八)
接著說動樁過程,我們說了蹬走,下壓,手推,現在,我們說說這個前腿的大動作,之所以“大”是因為它的重要性,這在武學中也是個“需口授”,看官注意了。
我們前腿(雙腿)在我們成人動作中,一切的交替行走,行為事物之時,它所起到的作用基本就是一個支撐的問題,我所說的支撐,就是我們陽面肌肉的能力最大化,而這是我們武學中一生都在訓練克服的一個大問題:即陰陽互為。
我說了這個問題,不只是要讓您知道而已,您知道了沒用,現在,我說練法您一定要記住了。
把圖片拿過來
您看第二張圖,當我們在後蹬前移的過程中,我們的身體為了防止前傾下倒之引力,下意識就會把前腿支起來,這樣後腿蹬的力量越大,我們前腿支的力量也就越大,於是,這兩股子力量就聚在了交界處:胯上,這就叫雙重,您說了,我沒有雙重,按你的說法應該動不了才是,可我是按照拳架的要求前移的啊,是的,只是力的分配有個大小主次罷了,這不是“武學”,這是自以為是的得意而已。我可以肯定,這種自以為是的武學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已經是絕大多數,這還包括了多數的“大師”級人物,所以,我們學者要有自辯能力,不要叫大師忽悠的不知就裏。
那麼,怎樣才是合理的腿功呢?
我們已經詳細的說了後腿的做法,我們的前腿要怎樣動作才是合法呢?
一個字“收”,
這就是武學,真傳一個字,假傳萬卷書。
(九)補綴前文的"收"字
圖片上來
這個前腿的收字很是奇特,在我們大多的武學當中幾乎是絕跡的,更別說廣場的太極拳了.
我這裏細數端詳,請看客當個正事仔細記下,日裏來往當刻意留心,至著熟才可有脫胎換骨之異境.
現在開始,把那些個心法訣要都牽扯起來,往前一刻時,把尾骨與前腳後跟用彈簧掛起來,這裏本來是用全腳,或是前腳尖的,用腳後跟以防您不適應產生滯病,您可以用意自己加以體會之區別,以此找個合適,直至最終能夠有個五指抓地方可為真,這樣,我們掛這個彈簧的用意您應該知道有個主要目的:就是把我們的後側與內側肌肉的用力方式健全起來,這裏是要忽視前外測肌肉的用力狀態,以達到那個陰陽互為的,這個很難,所以,我們要知道掛起的彈簧是內收的,就是我們往前運動的一刻,力的尋行路線是尾骨起沿前腿的後側直接向下內拉的,當然,外前側的所有用力情形您一定要徹底的丟掉,不可有一點的思想存留,不可就是不可,沒有原因可以說,越說越亂.
這樣您可以自己先單獨的體會這個動作,要是把全部的心法訣要都牽扯起來往前動起來,這時,您的感覺不只是一個彆扭能夠解釋的了的,這就是武學.
這樣了,我們知道有個虛領頂勁,很少知道有個胸腹折疊,我們知道有個後腿蹬地,很難做到有個後腿收起,我們知道有個前腿支撐,更難做到有個前腿收拉,我們知道有個前臂外撐,很少做到有個內側收連,我們知道有個擠,按,捋,,,,,,,卻不知道這其實是一個動作八個勁道,所以,打即化,化既是打,收既是放,高也是低,無左無右,無前無後,無頭無尾,這才是真圓,圓者,無法也.
您還怕他的力氣麽?力氣再大,一動皆無,此為接力借力也,說話間已是勝負,哪里來的招式啊?全是笑話.
一個沖拳的時間大約是0.14--0.19秒,一個人的反應速度大約0.2----0.3秒,這是外家拳擊手所測出的實際時間,而我們的瞬間連續發力是他們永遠也無法企及的,也許您無法想像,可是電擊棍相比大家都會知道的吧?同出一輒.
絕世武功:站樁的家世
既然我們在地球上,一個事情是難以違背的,那就是地球的引力,從前,有個先知先覺的,被掉下來的蘋果打了一下,於是,他說出了一個大家都不會考慮的問題,是啊,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管它引力不引力哦。
事實在那裏擺著,有些人還是滿口說胡話,說什麼站立很放鬆,真是怪了,誰見過有人趕集回來牽著一刀肉回了家嗎?通常是用條草繩戳個刀口拎了遊蕩著。
說這個道理是想告訴大家,站立是個力氣活,一堆爛肉,一副骨架子是站不住腳的,放鬆不放鬆是相對的,當另說,說不用力不是胡說就是不知“耳朵味”,不知不覺也,還有人說脊柱變異了,成了彈簧了,真是滿嘴跑火車哦,脊柱還是脊柱,肌肉還是肌肉,韌帶還是韌帶,氣血還是氣血,只是各自最大發揮了各自的能力罷了。
誰能想出個法子來,立在地上卻不用力呢?像刀肉一樣吊起來算了,吊車的叼力哪里來的?沒了油料扛不住地球重力的,還有一個法子,加上翅膀飛吧,忽閃忽閃,少動一下都不行,大老鷹喜歡滑翔,那是因為有氣流的作用,總是要掉下來的哦。線人木偶就是吊著的,若是擺弄的人不牽著,一堆木頭啊。
看來,要想站的像個人樣,肌肉不用力是抵抗不了地球的本事的。
好了,大家看好了,站樁就是這麼來的哦。
站樁是被動鍛煉法,人立在那兒,被迫用力抵抗自身重力以啟動自身久已懶惰熟睡的陰性機體,看看,簡單了吧。
為了更好地教大家知道也明白站樁的實質,好更快的學習,我們就把氣血營衛那些複雜的東西先擱置一邊,這樣一簡略,我們就可以說事情打比喻了。
人體就簡單來說,也就是一副架子骨,骨頭外面包圍了一堆肉罷了。骨頭自己是立不起來的,肉也就是幾條繩子而已,這裏纏幾下,那里拉一條,電線杆子就是這樣子立起來的,大家都見過路邊太陽下修車的簡易遮陽布吧,也是這樣幾根杆子幾條繩子拉起來的。繩子越緊,只要篷布,杆子,地環夠結實,棚子就越牢靠。
有人練拳專練松,看看吧,不攻自破了,繩子不是松,是緊致的彈性,棚得住力量才是好,不是松垮的毛線衣,這就是我們站樁的目的啦。
要想把繩子達到緊致的彈性繩,把骨頭架子拉起來,我們可不能就像緊螺絲一樣一次來,因為大千世界千人千面哦,站樁好站,要一步步來才能合法,這就是站樁的練法了。
站樁為何要分步呢?可以這樣想,有些人是弱不禁風的,風一吹就要倒,是纏綁骨頭的繩子出問題了,繩子不是毛線就是風化,或是腐爛了,要不怎麼就弱不禁風呢,這樣的繩子,一用力可不就斷了麼?可見,不能急,好歹人是活的,只要料足,肉可以自己長,所以,要先養起來,把肉繩子養足了再上緊,那就不怕了,這叫我記得南方有種小吃麵條,要把面發起來,揉一次,餳一回,再發起來,揉一次,再餳一回,如此反復有十幾次,最後拉線面的時候,要多長有多長,細密如絲都不會斷,這就是養的一個意思,養起來的身子,怎麼調理都能得法了,功夫上身也就快了,有人說這叫培元築基。
道理好講,可是怎麼養呢?
無極樁來了,無極樁就是傻子樁,站得高高的,什麼也沒有,什麼就有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上面我們說了,人只要立在地上,就要被迫用力來抵抗地球引力以使自己不至摔倒,大家都知道,有些人是站不耿直的,不是左傾或是右斜,要想自己站有站相,行為端正,氣血流通,在站樁的時候,就要重新歸置,這就是規矩,規矩很簡單,可是,對於偏斜的身子來說這就是難受了,杆子要豎直,豎直有個標準,端正就是標準,我曾經說過倒走,倒走的時候上身挪過來就是端正了,這是上身,還有下頜微收,就像藏喉頭的樣子,後項要豎,就像蹭脖領子,後背似靠不靠薄衣狀,兩腳肩寬開立,腳尖外撇15度,兩膝微曲,重心不前不後在當中,兩手環抱,好了,就這些了,很簡單站下去卻很難受。為什麼?
歪脖子樹要想拉直了,非得用力拽不可的,所以啊,偏斜的身體與骨架要想端正了,自己用力拉自己,能不難受麼?有個法子可以治它,大家小時候紮過四邊形風箏麼?若是紮起來的風箏偏斜了,再想改過來,你調一調,再調一調效果還是不太理想的,怎麼辦?全部鬆開再紮起來就好多了,所以,站樁初級,一個“松”字這樣子解釋,明白起來就簡單了,纏綁骨架的肉繩子你來我往,有弱有強的,歸置好架子,你要鬆開它,再鬆開它,自身久已懶惰熟睡的陰性機體就被拉出來發芽了,這時候,眼角慢慢往後展,眼皮慢慢往下合,眼神慢慢往回收,收視返聽吧,想想站在淋浴下,暖流嘩嘩的,也像泡在浴缸裏,舒服啊,這一舒服可就了不得嘍,這是給弱不禁風的人準備的壯身丸,身子直了,精力也好了,若是還有人連這個也站不了,還有坐樁,坐樁也不能坐的話,就躺著好了。
無極高樁的目的除了增加些許腿力,就是固體增精力,他的總訣很簡單,一個“松”字就了了。
站高樁一段時間,人如果精神了,你就可以第二步了,你可以把腳尖外撇改成11平行,或是內八字,這就有下肢的纏裹力,還有骨盆與股骨的整合,站著站著,你就可以越站越低了,這是深層下肢力。千斤墜在這裏了,這裏的總訣是意住下肢,不要補償哦。
站樁最終得法是陰陽互為,這才是真樁哦,一般到了這裏,就無所謂動靜了,不過,就我所知,喜歡站樁的在這裏武學就分叉了,不是死樁,就是神游了,于技擊武學已沒有了益處,就像現在有些人的太極拳,飄來飄去很瀟灑,就是不頂用了。
一天幾十個蹲起立,堅持一年,比風擺楊柳的太極要實惠的很哦。
文章来源:絕世武功 傳統武學
2016年9月27日更新
這才是真正能實戰的武術!
2016年9月27日更新
老外質疑中國金鐘罩鐵布衫,經科學試驗後簡直瘋掉了
2016年9月28日更新
民間高人現場展示縮骨功 脫臼能提百斤重物
2017年3月20日更新
農村高齡老頭身懷真功夫,這身手真猜不到已經90歲了
2017年3月20日更新
90歲高齡的武術老前輩 洪拳一出 無人可及
2017年3月20日更新
這門近乎失傳的功夫足以讓人分筋錯骨
練成高手後果難以想像
實戰格鬥
2017年3月20日更新
真正的中國武術應該是這樣的!
過去一百年,日本的空手道已經傳播到了全世界;
最近十幾年,韓國的跆拳道館在中國已遍地開花;
在未來幾年,在中國的印度瑜伽館也會越來越多。
從建國之後,中國傳統實戰武術卻被中國人慢慢遺忘......
取而代之的,確實體育競技武術和影視表演武術,也就是大家說的花架 子。大眾 根本無法瞭解真正的中國武術。
作為一個實戰武術愛好者,在過去幾十年,武術給了我自信,我將站到我將站到我個人經歷,結合我過去的實戰經驗和總結感悟,與大家共同深入探討一下關於中國武術這個話題。
中國武術在國內的沒落,在於官方所制訂的武術標準,"高難美新"套路技術的規範設計,是違背武術本質的。王薌齋先生論述: 人造之拳架子,為一般門外漢、當差表演、拳混子謀生工具,毫無用處且對神經肢體腦力諸多妨礙,損害一切良能,故習此者難有智識。
武術功法是蓄養能量,反對挑戰極限,高難度的花架子即沒用又不能養生,初學進入者要選擇真正功夫,會真功夫的老師。
窮文富武,真正傳統武術家都和宗教、幫會、官僚、商人有著密切關係。一九四九年以後歷次政治運動,很多武術家被作為反革命、牛鬼蛇神、封建會道門成員鎮壓破害下放,境遇非常悲慘。同時把打把式賣藝的花拳秀腿表演套路扶植了起來,因為這些武術中看不中用對社會構不成威脅。從而造成真正能實戰的傳統武術大量失傳,把武術導向了套路表演。
真正的傳統實戰武術很不具觀賞性,一般只有一個回合,伸手見高低,拳打兩不知。如何區分表演和實戰武術,很簡單兩隻手合在中線上護住從鼻尖至心窩一線的為實戰,兩手分開敞開中線擺泡斯的為表演武術。你不會看到任何食肉動物,在攻擊獵物時把兩隻前瓜打開。
武術是上天賜給中國人特殊的禮物,是智者的修為。真正的(非表演)武術動作樸實而簡單,運動中所包含著東方人體學、宗教修持法與人文關懷,是一個以身體運動為載體的大文化,從中獲得難以言表的身心愉悅。
從中國武術運動養生理論的角度,絕大部分奧林匹克的運動都是毀壞人類健康的運動。挑戰極限使肢體內藏承受超負荷的壓力。爭強好鬥培養出貪婪功力的心理意識。金牌獎金都是犧牲健康去換取的。我們看看那些無論獲冠軍的還是沒拿過獎的退役運動員有幾個是健康的。工作事業和他們年輕時的付出也不成正比。而中國武術家運動壽命很長,到老年身體非常好,是平時注重練功的蓄養。
武術內功主要指的是呼吸方式,在橫隔膜以下呼吸叫腹式呼吸,也就是氣沉丹田。內功修煉立要來源於道家的煉養法中的: 存思術、內觀 術、導引術。太極拳主要來源於導引術,以呼吸引動肢體運動,用一些太極樁法先找到橫隔膜以下的感覺,呼吸分三個過程吸、止吸、呼。止吸時隔膜肌一圈用手按是硬的就對了。
具體到練功每個人每種功夫千差萬別,不可刻意統一規範,不能把武術變成廣播體操。武術是主動、整體、對稱運動,我練主要是動作內牽外連、對拉拔長、在空氣中體會水的阻力,用意識連通對應穴位。
武術站靜樁是修煉身心的重要基本功,它是一個把精神意識在身體上物質體現的過程,在不動的狀態下能讓四肢麻脹身體出汗。思維要掃除萬慮、默對長空、內念不外遊、外緣不內侵、虛靈獨存,周身內外激蕩迴旋、悠揚相依,其樂無窮。
功和拳實際是不能完全分開的,有些拳法是偏重功法.,有些偏重打法。一般所指的功都是注重呼吸的基礎功法,蓄力不發,反復梳理筋骨,使之通達安徐,身心得到合諧律動,並能瞬間調動一切能量。
只練功不練拳,不能使功力得到調動發揮是死功,最後不會應用,就象天龍八部電影裏小和尚被強迫注入了北冥神功,但不懂拳法不會使用。
武術是具體的操作,必然以技術形式完成,不能有一點虛的東西,江湖騙子會把它神秘化,藝術作品會把它誇張化,院校學者會把它高深化。雖然武術最終追求的是道,但沒有一個拳種是有道無術的。在具體的技術中達到高境界,體悟道的智慧。
空手道跆拳道的普及是有政府背景的文化擴張,而且有一套完整的商業運作體系。而中國官方不但推廣假武術,而且沒有任何意識來抵抗外來文化的侵略,拿自己的文化不當回事。另外從事中國武術的人缺乏現代商業意識,守著江湖門派當老大相互排擠更缺乏整體的民族意識。
日本的空手道就是唐手,我們的祖先在琉球一帶傳播又稱琉球唐手。日本人用四百年的時間才學習演化成今天的樣子。十九世紀初以空手道命名,後發展為四大流派。是當今武術各種類在世界上推廣最成功的,已經形成了從形式規則到經營運作一套完整的運動文化體系。
幾年前我提出武術時尚化,不要總用神秘莫測的之乎者也來闡述本來就傳統的文化,要把博大精深變得淺顯易懂,時尚化首先要簡單化。
一九四九年以後就沒有發展實戰武術,直到散打的出現才填補了中國實戰武術的空白。但散打離中國武術本質甚遠,需要加入傳統武術技術理念改造進一步完善。
中國傳統實戰武術近現代不得不提武術家孫祿堂,他把形意、八卦、太極融為一體。孫祿堂晚年正值國力衰敗,外國列強肆意欺侮的民族危亡之時,他年近半百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一舉擊敗日本五名空手道高手的聯合挑戰。只有中國傳統武術的訓練方式,才能在古稀之年仍然雄風不減。他還寫了很多拳學著作。但凡稱為“博大精深”的事物,都難以把握全面的精准。所以中國武術絕不是標準化的體育項目,而是一個龐大的身體運動的文化載體。傳統武術在當今是一個落破的行業,大部分武者不是在公園小樹林教拳,就是在娛樂界做武替,生活並不樂觀。但是卻有一批執著于傳統武術傳承的人,堅守著這一片小小的陣地,靠的是一種超越金錢名利的尚武精神,隨著文化的回歸,真正傳統武術會有其應有的地位。
很多從事傳統文化的人對時尚都不屑一顧,認為浮淺是外國人和年輕人的東西,比不了國粹有深度。但為什麼國粹都要振興?時尚的東西浮淺卻有這麼多人熱捧?時尚就是生命力創造了這個時代的文化。要振興了就是要陶汰了,想保留就要用時尚化的形式改造它,沒有割裂傳統的絕對時尚,也沒有不可改造的傳統文化。
中國武術是傳統文化裏的精華,我們要樹立自信心,挖掘改造我們所擁有的世界一流文化,但必須承認近一百年世界的話語權在西方,高喊振興盲目自信只能葬送國粹。
世界上真正的武術第一基本功都是放鬆和安靜即松靜力,其目的是運動高速度、聚集暴發力。近代李小龍是把傳統武術和現代競技結合非常成功的武術家,他創立的截拳道從發力原理到運動曲線,都把東方哲學理念發揮到極至。可惜英年早逝 ,傳統武術中蓄養與現代競技訓練這一課題未能完成。
李小龍出自傳統武術,在美國接觸過西方拳術,關鍵他是學哲學的,所以只有李小龍才能在短暫的生命中創立出截拳道,使中國武術走向世界,如果他今天健在,中國的武術格局不是現在的狀態。
道家所研究的是對生命的養護,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煉養技術體系。武術是把這種煉養法植入為訓練方式,成為它的技術特色。太極主要應用的是導引術,用肢體運動與呼呼吐納相配合的內家拳種。
中國這些文化都不能速成,這就是在當今速食時代,很難傳播的社會原因。否定中醫是愚昧的,武術中很多功法就來源於經絡學。我親眼見到腦血栓患者西醫束手無策,中醫針灸紮好了。
但是中國的中醫武術等文化很難標準化,讓很多江湖騙子鑽空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引起非議是正常的。所以需要真正懂得傳統文化精髓的學者,用現代科學語彙傳播傳授,使好的中國文化得以保留。
中國實戰武術大分類為兩種: 一種將門武術,一種宗門武術。
將門武術:冷兵器時代戰場上撕殺格鬥用的,多為器械。只充許一些將軍家族或地方團練和孝武科舉的少數人習練,戰時國家徵用。歷史記載有戚繼光的戚家軍、嶽飛的岳家軍、楊家將等。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宗門武術:只有中國的武術來源於道觀和廟宇,是修行者在修煉過程中總結出來了。在深山老林閉關修煉時,即要保持體能又要防禦野獸的攻擊,長期觀察野獸動態,以煉養法、禪定、丹道術等修行手段,融合出一種陰性的武術體系,一開始這種武術就是對抗野獸的,所以兇殘程度可想而知,只有中國武術有仿生機制。由於和宗教有關後人相對將門武術命名為宗門武術。
泰拳和中國的宗門武術同出一轍,泰國是巴厘語系的小乘佛教,分為田園派和山林派,泰拳起源于山林派,是修行者在熱帶雨林裏對抗野獸的,泰國人把它用於戰場和競技格鬥,一直延用宗教手法訓練拳手。在泰國泰拳的普及率就象巴西足球,打拳是男人改變命運的最好手段。而中國人是養生和實戰雙收,漸漸淡化了武術的兇殘,而玩味其中理趣。就象中國人把文字這種工具上升為書法,即有可讀功能又是藝術。
很多武術大家都是因為體弱才習武。中國武術不是讓你練成彪悍粗壯的武夫,練功主要是提升原動力,使身體通達。孫祿堂、葉問、王鄉齋等大師,從照片上看都是精幹、硬朗偏瘦的老頭。不是去作職業拳手無所謂年齡多大,養生、體會武術習練理趣,對抗樂趣是一般人習武的目的。
公園裏找老師,看上去氣質不張揚,祥和淡定、武人文相這是好拳師的特徵,好的武術看上去不好看,動作有些怪異,持重內斂。
初學要面對面和明白老師學,開始和老師多聊聊瞭解他修養,這不是不尊重,雙向選擇,初學者如一張白紙,如果學了錯誤的習慣究正很難。
泰拳和中國傳統實戰武術,同都來源於宗教修行法,原理也很相似。發展到今天泰拳雄霸拳壇五百年。可是中國武術確實向大家所說的沒上臺面。但不能否定我們祖先沒有這種東西,是近幾十年社會政治不充許它發展,那些所謂武術的即得利益者,不敢面對真東西,他們知道自己不堪一擊。
小周天是道家內丹修煉的第二個程式。
第一步築基: 使精、氣、神達到精足、氣滿、神旺的三全狀態。
第二步煉精化氣: 貫通任、督二脈打通小周天。注意是"貫通"二脈。反復使氣自會陰,尾閭上達泥丸,再下降丹田,反復運轉叫河車通,坎離交媾。所說的氣是受意識控制,通過內觀產生,並不是具體的空氣,是一種能量的運行,提升人體本身的原動力。
武術裏常說: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靈。練了很多功夫招式最後到了運用,就是一兩下,但是這一兩下絕對是最適合自己的。比如從上小學開始就學知識,走向社會練本事,這麼多知識本事哪個適合自己,就要從中精選出簡單實用有效的那一招。找到這一招並不容易,一旦找到就會通達順暢。
現在分不清武術和娛樂,社會上認為的武術家都在娛樂圈,導致練武術的年輕人成功標準就是成為影視武打明星,其實與真正武術背道而馳。當今武術的出路從生存、出名、發財的角度看確實是影視,所以武術當前要思考探討的是真正武者如何生存和發展的問題?
文章来源:國術館
附郭少俠評語:
本人即學習了現代散打,也學習了傳統武術。很多人對傳統武術存在誤解,認為傳統武術套路中的招法不能用於實戰,其實套路訓練招法訓練,它只是一種基本功的訓練方法,目的是為了提高人的格鬥素質。當人們具備了這種格鬥素質“形神意氣力”後,便是在實戰對練中提高搏擊格鬥水準。從來沒有哪位宗師要求你一定要按照招法去打,空手道、泰拳、拳擊都是如此。組合動作在實戰中能否用出來取決於很多因素,但你練的時候必須要去訓練。天下武道都是殊途同歸,只是彼此訓練方法和表現形式不同而已。不過傳統武術的訓練方法,發力原理確實有獨到之處,當然這種能力也完全可以運用到自由搏擊中去。引用兩句話:拳無拳,意無意,無拳無意是真意。沒有最狠的武道,只有最厲害的人。
2017年3月9日更新
南懷瑾先生:惡人一定有惡報嗎?
【懷師箴言】中國又有句話說:“天將厚其福而報之。”譬如一個壞人,他壞事做得很多,不但沒有遭到報應,反而更春風得意。因為他更得意,他便更造孽,更作惡,做壞事的本錢更雄厚,力量也更大,使他快一點把壞事做滿,做絕,好接受報應。
這是孔子的名言,是中國文化的中心,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記得。孔子說: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這幾句話大家千萬要背得來。我們看《三國演義》,後來劉備在白帝城托孤給諸葛亮的故事,那不是小說,是事實,正史、小說都有記載。劉備告訴自己的兒子阿斗劉禪說:“莫以善小而不為。”不要以為善小而不肯做,小的善事也要做。有的人以為這是小善,我何必幹呢?沒有什麼意思。不知道小善也是善。他又說:“莫以惡小而為之。”不要以為一件小事情,馬馬虎虎可以原諒。你要知道,積小惡就成大惡,到那個時候就可怕了。劉備快死了,為什麼對兒子講這兩句話呢?要知道劉備書也讀得不錯啊!他也是盧植的學生。與他同時的荊州劉表,還是《易經》大家,有著作傳世。三國時代的這些人,都讀過書,都很了不起。曹操的詩文更好。不要認為他們都是只會打仗的老粗啊!劉備告訴他兒子這句話的精神,就是從《系傳》這裏來的。
我們中國人罵人時,說這個人很壞,快要完了,就說他“惡貫滿盈”。貫就是跟銅錢一樣地串起來,滿盈就是像電腦資料庫裝滿了,裝不下了。到了這時候就開始報應了。所以我們中國老百姓的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不過中國也有人懷疑這善惡報應的問題,司馬遷就說過,中國人講報應是真的嗎?他在《史記•伯夷列傳》裏就講到,我看社會上成功的都是壞蛋,好人都沒有好報,天道說福善禍淫,是真的嗎?司馬遷講這話,當然是很憤慨的。其實這個中間也有個道理。中國又有句話說:“天將厚其福而報之。”譬如一個壞人,他壞事做得很多,不但沒有遭到報應,反而更春風得意。因為他更得意,他便更造孽,更作惡,做壞事的本錢更雄厚,力量也更大,使他快一點把壞事做滿,做絕,好接受報應。也就是西洋人說的“上帝要他滅亡,必先使他瘋狂”的道理是一樣的。有時候你感覺用心機很得意,那就太可怕了,上帝必厚其福而報之。你的福氣好,上帝還要再加一點給你,因為加一點以後,你就快一點把福報消耗完了,好快一點接受報應。……
我看到大家這幾十年來過分的享受,心中也非常感慨。……真怕“天將厚其福而報之”。靜觀越想越覺得可怕,在座的諸位要注意呀!
所以佛家常常教人要惜福,珍惜自己的福氣,不要享受得太過分了。這也就是孔子說的:“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成名就是成功,一個人想成功要做好事,但不是說做了一件好事你就可以成功了。你今天跟人家打架,報紙登出來,你成名了,這個名靠不住啊!善要慢慢地累積起來,才有真正的幸福。做壞事也一樣,壞要累積起來,不累積還不至於滅身,上天還不會馬上報應你。所以說,“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這個原理一般人不清楚,有些人以小善沒有多大意義而不為。路上見到一塊石頭,應該馬上撿起來放在路邊,以免後來的人碰到了跌倒,這是我們小時候的教育。現在我們經常看到馬路上的香蕉皮,尤其基隆、高雄在過去幾年,那真是司空見慣。如果把石頭、香蕉皮撿起來,避免人家跌跤,就是勿以小善而不為,積小善可以為大善。所以不要“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小毛病就要改,不能不改,不改累積起來就成大惡大患,就要吃大虧。
“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自己不要以為有點小毛病沒有關係,累積起來就是大毛病。“故惡積而不可掩”,掩飾不了,到了罪大惡極的時候,永遠也無法解決了。
——南懷瑾先生《易經系傳別講》
2017年3月9日更新
南懷瑾先生:如何運用“謀略”
【懷師箴言】這一套東西,要熟讀《國語》、《戰國策》,裏面全有。可是要注意,學這一套,要以道德為基礎,不要亂用,應該知而不用。為了救別人、救國家、救社會,不得已而用之則可。如果經常用這套整人,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這裏要講的“歷史的經驗”,實際上就是講“謀略”,看到現在學校裏專講“謀略學”的,我覺得很有趣的,七十二變、三十六計都拿出來了,還有人專門寫這類的書。但我覺得講“謀略學”必須要嚴格的負責,因為“謀略”是一把刀,它的本身沒有善惡,用得好是救人的,用不好,的確是害人的。
——《歷史的經驗》
所謂縱橫,還有個名詞叫長短術,也叫做鉤距術。將來讀到古書上這些名詞,都要知道是什麼東西,也就是太極拳四兩撥千斤的原理。普通人不懂這個原理,對方一千斤的拳頭打過來,自己起碼要一千一百斤的力量才能抵得住。如果自己只有九百九十斤的力量,就一定吃癟了。可是四兩撥千斤的原理,一千斤的拳頭打過來,自己略略向後閃讓,讓到距他拳力所到的地方一分遠,隔一件衣服就挨不了打。卸去了他的力量,然後自己身子側一下,讓開一條路來,兩個手指頭幫他一點小忙,牽著他的拳頭,順著他的千斤來勢,沿著他的去向輕輕一帶一送,變成一千五百斤的力量,向空間裏沖,他撲倒了。可是這一閃後,一側身是很難的,我看見練太極拳的人在那裏一摸一摸的,如練到能扭過來,擰過來就行了。否則人家的拳打過來還扭不動,擰不轉,那就完了。這些原理就叫長短術、鉤距學。用長可以制短,用短可以制長。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了。這也是謀略家。戰國的時候,這些謀略家就是所謂遊說之士。基辛格到處跑,在形態上就是實行遊說,動之以利害。這一套東西,要熟讀《國語》、《戰國策》,裏面全有。可是要注意,學這一套,要以道德為基礎,不要亂用,應該知而不用。為了救別人、救國家、救社會,不得已而用之則可。如果經常用這套整人,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論語別裁》
我認為凡是現代的國民,應該把《戰國策》等書好好研究,拿它和孔孟之學互相研究。以孔孟之學的王道德政作為治事與立身、立國的中心。以《戰國策》、《孫子兵法》等為權變、應變、適變、撥亂反正的運用之學,實在很有必要。千萬不要認為這些書是老古董,根本不去摸它。要知道,你根本還沒有好好的深入去摸它,哪里知道這些古董之為古?它又是如何的古法呢?人云亦云,胡亂拋棄固有文化中這些寶藏,實在是很盲目,而且非常可惜。
——《孟子旁通》
謀略之學,道家所長,儒者所忌。道家喜談兵而言謀略,儒者揭仁義而力治平。道家如良醫診疾,談兵與謀略,亦其處方去病之藥劑,故世當衰變,撥亂反正,舍之不為功。儒者如農之種植,春耕秋割,時播百穀而務期滋養生息,故止戈而後修齊以致治平,舍此而莫由。若時勢疾病,不事藥劑之療治則病將何瘳。如藥到病除,則此牛溲馬勃皆可藏之他山,封之後世,但知而不用,唯事休養生息而已矣。然則,儒道雖異其治,而其致同歸也。今者老古出版社有鑒於侈言謀略之多歧也,思從傳統文化儒道兩家之古籍中,擇其有益於撥亂反正之思惟者而為書,囑為揀選;乃就今古簡冊,隨手成編,作此初輯,或有匡於思益,並以就正于方家雲爾。是為之言。
——《中國文化泛言》(《正統謀略學彙編初輯》前言)
圖為 南懷瑾先生主編
《正統謀略學彙編初輯》
文章来源:南懷瑾先生 南師如是說
2017年3月9日更新
這才是真正的民間高手 一龍在他面前走不了一個回合!
2017年3月20日更新
中國說:戰爭……
2017年4月26日更新